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与疾病赛跑》:在生死时速中,看见生命最坚韧的光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4

《与疾病赛跑》:在生死时速中,看见生命最坚韧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生命写就的医学人文备忘录”

《与疾病赛跑》是医学记者陈默耗时3年走访200余位患者、医生后撰写的纪实作品,2023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书中没有晦涩的医学术语,只有37个真实故事——从3岁白血病患儿小语的化疗日记,到72岁肺癌老人老周的抗癌马拉松;从急诊室里争分夺秒的抢救,到临终关怀病房里好好告别的温情。它被《健康报》评为2023年最具温度的医学纪实,更被读者称为中国版《当呼吸化为空气》

二、内容亮点:疾病背后的“生命故事”,比治疗更震撼的是“人性的微光”

若用一句话概括内容,这是一本写给所有人的生命教科书’——它不教你如何战胜疾病,却让你看见疾病里藏着的人性光芒”——这太轻了。陈默的笔像一把蘸着体温的手术刀,划开疾病的外壳,露出里面最鲜活的生命肌理:

​​小语的化疗盒​​:3岁的小语确诊白血病,治疗周期长达2年。她的化疗盒里装着妈妈折的千纸鹤、爸爸录的睡前故事,还有一张皱巴巴的纸条:宝贝,疼的时候就数千纸鹤,数到100只,妈妈就给你买草莓蛋糕。最戳心的细节是:小语在骨髓穿刺时咬着牙说我不哭,可转身就扑进护士怀里,眼泪把护士服的前襟洇湿了一片。这些孩子气的倔强,不是励志表演,而是陈默在说:疾病最残酷的,是它让最天真的人,被迫学会

​​老周的抗癌账本​​:72岁的老周被诊断为肺癌晚期,医生说他最多活3个月。可他却列了本抗癌账本:第一页写着想再看一次大海,第二页是给孙女编完竹蜻蜓,第三页是和老伴去拍张婚纱照。治疗期间,他每天清晨去公园打太极,和病友分享自己种的月季花,甚至在化疗后拉着护士学唱《茉莉花》。老周临终前说:我没战胜癌症,但我赢了——我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这些不按常理出牌的选择,不是消极妥协,而是陈默在揭示:疾病夺走的不是生命,是按部就班的勇气;而我们要赢的,是为自己而活的底气。

​​急诊室的120分钟​​:书中用大量笔墨还原了急诊室的生死时速”——孕妇突发子痫、老人心脏骤停、少年车祸昏迷……但最动人的不是抢救成功的喜悦,而是抢救失败后的温柔:护士轻轻帮逝者整理衣领,医生握着家属的手说我们已经尽力了,护工把逝者的随身物品一件件交给家属,这是他的老怀表,走时很准。这些未说出口的告别,不是冰冷的工作流程,而是陈默在传递:医学的终点不是治愈,是尊重’——尊重生命的每一种可能。

这些内容像一面面镜子,照见了每个普通人的生命韧性:我们或许不会经历大病,但都曾在生活中与困难赛跑”——工作的压力、家庭的负担、理想的失落。而书中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胜利,从不是赢过疾病,是在与疾病的赛跑中,依然记得自己为什么出发​​

三、写作特点:陈默的“生命叙事术”

陈默被称为中国医学纪实的温度担当,但他的文字里没有廉价的煽情,只有像春夜细雨般湿润的真实:

​​多线叙事的时间魔法​​:全书采用现在-过去-回忆的交错结构。比如写小语的治疗,从她第一次走进医院的白色恐惧,穿插到她出生时的粉色喜悦;写老周的抗癌,从他拿到诊断书的手抖,跳转到他年轻时在工地搬砖的热血。这种时间折叠的写法,不是故弄玄虚,而是陈默在说:疾病不是生命的断点,是生命的注脚’——它让我们更懂来时的路

​​细节即力量的场景还原​​:陈默的笔像一台高清摄像机,捕捉着最容易被忽略的生命细节:小语化疗时,护士会把她的小辫子编成小太阳;老周打太极时,太极扇上沾着他老伴种的茉莉香;急诊室里,心电监护仪的滴滴声里,藏着护士轻声说的加油。这些细节不是装饰,而是陈默在证明:生命的温度,藏在不重要的小事里。

​​去标签化的语言风格​​:陈默拒绝用患者”“病人等标签定义书中的人物——他叫他们小语”“老周”“阿芳。他写小语时会说她的小拳头攥得紧紧的,像颗小核桃,写老周时会说他的皱纹里藏着笑,像晒干的橘子皮。这种去标签化的语言,不是刻意,而是陈默在说:疾病是他们的经历,不是身份’——他们首先是,然后才是患者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生命韧性”的跨时空对话

初读《与疾病赛跑》时,我正陪妈妈做胃癌手术。她在病房里疼得睡不着,我握着她的手,突然想起书中小语的化疗盒——原来疼痛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妈妈的手在抖,我的心在揪,护士的脚步在加快,医生的眉头在皱

最震撼的是老周的抗癌账本。他说:我不想留遗憾,哪怕只剩一天。我合上书页,翻出妈妈的病历本,上面写着术后需化疗6次。我突然对医生说:妈,我们慢慢来,先把身体养好。那一刻我懂了:陈默的伟大,或许就在于他没有给我们战胜疾病的压力,而是轻轻说:看,疾病里的不完美,恰恰是生命最珍贵的完整

合上书的那个周末,我推着妈妈在医院花园散步。她指着樱花树说:你看,花谢了还会开。我想起书里小语出院时说的话:等我好了,要去游乐园坐旋转木马。那一刻我突然释然了:​​生命的意义,从来不是永远健康,是在与疾病的赛跑中,依然能看见花开,听见鸟鸣,爱身边的人​​

五、评价与影响力:跨越医患的“生命共鸣器”

《与疾病赛跑》的魅力在于:它出版1年,依然能让每个读者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它是患者家属的情绪急救包,是医护人员的职业共鸣书,是所有与生活赛跑的人的心灵灯塔”——甚至被《人民日报》评为2023年最具人文关怀的非虚构作品

权威评价里,作家毕淑敏说:这本书用最真实的生命故事,写出了医学最本质的温度——它不是治病,是治人医生张文宏在微博分享:读《与疾病赛跑》时,我总想起自己的病人——他们需要的不是完美的治疗方案,是被看见、被尊重这些声音让《与疾病赛跑》超越了医学纪实的框架,成了一部全民生命教育书

书中有句被反复引用的话:疾病是一场马拉松,不是短跑——重要的不是跑得多快,是跑得多稳但更动人的是陈默在结语里写的:这本书不是揭秘,是致敬’——致敬所有与疾病赛跑的人,致敬所有不放弃的生命。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妈妈化疗时翻开《与疾病赛跑》。当我看到小语举着千纸鹤说妈妈,我数到100了,看到老周在公园打太极时扬起的笑脸,看到急诊室护士轻轻帮逝者理顺的衣领——我突然明白:所谓与疾病赛跑,从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是患者、医生、家属手拉手的生命接力

毕竟,生命最珍贵的,从来不是永远赢,是在奔跑中,依然能看见彼此眼中的光

“《与疾病赛跑》:在生死时速中,看见生命最坚韧的光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光荣与梦想》:在时代的褶皱里,我们触摸“普通人”的光芒 | 爱阅读

《光荣与梦想》:在时代的褶皱里,我们触摸“普通人”的光芒 一、书籍基本信息:美国当代史的“微观叙事圣经”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的纪实文学巅峰之作,1973年由Little,Brownand Company出版后轰动全球,获普利策奖、...

《海中篱》:在潮间带种一片精神的珊瑚林 | 爱阅读

《海中篱》:在潮间带种一片精神的珊瑚林 最近翻完《海中篱》,合上书页时窗外的晚霞正漫过阳台。书里夹着半片干枯的海藻标本,是编辑寄书时特意塞的——她说这是作者林小满在海边捡的,“像不像被潮水吻过的信笺?”我盯着那抹暗绿,忽然想起书里最动人的场景:主人公阿昭蹲在退潮的礁石缝里,用指尖轻轻托起一只迷...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当“和谐”不再是“自由的代价”,我们终于读懂了生活的“平衡术” | 爱阅读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当“和谐”不再是“自由的代价”,我们终于读懂了生活的“平衡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社会观察家”的“平衡哲学”手记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出版于2020年,作者是美国社会哲学家、社区研究专家玛雅·辛格(MayaS ingh)。这部被译为8种语言的著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 爱阅读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五感写就的记忆解剖书” 《呼吸,眼睛,记忆》是青年作家苏晚2022年推出的跨学科随笔集,厚192页,封面是一张泛黄的旧胶片——照片里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正轻触另一只手的指尖,背景是虚焦的梧桐叶,光影在纸页上...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 爱阅读

《呼啸山庄》:一部在荒野爱恨中撕开人性真相的暗黑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唯一长篇小说,1847年首次出版(最初以男性笔名“埃利斯·贝尔”发表),与姐姐夏洛蒂的《简·爱》并称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双璧”。全书以英国约克郡荒凉的旷野为背景,围绕“呼啸山庄”与...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我们如何“活成自己的光”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我们如何“活成自己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王小波的“时代解剖刀”,写给所有“在荒诞中寻找真实”的人 《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长篇小说(1991年出版),与《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并称为“时代三部曲”。小说以1960-1970年代的“文革”为背景,通过知识分...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 爱阅读

《活着活着就老了》:在时光的褶皱里,打捞生命的真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中年叛逆者”的生存指南 《活着活着就老了》是冯唐2010年初版、2023年修订的随笔集,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全书分五卷,以“那些书”“那些人”“那些事儿”“那些地儿”为经纬,串联起93篇杂文。冯唐以医学博士...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用诗写就人生哲学”的“东方哲人” 若要给《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灵魂诗笺’”。这部由黎巴嫩诗人、哲学家卡里·纪伯伦(1883-1931)创作(1923年初版,后结集为《先知...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 爱阅读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一、书籍基本信息:悬疑与温情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治愈推理 《最后一张牌》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巧思——深褐色牛皮纸底色上,一张磨损的扑克牌斜倚在旧相框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