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他们需要被看见:洞察青少年内心世界》:一本照亮亲子关系的治愈之书 | 爱阅读

3周前 (09-17)读一读10

《他们需要被看见:洞察青少年内心世界》:一本照亮亲子关系的治愈之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写给家长和教育工作者的心理指南

本书由资深心理咨询师李百芹(李白芹)撰写,2025年1月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作为深耕青少年心理领域30年的教育专家,李百芹通过近万例个案研究发现:青少年厌学、叛逆、沉迷电子设备等"问题行为"的根源,往往藏在家庭教育的缺失中。全书128开平装本,定价59元,同步配发38集音频课程与短视频,形成"书-课-视频"三位一体的立体阅读体验。

二、内容亮点:用显微镜观察青春期的"隐形伤口"

不同于空泛说教,书中用手术刀般的精准案例直击人心:有位初中男生因父母没收iPad拉黑家人,李百芹开出"定时使用+内容共读"的处方,既避免武断禁止又引导健康上网;有女孩因父母总拿"别人家孩子"比较而厌学,作者揭示"比较式教育"如何摧毁孩子自我认同。这些细节像一面镜子,让读者看见自己教育方式中的"未被看见"的盲区。

三、写作特点:心理学理论+生活化场景的完美融合

全书将依恋理论、情绪管理等专业概念转化为"感官亲近""情感共鸣"等生活场景。比如用"无回应之地即绝境"比喻孩子长期被忽视的绝望,用"心理脐带"形容亲子关系的本质。更妙的是引入"同伴导向陷阱"概念——当孩子情感需求在家庭中得不到满足,会转而向同伴群体寻求认同,这种替代关系看似提供归属感,实则削弱父母的影响力。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自己童年的对话

读到"有些家长喜欢唠叨讲大道理,却不会静心听孩子诉说"时,我瞬间想起自己青春期与父母的冷战。书中"先处理关系再解决问题"的理念,像一把钥匙打开尘封的记忆。那些曾经以为"叛逆"的行为,此刻读来竟是孩子发出的"求救信号"。这种阅读体验不是简单的知识获取,更像一场与内在小孩的和解仪式。

五、社会评价与影响力:被看见的力量正在蔓延

本书在2025北京图书订货会上引发强烈反响,副总编辑冯晖评价其"补全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拼图"。更值得关注的是,书中提出的"科学自主管理电子产品"方案,已在北京多所中学试点,使亲子冲突率降低40%。在社交媒体上,"看见孩子的隐形需求"成为热议话题,无数家长晒出与孩子共读后的改变故事。

六、核心价值:重构亲子关系的底层逻辑

本书最震撼的洞见是:教育的本质不是技巧堆砌,而是关系的艺术。当孩子感受到被看见、被回应,那些叛逆、沉默、退缩的"问题行为"会自动消解。就像书中所言:"教养的秘诀不是去做什么,而是在孩子心中担当什么角色。"这种关系至上的理念,在"内卷"盛行的当下,为焦虑的家长提供了一剂清凉药。

七、个人意义与社会热点:在数字时代守护人性温度

作为曾深受"比较式教育"之苦的80后,读此书时多次眼眶发热。那些被父母忽视的情感需求,在书中找到了科学解答。更令我心动的是,书中对数字化时代亲子关系的深刻洞察——当父母沉迷手机时,孩子感受到的"在场缺席"比直接忽视更令人窒息。这种洞察与当前"屏幕育儿"的社会热点高度契合,使本书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全书最打动我的金句是:"没有回应,孩子就好像生活在黑暗之中;有回应,就有了光。"这束光不仅照亮孩子的内心,也照亮了每个渴望被看见的灵魂。在这个"看见即治愈"的时代,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指南,更是一场全民心理疗愈的启蒙运动。

“《他们需要被看见:洞察青少年内心世界》:一本照亮亲子关系的治愈之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孩子你慢慢来》:我用三个月,读懂了“教育不是冲刺,是陪孩子看沿途的风景” | 爱阅读

《孩子你慢慢来》:我用三个月,读懂了“教育不是冲刺,是陪孩子看沿途的风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生活写就的慢教育诗” 若要快速定位《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经典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台湾作家龙应台亲子散文代表作、18万字“成长观察手记”、记录“安德烈...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 爱阅读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50年创作的《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热"为背景,讲述园艺师与贵族少女为培育世间首株黑色郁金香,卷入权力、爱情与投机漩涡的传奇。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株花的命运,...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 爱阅读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观念考古"重构的政治哲学通史 任剑涛所著的《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2月推出,全书484页,定价108元。这部学术著作以"混搭"为核心命题,系统梳理了14世纪至20世纪现代政治观念的演...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大纲》:张岱年用“马克思主义手术刀”重构传统思想的现代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马克思主义视角下的“哲学解剖学” 1937年,当中国哲学界还在“玄学循环”与“科学主义”之间摇摆时,张岱年以一部《中国哲学大纲》劈开了传统研究的“认知迷雾”。这位融合中西哲学的学者,用“辩证唯物论”与“问题...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冯友兰1948年创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以38章的篇幅梳理从先秦到现代的哲学发展,提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的核心观点。作品被李泽厚称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入选“20世纪中文图...

《中世纪的城市》:在“石头的年轮”里,读懂人类文明的“生长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的城市》:在“石头的年轮”里,读懂人类文明的“生长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城市考古学家”的“中世纪生存指南” 《中世纪的城市》是法国年鉴学派代表人物费尔南·布罗代尔(Fernand Braudel)1969年出版的经典史学著作,与《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十五至十...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熊彼特的“制度三问”,如何解码现代经济的“灵魂博弈”? | 爱阅读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熊彼特的“制度三问”,如何解码现代经济的“灵魂博弈”?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约瑟夫·熊彼特”与19世纪工厂烟囱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国推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新闻发呆。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哈佛大学,熊彼特(Joseph A. Sch...

《自由的限度:》解码公共选择的“规则游戏”与现代治理启示录 | 爱阅读

《自由的限度:》解码公共选择的“规则游戏”与现代治理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公共选择理论的“宪法宣言” 《自由的限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M·布坎南1975年完成的宪政经济学代表作,1989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国,属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政府行为需受宪法约束”为核心,通...

《自作自受》:在人生的“烂摊子”里,捡到最珍贵的礼物 | 爱阅读

《自作自受》:在人生的“烂摊子”里,捡到最珍贵的礼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不完美”的成长手账,藏着成年人的真实生存指南 《自作自受》是作家阿梨2023年推出的首部长篇随笔体小说,没有华丽的营销造势,却凭借“真实到扎心”的叙事,在豆瓣读书拿下8.9分的高口碑。不同于传统成长故事的“逆袭套路”...

《只爱陌生人》:当“熟悉”成了枷锁,我们为何总在陌生人眼里找自己? | 爱阅读

《只爱陌生人》:当“熟悉”成了枷锁,我们为何总在陌生人眼里找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现代孤独者的情书” 《只爱陌生人》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于1981年出版的中篇小说,被《纽约时报》称为“后现代人际关系的情感标本”。故事围绕一对看似“完美匹配”的情侣——科林(广告摄影师)和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