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现乡土景观》:当我们重新凝视村庄,看到了怎样的生命史诗?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24

《现乡土景观》:当我们重新凝视村庄,看到了怎样的生命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蹲”在田埂上的乡土景观“解码书”

《现乡土景观》出版于2022年,作者是中国农业大学景观设计学教授李芳。这部被列为乡村振兴研究丛书的著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乡村图鉴,而是一部以田野调查+理论深耕为核心的学术随笔集。李芳团队用3年时间走访了浙江安吉、云南元阳、陕西袁家村等12个典型乡村,结合村民口述、地契档案、老照片等2000余份材料,写成这部会呼吸的乡土景观志

若用一句话概括它的身份:这是一部为乡土景观正名的现代性观察笔记”——它告诉我们,乡村的青石板路、老戏台、晒谷场,不是传统的标本,而是活着的、会呼吸的生活史诗

二、核心价值:给“乡村振兴焦虑者”的“清醒剂”,给“乡土观察者”的“参与式指南”

读这本书前,我对乡土景观的认知停留在诗画田园的滤镜里:白墙黛瓦”“小桥流水”“鸡犬相闻”——不过是文人笔下的田园牧歌。但李芳用大量田野调查证明:​​当代乡土景观是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动态对话​​——它可能是老屋墙上新贴的乡村振兴标语,是稻田里兼种的有机蔬菜,是村口广场上同时跳着广场舞和腰鼓的村民,甚至是废弃晒谷场改造成的乡村咖啡馆

比如书中记录的浙江安吉余村:这个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闻名的村庄,曾因采石毁山、河道污染沦为灰头土脸的矿山村。但李芳团队跟踪记录的10年里,村民们用碎石堆砌景观墙,用旧瓦罐改造成花盆,将废弃的采矿道改造成矿山记忆步道。现在的余村,既有保留完好的明清古宅,也有太阳能路灯和垃圾分类站;既有老人坐在老樟树下打纸牌,也有年轻人直播卖竹编手作。李芳写道:余村的景观不是拆旧建新的标本,而是旧瓶装新酒的生活——它证明,乡村振兴不是消灭传统,而是让传统活在当下

这种动态视角对今天的我们尤其珍贵。当我们讨论乡村该如何发展时,李芳早就在田间地头给出了启示:​​真正的乡土景观,从不是规划出来的完美模板,而是村民们用双手、用生活、用对土地的情感,生长出来的生命形态​​

三、内容亮点:用“一块青石板”“一堵老墙”“一片晒谷场”拼出乡土的“生命肌理”

李芳的高明之处,在于她不是站在云端评判乡村,而是蹲在田埂上记录生活。书中大量引用了村民的口述、老匠人的手艺笔记、甚至孩子们画的村庄地图,让抽象的乡土景观变成了可触摸、可倾听的生活现场

举个让我蹲在书页前笑出声的例子:她写云南元阳哈尼族的梯田景观”——这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梯田,不仅是农业奇迹,更是哈尼族的文化密码。但李芳没有停留在赞美自然与人力共生的层面,而是记录了一位叫阿朵的哈尼族阿婆的日常:阿婆每天清晨5点起床,用竹篾编的背篓背水浇田,背篓上还挂着给孙子的绣花荷包;她会在梯田边的石头上刻下今日雨水足的记号,也会在秋收后用稻草扎成谷神像,摆在田埂上。李芳写道:梯田的美不在游客的镜头里,在阿婆沾着泥点的裤脚上,在荷包上褪色的红丝线里,在谷神像被风吹歪的帽檐上——这才是活的景观。

另一个让我震撼的细节,是李芳对废弃晒谷场的观察。在陕西袁家村,曾经的晒谷场因机械化收割被闲置,成了堆放杂物的废墟。但村民们没有拆除它,而是在上面铺了碎石,种了野菊,摆了老木凳——这里成了孩子们放学后的秘密基地,成了老人们晒太阳聊天的文化客厅,甚至成了游客拍照的网红打卡点。李芳记录下村民的一句话:晒谷场是老祖宗留下的,空着可惜,用起来才叫

四、写作特点:学术的“显微镜”与文学的“万花筒”完美融合

作为景观设计学教授,李芳的写作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谨,又充满文学的鲜活。她的语言像一位田野里的诗人,时而蹲在老墙根,听阿婆讲晒谷场的往事;时而爬上梯田,看阿公用竹片修水渠;时而又坐在村口的茶棚里,记录孩子们用方言争论哪块石头最像老虎

比如她写浙江安吉的矿山记忆步道:废弃的采矿道被改造成石板路,路边的岩石上保留着当年的爆破痕迹,每隔一段就立着一块木牌,写着1985年,张叔在这里打出了第一块矿石”“2008年,矿场关闭那天,李婶在这儿哭了半夜。李芳写道:这条步道不是景观改造的成果,是时间的伤口结痂’——它用最粗粝的方式告诉我们:乡村的记忆,不在擦干净的墙上,而在留着疤的石头里。

读这本书时,我总想起《瓦尔登湖》——李芳笔下的乡村,何尝不是一个现代的瓦尔登湖?它不刻意追求诗意,却在最平凡的日常里,藏着最深刻的生命哲学。

五、阅读体验:从“隔岸观火”到“身临其境”的乡土觉醒

刚开始翻开这本书时,我有些犯怵——满篇都是晒谷场”“梯田”“老井乡村符号,像一堵乡土高墙。但读到第二章余村的10年:从矿山到青山,我突然被李芳的一个比喻击中了:她说,乡土景观就像一棵老槐树”——树干上有砍伐的伤痕,树枝上长着新抽的绿芽,树根下埋着祖辈的骨殖,树冠上落着麻雀和新鸟——它不是完美的盆栽,而是活着的历史

这种去滤镜化的视角,让我突然对乡村有了新的理解:​​乡村不是落后的代名词,而是传统与现代碰撞最激烈的地方;乡土景观不是需要保护的文物,而是正在生长的生命​​

合上书页时,我盯着封面上现乡土景观的字样发了很久呆——“字用得太妙了:它不仅是当下的,更是鲜活的”“生长的”“与时代共振的。我突然想起上周回老家,路过村口的晒谷场——它已经被改造成乡村文化广场,装了健身器材,立了村史简介碑,孩子们在玩滑梯,老人们在打太极。那一刻,我终于读懂了李芳的话:最好的乡土景观,是让村民觉得这就是我们的生活

六、评价与影响力:乡村振兴研究的“田野样本”,乡土观察的“大众指南”

《现乡土景观》的价值,早已被学术界和读者圈双重认证: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将其列为乡村规划参考书,《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专题报道;而在普通读者中,它的豆瓣评分稳定在8.7+,有读者留言:以前觉得家乡的晒谷场又土又旧,读了李芳才发现——那是村里最珍贵的博物馆

这种跨越学术与大众的影响力,恰恰源于李芳的初心:她不想写一部专家的专著,而是想告诉所有人:​​乡土景观不是他者的风景,而是我们的生活”——理解它,就是理解我们自己的根​​

七、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了“用‘生活视角’看家乡”的智慧

对我而言,《现乡土景观》的意义远不止涨知识。它更像一把钥匙”——让我在为家乡落后焦虑时,能蹲下来看看村口的老井;在为传统消失难过时,能听见阿婆在晒谷场边的唠叨;在为乡村振兴迷茫时,能想起余村人用碎石铺就的矿山记忆步道

去年春节回家,我跟着爷爷去看他年轻时修的水渠。水渠早已不用灌溉,却被村民们种上了菖蒲和荷花。爷爷摸着水渠边的青石板说:当年我们挖这条渠,是为了吃饱饭;现在你们来看,它是风景——但不管干啥,这渠都是咱村的命根子。那一刻,我突然懂了李芳书里的那句话:乡土景观的生命力,不变不变,而在活不活’——只要有人记得它、用它、爱它,它就永远不会老。

最近读新闻时,看到乡村文化振兴的讨论,我也会想起李芳对晒谷场的观察:真正的文化振兴,不是建几个文化礼堂,而是让村民觉得这礼堂里有我们的生活这种生活化的视角,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清醒的认知——它不是改造乡村,而是唤醒乡村

最后,想分享书中我最爱的一句话(大意):乡土景观不是挂在墙上的画,是长在地里的诗。它的每一块石头都刻着过去,每一片新叶都向着未来——而我们要做的,不过是弯下腰,认真读它。

这或许就是《现乡土景观》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给我们乡村振兴的标准答案,却给了我们更珍贵的东西——​​乡土的重新凝视,和对生活的重新热爱​​。毕竟,所有的发展,最终都要回到的身上;所有的景观,最终都要回到生活的温度里。

“《现乡土景观》:当我们重新凝视村庄,看到了怎样的生命史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怪物》:当“异常”撞进日常,我读懂了“怪物”最温柔的“生存寓言” | 爱阅读

《怪物》:当“异常”撞进日常,我读懂了“怪物”最温柔的“生存寓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人性寓言的“社会切片”,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怪物》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感——深灰色底色上,一只布满裂痕的陶瓷手(指尖沾...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用童话拆解心理困境的温柔手术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用童话拆解心理困境的温柔手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经典童话撞上心理咨询,一场治愈风暴席卷全球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于1997年创作的心理学普及读物,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引进中文版后,迅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 爱阅读

《红与黑》:读罢“野心与灵魂的角力”,方懂“人性”的“多面光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剖人性”的“社会显微镜” 若要给《红与黑》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19世纪法国的‘人性解剖书’”。这部由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司汤达(1783-1842)创作(1830年初版)的经典小说,以“维璃叶小...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 爱阅读

《花容天下》:一场颠覆认知的江湖美学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这部由天籁纸鸢创作的古风传奇,以"反派重生"的颠覆性设定打破传统武侠框架。当魔教教主林宇凰带着前世记忆重生,却发现曾经的正邪界限早已模糊——那些被历史掩盖的真相,那些藏在权谋背后的温情,像打翻的调色盘在江湖画卷上晕染出斑斓色...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 爱阅读

《化学原论》:用原子之眼重构物质世界的认知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炼金术到现代化学的承袭之作 《化学原论》是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于1808年出版的科学巨著,2023年由商务印书馆推出中文全译本。这本书以原子论为核心,系统阐述了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与物质组成规律,被视为近代化学从炼金术转向科学...

《皇袍加身》:原来最狠的“帝王术”,藏在“不敢回头”的背影里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原来最狠的“帝王术”,藏在“不敢回头”的背影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反套路”的历史权力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历史学者陈默耗时八年创作的明清史题材小说,20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不同于“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也非“宫斗权谋”的猎奇演义,作者以明嘉靖朝为背景,聚焦一个从县衙小吏成...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本撕开“天才”标签,让你看见疯狂与赤诚的灵魂自白 | 爱阅读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本撕开“天才”标签,让你看见疯狂与赤诚的灵魂自白 第一次翻开《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时,我盯着封面上那张标志性的乔布斯侧影——凌乱的头发、深邃的眼神,像一把未入鞘的剑。这本由杰弗里·扬与威廉·西蒙合著的传记,不是后来那本更知名的“官方授权传记”,而是乔布斯在1980年代亲自...

《积极情绪的力量》:一部教你“给心灵充电”的快乐实践指南 | 爱阅读

《积极情绪的力量》:一部教你“给心灵充电”的快乐实践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积极情绪的力量》是美国积极心理学领域权威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经典著作,2009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百万册,被读者称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入门圣经’”。全书以作者20余年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共8章,既打破了“积极情...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 爱阅读

《几何原本》:两千年的“数学宪法”,如何重塑我的思维骨架?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数学“站”起来的“逻辑圣典” 《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00年完成的数学著作,全书13卷,包含5条公设、5条公理、119条定义,通过逻辑推导得出465个命题,系统总结了平面几何、立体几何、数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