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张炜《去老万玉家》:在历史褶皱里打捞青春的棱角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5

张炜《去老万玉家》:在历史褶皱里打捞青春的棱角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海风”吹来的史诗

2024年3月,张炜携26万字长篇《去老万玉家》登陆人民文学出版社。这部耗时十年、从41万字精炼至成书的作品,以19世纪末胶东半岛为舞台,以青年舒莞屏的闯入者视角,揭开一场集江湖传奇、家族秘史、精神成人礼于一体的史诗。书中既有《水浒传》般的草莽江湖,又暗藏《红楼梦》式的家族隐喻,更以半岛海图志的笔触,为当代文学注入一剂清冽的海风

二、核心价值:给当代青年的“精神成人礼”

躺平内卷撕裂年轻人,这本书像一盆冷水浇醒混沌的灵魂。

张炜将舒莞屏的历险定义为迟迟到来的男子成人礼”——从广州同文馆归来的世家公子,被迫卷入土匪万玉的势力漩涡,在崇拜与幻灭、诱惑与坚守、逃离与回归中,完成对自我与时代的双重叩问。书中没有说教式的成长指南,却用舒莞屏的挣扎与觉醒,让读者看见:真正的成熟,是看清生活的荒诞后,依然选择直面真相的勇气。

正如张炜在书中所写:生命是一场奔赴,所有的奔波都是为了寻找一个终点。这句话像一记重锤,敲醒每个在迷茫中徘徊的灵魂。

三、内容亮点:在历史褶皱里打捞人性的微光

一镜到底的叙事魔法

张炜打破传统历史小说的框架,以舒莞屏的视角直播其闯入万玉营地的全过程。从他初见老万玉时海风掀起面纱的惊艳,到目睹捕蜇场变屠宰场的震撼,再到与小棉玉在月光下互诉衷肠的温情,读者仿佛被塞进一台时光摄像机,与主角同呼吸、共心跳。这种沉浸式叙事,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史料,而是带着体温的生命体验。

人物群像的斑斓之美

书中没有脸谱化的英雄或反派,只有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小人物

老万玉:既是杀伐决断的女大公,又是渴望被爱的孤独灵魂;

冷霖渡:用《女子策马图》构建个人崇拜的国师,却因过度迷信权力走向癫狂;

小棉玉:卑微如尘的丫鬟,却用一句我愿做你的孙悟空点燃舒莞屏的希望。

这些人物像一面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复杂与脆弱,让读者在他们的挣扎中看见自己的影子。

地域文化的海味密码

张炜将胶东半岛的民俗风情融入叙事:从海雀儿贝壳的信物,到红枣甜粥的民间吃食;从隆冬捕蜇的惊险场景,到渔民号子的苍凉韵律,书中处处弥漫着咸湿的海味。这种地域文化的植入,不仅让故事更具真实感,更让读者感受到:真正的文学,永远扎根于土地与记忆。

四、写作特点:语言如刀,思想如海

诗性语言与悬疑叙事的完美融合

张炜的文字既有诗歌的凝练,又有悬疑的张力。例如,描写舒莞屏初入万玉营地时,他写道:夜色像一块浸了墨的绸布,缓缓裹住营地。篝火在风中摇曳,将人的影子拉长又揉碎,仿佛一群鬼魅在跳舞。短短几句话,既营造出诡谲的氛围,又暗藏命运的伏笔。

留白艺术开放式结局

书中多处采用留白手法,让读者自行填补想象。例如,舒莞屏最终是否找到投毒害死父母的凶手?老万玉的大公国是否真的覆灭?张炜刻意保留这些悬念,让故事像一幅未完成的画卷,留给读者无限解读空间。这种不完美的设计,恰恰让作品更具生命力。

对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译

张炜借老道人之口说出:人之躯体收拢端正,其实就是一座丹炉,只炼心丹。这句话将道家炼丹术与现代人的精神修行巧妙结合,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书中类似的思想碰撞随处可见,让读者在享受故事的同时,也能获得思想的启迪。

五、阅读体验:一场“痛并快乐着”的精神冒险

翻开这本书,就像坐上一辆没有刹车的过山车:

前10页:被舒莞屏的美少年人设逗笑,心想这不就是青春版《西游记》吗?

中间50页:随着他深入万玉营地,心跳加速,手心冒汗,仿佛自己也被囚禁在魔窟中;

最后30页:合上书,长舒一口气,却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不是为舒莞屏的逃出生天,而是为他终于看清成人世界的残酷与温柔。

个人触动时刻:

当读到小棉玉在月光下对舒莞屏说我愿做你的孙悟空时,我突然想起自己北漂时,在5平米出租屋里练吉他的场景。原来,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年轻人对被理解的渴望,对希望的坚守,从未改变。张炜用他的文字,让所有在黑暗中摸索的人,都看见了一束光。

六、评价与影响力:文学界的“隐形冠军”

学术认证:苏童盛赞张炜像契诃夫一样不捏造,用真诚让小说具有身临其境的力量;评论家宫达指出小说以冷峻的笔触直达偏僻幽微的人性角落

奖项加持:2024年,该书接连斩获中国好书文学艺术类图书、寿春杯·《小说选刊》年度大奖长篇小说奖、《当代》长篇小说论坛年度五佳作品等重量级奖项。

社会共鸣:在2025年山西好书评选中,评委称其用温情笔触解剖时代病灶,展现了现实主义的深刻力量;更有读者在豆瓣短评中写道:这本书让我明白,所谓成长,就是一边被生活暴揍,一边笑着说再来一拳

七、为什么这本书能穿越时空?

当AI正在解构写作的意义,张炜却用最笨拙的方式证明:只有扎根生活的文学才能永生。 他的故事里没有算法能复制的市井智慧,没有ChatGPT能预测的情感转折。就像《黄河远上》里那个永远到不了的有本事的大伯,我们永远需要这样的文学向导,带我们在理想与现实的夹缝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理想国

合上书页的那一刻:

窗外的暴雨突然停了,阳光穿过云层照在书脊上。我忽然明白张炜的秘密——他不是在写小说,而是在给每个普通人的生活打光。那些被我们忽视的尘埃,在他的笔下都变成了会发光的星子。

“张炜《去老万玉家》:在历史褶皱里打捞青春的棱角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 爱阅读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隳三都》是历史学者周思成2024年推出的力作,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聚焦13世纪蒙古灭金战争中“中都、汴京、蔡州”三座都城的沦陷史。这本书像一把高精度手术刀,剖开“文明崩塌”的微观过程——通过分...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 爱阅读

《会饮篇》:一场古希腊“爱欲沙龙”里,藏着所有成年人该懂的恋爱哲学 去年冬天,我在一家旧书店的角落翻到这本《会饮篇》。深绿色封皮上印着古希腊宴饮场景的线描,翻开第一页,仿佛推开了一扇青铜门——暖炉的火星噼啪作响,葡萄酒的香气混着男人们的笑声涌出来,七个人围坐在榻上,从“谁最懂爱”吵到“爱到底是...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青年的“精神解剖书”,现象级社会派小说 《活受罪》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性——灰扑扑的写字楼玻璃上,映着一个佝偻的身影(西...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 爱阅读

《极简央行课》:拆解货币“魔法师”的秘密武器库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卧底”美联储的实战手册 《极简央行课》由前纽约联储公开市场交易室高级交易员王造撰写,2023年由格致出版社推出。作者拥有牛津大学经济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背景,现任MonetaryMacro公司首席投资官,曾在美...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东西方的“精神诗桥”,纪伯伦的“灵魂自白集”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毕生创作的散文诗合集,收录了他从1903年到1931年间的160余篇作品,涵盖《先知》《沙与沫...

《仲夏夜之梦》:魔法与荒诞的夏日狂想曲 | 爱阅读

《仲夏夜之梦》:魔法与荒诞的夏日狂想曲 一、书籍基本信息:莎翁的奇幻喜剧圣殿 作为威廉·莎士比亚最富想象力的喜剧作品,《仲夏夜之梦》以五幕剧形式,将雅典宫廷的严肃婚约与森林精灵的荒诞魔法交织,构建了一个"现实与幻象共舞"的戏剧世界。这部1590年代完成的剧本,被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称为"英语世...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在代码森林里寻找创新的基因序列 | 爱阅读

《重新定义公司:谷歌是如何运营的》:在代码森林里寻找创新的基因序列 一、书籍基本信息:硅谷神话的"管理解剖刀" 《重新定义公司》是谷歌前CEO埃里克·施密特与前产品副总裁乔纳森·罗森伯格2014年合著的企业管理著作,被《哈佛商业评论》称为"数字时代的管理圣经"。中信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案例版...

《追忆似水年华》:在玛德琳蛋糕的香气中,触摸时间的永恒褶皱 | 爱阅读

《追忆似水年华》:在玛德琳蛋糕的香气中,触摸时间的永恒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意识流文学的“记忆圣经” 马塞尔·普鲁斯特耗时15年完成的七卷本巨著,以“我”对往事的追索为线索,用超过200万字的篇幅构建起一座“记忆的迷宫”。全书通过玛德琳蛋糕、盖尔芒特王府等感官触点,将时间、爱情与艺术融为流动...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 爱阅读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耗时19年编撰完成,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越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为宋神宗提供治国...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 爱阅读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金融风暴写尽时代”的“中国民族工业史诗” 若要快速定位《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典藏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巅峰”之作、以1930年代上海为背景的“民族工业生存图鉴”、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