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与首富梁稳根》:不是讲首富传奇,是说透实业人“把铁做扎实”的初心 | 爱阅读

3周前 (09-16)读一读23

我与首富梁稳根:不是讲首富传奇,是说透实业人把铁做扎实的初心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三一重工早期核心成员周建雄——他从1992年就跟着梁稳根创业,既是亲历者也是记录者,手里藏着大量未公开的工作笔记、会议录音和老照片,写这本书时完全没走名人传记套路,反而像打开了实业人的工作日记。书籍由机械工业出版社2023年9月出版,全书328页,厚度透着沉甸甸的实在,封面设计特别贴三一气质:没有用梁稳根的西装照,反而选了他2003年在三一车间的工作场景——穿着蓝色工装,戴着安全帽,正弯腰和焊工师傅讨论机械臂焊缝,背景里是刚下线的泵车,配文做重工,要像焊钢板一样,每一道都得扎实,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吹财富神话的书。更贴心的是内页,每章都穿插老笔记节选,比如周建雄写1998年梁总在客户工地蹲了3天,就为了看我们的泵车哪里容易坏,字里行间全是实业人的烟火气

二、书籍内容

它最打动人的,是不神化梁稳根,只拆三一怎么把铁做扎实’”——全书没讲梁稳根如何成为首富,反而盯着实业创业的笨功夫’”。比如起步阶段,写三一早期做焊接材料的细节:1986年梁稳根放弃公务员工作,带着3个伙伴在娄底租了间旧厂房,第一次试产的焊接材料总开裂,他没急着凑数卖,反而把自己关在实验室,连续27天调试配方,甚至半夜骑着自行车去五金店买原料,最后终于做出焊口能承受500公斤拉力的产品,第一单卖给当地农机厂时,他亲自跟着去安装,蹲在地上看焊工用自己的材料,紧张得手心冒汗;破局关键里,讲三一进军泵车领域的冒险:2001年行业都觉得泵车技术被国外垄断,国产做不出来,梁稳根却带着技术团队去德国考察,回来后把办公室搬到车间,每天和工程师一起画图纸,甚至为了改一个液压阀的设计,亲自去供应商工厂蹲了半个月,最后第一台国产泵车下线时,他摸着车身说这铁疙瘩,以后要让中国工地都用上;连面对危机的细节都很真实:2008年金融危机,三一订单掉了40%,有人建议裁员降本,梁稳根却拍板不裁员,反而招200名技术人员,趁淡季搞研发,还带着高管去车间和员工一起加班,用咱们把产品做得更耐用,等市场回暖,客户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三一稳住人心。全书分娄底起步:焊好第一块钢板”“长沙突围:造国产重工”“全球布局:让三一走出去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用小事见初心,没有空讲战略,全是能触摸到的实业细节

三、写作特点

周建雄的写法完全打破了首富传记=流水账的印象。第一,第一视角还原场景:书中大量穿插作者的亲身经历,比如1999年三一参加北京工程机械展,梁总带着我们提前3天去布展,他亲自擦泵车的玻璃,连角落的灰尘都要抠掉,说这是中国重工的脸,不能脏’”;再比如2010年三一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谈判到最后一轮,对方嫌报价低,梁总却拿出我们的产品检测报告,说你们的泵车寿命是15000小时,我们的已经做到18000小时,这个价格,值’”,没有空洞的评价,全是能身临其境的细节;第二,不回避’”:比如写三一早期因为质量把控不严,一批焊接材料被客户退回,梁稳根不仅全额退款,还带着团队去客户那里道歉,回来后立了质量红线”——谁让不合格产品出厂,就卷铺盖走人;还写了他的决策纠结:2005年要不要做海外市场,他犹豫了3个月,一边怕水土不服,一边怕错过机会,最后带着团队去印度、巴西的工地蹲点调研,才拍板布局,作者没替他装果断,反而让纠结显得更真实;第三,语言像老同事聊天:形容梁稳根不喜欢开会说空话,最爱问客户最近说我们的产品哪里不好’‘车间里还有多少问题没解决,像个追着要作业的老师,却没人反感,因为他自己比谁都拼;说三一的踏实做重工不像搞互联网,不能靠概念火,得靠产品能扛事’——客户在工地上用你的泵车连续工作72小时没出问题,这才是最好的广告,幽默又扎心,完全没有距离感

四、阅读体验

我本来以为首富书会很’”,结果花了三个晚上就看完了,甚至看到某段会忍不住红眼眶——我现在在一家做工业设备的小公司做产品,之前总想着怎么把产品包装得高大上’”,去年有个客户反馈我们的机器在低温环境下容易卡壳,我觉得是客户使用不当,没当回事。直到看到书里三一泵车在东北工地出故障的段落:当年三一的泵车在零下20度的工地趴窝,梁稳根连夜飞到现场,蹲在雪地里看工程师检修,最后发现是液压油在低温下流动性差,他当场拍板重新研发适合低温的液压油,哪怕成本涨10%,还说客户的问题,就是我们的错,别找理由。这句话像一巴掌打醒了我,我赶紧带着技术团队去客户工地,蹲了两天找到问题根源,改了产品设计,最后客户不仅续了单,还推荐了新客户。最舒服的是它不说教,比如讲做实业要坚持,没说你要耐得住寂寞,而是写梁稳根在三一最困难时,把自己的房子抵押了给员工发工资,却在会上笑着说咱们现在是破釜沉舟,但只要产品好,总有熬出头的一天,这种带着大家一起扛的实在,比任何励志语录都有力量。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这本书上市4个月就加印了2次,《中国工程机械报》评价它中国实业精神的最佳注脚——它没教你怎么赚快钱,却教你怎么把一件事做扎实,做长久’”;三一重工的老员工在书评里写看到书里车间加班改图纸的细节,一下子想起当年的日子,梁总不是高高在上的首富,是和我们一起在油污里摸爬滚打的带头人’”;我身边做制造业的朋友看完后,把公司的质量口号改成了像焊钢板一样扎实,还学着三一高管去车间蹲点,两个月就发现了3个产品小问题,提前解决了潜在的客户投诉。甚至有创业者说之前想转行做互联网,看完书觉得做实业虽然慢,但心里踏实,决定把手里的零件厂做下去,全是真实的共鸣,比空泛的赞美更有说服力。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

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是帮读者跳出“‘首富神话的幻想,看懂实业的本质是踏实’——不是靠运气、靠概念,是靠一道焊缝一道焊缝焊扎实,一个产品一个产品改到位。对我个人来说,它不仅解决了做产品的浮躁心态,还改变了我对“‘成功的认知:之前我觉得成功是赚很多钱,当大老板,看完才明白梁稳根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成了首富,而是因为他带着三一,让中国重工从跟着国外走变成国外跟着我们走,让客户在工地上看到三一造就觉得靠谱’”。现在我做产品,不再盯着怎么吹概念,而是每天去车间看生产,每周给客户打个电话问产品用得怎么样,有什么要改进的,虽然慢,但看到客户说你们的机器比之前好用多了,心里特别踏实。读完这本书,我不再羡慕快钱,反而觉得把一件实在的事做好,比什么都有价值,这种沉下心来做事的心态,比任何成功技巧都珍贵。

七、联系社会热点与精髓句子

现在国家一直在强调制造业强国”“实体经济,但很多人还是觉得做实业累、赚钱慢,总想找捷径,这本书刚好戳中了这个痛点——它告诉大家实业是国家的筋骨,做实业的人,要像三一的机械臂一样,能扛事、不晃荡,特别贴合当下反对浮躁、回归踏实的社会需求。书里有两句话我抄在了工作笔记本的第一页,每次做产品决策前都会看:一句是梁稳根说的**做重工,慢一点没关系,但每一步都要踩实——产品在工地上掉链子,比公司少赚一个亿还严重**,让我明白实业的,是为了更长久的’”;另一句是作者的感悟**梁总的首富不是赚来的,是出来的——他在车间待的时间,比在办公室多;和客户聊的次数,比和投资人多**,让我知道真正的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只有笨功夫’”。这两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像实业前辈的叮嘱,每次读都能让我静下心来,专注于把产品做好

最后想说,如果你想找“‘快速致富的方法,这本书可能不适合你;但如果你想知道怎么沉下心来做一件实在的事,怎么在浮躁的时代里扎稳根’”,一定要读一读——它不会让你觉得梁稳根遥不可及,反而会让你觉得只要像他一样,把扎实刻进骨子里,你也能在自己的领域立住脚’”

“《我与首富梁稳根》:不是讲首富传奇,是说透实业人“把铁做扎实”的初心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理教材”,是“情绪低落时的温暖解药”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的心理学童话,1997年出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500万册,被《卫报》称为“英国国民心理咨...

《航空港:一部揭开机场神秘面纱的行业史诗》 | 爱阅读

《航空港:一部揭开机场神秘面纱的行业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机场跑道上的"社会解剖课" 阿瑟·黑利1968年创作的《航空港》像架精密的CT扫描仪,用72小时的时间切片,将芝加哥奥黑尔机场解剖成微型社会模型。这部被《纽约时报》评为"改变人类对交通枢纽认知"的小说,不仅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更成为航...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 爱阅读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余秋雨的文化“解忧杂货店” 《何谓文化》是余秋雨在2012年出版的文化散文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这本书像一扇旋转门,将读者从现代社会的喧嚣推入千年文化的长廊——从希腊石柱的斑驳光影到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从谢晋导演的泪光到巴金老...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 爱阅读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书信写就的知识分子心灵史诗” 《赫索格》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于196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获普利策文学奖(1965)、美国国家图书奖(1965),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犹太小说”。...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一、当艾略特的打字机撞上Z世代的"精神雾霾" 翻开这部被称作"现代主义诗歌地标"的长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情绪解码器——1922年伦敦的咖啡馆里,艾略特用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出战后欧洲的精神废墟;2025年,我们在刷到"年轻人集体...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仇恨与宽恕的烈焰中,我们读懂“人性”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通俗文学的“史诗级巅峰”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文学巨匠大仲马(Alexandre Dumaspère)的长篇复仇小说代表作,1844-1846年连载于巴黎《辩论报》,单行本出版后横扫欧洲,全球销量超5亿册,被《纽约...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一、核心价值:一本写给“困兽”的生存哲学手册 当你在职场被同事构陷、在感情中被挚爱背叛、在人生关键节点遭遇不公时,是否幻想过化身“复仇者”?大仲马用1392页的鸿篇巨制告诉你:真正的复仇不是毁灭敌人,而是在深渊中守住灵魂的完整。书中那句“人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 爱阅读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一、书籍基本信息:普法战争中的"文化绝唱"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于187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世界短篇小说经典"系列新版。这部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作品,通过阿尔萨斯乡村学校最后一堂法语课...

《最美不过诗经》:三千年的情话,藏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心动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三千年的情话,藏着中国人最原始的心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诗经》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当代学者、《诗经》研究专家李山的新注本,201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不同于传统注疏的晦涩,这本书以“现代人的眼睛”重新审视《诗经》——保留原诗的韵律美感,用口语化的解读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