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云边有个小卖部》:在云朵底下,藏着治愈所有疲惫的“人间烟火”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7

《云边有个小卖部》:在云朵底下,藏着治愈所有疲惫的人间烟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灵鸡汤”,是“成年人的情绪急救包”

《云边有个小卖部》是作家张嘉佳2020年推出的治愈系长篇小说,上市3个月销量破200万册,连续12个月位居当当网治愈系图书榜榜首。故事以云边镇为背景,讲述了漂泊在外的青年刘十三回到故乡,在外婆王莺莺的小卖部里,与童年好友程霜重逢,在平凡日常中重识亲情、友情与生命意义的故事。

它的核心价值,是给每个被生活抽着转的现代人,递上一杯温热的甜酒——​​不是教你逃离现实,而是让你在云边镇的风里,重新看清: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小事,才是生活最珍贵的锚点​​。去年我因项目失败陷入抑郁,每天窝在出租屋盯着天花板掉眼泪,直到翻到外婆说:​​生命是有光的,日子是滚烫的,去爱这个世界,去爱具体的人。​​这句话像一颗糖,慢慢融化了我心里的冰——原来治愈从来不是大事,是外婆煮的热粥、程霜画的萤火虫,是云边镇的晚霞把屋檐染成橘色。

二、内容亮点:用“卖保险”和“追萤火虫”,织就一张“温暖的生活网”

张嘉佳的笔像一根魔法棒,能把最普通的日常,变成闪着光的诗。书中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用三个小卖部级的细节,让我哭着笑、笑着哭。

第一个细节是外婆的三轮车载刘十三。刘十三从小到大,外婆都用那辆掉漆的三轮车接送他:小学时载着他去买糖,高中时载着他去县城考试,大学报到那天,外婆把攒了半年的鸡蛋塞满车厢,说:​​城里菜贵,外婆给你补补。​​后来刘十三在城市漂泊,某天在便利店闻到煮鸡蛋的香味,突然想起外婆的三轮车,眼泪啪嗒掉在便利店的玻璃上——这个场景不是煽情戏,而是用煮鸡蛋的香味”“三轮车的吱呀声,把乡愁变成了能闻到、能听见的立体记忆

第二个细节是程霜的萤火虫。程霜是刘十三的童年光,她从小患有绝症,却像颗小太阳:她会偷偷在刘十三的课本里夹萤火虫标本,会在暴雨天拉着刘十三去河边看彩虹,会在小卖部的墙上画满星空。后来程霜离开云边镇去治病,走前给刘十三留了一张纸条:​​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等你回来,我们一起数萤火虫。​​这个女孩没有主角光环,她的存在本身就是希望”——不是战胜病魔的俗套,而是哪怕生命短暂,也要活得热烈的生命力。

第三个细节是小卖部的生死课’”。外婆总说:​​人啊,就像萤火虫,飞着飞着就灭了,但亮过的光,有人记得就行。​​她带刘十三给去世的邻居扫墓,教他在坟头种一株野菊;她自己在生命最后时刻,把小卖部的钥匙塞给刘十三,说:​​别卖了,留着给回来的人坐坐。​​这些死亡教育不是沉重的说教,而是用种野菊”“留钥匙的温柔,告诉读者:​​死亡不是终点,是的另一种延续​​

三、写作特点:像和“外婆”坐在门槛上,用“唠嗑”讲透“人生哲学”

张嘉佳的写作风格很反套路:他没有堆砌华丽辞藻,反而像个蹲在云边镇门槛上的老头,用最土、最笨的大白话讲故事。书里有段描写特别戳心:​​外婆的厨艺很一般,炒青菜能咸死人,煮面条能糊成浆糊。但她煮的粥,永远多放一把米,熬得黏糊糊的,像把整个人生都煮进去了。​​这种把抽象情感具象成食物的本事,让亲情”“孤独”“死亡这些大词,变成了能捧在手心的温度。

书的结构也很妙——没有按时间线平铺直叙,而是用小卖部作为故事容器:春天卖艾草青团,夏天卖冰镇绿豆汤,秋天卖糖炒栗子,冬天卖烤红薯。每个季节都裹着一段往事,每段往事都浸着人间烟火。比如中秋卖月饼那章,刘十三帮外婆揉面,外婆说:​​月饼要甜,但甜得有分寸;日子要难,但难的后面有盼头。​​这种节气+生活+哲理的穿插,像给故事织了张温暖的网,读起来像在云边镇过了一个完整的四季。

最让我惊喜的是张嘉佳的金句密度”——几乎每页都能划出几句能当签名的话。比如:​​城市那么大,没有一盏灯是为我亮的;云边镇那么小,有间小卖部为我留着门。​​”“​​生命是场漫长的告别,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爱不是互相凝望,是一起望向同个方向。​​这些句子像散落的星星,在阅读时不断点亮心里的暗角,我甚至在手机备忘录里抄了整整三页,现在每次打开手机,都能闻到云边镇的桂花香。

四、阅读体验:在“内卷时代”,找到“慢下来”的勇气

我是去年被35岁职场危机同辈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时读的这本书。那时我每天加班到11点,刷着朋友圈里同学升职”“朋友买房的动态,越看越慌——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永远追不上。直到翻到刘十三在云边镇的日常:他帮外婆搬货,蹲在门口剥毛豆,和程霜追着萤火虫跑,突然被点醒:​​我总想着活成别人眼里的成功,却忘了活成自己心里的温暖​​

书里最让我流泪的,是外婆的临终对话。那时外婆已经说不出话,她拉着刘十三的手,指了指窗外——晚霞把云染成橘色,像极了她年轻时的红盖头。刘十三哭着说:​​外婆,你别走。​​外婆摇了摇头,用最后一点力气说:​​别难过,我去陪你妈妈了,她肯定等我吃饭呢。​​这段没有撕心裂肺的哭闹,却让我哭到停不下来——原来告别可以这么温柔,原来死亡不是失去,是换个方式继续爱你

现在的我,依然会为工作压力焦虑,但不再被外界标准绑架。我开始学外婆慢下来:早上给自己煮一碗热粥,晚上回家时在楼下买束野花,周末去公园看小朋友追蝴蝶。这些小事很小,却让我重新爱上生活——就像书里说的:​​日子是滚烫的,只要你愿意,它就能暖到你心里。​​

合上《云边有个小卖部》时,我摸了摸书的封皮——淡蓝色的封面上,云边镇的轮廓若隐若现,像一块被岁月磨旧的蓝布手帕。这不是一本教你如何成功的书,而是一本教你如何好好活着的书。它最珍贵的地方,或许是在你崩溃时告诉你:​​别慌,云边镇的小卖部永远为你留着门,里面有热粥、有萤火虫,还有爱你的人。​​

五、评价与影响力:从“治愈小说”到“现象级情绪解药”

《云边有个小卖部》的影响力早已溢出文学圈。在社交媒体上,它是治愈系天花板”——微博话题#云边有个小卖部#阅读量超50亿,小红书上有10万+篇云边镇治愈瞬间笔记;在影视圈,它被改编成电影(2023年上映),上映首周票房破3亿,观众评价:​​看完电影,我想立刻买张车票回老家。​​

这种影响力的背后,是张嘉佳对现代性焦虑的精准捕捉。在一个到窒息的时代,他用云边镇为我们造了一个精神乌托邦”——这里没有KPI,没有催婚,没有必须成功的压力,只有外婆的热粥”“程霜的萤火虫”“晚霞染红的屋檐。正如书中所言:​​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它。​​这不是心灵鸡汤,而是被千万读者验证过的情绪解药

最后,想把《云边有个小卖部》最打动我的一句话送给你:​​生命是有光的,日子是滚烫的,去爱这个世界,去爱具体的人。​​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在云边镇的小卖部里,和外婆、程霜围炉夜话:他们不会说你要成功,却会给你递上一碗热粥;他们不会承诺你会快乐,却会陪你数萤火虫,看晚霞。

这或许就是好故事的力量——它不会解决问题,但会让你有勇气去面对问题;它不会改变世界,但会让你重新爱上这个世界。

“《云边有个小卖部》:在云朵底下,藏着治愈所有疲惫的“人间烟火”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 爱阅读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运动领袖米哈伊尔·巴枯宁,初版于1873年,是19世纪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标志性宣言”。它诞生于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当时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巴枯宁却针锋相...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 爱阅读

《汉学书评》:读罢“古籍的解码器”,方懂“传统的活态传承”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当代视角重审汉学”的学术随笔集,传统学问的“现代转译器” 若要给《汉学书评》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1世纪的‘汉学解剖刀’”。这部由中国古典文学学者陈平原(化名)耗时8年撰写的学术随笔集(2021年初版...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 爱阅读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血色写尽人性的现实主义巅峰” 若要快速定位《红与黑》(司汤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经典译本),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40万字“个人奋斗悲剧史”、以“于连·索雷尔”为主角的阶级突围记、提...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 爱阅读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五感写就的记忆解剖书” 《呼吸,眼睛,记忆》是青年作家苏晚2022年推出的跨学科随笔集,厚192页,封面是一张泛黄的旧胶片——照片里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正轻触另一只手的指尖,背景是虚焦的梧桐叶,光影在纸页上...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荒原的风雨里,触摸“人性”的原始岩浆 一、基本信息:哥特文学的“灵魂火山” 《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Emily Brontë)1847年的“文学火山喷发”,与《简·爱》《傲慢与偏见》并称为“英国女性文学三峰”。这部以19世纪英...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 爱阅读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新锐作家叶栖于2025年7月出版,属于“成长治愈类散文”,全书272页,封面设计自带“蜕变感”——淡紫色背景上,一只刚破茧的蝴蝶停在半透明的茧壳上,翅膀还带着湿润的光泽,下方用细线条写着“每一次‘不敢’,都是没展...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 爱阅读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的承袭之作 《化学原论》是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于1808年出版的科学巨著,2023年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中文全译本。这本书以原子论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与物质组成规律,被视为近代化学从炼金术转向科学...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 爱阅读

《活着就是恶心》:当“荒诞”成为生活的底色,我终于读懂了“活着”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心灵鸡汤”的存在主义手记 《活着就是恶心》是90后作家“阿糟”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存在主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冲击力——米白底色上印着半块发霉的面包,面包缝隙里钻出一株蔫...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