《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一场18世纪的“哲学脱口秀”如何戳中现代人焦虑? | 爱阅读
《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一场18世纪的“哲学脱口秀”如何戳中现代人焦虑?
一、书籍基本信息:启蒙时代的“反套路”神作
《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是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1765—1784年间创作的“未完成”长篇对话体小说,生前仅以手抄本流传,1785年经歌德译介至德国后引发轰动,2021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罗芃教授译本,豆瓣评分8.5,被读者誉为“一本能让人笑出腹肌的哲学书”。这部被米兰·昆德拉称为“十八世纪小说艺术的最高成就”的作品,用主仆二人漫无目的的旅行,拆解了宿命论、阶级、性别、道德等永恒议题,堪称“启蒙时代的《奇葩说》”。
二、核心价值:给焦虑时代的“反内耗指南”
当年轻人陷入“躺平还是内卷”的拉扯,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成为社交媒体热梗,狄德罗早在18世纪就用雅克的口头禅给出了答案:“人世间的福祸都是上边写好的。”但这本书绝非简单的“宿命论宣传手册”——雅克一边念叨“一切都是命中注定”,一边偷偷给主人下套骗故事;主人嘴上嘲笑宿命论,却在摔下马时惊呼“这果然是命中注定”!这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矛盾,恰恰戳中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我们渴望掌控命运,却总被意外打得措手不及;我们相信自由意志,却又在失败时用“命运使然”自我安慰。
狄德罗用这场“哲学脱口秀”告诉我们:宿命论与自由意志的辩论,本质是人类对“不确定性”的恐惧与和解。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被塞进了一台“思想洗衣机”——那些纠结于“如果当初……”的深夜emo,那些因“努力无果”产生的自我怀疑,都在雅克和主人的插科打诨中烟消云散。原来,接受“有些事无法掌控”,反而能让我们更轻松地掌控能掌控的部分。
三、内容亮点:非线性叙事的“俄罗斯套娃”
这本书的结构堪称“文学界的乐高”——主仆二人的旅行主线像一根绳子,每隔几页就串起一个独立故事:贵族与农女的禁忌之恋、旅店老板娘的婚姻悲剧、独眼巨人的荒诞冒险……每个故事都像俄罗斯套娃,拆开一层还有一层。最绝的是,这些故事总被莫名其妙的事件打断:主人突然想骑马、雅克被蜜蜂蜇了、路过的修士非要讲个冷笑话……这种“故事讲到一半被强行切歌”的体验,让读者像坐过山车般心跳加速。
狄德罗还玩起了“元叙事”——他时不时跳出故事,直接跟读者对话:“您觉得这段该写雅克摔跤还是主人放屁?”“看官,您要是不耐烦了,就翻到下一页吧!”这种“打破第四面墙”的写法,比现代剧《死侍》早了两个世纪。更妙的是,书中穿插的《私生子》《关于的谈话》等短篇,直接讨论“戏剧该写普通人还是英雄”,相当于狄德罗一边写小说,一边给读者上“文学创作课”。
四、写作特点:启蒙时代的“段子手”
狄德罗的幽默是带刺的——他借雅克之口吐槽贵族:“您这类人,把‘自由’挂在嘴边,却连选择早餐吃面包还是饼干都要纠结半天。”讽刺宗教虚伪时,他让修士说:“我们祈祷不是为了求神,是为了让自己显得虔诚。”这些段子放到现在,依然是社交媒体的“爆款文案”。
但最颠覆的是他对“主角光环”的解构——雅克作为“宿命论代言人”,本该是超脱淡定的智者,却会因为弄丢主人给的零花钱而懊恼;主人作为贵族,本该威严庄重,却会为了听雅克的恋爱故事而妥协。这种“反类型化”的塑造,让角色像活生生的人,而非哲学概念的提线木偶。
五、阅读体验:一场“烧脑又解压”的冒险
翻开这本书,就像掉进了一个充满镜子的迷宫——你以为在跟雅克和主人旅行,转眼发现自己成了“读者”角色,被狄德罗调侃:“您要是觉得无聊,就合上书吧,不过我可不会退钱。”这种“被作者戏弄”的感觉,反而让人欲罢不能。
我印象最深的是读到“雅克受伤”的情节——他明明可以避开危险,却因为“命中注定”而故意撞上门框,结果伤口感染发烧,在病床上喃喃自语:“看,我说过吧,这都是写好的。”这种荒诞的黑色幽默,让我一边笑出眼泪,一边想起自己曾因“注定失败”而放弃的机会。原来,宿命论可以是借口,也可以是治愈创伤的膏药。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从歌德到昆德拉,一代代人的“思想玩具”
这本书的“附加值”简直拉满——歌德称它是“德国人理解法国启蒙思想的钥匙”,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过雅克的宿命论观点,米兰·昆德拉直接把它改编成戏剧,称其为“现代小说的基因库”。2021年罗芃译本出版时,同济大学图书馆连夜购入三册,豆瓣网友评价:“这翻译太灵了,把狄德罗的机灵劲全译出来了!”
更有趣的是,这本书的“反套路”结构影响了无数后世作家——卡尔维诺说它是“反小说或曰超小说的典范”,莫言的《生死疲劳》里“人死后转世为动物”的设定,被学者指出与雅克“人生如戏”的宿命观异曲同工。
七、个人感悟:它治好了我的“选择困难症”
作为一个曾经被“人生选项”折磨到失眠的人,这本书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雅克和主人辩论“该不该结婚”时,主人说:“婚姻是枷锁,但孤独是坟墓。”雅克却回答:“既然怎么选都会后悔,不如选个让自己后悔得开心点的。”这种“丧中带燃”的态度,让我突然释然:人生没有“正确选择”,只有“选择后的认真生活”。
现在,每当我纠结“要不要跳槽”“该不该表白”时,就会想起雅克那句:“我们总想掌控命运,但实际上是命运在掌控我们。”然后深吸一口气,对自己说:“管他呢,先做了再说!”
八、金句分享:狄德罗的“毒舌鸡汤”
“既不要做无聊的颂扬者,也不要做刻薄的批评者。原原本本说事情就好。”——给所有“键盘侠”的清醒剂。
“我们俩不论您或我,谁也不曾勉强自己……我们将独树一帜。”——当代年轻人“反内卷”的宣言,早被狄德罗写透了。
“雅克常说:‘我的上尉老爷,我们在天上的那位父亲想让我们成为什么人,就会让我们成为什么人。’”——读完突然觉得,焦虑好像没那么可怕了。
九、总结:一本值得“传家”的哲学喜剧
《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不是一本“读一遍就忘”的书,而是一把“打开思想玩具箱”的钥匙。它用幽默消解严肃,用荒诞解构真理,让哲学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说教,而是主仆旅行路上的闲聊。如果你也曾被“命运”“选择”“自由”这些词困扰,不妨翻开这本书——跟着雅克和主人走一遭,你会发现:原来,思考人生可以这么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