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她来劈开这山》:以童话为刃,劈开千年性别枷锁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2

《她来劈开这山》:以童话为刃,劈开千年性别枷锁

一、核心价值:用童话重构女性叙事,唤醒被规训的自我认知

当传统童话将女性困在等待拯救的牢笼时,病鹤斋的《她来劈开这山》像一把锋利的斧头,劈开了这些陈旧的叙事框架。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25个重构的童话故事,为女性提供了一面照见真实自我的镜子。书中没有柔弱公主等待王子的俗套,取而代之的是拒绝以身相许的小野猪、在深渊找回自我的疯子女士、结成同盟的盘丝洞女孩……这些角色像一簇簇野火,烧穿了女本柔弱”“为母则刚等标签,让读者意识到:女性的力量从不需要外界赋予,它本就内在于每一个的身体里。

对我而言,这本书像一场认知地震。读到《田鼠咬破了仙女的羽衣》时,仙女被偷走的羽衣本是她飞翔的枷锁,而田鼠那句你是仙女啊,仙女本来就会飞,瞬间让我眼眶发热——原来我们早已被规训到忘记:那些必须依赖某物/某人的设定,不过是外界强加的枷锁。合上书时,我忍不住问自己:我身上又有多少羽衣这种自我审视的刺痛感,恰恰是这本书最珍贵的礼物。

二、内容亮点:解构经典+锐利隐喻,童话里藏着现实社会的手术刀

病鹤斋的颠覆性重构,让每个故事都像一颗裹着糖衣的炸弹,甜美外壳下是锋利的社会洞察:

对经典童话的暴力解构:在《劈山》中,儿子劈开压住母亲的山,却发现母亲背上仍有源源不断的石头——因为回家后等待她的是无休止的家务和育儿;女儿劈山则是为了让母亲拥有自己的姓名。这个细节撕开了母职神话的虚伪:所谓为母则刚,不过是将女性钉在牺牲者十字架上的道德绑架。

现实困境的童话化投射:《消失的圣女》里,被献祭的圣女无人记得姓名,暗喻历史上被抹去的女性贡献;《机器人听见母亲河》用科幻设定探讨环境议题,让母亲河的哭声与女性生育之痛形成互文。这些故事像一面哈哈镜,照出了现实中的月经羞耻、低配得感、性别歧视等困境。

金句如刀,直戳痛点:书中充满让人拍案叫绝的句子,比如女本柔弱?不,女本如山,只是有人非要把山压成泥报恩可以送礼物,但不必把自己当成礼物。这些句子像一把把小锤子,敲碎读者心中的偏见之墙。

三、写作特点:诗意语言×视觉化叙事,打造沉浸式阅读体验

病鹤斋的笔触像一场温柔的手术:

细腻如显微镜的内心刻画:在《狐妖的心》中,女书生被斩首前将手中的笔狠狠刺向史书,这个动作将女性声音被历史抹除的愤怒具象化;小狼女甩了甩爪子上的雪的细节,让这个角色瞬间鲜活。

电影般的场景构建:《神女峰》里,移动的山峰像层层展开的屏风,神女们背着山行走的画面,美得令人窒息又窒息;阿志劈山时牙龈咬出血,通身力气凝在斧头上的特写,让读者仿佛能听到骨骼的脆响。

插画与文本的化学反应:群白的插画以抽象笔触强化了故事的张力——比如《疯子女士的深渊奇旅》中,疯子女士蜷缩在深渊里的剪影,与她孤独会让你看见真正的自我的台词形成强烈对比,让文字的哲思更具象化。

四、阅读体验:从震撼觉醒的过山车之旅

翻开这本书,就像坐上了一辆过山车:

前半程:颠覆认知的爽感:当看到牛郎织女传说被解构成绑架案,当劈山救母变成女儿对母职枷锁的反抗,我忍不住像看悬疑片一样屏住呼吸——原来我们熟知的童话,藏着这么多不可说的暗线!

后半程:自我审视的刺痛:读到《消失的圣女》时,我突然想起奶奶、外婆的名字——她们的一生被简化为XX的妻子”“XX的母亲,却没人记得她们原本也是会唱歌、会做梦的少女。这种集体失忆的共鸣,让我想立刻冲回家问妈妈:你年轻时最想做什么?

合上书:行动的冲动:书中劈山的意象太有感染力了!现在的我,每当遇到女性就该怎样的规训时,都会想起阿志那句没关系,我不想变成压住娘的另一座山”——然后更勇敢地表达自己的需求。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女性主义创作的破圈之作

这本书在市场上引发了现象级讨论:

读者真实反馈:豆瓣网友碎碎念说:读完第一反应是——为什么女孩子从小到大有这么多限制?为什么我们要被打造得像物件这种共鸣让#她来劈开这山#话题在小红书收获超10万笔记,许多读者分享自己劈开生活中大山的故事。

社会热点关联:在她经济”“女性力量成为时代议题的当下,这本书像一颗投进湖面的石子——它不仅被人民银行无锡分行等机构推荐为女性成长书单,还被改编成舞台剧,用童话+戏剧的形式让更多人看到:性别平等不是口号,而是从承认女性本就会飞开始的日常觉醒。

权威认可:作家毛尖评价:这本书像《好东西》一样,即使有青涩处,却有着不可多得的价值。这种不完美但重要的评价,恰恰印证了它的时代意义。

最后,用书中最戳我的句子结尾:

这颗野心想要的非常多:想要书中拥有她们的故事,想要朝堂上站满女状元,想要这天地都屏息聆听她们的欲望。

如果你也厌倦了被规训的女性剧本,不妨翻开这本书——让这些童话成为你的斧头,劈开那些从来如此的山,去拥抱属于自己的光。

“《她来劈开这山》:以童话为刃,劈开千年性别枷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光荣与梦想》:在时代的褶皱里,我们触摸“普通人”的光芒 | 爱阅读

《光荣与梦想》:在时代的褶皱里,我们触摸“普通人”的光芒 一、书籍基本信息:美国当代史的“微观叙事圣经” 《光荣与梦想》是美国历史学家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的纪实文学巅峰之作,1973年由Little,Brownand Company出版后轰动全球,获普利策奖、...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当英雄谢幕,历史的褶皱里藏着多少被遗忘的答案? | 爱阅读

《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当英雄谢幕,历史的褶皱里藏着多少被遗忘的答案? 最近翻完一本让我反复摩挲的历史书——《汉之季:诸葛亮身后的三国》。作为三国迷,我曾以为对“三国”的脉络早已稔熟:桃园结义、赤壁火攻、六出祁山……但这些多是聚光灯下的“主戏”。而这本书像一把精巧的手术刀,划开了诸葛亮病...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 爱阅读

《货币万能》:18世纪经济预言家的现代回响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数学武装的货币宣言 《货币万能》是英国经济学家雅各布·范德林特1734年完成的经济学著作,1987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中文出版,王兆基译,收录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货币数量论"为核心,提出"商品价格与货币流通量成正比"...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 爱阅读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全球宝宝的“生命启蒙圣经” 《饥饿的毛毛虫》是美国绘本大师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经典代表作,1969年出版后风靡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绘本”,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每个孩子必读...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 爱阅读

《基督教的本质》:当“神的画像”被人性拆解,我读懂了“信仰的镜中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费尔巴哈的“宗教手术刀”,用300页写透“神是人的本质的投影” 《基督教的本质》(Das Wesen des Christentums)是德国哲学家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于1841年出版的哲学经典,全书约30...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一场灵魂的复仇与救赎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 (一)作者与背景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Alexandre Dumas)于1844年至1846年创作的长篇小说。以19世纪法国拿破仑“百日王朝”为背景,通过主人公爱德蒙·唐泰斯的复仇与救赎,展现了一个关于人性、命运与正义...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欲望”与“幻相”在灵魂镜中相遇,我读懂了“痛苦”的真相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当“欲望”与“幻相”在灵魂镜中相遇,我读懂了“痛苦”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德国哲学的“意志启示录”,用500页写透“世界的本质是欲望的战场”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Die Welt als Wille und Vorstellung)是德国哲学家亚瑟·叔本华于...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 爱阅读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活着的语言百科”,用3000张照片+500段录音“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密码 在方言逐渐消亡、民俗日益淡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