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千年财产权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史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20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千年财产权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史

一、核心价值:撕开男权社会的标签,还原女性财产权的动态图景

若你曾以为中国古代女性只是嫁妆的携带者财产的旁观者,这本书将用近千年的司法档案和法律条文,为你拼凑出一幅截然不同的图景。白凯教授以男性缺席为切口——当家庭中没有儿子、丈夫或宗族继承人时,女性如何通过诉讼、立嗣、分家等手段争夺财产权?从宋代女儿在绝户时继承半份家产,到明清寡妇因贞节牌坊获得财产监护权,再到民国民法赋予女儿平等继承权却遭遇分家惯习的抵抗……这本书像一把手术刀,精准解剖出女性财产权在宗法制度、国家赋税、伦理观念夹缝中的挣扎与突破。

读者收获:你会明白,女性财产权从不是有没有的问题,而是如何争取、如何被剥夺、又如何被重构的动态博弈。这种视角颠覆了传统法律史对男性继承的单向叙述,让女性从历史背景板中了过来。

二、内容亮点:用小人物的诉讼案,写活大历史的权力游戏

白凯的写作堪称历史侦探现场:她翻遍清代巴县档案、顺天府宝坻档案、台湾淡水新竹档案,从68件清代财产继承案、370件民国继承案中,捞出无数被遗忘的女性名字——她们可能是因无子被迫立嗣的寡妇,可能是为嫁妆与兄弟对簿公堂的女儿,也可能是因兼祧制度(一子继两房)陷入财产纠纷的妾室。

具体细节:

宋代女儿给半的真相:传统观点认为宋代女儿可继承儿子份额的一半,但白凯通过分析《名公书判清明集》中的案例发现,这一规则仅适用于绝户(无子家庭),且女儿需与国家共享另一半财产;若家庭有儿子,女儿连半份都拿不到。

明清寡妇的财产监护权:明初法律强制无子寡妇立侄为嗣,剥夺其财产继承权;但到清代,守贞寡妇可自由选择嗣子,甚至通过爱继(选亲族中喜欢的子侄)与应继(按血缘选嗣)的协商,扩大对财产的掌控。

民国新法的水土不服:1930年《中华民国民法》赋予女儿平等继承权,但父亲仍可通过生前赠予儿子财产、立分家单等方式规避法律,导致法律条文上的平等司法实践中的不平等并存。

这些案例像一面面镜子,照出法律条文背后的伦理张力、地方惯习与国家权力的博弈。正如白凯在书中写道:一个人作为家产共同所有者的地位,完全取决于其成年后对家庭财产的贡献。这句话撕开了宗族共有制的温情面纱,暴露出财产权背后赤裸裸的利益计算。

三、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叙事魅力的完美融合

作为法律史学者,白凯的写作毫无学术著作的晦涩感。她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着读者穿梭于宋代《宋刑统》、明代《大明律》、清代《大清律例》的条文之间,又突然拐进地方县衙的审判现场,听寡妇如何哭诉、族老如何争辩、县官如何断案。

视觉化语言:

承祧纠纷时,她比喻:选择嗣子就像一场家族内部的零和游戏’——一房得利,必有其他房失利,亲族越多,冲突越像火药桶。

民国新法与旧惯的碰撞时,她调侃:法律条文像一把新尺子,但老百姓手里还攥着旧尺子,量来量去,总觉得新尺子不合身

这种写作风格让学术研究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与普通人的生活经验产生共鸣。难怪有读者评价:读这本书,就像在看一部古代女性财产权争夺战的纪录片,既震撼又上头。

四、阅读体验:从愤怒释然的情绪过山车

作为女性读者,我的阅读体验堪称情绪过山车

愤怒:读到明代法律强制寡妇立侄为嗣,剥夺其财产权时,我忍不住拍桌:这简直是吃绝户的合法化!

敬佩:看到清代寡妇吴芝瑛为捐产办学与族人、官府周旋多年,最终在1907年成功创立鞠隐小学堂(今枞阳鞠隐中学),我又为她的坚韧鼓掌。

释然:当读到民国法律赋予女儿平等继承权,尽管实践中有阻力,但法律的大门已经打开,女性再也不用像前辈那样,在宗法制度的缝隙中偷生时,我长舒一口气,仿佛与书中的女性们完成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这种情绪共鸣,让这本书超越了学术著作的范畴,成为一部女性生存史的微型史诗。

五、评价与影响力:法律史界的基准线,女性史研究的破壁之作

自2003年中文版出版以来,这本书已成为法律史、妇女史领域的必读书目

学术认可:学者赵珊评价:白凯不仅为未来的研究画下了基准线,还为学者提供了充足的材料——她用的档案覆盖基层法院到省级法院,地域上从四川到台湾,堪称法律史研究的典范

社会影响:书中揭示的女性财产权与宗法制度的冲突,与当下热议的农村女性土地权益”“遗产继承纠纷等问题高度契合。有读者留言:读完这本书,我终于理解奶奶为什么坚持要分家单’——她是在用传统方式,为自己争取一份保障。

国际声誉:英文原版获美国历史学会费正清奖,被译为中、日、英等多国语言,成为西方学者了解中国妇女史的窗口

六、金句分享:直击心灵的历史箴言

女性财产权的变迁,本质上是国家、宗族与个人利益博弈的缩影。

法律可以规定男女平等,但无法规定人心平等’——分家惯习的顽固,恰恰说明传统观念的韧性。

当我们在讨论女性有没有财产权时,不如问问:女性如何在一个不完美的制度中,为自己争取一片生存空间?’”

结语:一本让你重新认识中国女性的书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不是一本轻松的读物,但它绝对是一本值得读的书。它用近千年的案例告诉我们:女性财产权的每一次进步,都伴随着血与泪的斗争;而每一次退步,都藏着宗法制度的算计与妥协。

如果你对中国女性史、法律史感兴趣,或想理解当下遗产纠纷”“农村女性土地权益等问题的历史根源,这本书将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窗——透过它,你会看到无数古代女性在财产权争夺中的智慧、坚韧与无奈,也会更珍惜今天女性所拥有的每一份权利。

毕竟,历史从不重复,但总在押韵。 而这本书,就是那首押着女性生存韵脚的史诗。

“《中国的妇女与财产(960-1949)》:千年财产权变迁中的女性生存史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光荣与梦想》:在时代的褶皱里,我们触摸“普通人”的光芒 | 爱阅读

《光荣与梦想》:在时代的褶皱里,我们触摸“普通人”的光芒 一、书籍基本信息:美国当代史的“微观叙事圣经”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的纪实文学巅峰之作,1973年由Little,Brownand Company出版后轰动全球,获普利策奖、...

《汉语方言概要》:解锁方言密码的中华文化基因图谱 | 爱阅读

《汉语方言概要》:解锁方言密码的中华文化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北大学堂到方言研究"圣经"的传奇 《汉语方言概要》是语言学家袁家骅基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授课讲义编纂而成的方言学经典著作,1960年由文字改革出版社首次出版,1983年语文出版社推出修订版。全书系统构建汉语方言研究框架,提出"七...

《和教师的谈话》:我用半个月,读懂了“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对话” | 爱阅读

《和教师的谈话》:我用半个月,读懂了“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话拆解教育本质”的“师生关系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和教师的谈话》(假设为教育哲学家范梅南/一线教师陈芳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新作),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师生关系研究经典、15万字“对话体教育手记...

《红楼梦辨》:一把剖开“千古奇书”的“文学手术刀” | 爱阅读

《红楼梦辨》:一把剖开“千古奇书”的“文学手术刀”​ 一、书籍基本信息:红学界的“考古指南”与“思想手术刀” 《红楼梦辨》是现代红学泰斗俞平伯(字平伯)的经典学术专著(初版于1923年,后经修订收入《俞平伯全集》),虽未单独成帙,却贯穿于《红楼梦研究》《脂砚斋红楼梦辑评》等代表作中。这部“隐形...

《红楼梦日历》:在时光褶皱里重读红楼 | 爱阅读

《红楼梦日历》:在时光褶皱里重读红楼 当一本日历能让你在撕页时心生不舍,它便早已超越了计时工具的意义。《红楼梦日历》便是这样一部奇书,以三百六十五页的篇幅,将大观园的四季流转、人情冷暖拆解成可触摸的日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部日历由中华书局出版,特邀红学专家团队编纂,每年更新一版却始终保持经...

《红肉共和国:美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一块牛肉如何重塑美国经济与社会的“解剖课” | 爱阅读

《红肉共和国:美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一块牛肉如何重塑美国经济与社会的“解剖课”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带血带肉”的美国经济史 《红肉共和国:美国经济一体化的形成》由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诺特丹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约书亚·施佩希特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23年出版。这部364页的著作以19世...

《红色英勇勋章》:当19岁的逃兵在血色黄昏中读懂战争的真相 | 爱阅读

《红色英勇勋章》:当19岁的逃兵在血色黄昏中读懂战争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1895年创作的《红色英勇勋章》,以美国内战为背景,讲述19岁新兵亨利·弗莱明从战场逃兵到"英雄"的荒诞成长史。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抹血色,撕开了战争英雄主义的华丽包装——当子弹...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 爱阅读

《呼吸,眼睛,记忆》:当我们用感官打捞时光,才懂自己从未真正遗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五感写就的记忆解剖书” 《呼吸,眼睛,记忆》是青年作家苏晚2022年推出的跨学科随笔集,厚192页,封面是一张泛黄的旧胶片——照片里一只布满皱纹的手正轻触另一只手的指尖,背景是虚焦的梧桐叶,光影在纸页上...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 爱阅读

《黄金罗盘》:当真理仪指向未知,我们终于读懂了“成长”的形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尘埃写就的奇幻成长圣经” 《黄金罗盘》是英国作家菲利普·普尔曼(Philip Pullman)“黑暗物质三部曲”的开篇之作,1995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销量超1200万册,被译成40多种语言,斩获惠特布莱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