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这位alpha身残志坚》:当金属义肢叩响战场,我们终于读懂了“强者”的形状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4

《这位alpha身残志坚》:当金属义肢叩响战场,我们终于读懂了强者的形状

上周三深夜,我在加班后的地铁上翻开《这位alpha身残志坚》,车厢摇晃的灯光里,主角顾砚的金属义肢在月台上投出细长的影子——像把未出鞘的剑,又像株倔强的梧桐。等合上书页时,地铁刚好到站,我摸了摸发烫的眼眶——原来最震撼的不是alpha的强大,是残缺的身体里,藏着比健全更滚烫的灵魂

一、基本信息:从ABO小众到破圈爆款,一本用“残缺”重写强者定义的先锋之作

《这位alpha身残志坚》是作家时宴创作的ABO题材双男主小说,2023年起在晋江文学城连载,2024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推出实体书。这部被读者称为ABO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小说,上市首月销量突破50万册,豆瓣评分稳定在8.8,更被改编为热血竞技剧(腾讯视频独播,开播一周播放量破1.5亿)。有编辑透露,初稿因alpha残疾设定不符合主流被要求修改人设,最终却凭借用残缺写力量的独特视角,成为2024年最受关注的反套路神作

二、内容:义肢是铠甲,也是勋章,每个细节都在说“残缺不是弱点”

主角顾砚是联盟最年轻的S级alpha,却因一场意外失去右腿,只能靠金属义肢行走。他的日常是:清晨用义肢支撑着做一百个俯卧撑,汗水顺着机械关节的缝隙滴在地板上;训练时被队友调侃瘸子也配当队长,他却笑着把义肢的防滑垫磨得更亮;执行任务时,他用义肢卡住敌人的武器,反手将对方按在地上——那副金属骨架,在他手里比健全人的手臂更灵活。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是旧伤复发的细节:顾砚在模拟战中过度使用义肢,机械关节发出刺耳的摩擦声,右膝的旧疤被撕裂,鲜血渗出来,染红了义肢的银色外壳。他却咬着牙完成战术配合,直到任务结束才瘫坐在地上。队友递来止痛药时,他盯着自己缠着绷带的腿笑:你看,这疤痕像不像朵花?是我和义肢一起种的。

没有狗血的逆袭打脸,没有强行圆满的健全崇拜,有的只是这些藏在细节里的真实”——顾砚会因为义肢卡进石缝急得冒汗,会在下雨天偷偷给义肢的关节上油,会在深夜对着镜子练习自然的走路姿势;他也会在队友受伤时,用义肢背起对方跑向医疗舱,像背起当年的自己。

而最戳我的,是顾砚与另一位alpha沈砚的双向救赎:一个是被命运折断翅膀却依然想飞的战士,一个是因健全而被规训的天才。他们会因为顾砚的义肢被嘲笑吵架,也会在暴雨夜躲在训练室,沈砚突然摸出块巧克力:吃吧,我偷了教官的——你上次说,巧克力比止痛药甜。顾砚舔了舔嘴角的糖渣,突然想起十二岁时,母亲把他抱上轮椅说:阿砚的腿断了,但心不能断。

三、写作特点:用“金属”织就热血网,把“残缺”写成最锋利的勋章

时宴的文字有种冷钢般的炽热:写顾砚的义肢,不用笨重”“碍事,而是写金属关节转动时发出轻响,像老式钟表的齿轮,每一声都在说我还能走’”;写他的孤独,不用无人理解”“内心空洞,而是写他站在训练场的围栏边,看其他alpha奔跑跳跃,义肢在地面投下细长的影子——那影子比他的身体还长,却始终追不上风

最妙的是他对双线叙事的把控:一条线是顾砚与义肢和解的成长日常,另一条线是联盟与敌国的星际战争,两条线像两根缠绕的钢索,偶尔碰撞时迸溅出的火花,比任何战斗场面都刺眼。比如顾砚在模拟战中首次使用义肢锁喉战术,敌方alpha嘲讽他瘸子的把戏,他却笑着扣紧关节:这把锁,是用我摔碎的三副义肢铸的。后来敌方情报部查出,顾砚的义肢里藏着妻子临终前塞的婚戒——金属外壳下,是最柔软的牵挂。

而顾砚的成长更绝:他从用义肢证明自己用义肢保护战友,再到最后站在颁奖台上,举着残缺的右腿说这不是弱点,是我的勋章”——这种撕掉标签的过程,像极了我们每个人对抗缺陷的真实路径:先是否定,然后挣扎,最后骄傲地说我就是我

四、阅读体验:像摸着一块带温度的金属,疼到心疼,暖到流泪

我是裹着羽绒服在零下的深夜读这本书的。读到顾砚旧伤复发那章,地铁的空调突然吹得人发冷——我捧着书缩在座位上,想起自己去年膝盖受伤时,抱怨为什么是我的样子。

合上书的那晚,我翻出抽屉里的护膝——那是我运动时总嫌麻烦的东西,现在却觉得它像顾砚的义肢,是保护而非束缚。我给妈妈发了条消息:妈,明天陪我去康复中心吧,我想试试新的义肢。她秒回:好,妈把你爸的老军靴擦干净了,就放在玄关。

凌晨一点,我刷到朋友圈,同事发了张健身照,配文:今天深蹲破了纪录!我评论:其实,慢一点也没关系。她秒回:你最近怎么了?我没说话,只是把《这位alpha身残志坚》的封面翻到她能看见的位置——上面印着:身体的缺口,是灵魂的入口。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书里的真相:所谓强者,从来不是没有残缺,是带着残缺依然向前;所谓勇敢,也不是假装健全,是承认脆弱,却依然选择战斗

五、评价与影响力:它不是“爽文”,是面照见“残缺与力量”的镜子

《这位alpha身残志坚》的热度远超文学圈。有读者在豆瓣留言:以为是ABO爽文,结果是催泪弹,哭湿了三包纸巾;有残障人士博主分析:顾砚的义肢是所有残障者的隐喻——我们总被看作不完整,却忘了不完整才是最真实的完整。

剧集播出后,#这位alpha身残志坚#话题阅读量破8亿,粉丝们整理残缺力量清单,画顾砚沈砚训练日常图;多地残联把这本书列为残障人士心理建设推荐读物”——不是因为它反套路,是因为它教会我们:身体的残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承认自己不完美

2024年,《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将这本书评为年度最具思想深度的ABO文学。评委说:它用残缺的外壳,包裹了最珍贵的人性哲学——在这个崇尚完美的时代里,不完美才是我们最珍贵的勋章。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

这本书出版时,我正陷在健全优越感的误区里。我总觉得残障人士需要同情,于是路过轮椅时总会加快脚步,看到义肢时会下意识别开眼——直到读到顾砚说的:我的义肢不是用来博同情的,是用来踢碎偏见的。

现在的我,会在地铁上主动给行动不便的老人让座,会在健身房里教新手使用辅助器械,甚至会在朋友抱怨腿粗时说:你的腿能支撑你走这么远,已经很厉害了。因为我终于明白:残缺从来不是缺陷,是生命独特的印记强者也不是没有弱点,是带着弱点依然热爱生活

最后想分享书里最戳我的两句话:

他说,我的义肢是金属做的,但我的心是热的;

我说,原来最硬的不是金属,

是带着缺口依然向前的,

鲜活的灵魂。

或许这就是《这位alpha身残志坚》最动人的地方——它没有教我们如何变健全,却教会我们:

要相信,

身体的缺口里,

藏着最珍贵的力量;

要勇敢,

带着残缺继续走,

你会发现——

原来,

最耀眼的光芒,

从来都不是来自完美

而是来自不完美的坚持

“《这位alpha身残志坚》:当金属义肢叩响战场,我们终于读懂了“强者”的形状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在铜锈瓷片里,摸到文明的“操作系统” | 爱阅读

《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在铜锈瓷片里,摸到文明的“操作系统” 拿到这本书时,我正对着博物馆玻璃柜里的青铜器发呆——那些斑驳的绿锈、模糊的铭文,在讲解词里总被简化成“礼器”“酒器”“等级象征”,像被抽干了血肉的标本。直到翻开这本由考古学家陈墨耗时十年写成的《古器物中的古代文化制度》(文物出版...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 爱阅读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传统文化的“标准答案库”,当代人的“精神导航仪”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是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中华书局2023年出版的权威国学读本(全四册,定价298元),被《光明日报》评为“近年来最系统的国学普及读物”,...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 爱阅读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解码现代国家成长的“财政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轻量级却“重磅”的财政政治学著作 《何以现代:来自西方的财政智慧》由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刘守刚撰写,2023年7月由上海远东出版社出版。全书仅十余万字,却以“税收国家—生产国家—福利国家”三阶段模型为骨架,...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 爱阅读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书信写就的知识分子心灵史诗” 《赫索格》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于196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获普利策文学奖(1965)、美国国家图书奖(1965),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犹太小说”。...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一、书籍基本信息:约克郡荒原上的"黑色浪漫"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202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勃朗特姐妹经典"系列新版。这部被夏洛蒂·勃朗特称为"野兽般的独白"的作品,以约克郡荒原...

《环绕世界八十天》:当1872年的蒸汽火车撞上2025年的“时间焦虑”赛道 | 爱阅读

《环绕世界八十天》:当1872年的蒸汽火车撞上2025年的“时间焦虑”赛道 一、凡尔纳的"时间管理圣经":如何用80天撬动19世纪全球化野心 翻开这部被称作"冒险文学模板"的典籍,就像坐进了一台穿越150年的时光机——1872年伦敦改革俱乐部的壁炉旁,菲利亚斯·福格用2万英镑赌注开启环球狂奔;...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从地狱里生长出来的“心灵疫苗”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存在主义治疗大师之一,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这本书1946年首次出版,记录...

《基督何许人也》:当“神之子”的光环被历史照亮,我读懂了“信仰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基督何许人也》:当“神之子”的光环被历史照亮,我读懂了“信仰的另一种可能”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认知的耶稣传”,用300页写透“历史与神学的交织” 《基督何许人也》(WhoIs Christ?)是英国神学家、历史学家约翰·多米尼克·克罗桑(John Dominic Crossan)的...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 爱阅读

《祖国在危急中》:在梁启超的呐喊里触摸近代中国的觉醒基因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唤醒的民族觉醒宣言 作为梁启超1916年发表的政论著作,《祖国在危急中》以"国亡则民无类"为核心命题,构建了近代中国民族复兴的启蒙框架。1923年中华书局首次出版,202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推出"近代中国政治文献丛书"...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 爱阅读

《最后一张牌》:当旧牌面朝上,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未完成” 一、书籍基本信息:悬疑与温情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治愈推理 《最后一张牌》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巧思——深褐色牛皮纸底色上,一张磨损的扑克牌斜倚在旧相框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