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部让“普通人变高效”的职场行动指南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5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部让普通人变高效的职场行动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1966年首次出版,至今已再版数十次,中文版销量超300万册,被读者称为职场人的效率圣经’”。全书不足200页,却跳出了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的误区,提出每个对组织成果有贡献的人,都是管理者,聚焦如何通过自我管理实现高效产出,覆盖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决策制定、团队协作等核心议题。它不是空谈理论的管理学专著,而是用案例+方法的模式,把高效从抽象概念变成可操作的日常行动,既是企业培训的常用教材,也是职场新人、中层管理者突破忙而无效困境的实用工具,至今仍影响着全球职场人的工作理念。

二、书籍内容

这本书最打动人的,是它把高大上的管理拉回普通人的日常工作,像给职场装了效率放大镜,让你突然明白不是只有身居高位才需要管理,管好自己就是高效的开始。比如书中核心的卓有成效的五大习惯,德鲁克没有堆砌术语,而是用具体场景拆解:第一个习惯记录并管理时间,他不教复杂的时间管理表格,而是建议先记录一周的时间花费”——比如每天花10分钟写下上午9-10点处理邮件、10-12点开部门会,一周后你会发现30%的时间在做可做可不做的事(比如无意义的闲聊、重复的文件核对)。这个细节戳中了很多人的痛点:我们总觉得没时间,其实是没发现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被浪费。为了让读者理解,他举了银行高管的案例:一位高管通过记录时间,发现自己每天花2小时签批可由下属决定的文件,调整后把这部分工作授权出去,腾出时间专注于制定年度战略,部门效率提升了40%。再比如决策制定,德鲁克没有说要拍板正确的决定,而是提出“‘有效决策的四步法:先明确这是常规决策还是例外决策(常规决策靠制度,例外决策靠分析)、再收集最低限度的必要信息(不用追求完美数据)、然后鼓励不同意见(避免一言堂)、最后明确决策的执行步骤。这种不追求完美决策,只追求有效执行’”的思路,打破了很多人怕做错而不敢决策的误区。

三、写作特点

首先,德鲁克擅长用反常识观点+真实案例打破认知误区,全书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反而像职场前辈聊天一样亲切。比如他提出“‘忙=低效的真相:很多人把每天加班、事情做不完当成努力,其实是不会优先级排序”——就像一个园丁,不先修剪杂草,反而忙着给野草浇水,结果花也养不好;真正的高效,是先做重要的事,再做紧急的事。这种比喻既形象又扎心,让读者瞬间清醒。其次,书中的方法工具化特别实用,比如优先级四象限(把事情分成重要且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不用复杂的工具,拿一张纸就能画出来,每天花5分钟梳理,就能避免被琐事牵着走。另外,德鲁克的语言特别直白有力,没有管理学的晦涩感,比如他说管理者的价值,不是看你做了多少事,而是看你做成了多少有价值的事’”,这种短句像职场警钟,让读者忍不住反思自己的工作价值。

四、阅读体验

刚开始读这本书,我是因为每天忙到加班,却总觉得没做成什么事’”——比如早上一到公司就处理邮件,接着开两个会,下午帮同事解决临时问题,下班前才发现最重要的报告还没写,只能熬夜赶工。翻到时间管理章节,我试着按德鲁克的建议记录时间:第一天就发现,自己每天花1.5小时回复没必要的邮件(比如群发的通知、无关的八卦),还有1小时被同事的临时需求打断。后来我调整方法:每天早上先花1小时写报告(专注做重要事),下午固定1小时回复邮件,遇到同事临时需求,先问是否紧急,能否等我处理完手头的事,一周后居然不用加班,还提前完成了报告。不过读这本书也有恍然大悟的时刻,比如看到“‘授权不是甩锅’”的观点,突然想起自己以前总觉得下属做不好,不如自己做,结果自己累到崩溃,下属也没成长;后来试着把核对数据”“整理文件等工作授权给下属,还特意花时间教他方法,慢慢发现下属不仅能做好,还能提出新想法,自己也有时间专注于更重要的项目规划。这本书就像职场的效率教练’”,不教你怎么当领导,而是教你怎么管好自己、做好事,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工作像一团乱麻变成井井有条’”,焦虑感少了,成就感多了。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工作的底层逻辑。以前我总觉得高效靠拼命干’”,读了这本书才明白,高效靠巧干”——比如优先级排序让我不再被琐事绑架,有效决策让我不再怕做错而犹豫,授权让我学会借力。这种改变不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还改善了我的工作状态:以前加班到emo,现在能准时下班陪家人;以前总觉得工作没意义,现在能清晰看到自己做的事对团队的价值。读完这本书,我还养成了“‘每周复盘’”的习惯:周末花20分钟,总结这周做了哪些重要的事”“哪些时间被浪费了”“下周要改进什么,慢慢发现自己的职场竞争力也在提升。

从社会评价来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实用性权威性广受认可。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评价它是我读过的最好的管理书,没有之一——它教会我的不是管理别人,而是管理自己’”;华为、阿里巴巴等企业把它列为新员工入职必读书,要求员工先学会自我管理,再谈团队协作;在豆瓣、小红书等平台,超95%的读者给出五星好评,很多人分享跟着书中方法做,从忙而无效变成高效产出’”“优先级四象限摆脱加班的经历,甚至有职场博主把书中方法改编成每日效率清单,帮助更多人提升工作效率。

在当下职场内卷”“忙而无效成为普遍困扰的社会,这本书的主题特别贴合热点。现在很多人被996”“无效加班裹挟,觉得不加班就是不努力,而德鲁克告诉我们:真正的努力,是把重要的事做好,不是把所有事做完’”——比如每天花2小时能带来长期价值的事(比如学习新技能、梳理工作流程),比花8小时做重复琐事更有意义。另外,在“‘00后整顿职场’”的讨论中,这本书也能提供启发:整顿职场不是拒绝工作,而是拒绝无效工作,像德鲁克说的管理者要对成果负责,不是对工作量负责,这正是很多年轻人追求的高效工作、快乐生活的核心。

书中最能体现精髓的句子,是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也是必须学会的——它不是天赋,而是一种习惯;不是只有高管才需要,而是每个对组织有贡献的人,都该具备的能力。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尽了高效的本质:高效不是天生的,而是练出来的;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是每个人都能掌握的职场技能。如果你也总被忙而无效困扰,想学会不加班、不内卷,也能做好工作,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你翻开它时,会和我一样,在简单的方法里找到职场效率的密码,慢慢发现:原来高效工作,比想象中更简单。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部让“普通人变高效”的职场行动指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竞争优势》:波特“钻石模型”与全球产业格局的解密手册 | 爱阅读

《国家竞争优势》:波特“钻石模型”与全球产业格局的解密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国家“照镜子”的经济学圣经 《国家竞争优势》是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于1990年出版的战略管理著作,全书共11章,以“钻石模型”为核心框架,系统解析“国家如何通过产业升级获得全球竞争力”。该书被世界银行称为...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和NPC抢装备》:当游戏里的铁匠敲碎屏幕,我读懂了“存在”最鲜活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游戏世界的“存在主义寓言”,2024年现象级游戏文学黑马 《和NPC抢装备》是95后作家“星野”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磨铁图书“游戏叙事”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赛博感——深紫色游戏界面中,一...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 爱阅读

《红字》:一枚刺在灵魂上的勋章,照见人性最隐秘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清教时代的“人性解剖刀”,美国文学的精神原点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波士顿清教社区为背景,围绕年轻母亲海丝特·白兰因“通奸罪”被判处佩戴红色字母“A”(A...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政策"活过来"的教科书 《宏观经济学》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格里高利·曼昆撰写,与《微观经济学》并称"经济学双璧"。初版于1992年,第九版封面采用抽象化的经济周期曲线设计,仿佛在暗示读者:翻开书页就能掌握调控经济...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 爱阅读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时间循环的“人生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回天》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间哲学”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哲学感——深灰色钟表盘上,两根指针反向缠绕(一根指向“...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 爱阅读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近代法学的“时光胶囊”与“精神原乡” 《寄簃文存》是清末民初著名法学家、法律改革家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的经典文集(初版于1911年,后经整理收入《沈家本全集》),收录了他晚年(1900—1911年)撰写的法...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 爱阅读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最有意义的生活》是作家许佳19岁时创作的青春小说,2004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2018年再版。故事以女高中生解颐的视角展开,通过非线性叙事串联高考前后的生活碎片,展现一代青少年“乐观而气馁,勇敢而悲伤...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比写尽哲学”的“中西思想入门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冯友兰、张东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简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泰斗冯友兰与西方哲学研究者张东辉的“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