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张艺谋的作业》:拆解“国师”的创作密码,我们看到了什么?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8

《张艺谋的作业》:拆解国师的创作密码,我们看到了什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胶片写就的创作启示录”

《张艺谋的作业》是电影研究者程青松与张艺谋团队深度合作的创作手记,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书中首次公开了张艺谋从《红高粱》到《满江红》的20余部代表作的创作全流程——从剧本打磨、选角纠结、场景设计到后期调整,更收录了张艺谋与编剧、摄影师、演员的私人对话,以及他对中国电影美学的思考。它不是明星传记,而是一本用胶片颗粒感写成的创作教科书,被《电影手册》评为2023年最值得细读的电影创作指南

二、内容亮点:张艺谋的“创作工具箱”,比“国师”更珍贵的是“匠人思维”

若用一句话概括内容,张艺谋的电影,是匠人笨功夫打磨出的艺术品’”——这太轻了。程青松的笔像一把精密的拆片钳,把张艺谋的创作拆成可复制的零件,让我们看见:

​​选角偏执美学​​:书中详细记录了《影》中小艾的选角过程——张艺谋拒绝了200多个试镜演员,最终选了素人舞者吴磊。他指着吴磊的胳膊说:你看这肌肉线条,像不像被水浸过的竹竿?我要的就是这种脆弱里的力量感这种不按套路出牌的选角逻辑,不是任性,而是程青松在说:张艺谋的偏执,是对角色灵魂的绝对忠诚。

​​场景历史考古​​:《满江红》的乔家大院场景搭建,张艺谋带着美术组跑了17个古镇,测量了3000多扇老门的尺寸,甚至专门请木匠复原了宋代直棂窗的榫卯结构。程青松问他:观众根本看不出这些细节,何必这么较真?他答:电影是造梦,可的质感,藏在每一块砖的纹路里。这些较真的细节,不是炫技,而是程青松在揭示:张艺谋的视觉震撼,从不是靠特效,是靠对历史的敬畏

​​剪辑呼吸哲学​​:书中首次曝光了《活着》的剪辑笔记——张艺谋把福贵赌输家产的戏剪了7版,每一版都调整了麻将牌落地的音效:第一版(生硬),第二版(沉闷),最终版(带点潮湿的空气感)。他说:声音是有温度的,我要让观众听见福贵手心里的汗。这种抠细节的创作态度,不是强迫症,而是程青松在传递:好的电影,是让观众用五感看故事

这些内容像一组电影胶片,每一格都印着张艺谋的创作指纹: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国师的光环,更是匠人的笨功夫、创作者的赤子心。

三、写作特点:程青松的“创作显微镜”

程青松被称为中国电影的解码者,但他的文字里没有学术的冰冷,只有像电影镜头般细腻的真实:

​​现场感的叙事魔法​​:全书用跟拍视角记录张艺谋的创作——从《红高粱》片场的高粱地里的争吵,到《影》剧组的威亚事故;从他和姜文的剧本互怼,到和巩俐的角色探讨。比如他写《秋菊打官司》的拍摄:张艺谋蹲在陕西农村的土坡上,看着巩俐举着状纸来回走,突然喊停!’——原来他发现巩俐的脚步太城市,不像农村妇女。他让巩俐脱了高跟鞋,光脚踩在土块上,这才找到了秋菊的魂这些现场细节不是花絮,而是程青松在说:电影的真实,藏在不完美里。

​​对话即思想的语言艺术​​:书中大量收录了张艺谋与团队的私人对话,没有大道理,全是接地气的思考。比如他对摄影师说:别总想着拍得美,要想拍得’——这个镜头要传递的是孤独,还是希望对演员说:忘掉表演,想想如果你是这个人,此刻会怎么活?’”这些对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创作的黑箱:​​好电影,从不是出来的,是出来的。​​

​​时代切片的宏观视野​​:程青松没有孤立地分析每部电影,而是把张艺谋的创作放进中国电影史的脉络里。比如他写《英雄》:2002年的中国,刚加入WTO,观众渴望大片;张艺谋用武侠外壳,装下了天下的思考——这不是妥协,是用世界语言讲中国故事这种时代视角,不是拔高,而是程青松在提醒:​​电影人的创作,永远与时代同频。​​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电影匠人”的跨时空对话

初读《张艺谋的作业》时,我正陷在短视频创作的焦虑里——为了流量,我总在追热点、赶选题,却忘了内容的本质。张艺谋在书中写的选角要抠到肌肉线条’”“场景要复原历史温度’”“剪辑要听见呼吸声’”,突然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头上:这不就是我吗?用快餐式创作代替匠心打磨,用数据思维掩盖艺术直觉

最震撼的是张艺谋对失败的态度。书中提到《代号美洲豹》的拍摄:投资3000万,票房仅100万,张艺谋却在总结会上说:这部电影教会我,商业艺术不是敌人,是战友’——我太想证明自己,反而忘了观众要看什么我合上书页,盯着自己电脑里的爆款选题,突然想起张艺谋说的:创作不是我要表达什么,是观众需要什么’——需要的前提,是真诚那一刻我突然释然了:或许我不必成为下一个张艺谋,只要成为真诚的自己,就够了。

合上书的那个周末,我重新翻出了大学时拍的短片——画面模糊,台词生硬,却记录着我对电影最纯粹的热爱。我突然懂了:程青松的伟大,或许就在于他没有给我们成为张艺谋的答案,而是轻轻说:看,张艺谋的作业里,藏着所有创作者的初心’——认真、坚持、对艺术的敬畏。

五、评价与影响力:跨越圈层的“创作启蒙书”

《张艺谋的作业》的魅力在于:它出版1年,依然能让每个读者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它是电影爱好者的创作地图,是短视频创作者匠心指南,是所有想做好一件事的人的心灵灯塔”——甚至被《中国新闻周刊》评为2023年最具启发性的非虚构作品

权威评价里,导演贾樟柯说:这本书是电影人的圣经’——张艺谋的笨功夫,恰恰是现在最稀缺的匠心编剧刘震云在微博分享:读《张艺谋的作业》时,我总想起自己写《一句顶一万句》的日子——好作品,都是出来的。这些声音让《张艺谋的作业》超越了电影书的框架,成了一部全民创作启蒙书

书中有句被反复引用的话:张艺谋的电影,是用胶片写的诗’——每一格都有温度,每一秒都有心跳。但更动人的是程青松在结语里写的:这本书不是揭秘,是致敬’——致敬所有认真做电影的人,致敬所有不妥协的创作者。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每个创作瓶颈期翻开《张艺谋的作业》。当我看到张艺谋为了一片高粱叶的角度蹲在田埂上3小时,看到他为一句台词的语气和演员争论到凌晨,看到他在票房失利后依然坚持按自己的方式拍电影”——我突然明白:所谓国师,不过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普通人。

毕竟,创作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天赋,而是匠心”——就像张艺谋的电影,它的伟大,藏在每一格胶片的认真里。

“《张艺谋的作业》:拆解“国师”的创作密码,我们看到了什么?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策》:一部装满战国纵横智慧的“说话艺术宝典” | 爱阅读

《国策》:一部装满战国纵横智慧的“说话艺术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策》又称《战国策》,是一部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谋臣策士言行的国别体史书,作者并非一人,而是由战国至秦汉间的学者陆续编撰,最终经西汉刘向整理编订,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按东周、西周、秦、齐...

《河上一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旅 | 爱阅读

《河上一周》:自然与心灵的交融之旅 《河上一周》是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的经典之作。1839年,梭罗与哥哥约翰开启了一场康科德河与梅里马克河的两周漂流之旅。然而,三年后哥哥的猝然离世,让梭罗悲痛万分。在瓦尔登湖隐居期间,他怀着对哥哥的深切怀念,将这段旅程回忆整理,写成了《河上一周》,把原本两...

《黑骏马》:在马蹄铁下聆听生命的尊严 | 爱阅读

《黑骏马》:在马蹄铁下聆听生命的尊严 一、书籍基本信息:动物视角的"人类观察笔记" 《黑骏马》是英国作家安娜·塞维尔1877年出版的儿童小说,被视为"动物权利运动的圣经"。译林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铜版画将伦敦街头的马车、乡村牧场的草垛永久封存,让19世纪的马匹心声在Z...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 爱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一、书籍的核心价值:一剂治愈“爱情虚无症”的文学疫苗 在这个“速食爱情”泛滥的时代,马尔克斯用《霍乱时期的爱情》为我们注射了一针直抵灵魂的疫苗。它不是教你如何“脱单”的恋爱指南,而是一面照见爱情本质的魔镜——书中穷尽人类爱...

《基度山伯爵》:当复仇的宝藏凿穿命运的牢笼 | 爱阅读

《基度山伯爵》:当复仇的宝藏凿穿命运的牢笼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法国作家大仲马1844年创作的《基度山伯爵》,以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讲述水手邓蒂斯遭人诬陷入狱十四年,化身"基度山伯爵"完成惊天复仇的传奇故事。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柄"复仇的镐头",凿开了命运的铁壁——当世界把...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 爱阅读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活着的语言百科”,用3000张照片+500段录音“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密码 在方言逐渐消亡、民俗日益淡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黑死病与大航海之间的“经济变奏曲”,如何解码现代欧洲的“基因密码”?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汤普逊”与中世纪欧洲商队骆驼商队的《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跨国公司宣布全球供应链重组”的新闻发呆。20世纪中叶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史学家查尔斯·汤普逊...

《重生算什么》:在时间裂缝里打捞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重生算什么》:在时间裂缝里打捞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重生外挂” 《重生算什么》是晋江文学城签约作者禾早于2013年创作的都市重生轻喜剧,全文48.6万字,2015年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累计销量突破5万册。故事以“职场社畜”孟真真意外重生回大学时代为起点,...

《竹木狼马》:当竹马扛起狼的獠牙,这群少年用青春刻下了成长的坐标 | 爱阅读

《竹木狼马》:当竹马扛起狼的獠牙,这群少年用青春刻下了成长的坐标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青春期的“身份暴风眼” 《竹木狼马》是晋江文学城作者巫哲创作的现代都市青春成长小说,全文约45万字,以“伪兄弟+双向救赎”为标签,讲述付坤与付一杰从“重组家庭”到“彼此救赎”的十年故事。作品融合校园暴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