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长恨歌》:一部藏在上海弄堂里的女性命运史诗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6

《长恨歌》:一部藏在上海弄堂里的女性命运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长恨歌》是作家王安忆的巅峰之作,1995年首次出版,1998年获茅盾文学奖,中文版销量超300万册,被读者称为“‘上海的文学名片’——既有弄堂的烟火气,又有女性的细腻魂。全书以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的上海为背景,篇幅近400页,围绕普通女性王琦瑶的一生展开,跳出了传统大女主叙事的框架,借王琦瑶的经历串联起上海的城市变迁、市井生活与人性浮沉。它不是单纯的上海故事,而是通过一个女性的命运,探讨个体与时代的关系”“美貌与人生的博弈”“平凡生活中的遗憾与坚守等深刻议题,既是中国当代文学的标志性作品,也是读者读懂上海、读懂女性命运的经典文本,至今仍被改编成电影、电视剧、话剧等多种形式,影响深远。

二、书籍内容

这本书最动人的,是它把宏大的时代变迁揉进了弄堂的油烟、闺房的胭脂、街头的电车声里,像用细针绣一幅上海画卷,每一针都藏着女性在时代里的挣扎与温柔。比如对王琦瑶上海小姐时期的描写,王安忆没有写风光无限的加冕时刻,而是聚焦后台的小细节:王琦瑶坐在镜子前,化妆师给她涂口红时,她偷偷看了一眼镜中自己的倒影,手指紧张地攥着衣角,心里想这口红的颜色,会不会太艳了?”——这个细节戳中了很多女性的共鸣:哪怕站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内心依然藏着普通女孩的忐忑,美貌带来的不是笃定,而是更多的不确定。再比如王琦瑶婚后的生活,没有王子公主的幸福结局,而是真实展现平凡婚姻里的细碎:她会在清晨的弄堂里买粢饭团,会和邻居阿姨聊家常,会在丈夫出差时,一个人坐在灯下缝衣服,哪怕后来经历变故,也依然能在弄堂小屋里煮一碗热汤,温暖自己。这种在风雨里守住烟火气的细节,让王琦瑶脱离了扁平的美女符号,变成了每个普通女性都能看见的自己。书中最戳人的,是对遗憾的描写:王琦瑶的一生,有过被追捧的风光,也有过被辜负的委屈,有过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却始终没说过后悔”——就像上海的弄堂,哪怕经历风吹雨打,依然保留着青石板路的温柔,王琦瑶也在命运的起伏里,保留着女性的韧性

三、写作特点

首先,王安忆擅长用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她的文字像上海的梅雨,细腻又绵长,能让你闻见弄堂的油烟味,看见闺房的碎花窗帘。比如描写上海弄堂:弄堂里的房子挨得近,东家的油烟能飘到西家的窗台,下午的时候,会有老太太坐在门口择菜,电车的叮当声从街头传到巷尾,连时光都走得慢了些”——这种充满画面感的环境描写,不是单纯的背景铺垫,而是王琦瑶性格的外化:她像弄堂一样,温柔、坚韧,藏着烟火气的温暖。其次,她的女性视角特别细腻,不刻意拔高或贬低女性,而是客观展现女性的欲望与脆弱。比如写王琦瑶对美貌的认知:她知道自己好看,却不把美貌当武器,反而觉得好看是麻烦,会引来太多不必要的目光;写她独自抚养女儿时的焦虑:夜里女儿发烧,她抱着孩子跑医院,路上怕孩子冷,把自己的外套裹在孩子身上,心里想只要孩子好好的,我什么都愿意’”——这种不回避脆弱,也不隐藏坚韧的描写,让女性形象更真实立体。另外,王安忆的语言自带上海腔调,偶尔会用”“晓得伐等上海方言,却不影响理解,反而像听上海阿姨讲故事,亲切又有韵味,比如她说上海的女人,就像弄堂里的花,不一定要开得轰轰烈烈,却要开得有自己的样子,一句话就写出了上海女性的特质。

四、阅读体验

刚开始读这本书,我是因为想了解老上海的生活,却没想到一翻开就被王琦瑶的普通打动——她不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仙女,而是会为口红颜色纠结、会为柴米油盐操心的普通女孩,像极了身边的闺蜜。读到王琦瑶独自抚养女儿时,我突然想起我妈妈: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也是一个人又上班又带我,每天早上五点就起来做早饭,晚上还要辅导我写作业,哪怕再累,也从不说苦,那种女性的韧性,和王琦瑶一模一样。不过读这本书也有心里发紧的时刻,比如看到王琦瑶被喜欢的人辜负,却依然笑着说没什么,日子总要过下去,我忍不住想为什么善良又坚韧的女性,总要经历这么多委屈?但读到最后,看到王琦瑶在弄堂里慢慢变老,依然能在午后晒晒太阳、和邻居聊聊天,又觉得这样也很好”——不是所有人生都要轰轰烈烈,能在平凡里守住自己的节奏,也是一种幸福。读完这本书,我特意去了一趟上海的老弄堂,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路边的老房子,突然觉得王琦瑶好像就住在其中一间屋里,心里既温暖又有点怅然,像刚和一位老朋友告别,却把她的故事深深记在了心里。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女性命运的认知。以前我总觉得女性要活得轰轰烈烈,才算有价值,读了《长恨歌》才明白,能在平凡的生活里守住自己,在命运的起伏里保持韧性,也是一种了不起的人生。有一次我工作遇到挫折,想辞职回家,翻到书中王琦瑶说的“‘日子就像弄堂里的阳光,有时被云挡住,有时又会照进来,总会好的’”,突然就有了勇气:比起王琦瑶经历的困难,我的挫折算不了什么,只要不放弃,总会看到阳光。这本书还让我更懂得欣赏平凡的美好’”:以前总追求精致的生活、光鲜的工作,现在觉得能和家人一起吃一顿热饭、能在周末晒晒太阳、能有自己的小爱好,这些平凡的小事,才是生活最珍贵的部分。

从社会评价来看,《长恨歌》的文学价值文化意义广受认可。茅盾文学奖评审委员会评价它“‘以细腻的笔触塑造了王琦瑶这一经典女性形象,用一个人的命运折射了一座城市的变迁,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收获’”;作家铁凝曾说“‘读《长恨歌》,像在听一首关于上海的老歌,温柔又有力量,能让你读懂女性,也读懂生活’”;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超94%的读者给出五星好评,很多人分享读了这本书,开始理解妈妈的辛苦”“去上海旅行时,特意去了书中的弄堂的经历,甚至有高校将其列为女性文学课程的必读书目,引导学生理解女性的多元命运。这本书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上海文化的传播,很多游客因为读了《长恨歌》,特意去探索上海的老弄堂、老建筑,推动了上海城市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当下女性独立”“女性价值多元成为热点的社会,这本书的主题特别贴合。现在很多女性在家庭与事业”“传统与现代中纠结,觉得必须做出选择,才算成功,而《长恨歌》告诉我们:女性的价值从来不是单一的,无论是选择轰轰烈烈,还是选择平凡安稳,只要是自己的选择,能守住自己的内心,就是有价值的人生。另外,在快节奏生活”“焦虑盛行的当下,这本书也能帮我们慢下来:它让我们明白,生活不是一场赛跑,不用追求速度,也不用和别人比较,像王琦瑶一样,在弄堂里慢慢走,慢慢感受,才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书中最能体现精髓的句子,是“‘上海的弄堂是有魂的,它藏着无数人的故事,也藏着无数女性的韧性——她们像弄堂里的草,不显眼,却能在石缝里扎根,在风雨里生长,活出自己的样子’”。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尽了《长恨歌》的核心:它不是一本上海风情录,而是一首女性的赞美诗”——赞美那些在平凡里坚守、在风雨里成长的女性,也赞美每一种不被定义的人生。如果你也想读懂女性的韧性,想在快节奏的生活里找到平凡的力量,那《长恨歌》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你翻开它时,会和我一样,在上海的弄堂里,遇见王琦瑶,也遇见那个平凡却坚韧的自己。

“《长恨歌》:一部藏在上海弄堂里的女性命运史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 爱阅读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金融安全领域的“百科全书”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由经济学家王洪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作为金融实务与政策研究的集大成者,王洪章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 爱阅读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当代视角重审汉学”的学术随笔集,传统学问的“现代转译器” 若要给《汉学书评》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1世纪的‘汉学解剖刀’”。这部由中国古典文学学者陈平原(化名)耗时8年撰写的学术随笔集(2021年初版...

《撼龙经》:一部解锁龙脉密码的“地理圣经” | 爱阅读

《撼龙经》:一部解锁龙脉密码的“地理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唐代典籍到风水界的“龙脉图谱” 《撼龙经》是唐代风水大师杨筠松(号“救贫仙人”)晚年闭门十载完成的形峦派核心典籍,2010年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整理出版,配以“九星龙脉图”“水口闭合示意图”等24幅木刻地形图。全书以“龙脉九形”为核...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 爱阅读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非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1991年出版的《饥饿的路》获当年布克奖,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这部532页的巨著以约鲁巴神话为骨、现实主义为肉,中文版由王维东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引进。小说通过“鬼孩”...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 爱阅读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玄幻版的"极限修炼启示录" 《极限大魔尊》是网络作家"魔尊本尊"自2024年起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玄幻小说,目前已更新至138.21万字。小说以"主角通过极限修炼突破九重天劫"为核心设定,构建了涵盖魔功、天劫、宗门争霸的...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 爱阅读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短篇小说的“精神原子弹”与“文化纪念碑”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的经典短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收录于《星期一故事集》),以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为...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冯友兰1948年创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以38章的篇幅梳理从先秦到现代的哲学发展,提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的核心观点。作品被李泽厚称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入选“20世纪中文图...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 爱阅读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城堡线稿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古镇旅游宣传”的照片发呆——青石板路、木质商铺、手工艺人现场打铁,这些被包装成“穿越体验”的场景,突然让我想起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