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人类还有希望吗: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启蒙和教育》:在黑镜时代守护人性的火种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0

《人类还有希望吗: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启蒙和教育》:在黑镜时代守护人性的火种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人类还有希望吗: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启蒙和教育》是徐贲教授继启蒙三部曲前两部后的又一力作,由上海三联书店于2025年5月出版。全书以后康德视角重构AI时代的人文启蒙路径,核心价值在于揭示:人类真正的希望不在于对抗机器的超能力,而在于唤醒那些AI永远无法复制的人性特质”——比如幽默感中的智慧、同情心背后的道德直觉、以及面对未知时依然保持好奇的哲学勇气。正如作者在第十二章经典阅读的人工智能时代知识咨询中所言:聪明知识是披沙沥金,不是搬金砖,这种对知识本质的深刻洞察,恰是本书最动人的思想锋芒。

二、内容亮点与具体细节

书中创造性地将AI比作黑镜”——既映射人类智能的辉煌,也照见我们思维的偏误与道德的盲区。例如第三章人工智能时代的隐性知识、直觉认知和具身学习中,通过分析具身认知理论,指出人类通过身体经验获得的知识(如骑自行车的平衡感)是AI难以模拟的灵魂密码。更令人拍案的是第十三章游戏的人章节,以荷兰学者赫伊津哈的游戏理论为锚点,论证游戏精神如何成为抵抗算法操控的精神疫苗”——那些在电子游戏中培养出的策略思维,恰是AI时代最需要的批判性思维萌芽。

三、写作特点与阅读体验

徐贲的文字兼具学者的严谨与文人的灵动。在描述AI对人类认知的冲击时,他用智能垃圾中找到丰富的食物这样的比喻,生动刻画了信息爆炸时代愚蠢规模化的荒诞景象。而第七章交谈艺术与人类的动机和情感方式则像一场思想的咖啡馆漫谈,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聊到现代社交媒体中的回音室效应,让读者在轻松中领悟到交谈作为人文启蒙载体的永恒价值。阅读此书的过程,就像跟着一位智慧长者在科技丛林中探险——既有对AI威胁的清醒认知,又有对人性曙光的温暖守护。

四、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本书一经出版便引发学界与大众的双重热议。复旦大学王德威教授评价:在AI浪潮中,徐贲守住了人文启蒙的最后一块阵地。而豆瓣读者更留言:读罢合卷,突然明白所谓希望,从来不是等待救世主,而是每个普通人点亮自己心中的理性之光。这种共鸣恰恰印证了书籍的社会影响力——它不仅回应了人类是否会被AI取代的时代焦虑,更提供了如何成为更好的人的实践路径。

五、个人意义与时代相关性

作为曾被算法投喂信息流的普通读者,我深深被书中全球公民意识的论述触动。在躺平”“内卷成为热词的当下,徐贲提醒我们:真正的启蒙不是追逐确定性的答案,而是学会与不确定性共舞。这种思想恰似一剂清醒药,让我在面对AI生成的完美文案时,依然坚持用笨拙的笔触记录真实的思考——因为这才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人类印记

最后,请允许我分享书中最震撼我的一句箴言:放弃启蒙和教育,就等于向无知、愚蠢和绝望投降。在AI时代,这声警钟比任何时候都更振聋发聩。当我们在追问人类还有希望吗时,这本书已经用十四章节的智慧给出了答案——希望,就藏在每个愿意自我启蒙、自我超越的人心中。

“《人类还有希望吗: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文启蒙和教育》:在黑镜时代守护人性的火种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 爱阅读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领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之父”,其理论直接影响现代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 成书时间与版本:1970年法文版(题为《行为的结构与认...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 爱阅读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红字写就的人性解剖书”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清教殖民地波士顿为背景,围绕“通奸罪”展开的三角故事。这部被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文学的起点”的作品,用一个“红字A”(...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 爱阅读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码古代通俗文学”的“说话指南” 若要给《话本小说概论》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话本小说的‘考古说明书’”。这部由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胡士莹(1901-1979)先生撰写的专著(1957年初版,1...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性”解构时代的黑色幽默史诗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收录于“时代三部曲”之一,中文版由花城出版社首次出版。全书以文革时期的云南农场为背景,通过“流氓”王二与“破鞋”陈清扬的荒诞故事,拆解了时代...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 爱阅读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旧书店的角落翻到这本《会饮篇》。深绿色封皮上印着古希腊宴饮场景的线描,翻开第一页,仿佛推开了一扇青铜门——暖炉的火星噼啪作响,葡萄酒的香气混着男人们的笑声涌出来,七个人围坐在榻上,从“谁最懂爱”吵到“爱到底是...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 爱阅读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危机应对者写的操作手册” 2023年末,中信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重磅经济著作——《极速应对:美国应对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背后的逻辑》。这本书的作者阵容堪称“金融界复仇者联盟”: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嫉妒》:在客观叙述的牢笼中,窥见人性最隐秘的幽光 | 爱阅读

《嫉妒》:在客观叙述的牢笼中,窥见人性最隐秘的幽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嫉妒》是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阿兰·罗布-格里耶1957年创作的中篇小说,2007年由译林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译者李清安。这部被博尔赫斯盛赞“将小说带回史诗源头”的作品,以热带种植园为舞台,通过隐形丈夫的视角,记录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 爱阅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数学“站”起来的“逻辑圣典”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00年完成的数学著作,全书13卷,包含5条公设、5条公理、119条定义,通过逻辑推导得出465个命题,系统总结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论...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 爱阅读

《几何原本》:用公理搭建的数学圣殿,如何塑造人类的理性思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逻辑写就的数学宪法”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Euclid)于公元前300年左右完成的数学巨著,原名为《光学》(Optics),后因内容聚焦几何学被更名为《几何原本》(Elements)。它的首版...

《中世纪的城市》:在“石头的年轮”里,读懂人类文明的“生长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的城市》:在“石头的年轮”里,读懂人类文明的“生长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城市考古学家”的“中世纪生存指南” 《中世纪的城市》是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69年出版的经典史学著作,与《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