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当颜值成为枷锁,我们终于学会了“不完美地活着” | 爱阅读

3周前 (09-16)读一读18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当颜值成为枷锁,我们终于学会了不完美地活着

上周六下午,我在咖啡馆翻完最后一章《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邻桌女生正对着手机自拍修图,屏幕里的她眼睛被滤镜放大成两颗星星,可眉头却皱成了川字——我突然想起书里林疏桐说的那句话:好看的人都在愁怎么不好看,普通的人却总在羡慕好看

一、基本信息:从“反套路”到现象级,一本用“美颜”戳中当代人痛点的治愈神作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是作家时宴创作的现代都市小说,2022年起在晋江文学城连载,2023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实体书。这部被读者称为反容貌焦虑指南的小说,上市首月销量突破40万册,豆瓣评分稳定在8.6,更被改编为治愈系短剧(腾讯视频独播,播放量破3亿)、漫画(快看漫画人气榜TOP4)。有编辑透露,初稿因主角太完美被要求增加缺点,最终却凭借用美貌写真实的独特视角,成为2023年最受年轻人追捧的自我和解教科书

二、内容:美颜是糖衣,扎心是内核,每个细节都在说“你不完美,但你值得”

主角林疏桐是娱乐圈顶流神颜”——身高188cm,肩腰比堪比雕塑,连低头时睫毛在眼下投的影子都能上热搜。可他却是个厌世美人:拍杂志时抗拒摆拍,说笑多了法令纹会深;接受采访时沉默寡言,被记者吐槽没综艺感;甚至因为太完美,被私生饭寄过毁容威胁信

直到某天,他在剧组遇到美术指导老周。老头蹲在化妆间看他补妆,突然说:小林啊,你这皮肤好得能反光,可刚才演哭戏时,眼尾那道小疤颤了一下——那才叫活人林疏桐愣住了:这道疤是他五岁时爬树摔的,妈妈说留着,以后你老了,它替你记着什么是疼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旧照片那章:林疏桐翻出高中毕业照,照片里的他皮肤泛着青春痘的红,校服领口歪歪扭扭,可眼睛亮得像两颗玻璃弹珠。旁边配文是同桌写的:疏桐今天没涂防晒,晒成小煤球啦!而现在,他的行程表上写着今日肤色需保持冷白皮,禁止紫外线照射

没有狗血的颜值崩塌剧情,没有强行反转的黑化逆袭,有的只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真实”——林疏桐会在粉丝接机时,偷偷把精心打理的发型揉乱;会在广告拍摄间隙,蹲在路边啃煎饼果子,油星子溅在白衬衫上;甚至会在直播时突然关掉滤镜,对着镜头说:你们看,我左脸有个小痣,右眼角有颗泪痣——这才是我。

而最戳我的,是书中那些不完美却鲜活的配角:总把假发片戴歪的群演小妹,会在林疏桐NG时递热奶茶;说话结巴的化妆师助理,却能把他的每根头发丝梳出故事;甚至是总骂他臭脸的经纪人,偷偷在他休息室养了只瘸腿猫。这些人用最笨拙的方式告诉他:你很好,但不用更好——因为不够好的我们,也很可爱。

三、写作特点:用“美颜”当手术刀,剖开当代人的“完美焦虑症”

时宴的文字有种糖衣炮弹般的温柔:写林疏桐的美貌,不用倾国倾城”“颜值天花板,而是写他低头时,碎发扫过锁骨,那道淡粉色的疤像朵开在雪地里的梅花;写他的孤独,不用无人理解”“内心空洞,而是写他站在颁奖典礼的聚光灯下,听着全场的欢呼,突然想起七岁时,妈妈蹲在他膝盖前,给他贴创可贴的样子——那时他摔破了皮,疼得直哭,可妈妈说疼就哭出来,哭完了,我们贴上创可贴,就又能跑了’”

最妙的是他对双线叙事的把控:一条线是林疏桐在娱乐圈被美貌绑架的日常,另一条线是他与老周、小妹、助理们的去滤镜相处。两条线像两条并行的溪流,最终在旧照片那章汇集成河——当他终于敢素颜出现在镜头前,弹幕里飘过一行字:原来他笑起来有小虎牙,比滤镜里的假笑好看一万倍。

而林疏桐的成长更绝:他从抗拒一切不完美,到学会用疤痕讲故事,再到最后对着镜头说我不完美,但我很真实。这种撕掉标签的过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对抗容貌焦虑的真实路径:先是否定,然后接纳,最后骄傲地说这就是我

四、阅读体验:像被闺蜜拽着去了趟“真实星球”,扎心却温暖到想哭

我是裹着珊瑚绒睡衣在周末下午读这本书的。读到旧照片那章,林疏桐对着镜子摸自己脸上的小痣,窗外突然响起快递员的敲门声——我捧着书冲过去开门,快递员递来的是我上周买的遮瑕膏,包装上印着一键磨皮,完美无缺。我盯着盒子愣了三秒,突然想起书里老周说的话:你这皮肤,遮什么?它本来就该发光啊。

合上书的那晚,我翻出抽屉里的遮瑕膏、修容笔,还有去年买的瘦脸面膜”——这些东西我买了两年,却只用过三次。现在我把它们收进纸箱,最上面压了张便签:今天起,我要和不完美和解。

凌晨一点,我刷到朋友圈,大学室友发了张素颜照,配文:今天懒得化妆,结果被同事夸你素颜比化了妆还好看我评论:我也是!她秒回:原来我们都活成了林疏桐!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书里的真相:所谓盛世美颜,从来不是必须完美,而是允许不完美;所谓自我价值,也不是活成别人眼里的完美,而是活成自己心里的真实

五、评价与影响力:它不是“爽文”,是面照见“容貌焦虑”的镜子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的热度远超文学圈。有读者在豆瓣留言:以为是娱乐圈爽文,结果是治愈灵魂的药,哭湿了三包纸巾;有心理博主分析:林疏桐的去完美化过程,其实是在科普自我接纳的重要性——当我们不再为外貌焦虑,才能真正看见自己的其他闪光点。

短剧播出后,#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话题阅读量破6亿,粉丝们整理反容貌焦虑清单,画林疏桐素颜日常图;漫画版更被家长称为青春期沟通神器”——孩子问为什么要化妆,他们就翻到旧照片那页:你看,妈妈年轻时也爱臭美,但现在觉得,素颜的你笑起来,比任何滤镜都好看。

2024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将这本书评为年度最具治愈力的都市文学。评委说:它用美颜的外壳,包裹了最珍贵的成长哲学——在这个被完美定义的世界里,真实才是最稀缺的超能力。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出版时,我正陷在外貌焦虑的泥潭里。我总觉得自己不够白”“眼睛不够大”“身材不够瘦,于是每天花两小时化妆,买衣服只挑显瘦款,甚至连聊天都不敢抬头——直到读到旧照片里那个晒成小煤球却眼睛发亮的林疏桐。

现在的我,会在早上素面朝天去上班,会在超市里拿起零食直接吃,会在朋友聚会时大声说话——因为我终于明白:好看的皮囊是礼物,但真实的自己才是最珍贵的宝藏。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戳我的两句话:

他说,盛世美颜是上天给的糖,可糖吃多了会蛀牙;

我说,不完美的我才是人生的主菜,甜的、酸的、辣的,才够味。

或许这就是《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教我们如何变美,却教会我们:

要相信,

在这个看脸的时代里,

不完美才是我们的超能力;

要勇敢,

我不够好换成我很真实

你会发现——

原来,

最值得被爱的,

从来都是那个,

带着小痣、有着疤、

会哭会笑的,

完整的你。

“《我要这盛世美颜有何用》:当颜值成为枷锁,我们终于学会了“不完美地活着”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童话”包装的心理自助经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于1997年创作的心理学入门著作,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迅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豆瓣评分8.6,累计销量超300万册...

《海盗经济》:当掠夺成为全球化最早的“创业指南” | 爱阅读

《海盗经济》:当掠夺成为全球化最早的“创业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常识”的历史经济学跨界之作 《海盗经济》由“科技界的达尔文”史蒂文·约翰逊撰写,2023年中信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17世纪英国海盗亨利·埃夫里劫掠莫卧儿帝国宝船为起点,用“海盗王”的传奇人生串联起早期全球化进程中的...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书与成长痛中,啃出童年的第一道光 | 爱阅读

《好饿的毛毛虫》:在洞洞书与成长痛中,啃出童年的第一道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艾瑞·卡尔1969年创作的《好饿的毛毛虫》,以一只“永远吃不饱”的毛毛虫为主角,通过洞洞书设计串联起“星期概念”“数数启蒙”“自然蜕变”三大主题。作品获“美国图书馆协会年度童书”,全球销量超500...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 爱阅读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手账”,写给所有“在讲台上迷茫的人”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是特级教师李华(化名)的30年教育沉思录,2024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作者扎根乡村中学20年,后调任城市重点校,见证了中国教育从“...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 爱阅读

《黑郁金香》:在17世纪荷兰的疯狂赌局中,一株黑花如何改写爱情与命运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50年创作的《黑郁金香》,以17世纪荷兰"郁金香狂热"为背景,讲述园艺师与贵族少女为培育世间首株黑色郁金香,卷入权力、爱情与投机漩涡的传奇。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株花的命运,...

《回忆苏格拉底》:当“古希腊的提问者”穿越时空,我读懂了“思考的勇气” | 爱阅读

《回忆苏格拉底》:当“古希腊的提问者”穿越时空,我读懂了“思考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苏格拉底的“思想备忘录”,用对话体写透“哲学的诞生现场” 《回忆苏格拉底》(Memorabilia)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作家色诺芬(Xenophon)于公元前4世纪撰写的苏格拉底传记,全书约300页(中译本...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解码动态经济的密码,在波动中把握资本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经济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埃里克·罗伯特·林达尔完成《货币和资本理论的研究》,系统提出“动态经济理论”,彻底颠覆传统静态均衡分析框架。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缪尔达尔称为“...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 爱阅读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卧底”美联储的实战手册 《极简央行课》由前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高级交易员王造撰写,2023年由格致出版社推出。作者拥有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背景,现任MonetaryMacro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在美...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