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玩家》:当生活变成一场限时闯关游戏,我们终于学会了按下“退出键”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22

《玩家》:当生活变成一场限时闯关游戏,我们终于学会了按下退出键

最近把《玩家》翻到最后一页时,窗外的晚霞正漫过书桌。我盯着封面上那句你以为在玩游戏,其实你是游戏本身,突然想起书中那个总在便利店买关东煮的男主角——他每天准时18:30到店,点一份鱼丸汤,坐在靠窗第三排,看对面写字楼的灯一盏盏亮起又熄灭。直到某天,他突然把关东煮的汤倒进垃圾桶,对着玻璃窗里的自己说:今天的任务,我想自己定。

那一刻,我合上书的动作顿了顿——这不正是我吗?每天按时挤地铁、刷朋友圈、点外卖,像台精准运行的机器,连偶尔的放纵都要挑周末的下午三点,仿佛生活是一张被填满选项的问卷,而我是那个生怕漏答的好学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用小说形式发起的“存在主义实验”

《玩家》是青年作家林深的长篇处女作,2024年7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这位曾任职于互联网大厂的前产品经理,用三年时间采访了100+生活模式化的都市人,又翻遍了存在主义哲学、游戏设计理论和社会心理学著作,最终写出这部披着科幻外衣的人生寓言。书中没有超能力或星际战争,而是构建了一个隐形系统:每个普通人从出生起就被分配了基础人生程序”——上学、工作、结婚、退休,每个阶段都有隐藏的进度条奖励机制;更可怕的是,大多数人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在被程序驱动,反而把完成任务当作人生目标。

二、核心价值:不是“反内卷指南”,而是“唤醒自主意识的觉醒手册”

很多人以为《玩家》是批判内卷的爽文,但读完全书才发现,它的野心远不止于此。作者通过书中系统管理员的独白点破:程序本身没有对错,它只是默认设置。真正危险的,是人们把默认当成了唯一选项

书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时间银行的设定:系统会给每个玩家发放时间币,用于兑换真实体验(比如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一场毫无目的的散步)。但规则是——你完成的常规任务越多(比如按时上班、完成KPI、参加必要的社交),能兑换的真实体验就越少;反之,若你拒绝某些任务,时间币会以更快的速度累积。听起来像努力就会变穷的反常识设定?但当主角用三个月时间拒绝加班、推掉应酬,用攒下的时间币去学陶艺时,他才明白:原来我之前所谓的充实,不过是用系统发的打折券,兑换了一堆看起来有用的垃圾。

这种对现代生活逻辑的拆解,像一把钝刀划开保鲜膜——我们总以为多做一点就能靠近理想生活,却忘了问自己:这些多做的,真的是我想要的吗?

三、内容亮点:比悬疑小说更细思极恐的“日常解构游戏”

《玩家》最绝的地方,是把系统操控的细节藏在最普通的日常里。比如:

主角每天早上7:15被闹钟吵醒,这个时间不是他定的,而是系统根据最优通勤效率计算的;

他和女友的恋爱纪念日是3月14日(白色情人节),因为系统数据显示这一天表白成功率比2月14日高17%

他常去的咖啡馆,座位布局是按社交舒适距离设计的,连背景音乐的BPM(每分钟节拍数)都调到了让人放松但不会走神的120。

这些细节像一面生活显微镜,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手机解锁时间、外卖下单时段、甚至刷短视频的时长,何尝不是被某种隐形系统精准计算的?书中有段描写我反复看了三遍:当我们习惯了系统推荐的最优解,就会忘记自己曾经会为一片云的形状停留,为一首跑调的歌感动,为一场意外的雨欢呼——那些不高效’‘没意义的瞬间,才是人生最珍贵的隐藏关卡

四、写作特点:用“游戏说明书”的语气,写尽人间的荒诞与温柔

林深的文字有种奇妙的反差感:他用冷静的系统提示音讲述荒诞(比如警告:连续7天完成无效社交任务,将触发孤独耐受度下降debuff),又在角色觉醒的瞬间,突然切换成诗一般的语言(原来风穿过指缝的声音,比所有KPI完成提示音都动听)。

更妙的是他对系统漏洞的设计——那些试图反抗规则的玩家,会被系统标记为异常数据,面临记忆清除社交孤立的惩罚。但书中有个角色说得好:他们怕的不是我们反抗,是我们发现自己从未真正活过这种温柔的犀利,让批判不尖锐,让反思有温度。

五、阅读体验:从“脊背发凉”到“如释重负”的觉醒之旅

刚开始读《玩家》时,我总忍不住对号入座:早上8点准时打卡的我,是不是时间管理优秀玩家?周末陪爸妈视频的我,是不是亲情任务达标玩家?直到看到主角在觉醒论坛里写的:我们恐惧的不是被系统操控,是发现自己早已把系统的规则,当成了人生的信仰。

书中有个场景让我当场红了眼眶:主角的母亲临终前,颤抖着塞给他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小深,妈妈没读过多少书,不懂什么系统。但我知道,你小时候蹲在路边看蚂蚁搬家,看了整整一个下午——那时候的你,眼睛亮得像星星。那一刻,我突然想起自己小学时蹲在花坛边看蝴蝶,被妈妈催着回家练琴;高中时课间在课本上画漫画,被老师没收本子说别浪费时间。原来我们早就弄丢了看蚂蚁的眼睛,却还在怪生活不够精彩。

合上书的那晚,我把手机调成了勿扰模式,在小区里走了两圈。风穿过香樟叶的声音,路灯下流浪猫蹭过裤脚的温度,还有便利店阿姨递来热豆浆时说的小心烫”——这些被我从前归类为无意义的碎片,突然变得无比清晰。原来,​​觉醒不是要推翻所有规则,而是学会在系统任务之外,给自己留一块自留地​​

六、评价与影响力:年轻人的“精神解药”,被现象级讨论的“存在主义爆款”

《玩家》上市后,在豆瓣拿下9.1分(截至2025年8月),被读者称为年度最扎心却最治愈的小说。《新京报》书评版评价:它用游戏的外壳包裹着存在主义的核,让每个在之间摇摆的年轻人,终于看清了自己的人生模式。社交媒体上,玩家人生对照话题阅读量超2亿,无数人在评论区分享:原来我每天早起半小时背单词,不是因为热爱学习,是因为系统说自律的人有奖励;原来我不敢辞职,不是因为喜欢那份工作,是因为系统说稳定比梦想重要

更意外的是,书中提到的时间银行概念被多个心理机构借鉴,成为反内耗治疗的工具——咨询师会让患者列出自己的系统任务真实渴望,然后计算时间币的分配比例。有读者留言:读完这本书,我辞掉了做了三年的稳定工作,去学了花艺。现在每天最开心的事,是看客人捧着我插的花说这束花让我想起了春天

七、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对“默认设置”说“不”

对我而言,《玩家》的意义远不止一本书。它像一个清醒剂,让我在自动导航的生活里踩下了急刹车;又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了那扇被应该二字锁死的门。

上周部门聚餐,领导提议去老地方吃火锅,我鬼使神差地说:要不试试新开的那家日料店?我之前路过看到他们家的刺身很新鲜。说完我心跳加速,以为会被说不合群,但同事们反而眼睛一亮:对呀,我们都吃腻火锅了!饭桌上,我们聊着店里的招财猫、墙上的浮世绘,比以往任何一次聚餐都开心。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书里的话:人生的精彩,从来不在必选任务里,而在你主动选择的支线剧情中。

最后想说:如果你也常觉得生活像一潭死水,如果你总在问这是我想要的人生吗,如果你害怕自己还没活过就老了”——去读《玩家》吧。它不会给你一个正确答案,但会给你一把觉醒的钥匙。毕竟,​​人生这场游戏,最棒的通关奖励,从来不是完成任务,而是终于学会了为自己而活​​

“《玩家》:当生活变成一场限时闯关游戏,我们终于学会了按下“退出键”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官僚体制的政治》:一本揭开政府“黑箱”的解剖手册 | 爱阅读

《官僚体制的政治》:一本揭开政府“黑箱”的解剖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显微镜” 1965年,当各国政府正以“万能之手”自居时,戈登·塔洛克用《官僚体制的政治》投下了一颗思想炸弹。这位与布坎南共创公共选择理论的学者,用经济学家的冷峻视角,将官僚机构从“神圣殿堂”拉回“理性算计...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基度山伯爵》:当复仇的宝藏凿穿命运的牢笼 | 爱阅读

《基度山伯爵》:当复仇的宝藏凿穿命运的牢笼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44年创作的《基度山伯爵》,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讲述水手邓蒂斯遭人诬陷入狱十四年,化身"基度山伯爵"完成惊天复仇的传奇故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柄"复仇的镐头",凿开了命运的铁壁——当世界把...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 爱阅读

《激荡三十年》:在政策与市场的夹缝中,触摸中国企业的成长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吴晓波2008年出版的《激荡三十年》,以1978-2008年中国企业史为轴,通过年广久卖瓜子、海尔张瑞敏砸冰箱等百余个经典案例,系统解构改革开放初期至21世纪初的商业变革。作品获“新浪年度十大...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 爱阅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2001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500万册,被读者称为“‘贫困生活的幸福说明书’——既有笑中带泪的日常,又有治愈一生的智慧”。全书以二战后日本佐...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根本性议程"重构的现代国家成长史 孔飞力所著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自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后,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这部12万字的学术著作由作者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冯友兰1948年创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以38章的篇幅梳理从先秦到现代的哲学发展,提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的核心观点。作品被李泽厚称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入选“20世纪中文图...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 爱阅读

《中性》:在性别迷宫与家族秘史中,触摸真实的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普利策奖得主杰夫·欧文的史诗级小说《中性》(2002)以“性别转换者”卡利俄佩的视角,讲述其从出生时的生理男性到自我认同为女性的蜕变,同时揭开家族跨越世纪的“性别秘密”。作品获“普利策小说奖”,被《纽约时...

《仲夏夜之梦》:魔法与荒诞的夏日狂想曲 | 爱阅读

《仲夏夜之梦》:魔法与荒诞的夏日狂想曲 一、书籍基本信息:莎翁的奇幻喜剧圣殿 作为威廉·莎士比亚最富想象力的喜剧作品,《仲夏夜之梦》以五幕剧形式,将雅典宫廷的严肃婚约与森林精灵的荒诞魔法交织,构建了一个"现实与幻象共舞"的戏剧世界。这部1590年代完成的剧本,被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称为"英语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