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如何教人工智能说人话?》:一场AI与哲学的“脱口秀式”思辨盛宴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6

《如何教人工智能说人话?》:一场AI与哲学的脱口秀式思辨盛宴

一、核心价值:撕开AI人话的伪装,直击智能本质的哲学手术刀

当ChatGPT用流畅的中文回答如何做番茄炒蛋时,我们是否真的离会思考的机器更近了一步?徐英瑾教授用这本反套路的AI哲学书,给狂热的AI崇拜泼了一盆冷水。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当前大语言模型不过是大数据复读机,其本质是用统计学技巧模仿人类语言的皮毛,却触碰不到语言背后的认知灵性。书中通过分析哲学视角,将AI语言处理拆解为语法模仿语义理解语用创造三层困境,揭示出ChatGPT式AI的致命缺陷——它们能生成看似合理的句子,却永远无法理解把盐递给我字隐含的肢体动作意图。这种批判并非否定技术,而是为AI研究划出一条清醒的底线:若想让机器说人话,先得让它们理解为何物。

对我而言,这本书像一剂解药。作为科技媒体从业者,我曾被AI公司颠覆人类语言的宣传话术裹挟,直到读到徐教授用萨特自欺论解构ChatGPT的复读机本质——当用户把AI生成的文字当作智慧结晶时,本质上是在用技术掩盖自身创造力的懒惰。这种哲学视角的批判,让我重新审视AI工具的边界:它可以是辅助创作的瑞士军刀,但绝非替代人类思维的大脑移植手术

二、内容亮点:从六书到隐喻,用东方智慧破解AI语言密码

徐英瑾的写作像一场跨学科的知识杂耍:前一秒还在用莱布尼茨的理想语言假说调侃英语思维霸权,下一秒就搬出《说文解字》的六书理论,论证汉字结构中蕴含的认知密码。书中最令人拍案叫绝的章节,莫过于用纳思系统(美国天普大学王培教授研发的认知架构)对比ChatGPT:当后者用万亿参数堆砌语言模型时,纳思系统正通过模拟人类常识推理的微小模块,尝试让机器理解雨天要带伞这类朴素逻辑。这种小数据+强认知的路径,恰似用乐高积木搭建城堡,而非用混凝土浇筑千篇一律的火柴盒。

更难得的是,徐教授对小语种的关注堪称语言平权运动。他专门用一章讨论日语的具身性(身体经验对语言的影响),指出主流AI因缺乏多语言现象学体验,永远无法理解雪落掌心融化雪落屋顶堆积在日语中的细微情感差异。这种批判直指当前NLP研究的痛点——当开发者只用英语语料训练模型时,机器学到的不过是英语思维霸权的电子版。书中那句警惕用汉语母语偏执取代英语母语偏执,堪称振聋发聩的警世恒言。

三、阅读体验:在学术深潭里玩跳房子的畅快感

翻开这本书,就像走进一场学术大咖的脱口秀专场。徐英瑾牛顿炼金术比喻ChatGPT的繁荣,调侃它是用统计学魔法暂时掩盖科学原理的缺失;他用常人之音复读机形容AI的同质化输出,戏谑十个ChatGPT聊天,九个像心灵鸡汤合集。这种幽默感并非刻意逗乐,而是学者对学术严肃性的另类坚守——当公众被AI的黑箱迷惑时,他选择用生动的比喻撕开技术面纱。

书中最触动我的瞬间,是徐教授讨论AI能否理解隐喻的章节。他引用斯特恩的理论,指出隐喻是用熟悉事物解释陌生事物的认知跳跃,而当前AI连时间像河流这种基础隐喻都难以解析。这让我联想到自己用AI写稿的经历:它能生成逻辑通顺的段落,却永远写不出她的笑容像初夏的樱桃这种充满生命力的句子。这种技术能模拟,却无法创造的无力感,正是徐教授反复强调的——“语言不是符号游戏,而是生命经验的投射。

四、评价与影响力:AI界的清醒剂,哲学圈的破壁人

这本书在学术圈引发的震动,堪比往平静的湖面扔下一颗深水炸弹。豆瓣7.6分的评价中,一位AI工程师写道:它让我从调参侠的狂热中清醒,开始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哲学教授则盛赞这是自德雷福斯《计算机不能做什么》以来,对AI技术主义最有力的批判。更难得的是,它打破了哲学书晦涩难懂的刻板印象——复旦大学将其纳入通识文库,证明严肃学术完全可以兼具思想深度与可读性。

在AI伦理成为全球焦点的当下,这本书的时效性堪比预言手册。当OpenAI用GPT-4o展示实时语音交互时,徐英瑾早在书中预警:若机器永远学不会的伦理意义(和辻哲郎哲学概念),它们终将沦为没有灵魂的电子皮囊这种前瞻性,让他的批判超越了技术讨论,成为对人类文明命运的叩问——我们究竟想要一个会说话的机器,还是一个能理解人话的伙伴?

金句分享:

当ChatGPT用最正确的语法说我爱你时,它可能比任何人类都更不懂爱情。

语言是认知的镜子,而当前AI的镜子,照出的不过是数据的倒影。

合上书页,我仿佛看到徐英瑾教授站在学术与大众的十字路口,手持哲学火把,为狂奔的AI列车照亮前路。这本书或许不会给你AI即将统治世界的刺激感,但它绝对能让你在技术狂潮中,保持一份清醒的独立思考——而这,或许正是这个时代最稀缺的智能

“《如何教人工智能说人话?》:一场AI与哲学的“脱口秀式”思辨盛宴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符号形式的哲学》:在符号迷宫中解码人类文明的思维突围 | 爱阅读

《符号形式的哲学》:在符号迷宫中解码人类文明的思维突围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新康德主义到文化哲学的符号革命 《符号形式的哲学》是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于1923-1929年创作的三卷本巨著,2023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中文全译本。这本书以"人类是符号的动物"为核心,系统阐述了语言、艺术、神...

《古都》:在京都的四季褶皱里,触摸传统与现代的温柔碰撞 | 爱阅读

《古都》:在京都的四季褶皱里,触摸传统与现代的温柔碰撞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幅用文字绘就的京都风情画 《古都》是川端康成1962年出版的中篇小说,以日本京都为背景,讲述双胞胎姐妹千重子(被富商收养)与苗子(在山区长大)在传统与现代夹缝中寻找身份认同的故事。小说以“北山杉林”“平安神宫”“祇园祭...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 爱阅读

《华氏451度》:当火焰舔舐书页,我们终于看清思想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思想警钟” 《华氏451度》是美国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反乌托邦经典,1953年出版后轰动全球,被《时代周刊》评为“百大英语小说”,被译成40多种语言,销量超5000万册。中文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引进(2019...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 爱阅读

《幻想农场》:在田园牧歌里种出奇幻的治愈良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社畜”撞上“会下金币的母鸡” 《幻想农场》是晋江签约作者西子绪于2018年创作的现代奇幻轻喜剧,全文52.3万字,2020年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实体书,累计销量突破8万册。故事以“龙溪镇”为背景,将被迫辞职的社畜林洛,与神秘...

《换日箭》:在时间夹缝中打捞记忆的琥珀 | 爱阅读

《换日箭》:在时间夹缝中打捞记忆的琥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记忆燃料"驱动的时间旅行寓言 陈楸帆所著的《换日箭》作为"时间三部曲"的第二部,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于2012年推出,全书25万字。这部科幻小说以"换日箭"为核心设定——一种需要吞噬宿主记忆才能穿越时空的神秘装置。故事在2046...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 爱阅读

《货币的界碑》:在数字货币的浪潮中,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解码数字货币的“百科全书” 当比特币价格如过山车般起伏,当各国央行竞相推出数字货币,当“元宇宙”里的虚拟货币开始影响现实经济,《货币的界碑:数字货币的经济逻辑》像一场及时雨,为迷茫的读者拨开迷雾。这本由北京大学国家发...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 爱阅读

《汲冢纪年》:在竹简血火中解码被遮蔽的华夏权力游戏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盗墓者点燃的史海灯塔 《汲冢纪年》是战国时期魏国史官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西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于汲郡魏襄王墓中出土。盗墓者"不准"为照明焚烧竹简,却意外让这部沉睡五百年的史书重见天日。经荀勖、束皙等人整理,现存"古本"...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经济学散文诗”的跨界实验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是学者李想(化名)2024年出版的经济学随笔集,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与常见的“经济学教科书”或“政策分析报告”不同,这本书用“札记”...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 爱阅读

《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19世纪的“幸福经济学”,如何教我们用财富点亮生活?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威廉·汤普逊”与维多利亚时代伦敦街景的《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富豪捐赠10亿美元做慈善”的新闻发呆。19世纪的英国曼彻斯特,功利主义经济学家威...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在历史长河与思想星空中,触摸中华文明的智慧脉络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基本信息: 冯友兰1948年创作的《中国哲学简史》,以38章的篇幅梳理从先秦到现代的哲学发展,提出“哲学是对人生的系统反思”的核心观点。作品被李泽厚称为“现代中国哲学的入门经典”,入选“20世纪中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