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小王子》:写给所有“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和不愿长大的小孩 | 爱阅读

3周前 (09-20)读一读22

《小王子》:写给所有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和不愿长大的小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孩子的书”,却让全世界的成年人红了眼眶

《小王子》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Antoinede Saint-Exupéry)1943年创作的哲理童话,出版仅两年后,作者便在二战中因飞机失事遇难。这部未完成的遗作却被翻译成30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5亿册,联合国将其列为儿童与成人必读书目,甚至被NASA选为火星探测计划的文化符号之一。

书的封面是个金发的小男孩,站在一颗极小的星球上,踮脚望着一朵带刺的玫瑰——这个画面像一颗被擦亮的星星,照见了每个成年人心里藏着的小孩。圣埃克苏佩里在献词里写: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提前泄露了全书的内核:它不是给孩子的童话,而是给大人的醒酒汤

二、内容亮点:在B612星球上,藏着所有成年人的“精神原乡”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小王子》的内容,或许是:一个来自B612星球的小男孩,带着他的玫瑰、狐狸和猴面包树,开始了宇宙漫游,最后在沙漠里遇见了一个大人——而这个大人的故事,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圣埃克苏佩里用27个短章,串起了小王子遇到的6个奇怪大人:虚荣的国王、嗜酒的酒鬼、贪婪的商人、固执的点灯人、迂腐的地理学家,还有那个把蛇画成帽子的画师。每个角色都像一面镜子,照出成人世界的荒诞与孤独。

比如虚荣的国王住在只比他大一丁点儿的星球上,每天命令太阳升起”“落下,小王子问他:你统治的究竟是什么?国王说:我统治一切——因为我是唯一的国王。这不是童话里的笑话,而是成年人的真实写照:我们总在用职位”“头衔”“标签证明自己的重要性,却忘了权力的本质是对他人的需要

再比如商人数着天上的星星,把它们锁在抽屉里,认为自己拥有了星星。小王子问:你见过你的星星吗?商人说:我没时间看,我要计算它们的数目。圣埃克苏佩里用最温柔的笔触,戳破了成年人占有即幸福的幻觉——我们拼命拥有,却从未真正拥有过

最让我心碎的是小王子与玫瑰的故事:玫瑰骄傲又脆弱,总用尖刺掩饰自己的不安;小王子嫌弃她太作,负气离开星球。直到他在地球遇见狐狸,才明白:正是我为玫瑰花费的时间,才使她变得如此重要。这不是爱情故事,而是关于如何去爱的哲学课——爱不是征服,是付出;不是要求完美,是接纳脆弱

三、写作特点:用“孩子的逻辑”,写透成年人的“复杂”

圣埃克苏佩里的文字像一块被阳光晒暖的奶糖——甜而不腻,软而有韧。他没有用深刻”“哲理这类词,却用孩子的简单逻辑,撕开了成人世界的复杂包装

​​比喻是会飞的星星​​:他说猴面包树不及时铲除就会毁掉星球的坏习惯,说沙漠里的水井藏在沙子里的星星,说离别就像一棵树慢慢倒下,你听见声音,却看不见它倒在哪里。这些比喻不是装饰,而是翻译器”——把抽象的情感,翻译成孩子能懂的画面。

​​对话是大人的自白​​:小王子问地理学家:什么是永恒地理学家说:永恒是那些不会被时间带走的东西,比如沙漠里的玫瑰。小王子又问:那我呢?地理学家说:你也会成为永恒,当你被某个人真心记住的时候。这种孩子的提问+大人的回答,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剖开成人世界的虚伪”——我们总说,其实根本不懂。

​​结构是散落的珍珠​​:全书没有主线剧情,却像一串珍珠,每颗都闪着独特的光。从B612星球到地球,从小王子遇到玫瑰到遇见狐狸,每个片段都独立成画,合起来却是一幅成人世界的全景图。读的时候像在拼拼图,读完后才发现:原来所有故事,都是关于如何好好活的答案。

四、阅读体验:从“觉得幼稚”到“泪流满面”的“成人礼”

我是8岁那年第一次读《小王子》的。那时我捧着彩绘版,觉得玫瑰太作”“狐狸太唠叨,最感兴趣的是画蟒蛇吞大象的插画。直到22岁大学毕业,我在出租屋的深夜重读,突然在小王子说大人真的很奇怪’”那章哭了——原来我早就活成了奇怪的大人:为了合群参加不喜欢的聚会,为了成功熬夜做没意义的工作,为了体面隐藏自己的脆弱。

最难忘的是读沙漠相遇那章:小王子在沙漠里走了很久,又渴又累,突然看见远处有盏灯在闪烁。他走过去,发现是个画水井的老人。你为什么在这里?小王子问。我在等一个人。老人说,他说过会来和我一起看星星。小王子笑了:那他一定是个很有趣的人。老人叹了口气:他已经来了,可我认不出他了。窗外的月光透过窗帘照进来,我合上书,突然想起大学时最好的朋友——我们曾经彻夜聊梦想,如今却在微信里点赞之交。那一刻,我终于懂了圣埃克苏佩里的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

现在的我依然会长大:会为KPI焦虑,会为人际关系烦恼,会偶尔忘记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但每当我想起小王子说如果你爱上一颗星星上的花,晚上看天就会很甜蜜,所有的星星都开着花,就会突然放松——原来长大不是变成讨厌的大人,而是带着孩子的眼睛,继续热爱生活

五、评价与影响力:跨越80年的“心灵疫苗”,从孩子到总统的“通用解药”

《小王子》的影响力远超童话的范畴:它被美国《纽约时报》评为百年百佳英语小说,被法国《读书》杂志列为人类最佳读物;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其作为儿童情感教育教材,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这本书教会我,简单复杂更有力量。在国内,它是00后书单TOP1,有人在豆瓣留言:小时候觉得玫瑰作,现在懂了是因为在乎;小时候觉得狐狸唠叨,现在懂了唠叨是因为珍惜

教育专家说:它不是童话,是心理课’——教孩子如何表达爱,教大人如何找回爱心理咨询师则说:很多成年人来做咨询,问我为什么不开心,我都会让他们读《小王子》——因为答案早就在里面了:你忘记了自己曾经是个小孩。’”

最让我触动的,是一个妈妈的留言:我和儿子因为玩手机吵架,他突然说:妈妈,你像那个商人,只知道数时间,却没数过和我一起玩的快乐。我当场哭了——原来孩子比我们更懂如何好好活

六、它对我的意义:不是“童话书”,是“人生的导航仪”

以前我总觉得童话给小孩看的,读《小王子》后才懂:​​童话是最深刻的哲学,因为它用最单纯的语言,讲透了最复杂的人生。​​现在的我依然会长大,会犯错,会忘记,但不再因为不够成熟而否定自己——我开始学小王子用心看:看妈妈切菜时沾在围裙上的面粉,看朋友发消息时多打的那个表情,看晚风里飘着的桂花香。这些没用的事,却让我觉得活着是件具体、温暖的事。

写在最后:

如果你也曾在长大里感到迷茫,如果你也想记住自己曾经是个小孩,一定要翻开这本《小王子》。它不会给你如何成功的答案,却会告诉你:重要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要用心去看。

就像圣埃克苏佩里在书里写的: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但如果有一个人爱你,你就应该在他/她的眼睛里看见自己的光芒。或许这就是《小王子》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我们如何长大,却让我们在长大的路上,始终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小孩”——而那个小孩,从未离开过我们。

“《小王子》:写给所有“曾经是小孩”的大人,和不愿长大的小孩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复活》:我用两个月,读懂了“人性在苦难中重生” | 爱阅读

《复活》:我用两个月,读懂了“人性在苦难中重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灵魂解剖人性”的“俄国文学巅峰” 若要快速定位《复活》(列夫·托尔斯泰著,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精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俄国文学巨匠托尔斯泰晚年巅峰之作、120万字“人性救赎史诗”、以“贵族-平民”双重视角...

《古代社会》:在火种与陶轮的回响中,解码人类文明的进化密码 | 爱阅读

《古代社会》:在火种与陶轮的回响中,解码人类文明的进化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人类学的"进化论宣言" 路易斯·亨利·摩尔根1877年出版的《古代社会》以易洛魁印第安人部落为标本,构建起"蒙昧-野蛮-文明"三阶段社会进化模型。全书分四编,用火的使用、陶器制作、铁器冶炼等7项技术发明作为文明刻度尺...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 爱阅读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68年的“机场社会百科全书” 《航空港》是美国作家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68年的“行业小说里程碑”,与《汽车城》《银行家》并称为“黑利三部曲”。这部以全球航空业为背景的长篇巨著,聚焦一座虚构的“...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 爱阅读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起跑线”,神学与哲学的初恋现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收录了黑格尔1790-1800年间在图宾根神学院时期的未成熟作品,包括《基督教的权威性》《民众宗教和基督教》等,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 爱阅读

《黑色巨塔》:当手术刀划开体制的褶皱,我们看见人性的光与疮 作为一名在医院急诊科实习过三个月的“半吊子医学生”,拿到《黑色巨塔》时,我以为这不过是又一本揭露医疗黑幕的“爽文”。但翻到第73页——那个暴雨夜,急诊室主任举着CT片对住院医师吼“你以为患者是来听你讲学术的?他们是来要命的!”——我突...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 爱阅读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17世纪新英格兰的"人性解剖台" 纳撒尼尔·霍桑1850年创作的《红字》以殖民时期波士顿为舞台,用239页的篇幅撕开清教徒社会的道德假面。这部被称作"美国文学开山之作"的小说,通过海丝特·白兰佩戴红字"A"(通奸)的遭遇,...

《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本解锁自我成长密码的实践指南,帮你跳出内耗活成想要的样子 | 爱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本解锁自我成长密码的实践指南,帮你跳出内耗活成想要的样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 《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华语世界知名心灵成长作家张德芬的经典作品,2012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300万册,被读者称为“‘自我觉醒的地图’——既有戳中痛点的心理剖析,又有可落地的改变方法”。全书以“...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 爱阅读

《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张宏杰(复旦大学历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员),成书于2012年,2022年重庆出版社推出精装修订版,附18世纪中英对比地图与乾隆朝经济数据图表。 核心地位:首部以“全球史视角”解构乾隆盛世的通俗历史著作,被《中国史研究》称为“...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仇恨成为一把“双刃剑”,我们终将在宽恕里找到光 一、基本信息:19世纪法国的“命运交响诗”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44-1846年的“现象级神作”,被公认为“通俗小说的巅峰之作”。它以19世纪法国波旁复辟时期为背景,讲述了青年...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 爱阅读

《记忆传授人》:当记忆成为“禁忌”,我们终于读懂了“活着”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记忆写就的反乌托邦寓言” 《记忆传授人》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Lois Lowry)于1993年出版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首印仅5万册,却凭借“对记忆本质的哲学叩问”和“对极权社会的精准隐喻”,成为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