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的语言梦》:在方言与外语的褶皱里,打捞最本真的自己 | 爱阅读

3周前 (09-15)读一读19

《我的语言梦》:在方言与外语的褶皱里,打捞最本真的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说话”的成长自白

《我的语言梦》是90后作家阿月的自传体散文集,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引发热议,首印12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20万,豆瓣评分8.9,被读者称为2023年最治愈的语言成长书。书腰上印着作者的话: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用语言寻找回家的路

二、书籍内容:方言、外语与“我”的对话现场

翻开书,你会先听见一阵此起彼伏的方言大杂烩”——阿月在上海弄堂里喊的侬好(你好),在老家浙江衢州说的咸齑(腌菜),在伦敦留学时磕磕绊绊的Hello,在成都吃火锅时被纠正的微辣”……全书以语言为线索,串起20年的成长片段,揭开了一个语言流浪者的内心地图:

​​方言是根,却成了异乡人的标签​​:阿月出生在上海,外婆是绍兴人,从小在上海话+绍兴话的混合语境里长大。上学后,她因说话带口音被同学笑话:侬额普通话像绍兴人讲的!后来去北京读大学,室友调侃她:你这阿拉(上海话)说得比我妈还溜,是上海人吧?方言成了她既不属于这里,也不属于那里的身份符号。

​​外语是桥,却差点压垮真实的我’”​​:为了摆脱口音焦虑,阿月拼命学英语,甚至报了地道发音班。但第一次用英语演讲时,她因过度紧张把passion(热情)说成passion,台下哄笑。课后外教说:你的发音没问题,但你讲我热爱语言时,眼睛在发光——这才是最地道的英语这句话让她突然明白:语言的本质,是表达真实的自己,而非复制标准

​​语言是药,治好了不敢说话的病​​:工作后,阿月因怕说错话总当沉默的大多数。直到一次项目汇报,她用绍兴话里的夯货(笨蛋)形容自己犯的错,同事们先是一愣,接着哄笑:原来你还会说这个!那一刻,她突然敢说敢笑了——方言成了她的勇气开关,而英语则让她学会用世界的语言,讲自己的故事

这些内容不是语言学习指南,而是一场用语言打捞自我的心灵实验——阿月在方言里找,在外语里找翅膀,最终发现:最动人的语言,从来不是标准的,而是带着体温的

三、写作特点:用“语言的碎片”拼“完整的我”

阿月的文字像盒被翻乱的磁带,每段语言碎片都带着生活的温度:

​​方言的声音电影’”​​:她写外婆做咸齑时的唠叨,不是外婆很啰嗦,而是“‘阿月,侬看这雪里蕻(雪里蕻),要晒足七七四十九天,咸齑才鲜。她的绍兴话像浸了黄酒,软软糯糯的,我蹲在旁边剥毛豆,听着听着就想笑——原来不只是味道,是外婆的声音里的热乎气。这种声音+画面的描写,让方言活了起来。

​​外语的尴尬现场’”​​:写第一次用英语点咖啡,她把latte(拿铁)说成latty,服务员递来一杯柠檬茶,她急得用上海话解释:阿拉要额是拿铁,不是柠檬茶服务员挠头笑:姑娘,你这拿铁说得比我还标准,可能是上海腔太浓了!这种真实的糗事,比完美学习经历更让人有共鸣。

​​语言的哲思时刻’”​​:阿月不刻意升华,却用细节戳中本质。比如她写:方言是妈妈的舌头,外语是世界的耳朵,但不管是哪种语言,最珍贵的从来不是说对,是说真这种举重若轻的表达,让语言从工具变成了灵魂的镜子

四、阅读体验:像在深夜,和阿月一起“翻语言旧账”

我是窝在沙发里读的这本书。窗外的路灯昏黄,书里的文字却比夜色更暖——看到阿月因方言被嘲笑时,我想起自己小时候因平翘舌不分被同学起外号;看到她用绍兴话骂夯货时,我突然鼻酸——我奶奶生前总说小囡讲话要响,原来不是大声,是敢说

最戳我的是阿月在书末写的话:我们学了那么多语言,到最后才发现——最动人的,是的声音。它可能带口音,可能不标准,但它是我活过的证据。那天晚上,我翻出手机里的录音(存着我奶奶用绍兴话讲的老故事),突然觉得那些不标准的发音,比任何标准发音都珍贵。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语言焦虑时代的“心灵解药”

《我的语言梦》的生命力,在于它用自传的外壳,装下了当代人最普遍的语言焦虑

​​媒体的共鸣认证​​:《新京报》书评称:阿月用最真实的语言糗事,解构了标准语言=优秀的偏见。原来说不好不可怕,不敢说才是最大的遗憾。

​​读者的心灵急救​​:豆瓣热门短评:我因普通话不标准不敢发言,读这本书时哭了——原来口音家乡的名片,不是缺陷”“作为一个总被说英语有口音的人,终于有人告诉我:你的口音里,藏着你的故事。’”

​​社会的语言反思​​:在语言培训热”“方言消失”“外语崇拜的当下,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学者戴锦华说:它不否定学习,却提醒我们——语言的终极意义,是连接,不是模仿。阿月的语言梦,其实是做自己的梦。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用语言拥抱自己”

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语言要完美;读完后才懂,语言要真实

上周我因汇报时说错话被领导提醒,躲在卫生间掉眼泪。翻到阿月的话:她说我热爱语言时,眼睛在发光——这才是最地道的英语我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用绍兴话给奶奶打电话,我说:奶奶,我蛮想侬额。奶奶笑着说:阿拉小囡额普通话,比侬爸讲得还甜!那一刻,我不再害怕说错,反而想大声说:这就是我的语言,这就是我。

最后,分享两句让我反复回味的阿月式箴言

语言不是正确的符号,是活着的声音’——带口音的,带情绪的,带故事的,才是最珍贵的。

我们终其一生,都在用语言寻找回家的路’——不是回到某个地方,是回到那个敢说、愿说、想说的自己。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我会说:它可能不会让你立刻学会一门语言,但一定会让你更懂如何用语言爱自己。毕竟,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里的阿月?只不过,我们的语言梦,可能藏在一次方言的唠叨里,一场外语的尴尬中,或者一次想大声说的冲动里——而这本书,会帮你轻轻推开那扇门,听见藏在语言里的,最真实的、温暖的、鲜活的自己。

“《我的语言梦》:在方言与外语的褶皱里,打捞最本真的自己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童话”包装的心理自助经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于1997年创作的心理学入门著作,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迅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豆瓣评分8.6,累计销量超300万册...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 爱阅读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一、书籍基本信息:藏在贝壳里的“科幻原点” 若要给“科幻小说的起点”找个体面的坐标,《海底两万里》一定在候选名单前列。它是法国“科幻之父”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高潮之作(前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18...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 爱阅读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轻量级却“重磅”的财政政治学著作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守刚撰写,2023年7月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全书仅十余万字,却以“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阶段模型为骨架,...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 爱阅读

《货币均衡论》:解码货币与经济的动态平衡,在通胀时代重审政策本质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动态视角重构货币认知的现代经典 1939年,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米尔达尔完成《货币均衡论》,系统提出“货币累积过程理论”,彻底颠覆传统货币数量论。这部被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称为“宏观经济学革命性著作”的作品...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 爱阅读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封神”的罪与罚之书 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导报》上连载《罪与罚》,这部以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主角的小说,像一颗投入文学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坛上声名鹊起,更被...

《中国哲学史》:用“旧学新知”织就的文化基因图谱,看透中华思想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用“旧学新知”织就的文化基因图谱,看透中华思想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中国哲学“活史书” 《中国哲学史》是冯友兰1931-1934年出版的经典著作,历经七十余年修订,至今仍是高校哲学系“镇系之宝”。不同于传统“学案体”哲学史(如《明儒学案》)的“人物堆砌”...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 爱阅读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史学史的"全息投影" 作者以"显微镜+望远镜"的双重视角,将中世纪史学发展解构为12个关键切片。从8世纪贝德《英吉利教会史》的墨迹未干,到15世纪薄伽丘《十日谈》的世俗狂欢,每个章节都像一具史学标本,用修道院手稿与宫廷编年史...

《重返暗夜》:在犯罪现场的褶皱里,触摸社会的溃疡与治愈 | 爱阅读

《重返暗夜》:在犯罪现场的褶皱里,触摸社会的溃疡与治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犯罪现场”解构社会病灶的黑色寓言 《重返暗夜》是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集,2009年首次出版,2024年世纪文景引进中文版。全书收录14个短篇,以“暗夜”为共同母题,通过凶杀案、失踪案等极端事件,解构...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重构契丹早期史》是历史学者苗润博2024年推出的学术力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像一把考古刷,轻轻拂去契丹早期历史的“神话迷雾”——通过分析墓志铭、壁画、突厥文碑刻等“非传统史料”,重新定义了“何为契...

《重生后,我的奶猫变成了疯狗》:当软萌重生梗撞上疯批反差,这只狗子撕开了我最柔软的疤 | 爱阅读

《重生后,我的奶猫变成了疯狗》:当软萌重生梗撞上疯批反差,这只狗子撕开了我最柔软的疤 一、书籍基本信息:奶猫与疯狗的“双面人生”说明书 《重生后,我的奶猫变成了疯狗》是97后网络作家“毛球”2024年的现象级代表作,由晋江文学城“星火工作室”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巧思——左侧是团成毛球的奶白色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