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一路情长》:在铁轨与笔尖上绽放的中老友谊之花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3

《一路情长》:在铁轨与笔尖上绽放的中老友谊之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一路情长》是首部完全从老挝视角书写中老铁路的纪实文学作品,由老挝作家协会主席桐柏·颇提杉领衔创作,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译,云南教育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全书分为友谊之路、发展之路、幸福之路三章,共16个故事,以清新细腻的笔触,记录了中老铁路如何从一条钢铁纽带,演变为串联两国人民情感与命运的希望之路

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老挝人的眼睛看中国故事——既非宏大叙事,也非单向歌颂,而是通过普通人的生活变迁,展现一带一路倡议下,基础设施如何重塑一个国家的未来,以及跨国合作如何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从理念变为触手可及的温暖。

二、内容亮点:铁轨上的烟火与星光

书中最动人的,是那些具体到能闻到气味、摸到温度的细节:

《铁轨上的爱情》:老挝小伙阿坤与中国姑娘林夏的跨国恋,从修铁路时的偶遇,到语言不通的笨拙表白,再到共同规划未来的甜蜜,像铁轨旁的野花,在艰苦中开出浪漫。

《万象站的早晨》:卖糯米饭的老挝阿婆,原本每天走两小时山路进城,铁路通车后,她的竹篮里多了中国游客爱吃的斓糕,收入翻番,孙子终于能穿上新校服。

僧侣作家的视角:一位老挝僧人记录下铁路工人与村民共同修缮寺庙的故事——中国工程师帮着搬运木材,老挝村民教他们用芭蕉叶包粽子,宗教与世俗的善意在铁轨边交织。

这些故事没有奇迹式的夸张,却像铁轨下的枕木,一块块夯实了发展为了人民的真实感。

三、写作特点:老挝笔触与中国温度的共鸣

书的魅力,藏在翻译的精准与创作的真诚之间:

多声部叙事:20位老挝作家(包括女性、僧侣、青年)沿铁路采风,每个人的笔调都带着独特的老挝DNA”——有的用诗歌写雨季施工的艰辛,有的用短篇小说刻画技术培训中老教师的互动,像一列火车的不同车厢,装着各异的风景,却驶向同一个方向。

翻译的信达雅:中文版保留了老挝语的韵律,比如将中老友谊译为象与龙的共舞,既贴合老挝文化中大象的象征,又呼应中国龙的意象,比直译更添诗意。

画面感语言:书中写列车穿过琅勃拉邦山区的场景,山雾像老挝咖啡的奶泡,裹着橙红色的车厢缓缓流动,这样的比喻,让硬核的工程故事有了呼吸感。

四、阅读体验:笑着流泪,然后想出发

读这本书时,我总想起自己第一次坐中老铁路的经历——车厢里老挝阿姨塞给我的木瓜沙拉,中国小哥帮忙翻译的菜单,那些具体的善意,和书里的故事重叠了。

最触动我的是《历史新篇章与青年之时代》中,老挝学员苏拉达在中国导师手把手教学下,从连图纸都看不懂,到能独立操作信号系统的成长。他的日记里写着:以前觉得铁路是中国的,现在知道,它是我们的这种从旁观到参与的转变,让人类命运共同体不再是口号,而是一个年轻人眼睛里的光。

合上书时,我忽然明白:好的故事从不说教,它只让你看见——看见别人的生活如何被改变,然后看见自己的心如何被温暖。

五、评价与影响力:一本“活”在时代里的书

官方认可:2025年入选中国东盟影响力图书(版权引进类),位列第9名,被评价为打破文化壁垒的典范

读者共鸣:小红书上有读者留言:看了三遍,每次读到老挝阿婆用中文说谢谢时都会哭——原来发展不是冰冷的数字,是有人真的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社会意义:在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之际,这本书用文学的方式回答了中国能为世界做什么”——不是单方面的给予,而是与伙伴国家共同书写成长的故事。

六、为什么它值得被看见?

这本书对我而言,像一面镜子:既照见大国工程的宏大,也映出普通人的柔软。它让我想起一句话:真正的文明,是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觉得自己很重要。

在这个充满分裂与隔阂的时代,《一路情长》提醒我们——

路,可以修得很长;但情,必须走得更深。

最后,分享一句书中的话:

铁轨会生锈,但人心不会。这条路上的每个故事,都是中老两国人民写给未来的情书。

愿我们都能成为这封情书的读者,也成为它的续写者。

“《一路情长》:在铁轨与笔尖上绽放的中老友谊之花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航空港:一部揭开机场神秘面纱的行业史诗》 | 爱阅读

《航空港:一部揭开机场神秘面纱的行业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机场跑道上的"社会解剖课" 阿瑟·黑利1968年创作的《航空港》像架精密的CT扫描仪,用72小时的时间切片,将芝加哥奥黑尔机场解剖成微型社会模型。这部被《纽约时报》评为"改变人类对交通枢纽认知"的小说,不仅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更成为航...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 爱阅读

《好好学习》:打破低效努力的陷阱,构建终身受用的知识体系 一、书籍基本信息:知识管理领域的“武功秘籍” 这部2017年中信出版社出版的成长类著作,是成甲用十年知识管理实践淬炼的方法论。全书256页的篇幅中,藏着比《学习之道》更接地气的认知升级指南——当成甲在序言中写下“真正的学习不是收集信息,...

《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别把“人情”当功利算计,这才是真诚待人的相处之道 | 爱阅读

《黑苹果——袁岳的人情课堂》:别把“人情”当功利算计,这才是真诚待人的相处之道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社会观察与人际交往领域20余年的袁岳——他既是社会学家,也是资深企业家,见过职场、生活里各种“人情困境”,写这本书时完全没端“专家架子”。书籍由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2年8月出版...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读罢“灵魂的诗笺”,方懂“生命的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用诗写就人生哲学”的“东方哲人” 若要给《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20世纪的‘灵魂诗笺’”。这部由黎巴嫩诗人、哲学家卡里·纪伯伦(1883-1931)创作(1923年初版,后结集为《先知...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职场悬疑的“现实标本”,2024年现象级商战力作 《终极雇佣》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职场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压迫感——深灰色写字楼背景下,一台服务器指示灯泛着血红色(像...

《重返暗夜》:在犯罪现场的褶皱里,触摸社会的溃疡与治愈 | 爱阅读

《重返暗夜》:在犯罪现场的褶皱里,触摸社会的溃疡与治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犯罪现场”解构社会病灶的黑色寓言 《重返暗夜》是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短篇小说集,2009年首次出版,2024年世纪文景引进中文版。全书收录14个短篇,以“暗夜”为共同母题,通过凶杀案、失踪案等极端事件,解构...

《重遇未知的自己》:从“看懂自己”到“活好自己”,把心灵成长变成日常 | 爱阅读

《重遇未知的自己》:从“看懂自己”到“活好自己”,把心灵成长变成日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是张德芬“遇见未知的自己”系列的进阶之作,2011年由华夏出版社出版,中文版约256页,封面设计延续了系列的“疗愈质感”——浅青色底面上印着“双手捧心”的线条图案,旁边配着一行小字“在最深的黑暗里,遇...

《竹木狼马》:当竹马扛起狼的獠牙,这群少年用青春刻下了成长的坐标 | 爱阅读

《竹木狼马》:当竹马扛起狼的獠牙,这群少年用青春刻下了成长的坐标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青春期的“身份暴风眼” 《竹木狼马》是晋江文学城作者巫哲创作的现代都市青春成长小说,全文约45万字,以“伪兄弟+双向救赎”为标签,讲述付坤与付一杰从“重组家庭”到“彼此救赎”的十年故事。作品融合校园暴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