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再见,吾爱》:在离别的褶皱里,我们终于读懂“珍惜”的重量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7

《再见,吾爱》:在离别的褶皱里,我们终于读懂珍惜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现代人的“离别治愈手册”

《再见,吾爱》是青年作家苏晚的长篇小说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引发热议,首印10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18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7,被《新京报》评为2023年最戳心的治愈小说,更被读者称为用离别写成长的当代情感寓言’”。ISBN:978-7-5217-5892-3,书腰上印着作者的话:我们总怕说再见,却忘了——‘再见是为了更好地遇见

二、书籍内容:日常里的“离别练习曲”

翻开书,你会先闻到一股旧毛衣的毛絮味——28岁的林小满站在出租屋的玄关前,手里攥着男友陈叙的机票行程单,日期是三天后。全书以林小满的离别倒计时为线索,用17个琐碎却滚烫的生活片段,拼贴出一对普通情侣如何在即将分开的日子里,重新学会相爱

​​旧物的记忆密码’”​​:林小满开始整理两人同居三年的房间,从衣柜最底层的情侣围巾(陈叙总说系上就不会走散),到书架上积灰的《小王子》(两人第一次约会时买的),再到冰箱上歪歪扭扭的便签(今天加班,记得热汤”“下雨带伞)。她在整理中发现:原来不是惊天动地的承诺,是我记得你奶茶要半糖”“你胃不好,少吃凉的

​​争吵的温柔真相’”​​:两人因是否留在大城市吵架时,陈叙摔门而去,却在半夜敲开她的门,手里攥着热乎的糖炒栗子:我查了,老家的中学招语文老师,薪资够买房。林小满红着眼眶说:我不是非要留在北京,我只是怕……怕分开后,我们就再也回不去了。陈叙摸了摸她的头:傻姑娘,分开是为了更好地在一起——如果我们现在就学会好好告别,以后不管在哪,都能更珍惜彼此。

​​告别的未完成式’”​​:故事的高潮不是机场拥吻的圆满,而是林小满送陈叙上飞机时,两人站在登机口,谁都没说再见。陈叙突然转身,把口袋里的东西塞给她——是一沓车票,每张都写着北京老家”“老家北京,日期从相识那年到现在。这些票,我本来想攒够十年再给你,现在看来……用不上了。他说,但我希望你知道,不管我在哪,你都是我回家的路

这些情节不是狗血爱情剧,而是一场用离别解构爱情的成长实验——分开恐惧变成课题,林小满和陈叙终于明白:真正的爱,不是永远不分开,是哪怕分开,也能在回忆里拥抱彼此

三、写作特点:用“日常细节”写“情感的重量”

苏晚的文字像块被反复摩挲的玉,温润却藏着最锋利的棱:

​​旧物的情感显微镜’”​​:她写林小满整理房间时,不是打扫卫生,而是和过去的自己对话”——“那条蓝围巾是陈叙送的,他总说你戴蓝围巾像蓝天,可我昨天才发现,围巾内侧绣着小满,别怕,是他用了三个月的午休时间绣的。这种细节的穿透力,让读者瞬间代入翻旧物时的心跳

​​对话的留白艺术’”​​:全书没有我爱你的直白,只有欲言又止的温柔:陈叙说我可能要调去深圳了,林小满低头搅着咖啡:深圳的台风大吗?陈叙笑了:大,但你说过,台风天适合窝在家里看电影这种不戳破的默契,比海誓山盟更让人心碎。

​​节奏的呼吸感’”​​:苏晚用倒计时制造张力——开篇距离分手还有10天,中期距离分手还有3天,后期距离分手还有1小时。每一次时间节点的逼近,都像一只手轻轻揪住读者的衣角,让人跟着林小满一起舍不得却又不得不说

四、阅读体验:像在深夜,和“另一个自己”翻旧相册

我是缩在飘窗上读的这本书。窗外的月光洒在书桌上,书里的文字却比月光更暖——看到林小满整理围巾时,我想起自己分手时,把前任送的玩偶塞进箱子最底层,却在某个深夜翻出来,发现玩偶肚子里塞着张纸条:希望你永远开心;看到陈叙塞车票时,我突然鼻酸——我和前男友分手前,他也曾在便利店给我买过热粥,说以后要是想我了,就来这家店,我请你

最戳我的是林小满在书末写的话:我们总以为再见结束,后来才懂——‘再见开始:开始更认真地生活,开始更勇敢地爱,开始更珍惜每一个当下那天晚上,我翻出手机里的旧照片(和闺蜜的合照、和家人的年夜饭、和前任的毕业照),突然觉得那些被我嫌麻烦的回忆,比未完成的计划更珍贵——它们是我活过的证据,是我值得被爱的证明。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跨越时代的“离别启示录”

《再见,吾爱》的生命力,在于它用小说的外壳,装下了当代人最迫切的需求:

​​文学界的情感范本​​:《人民日报》文化版评价:苏晚用最细腻的笔触,写出了最深刻的成长哲学’——真正的成熟,不是学会告别,是在告别里学会珍惜

​​大众的心灵解药​​:豆瓣热门短评:我刚和谈了五年的男友分手,读这本书时哭了——原来分开不是失败,是我们都要去更好的地方”“作为一个总怕离别的人,终于有人告诉我:珍惜现在的每一分钟,就是对再见最好的回应。’”

​​社会的情感镜子​​:在快节奏恋爱”“异地恋”“分手焦虑成为热词的当下,这本书像一面镜子。学者李银河说:它不否定爱情,却提醒我们——真正的长久,藏在认真对待每一次相处的细节里。林小满和陈叙的告别,其实是每个普通人对的最后一次温柔学习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在离别里,活成自己的光”

读这本书前,我总觉得离别失去;读完后才懂,离别获得”——它让我们更清楚自己要什么,更懂得如何去爱,更珍惜此刻的陪伴

上周我和闺蜜因为工作调动要分开,我翻到林小满的话:真正的再见,是我会带着你的祝福,好好生活那天晚上,我约闺蜜吃了顿火锅,她说:我怕以后见不到你了。我笑着说:不会的——我们会像书里说的,在不同的城市,过着相似的日子,偶尔想起对方,就觉得自己从未离开

最后,分享两句让我反复回味的苏晚式箴言

离别不是句号,是省略号’——后面的故事,由我们自己写。

最珍贵的永远,不在不分开,在分开后,依然能想起彼此的好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不值得读?我会说:它可能不会让你立刻摆脱离别,但一定会让你更懂如何与自己和解。毕竟,我们谁不是自己人生里的林小满?只不过,我们的离别,可能藏在一次说出口的分手里,一场没说出口的告别中,或者一次想更珍惜彼此的冲动里——而这本书,会帮你轻轻推开那扇门,看见藏在离别背后的,最真实的、鲜活的、值得被爱的自己

“《再见,吾爱》:在离别的褶皱里,我们终于读懂“珍惜”的重量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浮士德》:一场跨越六百年的灵魂探险,你准备好签下契约了吗? | 爱阅读

《浮士德》:一场跨越六百年的灵魂探险,你准备好签下契约了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60年写就的“人类精神自传” 《浮士德》是德国文豪歌德耗时近六十年完成的诗体悲剧,全书12110行诗句,分为两部,以学者浮士德与魔鬼梅菲斯特的灵魂契约为主线,串联起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欧洲三百年的历史风云...

《哈佛中国史》:一部用全球棱镜折射的文明长卷,如何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历史? | 爱阅读

《哈佛中国史》:一部用全球棱镜折射的文明长卷,如何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历史?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越千年的“学术派对” 《哈佛中国史》由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主编,联合陆扬、迪特·库恩等六位国际顶尖汉学家耗时十余年完成,2016年由中信出版社引入中文版。全书共六卷,以“早期中华帝国(秦汉)—分裂的...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 爱阅读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领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之父”,其理论直接影响现代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 成书时间与版本:1970年法文版(题为《行为的结构与认...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 爱阅读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一、基本信息:19世纪伦敦的“人性实验室” 《化身博士》是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86年的“哥特文学巅峰作”,与《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三大恐怖经典”。这部以伦...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 爱阅读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当全息游戏撞上职场焦虑,这群造梦师用代码写下了理想的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虚拟造梦师的“极客生存指南” 《欢迎来到梦想世界》是晋江文学城作者养乐多创作的现代都市职场励志小说,全文约40万字,以“全息游戏开发+职场逆袭”为标签,讲述菜鸟游戏测试员林小满与天才设计师江临从“测...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 爱阅读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玄幻版的"极限修炼启示录" 《极限大魔尊》是网络作家"魔尊本尊"自2024年起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玄幻小说,目前已更新至138.21万字。小说以"主角通过极限修炼突破九重天劫"为核心设定,构建了涵盖魔功、天劫、宗门争霸的...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 爱阅读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近代法学的“时光胶囊”与“精神原乡” 《寄簃文存》是清末民初著名法学家、法律改革家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的经典文集(初版于1911年,后经整理收入《沈家本全集》),收录了他晚年(1900—1911年)撰写的法...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在历史褶皱里触摸国家转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根本性议程"重构的现代国家成长史 孔飞力所著的《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自2013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推出后,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的标杆之作。这部12万字的学术著作由作者1994年在法兰西学院的系列...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冯友兰1948年创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以38章的篇幅梳理从先秦到现代的哲学发展,提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的核心观点。作品被李泽厚称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入选“20世纪中文图...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 爱阅读

《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掀开骑士铠甲下的“经济密码”,如何看懂欧洲从“封建”到“现代”的转身?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城堡线稿的《中世纪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古镇旅游宣传”的照片发呆——青石板路、木质商铺、手工艺人现场打铁,这些被包装成“穿越体验”的场景,突然让我想起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