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雪国》:在雪国的迷雾里,触摸“瞬间”的永恒 | 爱阅读

4周前 (09-11)读一读21

《雪国》:在雪国的迷雾里,触摸瞬间的永恒

一、基本信息:新感觉派的“物哀美学”巅峰

《雪国》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Yasunari Kawabata)1935-1947年的新感觉派代表作,与《古都》《千只鹤》并称为川端三部曲。这部以日本东北部雪国温泉旅馆为背景的小说,围绕作家岛村与艺伎驹子、少女叶子之间的情感纠葛展开,用火车窗上的倒影”“三弦琴的余音”“雪落的声音等细腻意象,编织了一张虚无与永恒的情感网。常见版本为南海出版公司2021年版(叶渭渠译),书中保留了川端标志性的通感式描写意识流叙事:比如开篇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夜空下一片白茫茫”——没有冗长的环境介绍,仅用隧道”“雪国”“白茫茫三个词,便将读者拽入雪国的清冷与朦胧;写驹子弹三弦琴时,琴弦的颤音像雪粒落在瓷碗上,叮咚作响,连空气都染上了松脂的香气。这种用感官写情绪,用细节造氛围的手法,让近90年的读者仍能在字里行间触摸到雪国的温度,听见心事的重量。

二、核心价值:在“虚无的迷雾”里,看见“瞬间的永恒”

当代人常陷入即时满足的陷阱:用秒赞”“打卡”“碎片快乐填满生活,却忘了美好的本质,是瞬间的专注永恒的意义,是在流逝中,依然能记住某个刻进灵魂的细节。《雪国》最珍贵的,是用岛村与驹子、叶子的三角情感,告诉我们:​​真正的不在占有,在注视;真正的永恒不在永远拥有某个瞬间,你成为了我生命的一部分​​。岛村对驹子的感情,从猎奇心疼,从逃避铭记;叶子对行男的执着,从照顾守护,从活着死亡”——他们的每一次心动,都在印证:当虚无笼罩人生,专注铭记便是对抗它的武器。

三、内容亮点:用“火车窗的倒影”串起的“物哀浮世绘”

川端的笔像一根会呼吸的绣花针,他把雪国的日常碎片,绣成了最鲜活的情感标本。比如火车上的初遇细节:岛村第一次去雪国,坐在火车靠窗的位置,对面坐着叶子。她的脸贴在玻璃上,鼻尖压出个小红点,头发被风掀起,像团黑色的云。岛村望着她,突然觉得,她的倒影比她的脸更清晰——那是一张被雪光洗过的脸,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书里写窗外的雪越下越大,玻璃上的雾气渐渐模糊了叶子的轮廓,可岛村却觉得,她的样子越来越清晰,清晰得像块刻在心里的玉。这个场景不是爱情的开始,是川端在说:​​真正的心动,不在看清对方,在某个瞬间,对方的影子,住进了你的眼睛里​​

再比如驹子的三弦琴名场面:驹子住在蚕房旁的小屋里,每晚都会弹三弦琴。琴声像雪落的声音,轻柔却绵长。岛村第一次听时,正坐在暖炉边翻书,琴弦的颤音钻进他的耳朵,像根细针,轻轻挑开了他心里的那层薄冰。后来,驹子告诉他:我弹琴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等一个人——他喜欢听我弹。书里配着一幅插画:小屋的纸门半开着,暖黄的灯光漏出来,驹子坐在蒲团上,手指拨弦,琴身的木纹里映着雪光。这个细节不是爱情的宣言,是川端在说:​​真正的等待,不在结果每一次拨弦时,我都离他更近一点​​

最让我难忘的是叶子的死亡片段:叶子在一场火灾中坠楼,她的身体像片被风吹散的银杏叶,轻轻落在雪地上。岛村冲过去抱起她,她的手还攥着半片枫叶,指甲盖泛着青。她的脸雪白雪白的,像块冰,可她的嘴角却翘着,像在笑。书里写雪还在下,落在她的睫毛上,落在她的发梢上,落在岛村的手背上——他突然觉得,叶子没有死,她只是变成了雪,落在了他的生命里。这个场景不是悲剧的煽情,是川端在说:​​真正的告别,不在消失,在某个瞬间,你已经成了我身体的一部分​​

四、写作密码:川端的“物哀诗学”——用“通感”写“情绪”,用“瞬间”说“永恒”

川端康成被称为物哀美学的集大成者,但他的物哀从不是无病呻吟,而在用最具体的感官,写最抽象的情绪。比如他写雪的温度:雪落在手心里,先是凉的,接着是温的,最后化成水,像眼泪。这种用触觉写情绪的手法,比任何心理描写都更有感染力;写驹子的笑声:她的笑声像风铃,清脆却带着点哑,像是被雪呛到了——可岛村觉得,这是他听过最好听的笑声。这种用比喻写真实的克制,恰恰是川端对情感的深刻理解:​​真正的美好,藏在不完美里;真正的永恒,是用感官记住的不完美​​

更妙的是川端对时间的处理:他没有用大段文字描述多年以后,而是用雪落的声音”“琴弦的颤音”“火车的汽笛间意象,让读者在此时此地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书里有一段:岛村第三次来雪国时,发现驹子的房间变了——墙上多了幅雪景画,是去年他教她画的。她笑着说:我每天都看,总觉得你还在。’”这种用细节写时间的笔力,让爱情的故事超越了情节,也让读者在看岛村时,看清了自己生命里的雪国时刻

五、阅读体验:在“浮躁焦虑”夜被“叶子的倒影”击中的瞬间

我第一次读《雪国》,是工作第三年因项目失败躲在出租屋哭的那晚。我缩在床上翻到火车上的初遇章节:岛村望着叶子,突然觉得,她的倒影比她的脸更清晰——那是一张被雪光洗过的脸,干净得没有一丝杂质。我盯着书页,突然鼻子发酸——不是因为同情叶子的孤独,而是想起自己因怕失败而隐藏的热爱,想起因想迎合世界而丢失的纯粹。但读到叶子的死亡她的眼睛闭着,睫毛上落着雪,嘴角却翘着,像在笑。岛村突然明白,她没有死,她只是变成了雪,落在了他的生命里。我突然哭了——原来,​​最珍贵的成长不是变得坚强,是在脆弱时,依然能看见美好;最动人的永恒不是永远拥有,是在失去时,终于敢承认我曾用力爱过’”​​

再读是在朋友因情感迷茫崩溃时,我陪她在咖啡馆翻到驹子的三弦琴琴弦的颤音像雪粒落在瓷碗上,叮咚作响,连空气都染上了松脂的香气。驹子笑着说:我弹琴不是为了赚钱,是为了等一个人——他喜欢听我弹。’”朋友突然说:我也总在想,要是我再努力,是不是就能等到他?可现在才懂——‘不是等待结果,是在等待时,依然能好好生活我拍了拍她的肩:川端在书里说,瞬间之所以珍贵,是因为它不会重来。你此刻的等待,终将成为你好好生活的理由。现在,这本书成了我的浮躁急救包”——当我在焦虑中疲惫时,翻到岛村看叶子倒影的专注;当我在迷茫中沉沦时,翻到驹子弹琴等爱的坚持;当我在自我否定中迷茫时,翻到川端对瞬间的诠释——它像一位坐在雪国温泉边的老艺人,用带着三弦琴余音的声音说:别慌,你此刻的专注,终将成为你最珍贵的永恒

六、评价与回响:跨越时代的“物哀启示录”

《雪国》的影响力,早已跳出了文学经典的范畴:它是《纽约时报》20世纪百大必读书,被《卫报》评价为用最细腻的感官,写最深刻的情感寓言;它是文学评论界的物哀美学教科书,叶渭渠在《川端康成论》中称其为瞬间与永恒最有力的诠释;它更是全球读者的心灵镜子”——豆瓣评分长期稳居8.9,有条热评特别戳心:小时候读《雪国》觉得晦涩,长大后读它才懂——原来最震撼的情感,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一样的浮躁里,做一样的专注

最后想分享的两句话: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是雪国。(川端康成)——这不是地理的描述,是对未知最温柔的邀请:人生的美好,往往藏在下一个瞬间

叶子在飘落,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可她的笑容,却永远留在了岛村的心里。(川端康成)——每次因失去而痛苦时,我都会读这句话,它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铭记的门。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朋友问爱情是什么时,推荐《雪国》,并在扉页写:别害怕瞬间,就像川端说的——你此刻的专注,终将成为你最珍贵的永恒毕竟,近90年的时光过去,人类对情感的探索从未停止,但《雪国》早给我们递了一把钥匙:​​人生的意义,不在活成别人眼中的完美者’”,在活成自己心里的岛村’”;真正的永恒,不在永远拥有,在在流逝中,依然能记住某个刻进灵魂的细节​​

合上书页时,我总会想起书里的一个画面:雪国的黄昏,岛村坐在暖炉边,望着窗外飘雪。驹子端来一杯热茶,茶叶在水里舒展,像朵开败的花。叶子从门外进来,发梢沾着雪,笑着说:我刚才看见一只狐狸,它的尾巴像团雪,可爱极了。岛村望着她,突然觉得,这个瞬间,比他写过的所有故事都美——因为,它真实,它温暖,它永远留在了他的生命里。

“《雪国》:在雪国的迷雾里,触摸“瞬间”的永恒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在道德迷宫中寻找光明的罗盘 | 爱阅读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在道德迷宫中寻找光明的罗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越千年的哲学对话 当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课堂被拍成公开课,点击量突破千万次时,这场关于“公正”的哲学思辨早已超越学术围墙。中信出版社2011年引进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以飓风后的物价飞涨、失控的电车难题、代孕合...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解剖国家权力的手术刀,在功利主义框架下重构治理逻辑 | 爱阅读

《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解剖国家权力的手术刀,在功利主义框架下重构治理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传统政治哲学的激进著作 1899年,英国哲学家伯纳德·鲍桑葵出版《关于国家的哲学理论》,用数学般的严谨向"自然法""社会契约论"等传统政治理论宣战。这部被密尔称为"功利主义宣言书"的著作,在法...

《国王的人马》:当理想主义者沦为权力的囚徒,我们都在镜子里看见了自己 | 爱阅读

《国王的人马》:当理想主义者沦为权力的囚徒,我们都在镜子里看见了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撕开“美国梦”面具的南方寓言 《国王的人马》是美国作家罗伯特·佩恩·沃伦(Robert Penn Warren)于194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次年获普利策文学奖,与福克纳的《喧哗与骚动》并称为“南方文学双...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 爱阅读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轻量级却“重磅”的财政政治学著作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守刚撰写,2023年7月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全书仅十余万字,却以“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阶段模型为骨架,...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本解锁自我成长密码的实践指南,帮你跳出内耗活成想要的样子 | 爱阅读

《活出全新的自己》:一本解锁自我成长密码的实践指南,帮你跳出内耗活成想要的样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 《活出全新的自己》是华语世界知名心灵成长作家张德芬的经典作品,2012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300万册,被读者称为“‘自我觉醒的地图’——既有戳中痛点的心理剖析,又有可落地的改变方法”。全书以“...

《活着》:在苦难中触摸生命的温度 | 爱阅读

《活着》:在苦难中触摸生命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余华 出版时间:1993年(首次出版) 体裁: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篇幅:约12万字,紧凑而浓缩的叙事 背景:以20世纪中国乡土社会为舞台,通过个体命运折射时代变迁。 二、书籍内容:一场与命运的无声抗争 (一)核心故事 主人公徐福贵从富家少...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 爱阅读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非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1991年出版的《饥饿的路》获当年布克奖,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这部532页的巨著以约鲁巴神话为骨、现实主义为肉,中文版由王维东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引进。小说通过“鬼孩”...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当复仇的利刃化作人性救赎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世纪的“爽文鼻祖”与人性教科书 1844年,法国作家大仲马在《辩论报》上开启了一场持续两年的连载狂欢——这部名为《基督山伯爵》的百万字巨著,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历史幕布,讲述了一个水手从“天之骄子”沦为“政治囚徒”,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