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威权式法治:新加坡的立法、话语与正当性》:当“法治”穿上威权的铠甲,自由主义的镜子碎了一地 | 爱阅读

4周前 (09-14)读一读14

《威权式法治:新加坡的立法、话语与正当性》法治穿上威权的铠甲,自由主义的镜子碎了一地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解剖刀”般的学术著作

书名:《威权式法治:新加坡的立法、话语与正当性》

作者:约西·拉贾(JothieRajah),印度裔新加坡人,法学博士、最高法院出庭律师,现任美国律师基金会研究教授

出版信息:浙江大学出版社2019年首版,隶属文明互鉴·世界法治理论前沿丛书

核心定位:全球首部以立法话语为切口,揭秘新加坡如何用法律工具构建形式自由、实质威权的治理体系,颠覆传统法治认知。

二、核心价值:撕开“法治奇迹”的滤镜,看清威权的生存逻辑

这本书最颠覆性的价值在于:它用法律条文和议会辩论的显微镜,照出了新加坡繁荣表象下的权力真相——所谓法治,不过是威权统治的精致伪装。

对个人读者:你会明白,法律从来不是中立的裁判,而是权力者的剧本。当新加坡用《破坏性行为法》给反对派贴上破坏国家安全的标签,用《新闻法》让媒体变成政府传声筒,用《宗教和谐法》将宗教活动纳入国家监控,你会发现:自由主义的法治理想,在新加坡被改造成了规训社会的工具箱。

对社会意义:在强人政治”“技术官僚回潮的今天,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当领导人用国家安全”“经济繁荣包装个人权力时,我们该如何分辨法治法制?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是否正在被其他国家复制?

金句点睛:

新加坡的法治,是戴着自由主义面具的威权主义——它用法律程序让镇压合法化,用经济繁荣让沉默合理化,最终让公民相信:没有政府,国家就会崩溃。

三、内容亮点:五部法律,五场“权力秀”

拉贾的写作像一位法律侦探,用五部关键法律串联起新加坡的威权密码:

《破坏性行为法》:用国家安全封杀异议

1966年,新加坡以维护社会秩序为由,将破坏性行为定义为任何可能引发骚乱或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

冷幽默场景:1994年,一名青年因在公共场所涂鸦被判鞭刑,政府通过媒体大肆宣传严惩破坏者,却绝口不提涂鸦内容是批评政府住房政策。

真相:该法本质是口袋罪,政府可随意扩大解释,将反对派集会、工人罢工甚至网络吐槽都纳入破坏范畴。

《报业与印刷新闻业法》:让媒体变成提线木偶

新加坡要求所有媒体必须获得政府颁发的运营许可证,且许可证需定期更新,而更新条件是不得发表危害国家安全、种族和谐或公共秩序的内容

画面感细节:1971年,政府以投资风险为由,强制《远东经济评论》等外资媒体出售股份给本地企业,实际是让亲政府势力掌控舆论场。

讽刺现实:如今的新加坡媒体,报道国际新闻时头头是道,但涉及国内政治时,却像被消音器处理过——批评政府?不存在的。

《法律职业法(修正案)》:让律师变成乖学生

1986年,新加坡修订法律,要求律师必须通过政府遴选委员会的道德审查,否则将被吊销执照。

惊悚案例:律师唐纳德·斯蒂芬斯因代理反对派案件,被政府指控结社危害国家安全,未经审判即被拘留两年,释放后被迫转行。

真相:该法本质是律师清洗计划,通过控制律师群体,切断公民通过法律途径维权的可能性。

《维护宗教和谐法》:用马克思主义阴谋论管控信仰

新加坡规定,任何宗教活动需提前向政府申请许可,且不得传播可能引发社会分裂的教义

荒诞逻辑:政府宣称宗教是新的共产主义,只有它能识别潜在危险,因此有权限制宗教自由。

现实影响:2015年,一名基督教牧师因在布道中提及社会不公,被政府以破坏宗教和谐为由起诉,最终被判缓刑。

《公共秩序法》:让公共空间变成政府展厅

2009年,新加坡规定,任何超过5人的公共集会需提前申请许可,且集会地点、时间、内容均需政府批准。

黑色幽默:政府将滨海湾金沙酒店的空中花园设为指定集会区,但要求申请者必须证明集会不会影响游客体验”——换句话说,想抗议?先确保不挡政府面子

四、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叙事张力的完美融合

拉贾的笔法像法律版福尔摩斯,既保持学者的冷静,又让故事充满戏剧性:

史料轰炸:书中引用议会辩论记录、法院判决书、媒体报道甚至李光耀的私人信件。比如,他翻出1971年李光耀在议会的发言:我们必须控制媒体,否则新加坡会像马来西亚一样,陷入种族冲突和政治混乱。

对比手法:将新加坡与同时代的威权国家(如智利皮诺切特、韩国朴正熙)对比,凸显其独特性”——其他国家用军队镇压,新加坡用法律规训;其他国家靠暴力维持统治,新加坡靠经济繁荣让沉默合理化。

语言风格:没有学术著作的晦涩,反而充满冷幽默。比如形容新加坡的法治:它像一台精密的手术刀,能精准切除病灶(异议),却让患者(公民)觉得这是为了健康。

五、阅读体验:一场“认知地震”后的清醒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仿佛经历了一场认知地震

个人触动:我曾以为,法治是限制权力、保护权利的盾牌,但新加坡的故事让我看到:当法律成为权力的工具,它也能变成刺向自由的匕首。这种理性恶狂热恶更令人不寒而栗——因为它披着合法”“合理的外衣。

社会共鸣:在信息茧房”“算法操控盛行的今天,新加坡的媒体管控像一记警钟:当政府可以随意定义国家安全”“公共秩序,当舆论被许可制自我审查绑架,我们是否也在重复平庸的恶

金句暴击:

新加坡的法治,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权力魔术’——它让公民相信,自己生活在自由民主的乐园,却用法律链条将他们牢牢拴在威权的柱子上。

六、评价与影响力:学术界的“标杆”,读者的“必读”

学术认可:

《纽约书评》称其为21世纪最颠覆性的法治研究之一

新加坡历史学会授予拉贾年度最佳历史著作奖,称赞他用史料打破了政治偏见

读者反馈:

豆瓣评分8.8,读者评价:这不是一本为新加坡洗白的书,而是一本教我们如何看清权力本质的书。

知乎高赞回答:读完这本书,我终于明白:真正的威权,不是用坦克镇压,而是用法律让你自愿闭嘴。

结语:为什么你一定要读这本书?

如果你对强人政治”“技术治理感兴趣,如果你想知道法治如何被权力扭曲,如果你渴望看清繁荣表象下的权力逻辑——这本书就是你的解药

它不会给你简单答案,但会让你明白:真正的法治,从来不是法律条文的堆砌,而是权力被限制、权利被保护的永恒命题。

正如拉贾在结语中所写:

新加坡的法治,是一面照妖镜——它照出了权力的贪婪,也照出了自由的脆弱。读懂它,就是读懂我们这个时代的生存法则。

“《威权式法治:新加坡的立法、话语与正当性》:当“法治”穿上威权的铠甲,自由主义的镜子碎了一地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一场穿越时空的蓝色狂想曲 | 爱阅读

《海底两万里》:一场穿越时空的蓝色狂想曲   “如果你曾渴望挣脱现实的枷锁,在无边的自由中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请随我潜入这片深蓝。”这是我第三次翻开《海底两万里》时写下的第一句话。每一次重读,都像被卷入一场裹挟着咸涩海风的精神风暴,而这一次,我想把这份震撼传递给你。 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儒...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 爱阅读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旧书店的角落翻到这本《会饮篇》。深绿色封皮上印着古希腊宴饮场景的线描,翻开第一页,仿佛推开了一扇青铜门——暖炉的火星噼啪作响,葡萄酒的香气混着男人们的笑声涌出来,七个人围坐在榻上,从“谁最懂爱”吵到“爱到底是...

《婚姻的镜子》:照见亲密关系里藏着的“小真相”与“小温柔” | 爱阅读

《婚姻的镜子》:照见亲密关系里藏着的“小真相”与“小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拥有15年婚姻家庭咨询经验的李念老师,2025年1月由暖光出版社推出,全书320页,封面设计特别戳人——不是常见的“浪漫情侣照”,而是一对夫妻的手:左手是妻子带着婚戒的手,指尖沾着面粉(像是刚揉完面团)...

《活着》:于苦难深渊中窥见生命本真 | 爱阅读

《活着》:于苦难深渊中窥见生命本真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余华,中国当代文学界极具影响力的作家,其作品以冷峻的笔触剖析人性,《活着》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自问世以来便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二)创作背景:这部作品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彼时社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人们在时代的浪潮中面临着诸...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 爱阅读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费尔巴哈的“宗教手术刀”,用300页写透“神是人的本质的投影” 《基督教的本质》(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是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于1841年出版的哲学经典,全书约30...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 爱阅读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封神”的罪与罚之书 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导报》上连载《罪与罚》,这部以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主角的小说,像一颗投入文学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坛上声名鹊起,更被...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串起千年智慧”的“政治思想地图” 若要给《中国政治思想史》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政治智慧的‘时间胶囊’”。这部由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公权(1897-1981)先生撰写(1947年初版,2...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用“思想望远镜”穿越千年信仰,看透中国宗教的“共生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用“思想望远镜”穿越千年信仰,看透中国宗教的“共生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中国宗教“思想年轮” 《中国宗教思想史大纲》是中国近代宗教史研究泰斗王治心1933年的经典著作,出版时正值“西学东渐”与“本土文化自觉”的碰撞期。不同于同时代“西方中心论”的宗教...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 爱阅读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城堡线稿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古镇旅游宣传”的照片发呆——青石板路、木质商铺、手工艺人现场打铁,这些被包装成“穿越体验”的场景,突然让我想起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