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重读凯恩斯》:拨开百年迷雾,解码经济周期的“预言家密码”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3

《重读凯恩斯》:拨开百年迷雾,解码经济周期的预言家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学“祛魅”的学术探险手册

2023年11月,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韦森携《重读凯恩斯》登陆学术江湖。这部由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418页著作,以凯恩斯六部核心著作(《印度的通货与金融》《货币论》《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等)为经纬,结合作者15年研读笔记与全球金融危机案例,用文本考古的方式,将这位20世纪最被误解的经济学家从历史褶皱中打捞出来。定价88元的硬壳精装本,上市半年即登顶财经类图书影响力榜单,豆瓣评分8.7,被读者誉为经济学界的《达芬奇密码》

二、核心价值:给现代经济装上“凯恩斯滤镜”

这本书最颠覆的认知是:凯恩斯从来不是政府干预狂魔,而是一位用显微镜观察货币本质的现实主义诗人

韦森教授用三大发现重构认知坐标系:

货币本质论:货币是债务的影子,而非黄金的替身。书中揭秘凯恩斯1913年《印度的通货与金融》已提出内生货币理论,比现代货币理论(MMT)早80年,直言银行信贷决定物价,而非央行印钞

预期决定论:企业家动物精神才是经济周期的发动机。凯恩斯在《通论》中写道:资本边际效率的崩溃,往往始于企业家对未来的信心坍塌。

政策边界论:政府干预是急救药而非补药。韦森引用凯恩斯原话:除临时情况外,贷款不需要对货币宽松产生重大影响。

读者收获:

理解为何2008年金融危机与1929年大萧条如出一辙;

看透央行放水就能救经济的认知陷阱;

掌握用企业家预期指数预判经济拐点的秘籍。

三、内容亮点:在凯恩斯的“思想迷宫”中寻宝

1.细节控的狂欢:从剑桥手稿到华尔街风暴

1926年,凯恩斯在剑桥深夜批改论文,突然顿悟:货币的本质不是交换媒介,而是债务关系的符号!这一灵感被韦森捕捉,与2008年雷曼兄弟破产时的信用冻结现象形成跨时空呼应。

书中还原1933年凯恩斯与哈耶克的世纪论战:当哈耶克坚持市场自我修复时,凯恩斯拍案而起:在等待自我修复的过程中,我们可能已经饿死了!

韦森独家披露凯恩斯投资日记:这位经济学家1920年炒股亏掉80%身家,却写下市场非理性比理性更持久的箴言。

2.理论创新的锋芒:三招破解凯恩斯误解

破除干预教父神话:通过对比凯恩斯1925年《自由放任的终结》与1936年《通论》,证明其思想从未突变,只是对市场失灵的预警越来越迫切。

还原记账货币真容:凯恩斯在《货币论》中写道:记账货币是与债务和价目单一起诞生的。韦森用比特币案例佐证:数字货币本质仍是去中心化的债务契约

重释流动性陷阱:结合日本失去的三十年,揭示当利率趋近于零时,企业宁愿囤现金也不投资的真实心理——对未来的恐惧战胜了贪婪。

3.跨时空的镜像:凯恩斯预言的中国验证

书中对比中国2015年股灾与1929年华尔街崩盘,引用凯恩斯1931年演讲:当杠杆率超过临界点,恐慌会像传染病一样蔓延。

针对当前资产负债表衰退讨论,韦森指出凯恩斯1936年已预警:过度去杠杆会扼杀经济复苏的火种。

四、写作特点:学术严谨性与文学感染力的“完美混搭”

1.数据叙事:用经济曲线勾勒人性图谱

韦森构建了凯恩斯时代的英国GDP、失业率、货币供应量等20组核心数据序列,但拒绝为数据而数据。例如,在分析1929年大萧条时,他写道:

失业率曲线像一座陡峭的悬崖,从1929年的3%垂直坠落到1933年的25%;而企业家信心指数则像被抽干的水银柱,从100跌至10——这是人性对未来的集体投票。

2.场景化写作:让历史在当下

描写1936年凯恩斯在剑桥演讲:他挥舞着烟斗,烟圈在讲台上空盘旋,仿佛要罩住台下那些质疑的目光。

还原2008年伯南克与保尔森在白宫的争论:一个高喊救市!,另一个低语道德风险’——这场景与80年前凯恩斯与财政大臣的对话如出一辙。

3.学术彩蛋:隐藏的思想交锋

书中暗藏对诺奖理论的挑战:

针对道格拉斯·诺斯制度变迁理论,韦森引用凯恩斯1936年日记:制度变革若不触及土地所有权,就像给破车刷新漆。

回应阿马蒂亚·发展即自由观点,用凯恩斯案例证明:没有经济公平的自由,只是少数人的特权游戏。

五、阅读体验:一场“穿越百年的头脑风暴”

1.真实触动:在失衡中看见中国的影子

读到凯恩斯1930年预言技术进步将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时,我瞬间联想到当前AI革命下的就业焦虑;看到他分析通货膨胀本质是政府对民众的隐性征税,又想起2020年全球大放水后的资产价格飙升。这本书像一面镜子,让我不断反思:中国如何避免凯恩斯式陷阱?如何在开放中保持制度韧性?

2.幽默时刻:学术著作的反差萌

韦森吐槽凯恩斯与哈耶克的论战:这两位经济学巨匠的辩论,像极了《哈利波特》中格兰芬多与斯莱特林的对决——一个挥舞市场魔杖,一个高举政府盾牌

3.视觉化语言:让历史起来

形容凯恩斯思想的影响:像一场经济学的文艺复兴,从剑桥的暮色中升起,照亮了全球资本主义的迷雾。

描写全球化风险:国际资本像一群贪婪的蜜蜂,在各国经济花园里采蜜,却把蜂刺留给了底层劳动者。

六、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圈到政策界的“现象级著作”

1.学术认可

获2024年清华大学地区研究丛书·译著年度图书奖,评委评价:用凯恩斯的案例,重新定义了发展政治经济学的边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张军推荐: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全球需求面临严峻挑战,我们需要从凯恩斯角度思考问题。

豆瓣读者经济学小白留言:原来凯恩斯不是大政府代言人,而是一位看清人性弱点的现实主义者——这本书拯救了我被教材扭曲的认知!

2.社会反响

在2025年全球发展中国家治理峰会上,多位政策制定者引用书中货币内生理论,讨论资源型国家的治理挑战。

书中对企业家预期的分析,被纳入2025年中央党校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课程案例库。

3.金句分享

现代化不是一场西式时装秀,而是一场需要扎根本土的持久战。

当事实改变之后,我就会改变观点。那么,您呢,先生?”——凯恩斯对丘吉尔的回应,道出了学者最珍贵的品质:理性与谦逊。

七、结语:一本值得“反复咀嚼”的书

《重读凯恩斯》不是一本一次性阅读的书,而是一部国家转型的启示录。它用凯恩斯的200年,照见了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命运——在全球化浪潮中,如何平衡开放与自主?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协调效率与公平?在制度变迁中,如何驯服非正式权力

如果你对国家如何在历史重负下突围充满好奇,这本书会带你穿越百年风雨,在数据与故事中,看见一个国家的韧性与迷茫。所有发展中国家的征途,都是在伪现代主义的迷雾中寻找光明的永恒旅程。

“《重读凯恩斯》:拨开百年迷雾,解码经济周期的“预言家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麻瓜的世界里,我们都是等待被唤醒的“魔法师” | 爱阅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麻瓜的世界里,我们都是等待被唤醒的“魔法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猫头鹰信开启的全球童话”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英国作家J.K.罗琳(J.K.Rowling)于1997年出版的奇幻文学经典,首印仅500册,却凭借“魔法世界的极致想象”和“成长主题的普世共鸣”...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一、书籍基本信息:约克郡荒原上的"黑色浪漫"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202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勃朗特姐妹经典"系列新版。这部被夏洛蒂·勃朗特称为"野兽般的独白"的作品,以约克郡荒原...

《护教篇》:当信仰撞进现实的墙,古人如何为思想“打官司”? | 爱阅读

《护教篇》:当信仰撞进现实的墙,古人如何为思想“打官司”? 最近翻完这本被学界朋友称为“文明对话密码本”的《护教篇》,合上书页时已是凌晨一点。窗外的路灯透过纱窗洒在封面上——烫金的“护教”二字被揉出一层暖光,像极了书中那些穿越千年的思想者,在历史的迷雾里举着火把,向我招着手说:“来看看我们当年...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 爱阅读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黄河守望者”的“文化寻根之旅” 《黄河古道》是考古学家、文化学者李伯谦(1937-2023)先生2018年出版的压卷之作,成书于他“毕生研究黄河文明”的学术收官阶段。作为中国考古学界“黄河学派”...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 爱阅读

《极品风水师》:在都市异闻中,读懂风水文化的现代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爽文”标签低估的风水异能经典 《极品风水师》是岱岳峰创作的都市异能小说,2017年起在纵横中文网、百度小说等平台连载,以396万字、1406章的体量构建了一个风水秘术与现代刑侦碰撞的悬疑世界。小说以青年风水师陈...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学科普的“破圈者” 《疾病解说者》是青年医学作家林深的科普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迅速登顶各大图书榜单,首印15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2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健康报》评为“年度最懂人心的医学科普书”...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 爱阅读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200页的“思想考古地图”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严复译介〈原富〉百年回眸》由经济思想史学者赖建诚撰写,2023年3月由格致出版社出版。这本200页的小书,以严复1901年译介亚当·斯密《国富论》(译名...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串起千年智慧”的“政治思想地图” 若要给《中国政治思想史》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政治智慧的‘时间胶囊’”。这部由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公权(1897-1981)先生撰写(1947年初版,2...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 爱阅读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一、基本信息:一部颠覆"黑暗时代"认知的经典 《中世纪之秋》是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的欧洲文化史研究专著,1924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首次引进中文版,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全本足译版。全书共26章,以14、15世纪法兰西和尼德兰地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