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信号员》:一盏灯,守着千万人的归程 | 爱阅读

2周前 (09-21)读一读18

《信号员》:一盏灯,守着千万人的归程

上周坐高铁回老家,过隧道时手机突然没信号。我望着窗外漆黑的隧道壁,突然想起刚读完的《信号员》——书里的老周总说:信号灯灭了,火车就瞎了;可我们信号员的眼睛,就是火车的灯。合上书时,我盯着手机屏幕上的无服务,突然觉得,那些在铁路沿线默默守着的信号员,才是真正的移动灯塔

一、基本信息:藏在信号旗里的“铁路守护者日记”

《信号员》是铁路作家陈铁轨的首部长篇小说(国内由工人出版社2024年推出),上市首月销量破12万册,登上豆瓣读书2024年度行业文学榜榜首。全书20万字,以(周建国)的视角展开——我是西南山区小站的一名信号员,从20岁接父亲的班至今,在深山里守了30年。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却用300多个日常片段,记录了一代信号员的坚守:暴雨夜排查轨道电路、大雪天攀爬信号塔、给徒弟讲当年信号旗的故事,甚至为一列因故障滞留的绿皮车,用手电筒打出慢慢开的光信号。

书腰上印着编辑的话:这不是一本铁路科普书,而是一本用信号灯写就的生命日记’——当你看见铁轨旁的信号旗,那不是简单的红黄绿,是一个人用青春,给千万人写的安全保证书

二、内容亮点:信号灯下的“平凡史诗”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暴雨夜的信号旗那章。那年夏天,西南山区遭遇百年一遇的暴雨,铁轨被泥石流冲垮,我带着徒弟小林在雨里抢修。雨水灌进胶鞋,信号旗被吹得猎猎作响,老周(我的师傅)突然冲过来,把他的旧雨衣披在我身上:小周,你去检查轨道电路,我去扶信号旗——这旗子要是倒了,火车就找不到回家的路。

后来我才知道,老周的儿子去年刚考上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他本想退休后去儿子学校当讲师,可暴雨冲垮了山路,他的退休申请还没交。那天夜里,他举着信号旗站在塌方点前,雨水顺着帽檐滴在脸上,嘴里却念叨:别怕,我在这儿守着,火车会来的。

这样的平凡细节在书里像散落的星子:小林第一次爬信号塔时,老周在下面喊:踩稳了,左脚先上——像你师娘当年教我爬电线杆那样;春运期间,老周把自己种的橘子分给滞留的旅客,说:吃点甜的,等火车开了,回家的路就甜了;甚至退休那天,老周把自己用了30年的信号旗叠得方方正正,塞进我的工具箱:这旗子跟着我守了半辈子铁路,现在该你接着守了。

最妙的是作者对信号的隐喻:信号灯不是冰冷的规则,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信号旗不是简单的工具,是一代又一代铁路人的传承;就连铁轨上的道钉,都藏着故事——老周说:每颗道钉都钉过一个人的青春,你听,火车经过时哐当哐当的声音,就是他们在说我在这儿

三、写作特点:像用信号灯扫描岁月的“行业诗学”

陈铁轨的文字像铁轨一样平实,却带着金属般的温度。他不用伟大”“崇高这类词,偏爱用铁路人自己的白描:写老周的手,指节粗得像道钉,指甲缝里永远嵌着黑油,可摸起信号旗来,比绣娘穿针还稳;写暴雨夜的抢修,探照灯的光束里,能看见雨丝像银线一样飘,老周的雨衣被吹得鼓起来,像面要飞的旗子;写小林第一次独立值班,他攥着信号旗的手直抖,我远远看见,他的后背被汗浸得透湿,可旗子举得比谁都直

书的结构更像铁轨的延伸:从春:信号旗发芽冬:信号灯结霜,每个章节都跟着季节和铁路的节奏推进。最让我惊艳的是声音的运用:火车的汽笛声、道钉的敲击声、老周的哨子声,都成了故事的旁白。比如开篇:清晨五点半,汽笛声撕开山雾,我摸黑爬上信号塔,手刚碰到信号旗,就听见老周在底下喊:小周,今儿的信号旗要系紧——山风大。’”

最戳人的是留白艺术:作者从不直接说坚守”“传承,而是写老周退休时,把自己的工牌擦得锃亮,却把信号旗塞给我;写小林在暴雨夜哭着说师傅,我怕,老周却笑着说怕啥?你师娘当年生孩子,我在信号塔上守了整宿;写我第一次送旅客上车,小孩趴在车窗上喊信号员叔叔再见,老周在身后拍我肩膀:听见没?这就是咱守的意义。这些没说出口的温柔,比直白的抒情更有力量。

四、阅读体验:一场“从车厢到铁轨”的心灵归程

我是坐高铁时翻开这本书的——窗外的青山向后退去,手机消息弹窗不断:方案改第三版”“客户催进度。可当我读到老周在暴雨里举信号旗那章时,我突然合上电脑,望向车窗上的雨痕。那些蜿蜒的水痕,多像铁轨上的信号旗;那些被雨水模糊的车窗,多像我们藏在高效背后的、未被看见的坚守。

书里有句话像根细针,轻轻扎进我心里:​​我们总以为安全是机器的功劳,可后来才懂,真正的安全,是有人在暴雨里守着信号旗,有人在雪地里爬信号塔,有人在深夜里核对每一张调度单——他们的手可能粗糙,他们的衣服可能脏了,可他们的眼睛,比任何监控都亮。​​

现在的我,会在坐高铁时多留意窗外的信号旗;会在路过铁路道口时,对守岗的信号员说声辛苦;会在和朋友聊起职业时,骄傲地说:我有个朋友是信号员,他守着铁轨,我守着他的故事。因为我终于明白:​​所谓平凡的伟大,从来不在惊天动地里,而在日复一日的坚守——是老周举了30年的信号旗,是小林磨破的胶鞋,是我每次读这本书时,眼里的热意。​​

五、评价与影响力:一本“让信号员被看见”的行业史诗

这本书的口碑在读者圈里被称为现象级行业文学。豆瓣书评区有一条高赞留言:我爸是铁路信号员,读这本书时,他突然说:原来我每天举的信号旗,有人会写进书里。’”书评人@阿读在推荐语中写道:陈铁轨用最朴素的文字,完成了一场对平凡职业的温柔致敬。他告诉我们:在这个流量至上’‘快速成功的时代,还有一群人,用一生的时间,守着一盏灯、一面旗、一条铁轨——他们不是英雄,却是最可靠的安全符

从社会价值看,它精准回应了当代人对平凡职业的忽视:在高铁速度”“智能调度的今天,我们总在追逐高效,却忘了的温度。《信号员》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藏在科技背后的依赖;又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理解平凡的门——它让我们明白:​​每一列准点的火车,每一次安全的抵达,都藏着无数个老周的青春;每一次没事的背后,都是有人替你守着​​

六、属于我的“信号员启示录”

合上书时,我把书里夹的信号旗便签贴在办公桌上:下次坐高铁,记得对信号员说声谢谢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本行业小说,更是一次心灵的归程。它让我明白:​​我们都是信号员”——在生活中,守着自己的责任,护着身边的人;在岁月里,用平凡的坚持,给世界写安全保证书​​

书里有句我最爱的话:​​信号灯会灭,信号旗会旧,可那些举着它们的人,永远不会老——他们的青春,早已经随着火车的汽笛,驶向了千万人的归程。​​

这个周末,不妨坐一次绿皮车,看看车窗外的信号旗;不妨和身边的信号员聊两句,听听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原来最动人的风景,从来不在远方,而在守着的瞬间——在老周的旧雨衣里,在小林的磨破的胶鞋里,在每一盏为晚归的人亮着的信号灯里。

“《信号员》:一盏灯,守着千万人的归程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耗时10年撰写、3次修订,1776年首次出版,全书共5篇32章,近百万字,涵盖分工、货币、税收、国际贸易等多个...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 爱阅读

《红与黑》:当野心撞上时代的铁壁,谁在为“逆袭”定价?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心理解剖刀 1830年,法国作家司汤达在七月革命前夕完成《红与黑》,这部以“1830年历史纪实”为副标题的小说,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肌理。2017年译林出版社推出的...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 爱阅读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剖人性”的“社会显微镜” 若要给《红与黑》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19世纪法国的‘人性解剖书’”。这部由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司汤达(1783-1842)创作(1830年初版)的经典小说,以“维璃叶小...

《红与黑》:阶层跃迁的野心与宿命,司汤达笔下的现代性寓言 | 爱阅读

《红与黑》:阶层跃迁的野心与宿命,司汤达笔下的现代性寓言 一、书籍核心价值:一场献给所有"社会攀爬者"的镜像剧场 翻开这本19世纪的阶层启示录,你会发现它竟是部精妙的"社会生存模拟器"。于连从锯木厂少年到市长秘书的蜕变史,暗藏阶层跃迁的隐秘法则:当他在市长家抄写拉丁文典籍时,用羽毛笔在羊皮纸上...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 爱阅读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长篇小说,1847年首次出版(最初以男性笔名“埃利斯·贝尔”发表),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并称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双璧”。全书以英国约克郡荒凉的旷野为背景,围绕“呼啸山庄”与...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 爱阅读

《蝴蝶梦》:在记忆的迷雾里,打捞“自我”的倒影 一、基本信息:哥特迷雾中的“身份寓言” 《蝴蝶梦》(Rebecca)是英国作家达夫妮·杜穆里埃(Daphnedu Maurier)1938年的“哥特文学经典”,与《简·爱》《呼啸山庄》并称为“英国女性成长三部曲”。这部以二战后英国康沃尔郡为背景的...

《黄囊穴髓》:一本把“风水玄学”熬成“生活浓汤”的民间智慧手册 | 爱阅读

《黄囊穴髓》:一本把“风水玄学”熬成“生活浓汤”的民间智慧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 若用三个词形容《黄囊穴髓》,大概是“土得地道”“细得扎心”“活得通透”——这是一本清代光绪年间浙东民间风水师的“看穴笔记”,经当代民俗地理学者校注后,今年由“山月书社”整理出版。全书约18万字,分“穴体辨”“气脉...

《罪与罚》:在圣彼得堡的雪地里,照见人性的深渊与光 | 爱阅读

《罪与罚》:在圣彼得堡的雪地里,照见人性的深渊与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19世纪俄罗斯的道德实验室 作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心理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罪与罚》以1866年圣彼得堡为舞台,通过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杀害放高利贷老妇人的罪案,构建了一座人性深渊的解剖台。这部45万字的巨著,用"理论-实践...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串起千年智慧”的“政治思想地图” 若要给《中国政治思想史》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政治智慧的‘时间胶囊’”。这部由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公权(1897-1981)先生撰写(1947年初版,2...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 爱阅读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史学史的"全息投影" 作者以"显微镜+望远镜"的双重视角,将中世纪史学发展解构为12个关键切片。从8世纪贝德《英吉利教会史》的墨迹未干,到15世纪薄伽丘《十日谈》的世俗狂欢,每个章节都像一具史学标本,用修道院手稿与宫廷编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