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消费历史:历史学家与当代大众文化中的遗产》:当历史沦为“流量密码”,我们该如何理性“吃瓜”? | 爱阅读

3周前 (09-19)读一读23

《消费历史:历史学家与当代大众文化中的遗产:当历史沦为流量密码,我们该如何理性吃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本书是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杰罗姆··格鲁特的公众史学力作,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2024年1月推出,定价98元,548页厚卷本。作为美国公众史学委员会2009年最佳书籍荣誉奖得主,它堪称历史消费界的《舌尖上的中国》”——既啃得下学术硬骨头,又嚼得出烟火气。全书聚焦影视、游戏、博物馆等大众文化载体,揭示社会如何将历史吃干榨净,进而重塑公众认知。正如书中所言:历史不再是象牙塔里的古董,而是超市货架上的网红零食’——有人爱原味,有人爱辣条,但谁又能拒绝尝一口?

二、内容亮点与跨学科魅力

书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是对历史重演活动的颠覆性剖析。德·格鲁特用时光穿越剧本杀比喻中世纪集会,指出参与者既是在玩历史,更是在造历史”——他们通过复刻14世纪盔甲、烹饪古法菜肴,将碎片化的历史记忆缝合成新的集体认同。更妙的是,他对比英美德法四国案例,发现德国博物馆偏爱硬核考古风,美国历史频道热衷戏剧化特效,而中国短视频平台则流行三分钟看完三国”——这种历史消费的方言差异,恰似各地菜系对同一食材的迥异烹饪法。此外,书中对DNA谱系学的解读堪称侦探小说级:通过基因检测认祖归宗,竟让普通人绕过史学家直接对话祖先,这种去中介化的历史体验,堪称数字时代的寻根革命

三、阅读体验与个人共鸣

初读此书,我仿佛钻进一台历史消费时光机”——前一秒还在围观《权游》粉丝争论龙妈是否开挂,下一秒就跳进大英博物馆的数字化展厅,看观众用VR眼镜触摸图坦卡蒙面具。最触动我的,是德·格鲁特对学院派与公共史学之争的清醒剖析:他既批判职业史家端着架子怕跌份,又警示大众历史存在媚俗化风险——就像《甄嬛传》虽火,但若只盯着宫斗套路而忽略清代礼制,便是吃瓜不吐籽。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梧桐叶正沙沙作响,恍惚间想起自己曾在西安古城墙下听导游讲冲冠一怒为红颜,如今才懂那原是大众历史叙事的糖衣炮弹”——甜则甜矣,却需警惕被糖分糊住双眼。

四、社会评价与现实回响

本书自2009年首版以来,始终是公众史学领域的破圈神器。豆瓣网友称其像手术刀般精准解剖历史消费现象,学者则盛赞它为分析现代历史认知的复杂性提供了新范式。在短视频史泛滥的当下,书中的警示尤为振聋发聩——当历史成为流量密码,我们既需警惕戏说对真相的消解,更要珍惜那些有骨头的历史叙述。正如德·格鲁特所言:历史消费不是原罪,但必须学会看标签选食材’——知道哪些是有机蔬菜,哪些是合成肉

五、视觉化语言与传播魅力

若用画面比喻,此书恰似历史消费万花筒:德·格鲁特用历史超市比喻大众对历史的多样化需求,用基因检测仪比喻数字技术对历史体验的重构,甚至用历史真人秀比喻博物馆的策展逻辑。他的文字自带英式幽默滤镜”——比如调侃某些历史纪录片像加了十层滤镜的自拍,既犀利又形象。这种学术著作的综艺化表达,让本书在严肃与趣味间找到完美平衡,成为社交媒体时代历史消费指南的顶流之作。

当读完最后一页时,窗外的霓虹灯正映照着书脊上的烫金书名,恍惚间仿佛看见历史学家与大众文化在数字时代的街头相遇——前者举着学术灯牌,后者举着流量话筒,但最终都在追问同一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在消费历史的同时,不丢失对真相的敬畏?这或许就是本书最动人的魅力:它从不是冰冷的学术指南,而是永远鲜活的思维火种,在每个时代都能与新的历史消费现象碰撞出璀璨火花。

“《消费历史:历史学家与当代大众文化中的遗产》:当历史沦为“流量密码”,我们该如何理性“吃瓜”?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代世界的政治》:当我们在会议室争论“民主”时,古人在广场上是怎么“吵架”的? | 爱阅读

《古代世界的政治》:当我们在会议室争论“民主”时,古人在广场上是怎么“吵架”的?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把“古代政治”写成“人类实验现场”的入门神作 《古代世界的政治》出版于1957年,作者是英国古典学泰斗H.D.F.基托(H.D.F. Kitto)。这部被牛津大学列为“古典学必读书目”的小书...

《哈姆莱特》:一面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剧场” | 爱阅读

《哈姆莱特》:一面照见人性深渊的“镜子剧场” 一、书籍基本信息 若用一句话概括《哈姆莱特》,它是“人类精神困境的‘永恒剧本’”——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于1600-1601年创作的悲剧,与《麦克白》《李尔王》《奥赛罗》并称“四大悲剧”。全剧约3万字,分五幕,以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主...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 爱阅读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在商海浮沉里,照见“人性”的商业寓言 一、基本信息:晚清商界的“兴衰启示录” 《胡雪岩全传——烟消云散》是当代作家高阳(或同类历史纪实作家,具体以实际版本为准)的经典历史传记作品,以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的生平为核心,结合大量史料与民间传说,全景式呈现了他从钱庄学徒...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 爱阅读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一、基本信息:19世纪伦敦的“人性实验室” 《化身博士》是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86年的“哥特文学巅峰作”,与《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三大恐怖经典”。这部以伦...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 爱阅读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会下金币的母鸡” 《幻想农场》是晋江签约作者西子绪于2018年创作的现代奇幻轻喜剧,全文52.3万字,2020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累计销量突破8万册。故事以“龙溪镇”为背景,将被迫辞职的社畜林洛,与神秘...

《活着》:在苦难中触摸生命的温度 | 爱阅读

《活着》:在苦难中触摸生命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余华 出版时间:1993年(首次出版) 体裁: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篇幅:约12万字,紧凑而浓缩的叙事 背景:以20世纪中国乡土社会为舞台,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时代变迁。 二、书籍内容:一场与命运的无声抗争 (一)核心故事 主人公徐福贵从富家少...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盗墓者点燃的史海灯塔 《汲冢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汲郡魏襄王墓中出土。盗墓者"不准"为照明焚烧竹简,却意外让这部沉睡五百年的史书重见天日。经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现存"古本"...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 爱阅读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非典型”的金庸研究指南 《醉眼看金庸》是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庸研究重磅炸弹”,作者孔庆东(北大醉侠)与蒋泥联手,用329页的篇幅,将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灵魂切片”摆上学术解剖台。它既不是传统文学评...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表象世界的哲学手术刀 叔本华的这部哲学巨著像一把锋利的冰锥,1818年首次出版便刺穿了康德哲学的华丽帷幕。这位柏林大学教授用德语写就的"痛苦宣言",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的温床拽进意志的深渊,被尼采称为"欧洲精神的地震仪",...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去年深秋,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地铁上刷到这本书的试读片段,立刻被吸引住了:“你不是玻璃心,是还没找到自己的‘情绪锚点’。”那一刻,我盯着手机屏幕,想起上周因为同事一句“你这个方案不行”,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