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部让“普通人变高效”的职场行动指南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部让普通人变高效的职场行动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1966年首次出版,至今已再版数十次,中文版销量超300万册,被读者称为职场人的效率圣经’”。全书不足200页,却跳出了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的误区,提出每个对组织成果有贡献的人,都是管理者,聚焦如何通过自我管理实现高效产出,覆盖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决策制定、团队协作等核心议题。它不是空谈理论的管理学专著,而是用案例+方法的模式,把高效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操作的日常行动,既是企业培训的常用教材,也是职场新人、中层管理者突破忙而无效困境的实用工具,至今仍影响着全球职场人的工作理念。

二、书籍内容

这本书最打动人的,是它把高大上的管理拉回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像给职场装了效率放大镜,让你突然明白不是只有身居高位才需要管理,管好自己就是高效的开始。比如书中核心的卓有成效的五大习惯,德鲁克没有堆砌术语,而是用具体场景拆解:第一个习惯记录并管理时间,他不教复杂的时间管理表格,而是建议先记录一周的时间花费”——比如每天花10分钟写下上午9-10点处理邮件、10-12点开部门会,一周后你会发现30%的时间在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比如无意义的闲聊、重复的文件核对)。这个细节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我们总觉得没时间,其实是没发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为了让读者理解,他举了银行高管的案例:一位高管通过记录时间,发现自己每天花2小时签批可由下属决定的文件,调整后把这部分工作授权出去,腾出时间专注于制定年度战略,部门效率提升了40%。再比如决策制定,德鲁克没有说要拍板正确的决定,而是提出“‘有效决策的四步法:先明确这是常规决策还是例外决策(常规决策靠制度,例外决策靠分析)、再收集最低限度的必要信息(不用追求完美数据)、然后鼓励不同意见(避免一言堂)、最后明确决策的执行步骤。这种不追求完美决策,只追求有效执行’”的思路,打破了很多人怕做错而不敢决策的误区。

三、写作特点

首先,德鲁克擅长用反常识观点+真实案例打破认知误区,全书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反而像职场前辈聊天一样亲切。比如他提出“‘忙=低效的真相:很多人把每天加班、事情做不完当成努力,其实是不会优先级排序”——就像一个园丁,不先修剪杂草,反而忙着给野草浇水,结果花也养不好;真正的高效,是先做重要的事,再做紧急的事。这种比喻既形象又扎心,让读者瞬间清醒。其次,书中的方法工具化特别实用,比如优先级四象限(把事情分成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用复杂的工具,拿一张纸就能画出来,每天花5分钟梳理,就能避免被琐事牵着走。另外,德鲁克的语言特别直白有力,没有管理学的晦涩感,比如他说管理者的价值,不是看你做了多少事,而是看你做成了多少有价值的事’”,这种短句像职场警钟,让读者忍不住反思自己的工作价值。

四、阅读体验

刚开始读这本书,我是因为每天忙到加班,却总觉得没做成什么事’”——比如早上一到公司就处理邮件,接着开两个会,下午帮同事解决临时问题,下班前才发现最重要的报告还没写,只能熬夜赶工。翻到时间管理章节,我试着按德鲁克的建议记录时间:第一天就发现,自己每天花1.5小时回复没必要的邮件(比如群发的通知、无关的八卦),还有1小时被同事的临时需求打断。后来我调整方法:每天早上先花1小时写报告(专注做重要事),下午固定1小时回复邮件,遇到同事临时需求,先问是否紧急,能否等我处理完手头的事,一周后居然不用加班,还提前完成了报告。不过读这本书也有恍然大悟的时刻,比如看到“‘授权不是甩锅’”的观点,突然想起自己以前总觉得下属做不好,不如自己做,结果自己累到崩溃,下属也没成长;后来试着把核对数据”“整理文件等工作授权给下属,还特意花时间教他方法,慢慢发现下属不仅能做好,还能提出新想法,自己也有时间专注于更重要的项目规划。这本书就像职场的效率教练’”,不教你怎么当领导,而是教你怎么管好自己、做好事,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工作像一团乱麻变成井井有条’”,焦虑感少了,成就感多了。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工作的底层逻辑。以前我总觉得高效靠拼命干’”,读了这本书才明白,高效靠巧干”——比如优先级排序让我不再被琐事绑架,有效决策让我不再怕做错而犹豫,授权让我学会借力。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还改善了我的工作状态:以前加班到emo,现在能准时下班陪家人;以前总觉得工作没意义,现在能清晰看到自己做的事对团队的价值。读完这本书,我还养成了“‘每周复盘’”的习惯:周末花20分钟,总结这周做了哪些重要的事”“哪些时间被浪费了”“下周要改进什么,慢慢发现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也在提升。

从社会评价来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实用性权威性广受认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评价它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管理书,没有之一——它教会我的不是管理别人,而是管理自己’”;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把它列为新员工入职必读书,要求员工先学会自我管理,再谈团队协作;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超95%的读者给出五星好评,很多人分享跟着书中方法做,从忙而无效变成高效产出’”“优先级四象限摆脱加班的经历,甚至有职场博主把书中方法改编成每日效率清单,帮助更多人提升工作效率。

在当下职场内卷”“忙而无效成为普遍困扰的社会,这本书的主题特别贴合热点。现在很多人被996”“无效加班裹挟,觉得不加班就是不努力,而德鲁克告诉我们:真正的努力,是把重要的事做好,不是把所有事做完’”——比如每天花2小时能带来长期价值的事(比如学习新技能、梳理工作流程),比花8小时做重复琐事更有意义。另外,在“‘00后整顿职场’”的讨论中,这本书也能提供启发:整顿职场不是拒绝工作,而是拒绝无效工作,像德鲁克说的管理者要对成果负责,不是对工作量负责,这正是很多年轻人追求的高效工作、快乐生活的核心。

书中最能体现精髓的句子,是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它不是天赋,而是一种习惯;不是只有高管才需要,而是每个对组织有贡献的人,都该具备的能力。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尽了高效的本质:高效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职场技能。如果你也总被忙而无效困扰,想学会不加班、不内卷,也能做好工作,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你翻开它时,会和我一样,在简单的方法里找到职场效率的密码,慢慢发现:原来高效工作,比想象中更简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部让“普通人变高效”的职场行动指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一群“会发疯的神”,写尽人类最原始的精神密码 | 爱阅读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一群“会发疯的神”,写尽人类最原始的精神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西方文明的“精神原乡”,用神话写成的“人性百科全书”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古希腊人用千年时光集体编织的“精神史诗”。它没有明确的作者,却凝结了从迈锡尼文明到希腊化时期的所有想象与信仰——...

《国策》:一部装满战国纵横智慧的“说话艺术宝典” | 爱阅读

《国策》:一部装满战国纵横智慧的“说话艺术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策》又称《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谋臣策士言行的国别体史书,作者并非一人,而是由战国至秦汉间的学者陆续编撰,最终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按东周、西周、秦、齐...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用生命丈量信仰的科学家群像 | 爱阅读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用生命丈量信仰的科学家群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国之脊梁:中国科学家的家国天下》由《环球人物》杂志社编著,东方出版社2021年10月出版。这本书以30位科学界功勋模范人物为切口,通过深度采访与史料挖掘,勾勒出中国科学家群体“以家国为锚点、以创新...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麻瓜的世界里,我们都是等待被唤醒的“魔法师” | 爱阅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麻瓜的世界里,我们都是等待被唤醒的“魔法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猫头鹰信开启的全球童话”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英国作家J.K.罗琳(J.K.Rowling)于1997年出版的奇幻文学经典,首印仅500册,却凭借“魔法世界的极致想象”和“成长主题的普世共鸣”...

《红色英勇勋章》:当19岁的逃兵在血色黄昏中读懂战争的真相 | 爱阅读

《红色英勇勋章》:当19岁的逃兵在血色黄昏中读懂战争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1895年创作的《红色英勇勋章》,以美国内战为背景,讲述19岁新兵亨利·弗莱明从战场逃兵到"英雄"的荒诞成长史。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抹血色,撕开了战争英雄主义的华丽包装——当子弹...

《嫉妒》:在客观叙述的牢笼中,窥见人性最隐秘的幽光 | 爱阅读

《嫉妒》:在客观叙述的牢笼中,窥见人性最隐秘的幽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嫉妒》是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1957年创作的中篇小说,2007年由译林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译者李清安。这部被博尔赫斯盛赞“将小说带回史诗源头”的作品,以热带种植园为舞台,通过隐形丈夫的视角,记录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用诗写就人生哲学”的“东方哲人” 若要给《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灵魂诗笺’”。这部由黎巴嫩诗人、哲学家卡里·纪伯伦(1883-1931)创作(1923年初版,后结集为《先知...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 爱阅读

《罪恶之家》:在客厅的吊灯下,撕开“体面”的面具 一、基本信息:现代戏剧的“社会手术刀” 《罪恶之家》(A Doll's House)是挪威剧作家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79年的“现实主义戏剧巅峰”,与《玩偶之家》《群鬼》并称为“易卜生社会问题三部曲”。这部以19世纪挪威...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

《资本实证论》:解码资本利息的边际革命,在数字经济时代重审价值本质 | 爱阅读

《资本实证论》:解码资本利息的边际革命,在数字经济时代重审价值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实证主义重构资本认知的经济学经典 1889年,奥地利经济学家欧根·庞巴维克完成《资本实证论》,系统提出“边际效用价值论”,彻底颠覆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这部被熊彼特称为“资本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石”的著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