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们的班规只有一条》:打破传统教育的“温柔革命”,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 爱阅读

3周前 (09-16)读一读20

《我们的班规只有一条》:打破传统教育的温柔革命,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

《我们的班规只有一条》由资深班主任、儿童教育研究者李希贵所著,2020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18万字,分为一条班规的诞生”“班级里的自主故事”“教育者的反思与成长三大部分。不同于传统教育类书籍满是管教技巧,它更像一本班级自主管理日记,记录了李希贵老师在担任班主任时,如何用只有一条班规的大胆尝试,让原本调皮的班级变成充满活力的自主成长空间,字里行间满是对孩子的尊重与教育的巧思。

二、书籍内容:不只有“班规”,更有“孩子自主成长的细节”

这本书最打动人的,是它跳出了老师制定规则、学生遵守规则的传统模式,把焦点放在孩子如何自己制定规则、自己解决问题的真实场景里。比如讲一条班规的具体内容时,它不是简单写不许打闹,而是记录孩子们的讨论过程——“有同学说不能欺负人,有人补充还要帮被欺负的同学,最后大家一起定出让每个人都感觉安全、快乐的核心原则,连课间追逐打闹到什么程度算过分,都是孩子们自己投票决定的;聊班级矛盾解决时,书中提到两个同学因抢绘本吵架,老师没有直接批评,而是让他们坐在冷静角,先说出自己的感受,再一起想下次怎么借绘本不吵架,最后居然琢磨出绘本借阅登记本,还自己画了可爱的登记表格

更难得的是,它不回避自主管理中的问题。书中既讲了孩子们成功组织班级义卖的快乐,也坦诚记录第一次自主选班干部时,有人因为没选上哭鼻子,大家一起讨论怎么安慰落选的同学’‘下次选举怎么更公平’”;甚至提到有孩子故意破坏自己定的规则,老师没有惩罚,而是和他聊为什么不想遵守,最后发现他是想引起关注,孩子们还主动提出每天陪他玩10分钟游戏’”——这些细节让自主管理不再是理想化的口号,而是充满真实、温暖的教育实践。

三、写作特点:把“教育道理”变成“孩子能看懂、大人有共鸣的故事”

李希贵的文笔像一位温和的故事讲述者,没有教育理论的生硬,满是生活气息的细腻。他擅长用孩子的视角描述场景,比如写孩子们讨论班规时,会记录他们的童言童语:有个小胖子举着肉乎乎的手说我觉得快乐就是能吃到零食,大家笑完后,居然真的把课间可以分享健康零食加进了快乐清单’”;讲班级活动时,他会描写细节:孩子们办读书分享会,有人把绘本编成小话剧,连道具都是用纸箱做的,虽然歪歪扭扭,但演到小狐狸帮助朋友时,台下的小朋友都认真地鼓掌,读着文字,仿佛能看到教室里叽叽喳喳又充满活力的画面。

另外,书中还穿插了教育小笔记,比如解释为什么不制定多条班规时,李希贵老师写:就像给孩子穿衣服,穿太多会束缚行动,一条核心班规就像宽松的外套,既保暖又不影响孩子跑跳,剩下的细节让他们自己搭配;聊老师的角色时,他比喻成班级里的加油站,不是指挥家,而是当孩子没力气时,递上鼓励的小油桶’”,生动又好懂,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能轻松get到教育的巧思。

四、阅读体验:像看“孩子们的成长纪录片”,越读越温暖

我第一次读时,本想作为家长学习管教方法,结果读着读着就笑出了声。印象最深的是某个晚上,我坐在书桌前看班级自主办生日会那章,看到孩子们为给同学过生日,偷偷攒零花钱买蛋糕,还自己排练节目,有个孩子忘词了,全班一起帮他接,最后大家满脸奶油地唱生日歌,连老师都被抹了一脸奶油——瞬间想起自己上学时的班级生活,那种纯粹的快乐特别有感染力。

还有一次,我家孩子因为不想写作业和我吵架,我突然想起书中孩子们自己定作业计划’”的故事,试着让孩子自己决定先写数学还是先写语文”“每写30分钟玩10分钟,没想到他居然主动完成了作业,还说这是我的计划,我要做到”——那一刻我才明白,原来教育不是管住孩子,而是让孩子学会管住自己,这种从书中获得的教育启发,比任何技巧都有用。

读完最后一页时,我没有看完一本教育书的沉重,反而有种心里暖暖的的柔软。以前总觉得教育是复杂的工程,现在才发现,最有效的教育,其实是把尊重还给孩子,让他们在试错中学会成长。就像书中的孩子们,没有被条条框框束缚,反而变得更懂事、更有责任感。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家长和老师的“教育启蒙书”,口碑爆棚

从社会评价来看,这本书的认可度极高。它上市后连续3年稳居教育类书籍畅销榜,豆瓣评分高达8.8分,评论区里很多家长说这是第一本让我想放下家长权威的教育书,还有老师留言用书中的方法试了试,班级里调皮的孩子居然主动帮同学,太惊喜了;知名教育专家朱永新也推荐过它,说《我们的班规只有一条》打破了教育就是管教的误区,让我们看到,孩子其实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这种教育理念值得每一位教育者思考

对我个人而言,这本书不仅是教育参考书,更是和孩子相处的心态调整剂。以前我总爱对孩子说你应该这样做”“不许那样做,读完书后,我开始试着问你觉得怎么做更好”“遇到问题你想怎么解决,孩子不仅更愿意沟通,还学会了主动承担责任——比如上周他忘带作业本,没有像以前一样哭,而是自己给老师打电话道歉,还制定了睡前检查书包的计划。这种孩子的成长,是这本书给我最珍贵的礼物。

六、书籍核心价值:帮教育者“放下控制,让孩子学会自主成长”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不是教家长怎么管孩子,而是帮大家重新理解孩子”——它让我们明白,孩子不是需要被管教的对象,而是有想法、有能力的自主成长者。一条班规的背后,是对孩子的信任:相信他们能分辨对错,相信他们能解决矛盾,相信他们能在自主中学会责任。

这恰好戳中了当下很多家庭教育的痛点:家长总怕孩子出错,忍不住事事包办,结果孩子越来越依赖;而书中的实践证明,给孩子一点空间,让他们自己制定规则、自己承担后果,反而能培养出更独立、更有同理心的孩子。就像李希贵老师在书中说的:最好的班规,不是管住孩子的行为,而是唤醒孩子心里的善意和责任感。

七、书中金句分享

1.我们的班规只有一条:让每个人都在这个班里感觉安全、快乐。因为当孩子觉得安全时,才敢表达;当孩子觉得快乐时,才愿意成长。

2.教育不是把孩子塑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帮他们找到自己本来的样子——就像给种子浇水,不是让它长成玫瑰,而是让它长成自己该有的模样,可能是小草,也可能是大树,都有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是正在为管孩子头疼的家长,或是想改变传统班级管理的老师,一定要读《我们的班规只有一条》——它不会给你复杂的技巧,却会让你明白:教育的本质,是尊重与信任;而孩子的成长,远比我们想象中更有力量。

“《我们的班规只有一条》:打破传统教育的“温柔革命”,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键词》:解锁时代密码的“思维解码器” | 爱阅读

《关键词》:解锁时代密码的“思维解码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小而悍”的跨学科神作 《关键词:权力与斗争中的词汇》(Key words:A Vocabulary of Cultureand Society)由英国文化研究巨擘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撰写,初版于1...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 爱阅读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生长的童话书”,从伦敦破屋到全球文化现象 《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奇幻文学系列,1997年至2007年间陆续出版7部正文,后被改编为8部电影、舞台剧《被诅咒的孩子》,以及漫画、游戏、主题公园等多...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 爱阅读

《黄河古道》:一条“流动的文明脐带”,解码中华五千年与母亲河的“双向奔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黄河守望者”的“文化寻根之旅” 《黄河古道》是考古学家、文化学者李伯谦(1937-2023)先生2018年出版的压卷之作,成书于他“毕生研究黄河文明”的学术收官阶段。作为中国考古学界“黄河学派”...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 爱阅读

《混搭的承诺》:在观念的迷宫中触摸政治的脉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观念考古"重构的政治哲学通史 任剑涛所著的《混搭的承诺:现代政治观念史40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于2025年2月推出,全书484页,定价108元。这部学术著作以"混搭"为核心命题,系统梳理了14世纪至20世纪现代政治观念的演...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 爱阅读

《最后一课》:一盏照见“文化根脉”的“教室烛火”​ 一、书籍基本信息:短篇小说的“精神原子弹”与“文化纪念碑”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Alphonse Daudet)的经典短篇小说(创作于1873年,收录于《星期一故事集》),以1870年普法战争后法国阿尔萨斯地区被普鲁士占领为...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串起千年智慧”的“政治思想地图” 若要给《中国政治思想史》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政治智慧的‘时间胶囊’”。这部由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公权(1897-1981)先生撰写(1947年初版,2...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 爱阅读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在礼教与欲望的夹缝中,解码晚清社会的“隐秘规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中华帝国晚期的性、法律与社会》是历史学家苏珊·布朗米勒(Susan Brownmiller)2023年推出的跨学科力作,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引进中文版。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晚...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 爱阅读

《中世纪之秋》:在衰败的裂痕中窥见文明转型的曙光 一、基本信息:一部颠覆"黑暗时代"认知的经典 《中世纪之秋》是荷兰历史学家约翰·赫伊津哈的欧洲文化史研究专著,1924年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首次引进中文版,后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推出全本足译版。全书共26章,以14、15世纪法兰西和尼德兰地区为...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19世纪德国学派撞上21世纪“逆全球化” | 爱阅读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当19世纪德国学派撞上21世纪“逆全球化”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反潮流”的经济学小册子 《重商主义制度及其历史意义》是德国新历史学派领军人物古斯塔夫·冯·施穆勒的代表作,2023年由东方出版中心推出中文译注本。这本184页的精装小书,像一把“经济学考古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