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她是幸存者》:生存就是一种抵抗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21

《她是幸存者》:生存就是一种抵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她是幸存者》是韩裔美国社会学者格蕾丝·赵创作的回忆录,由陈磊翻译,2024年6月由九州出版社出版。作为我身在历史何处丛书首部作品,这本书以作者母亲从韩国战乱移民美国后罹患精神分裂症的经历为主线,结合慰安妇历史与移民困境,通过黑莓、泡菜等食物意象串联起跨代际的创伤叙事。全书分为四部分,展现被禁忌的家族记忆与沉默者的生存韧性,揭示战争暴力对女性精神世界的侵蚀及幸存者重构身份认同的历程。

二、书籍内容

书中以1976至2018年间多地生活片段交织,揭开幕布般层层展开三代女性命运:童年时母亲是派对上的黑莓女士,用野莓酱和蘑菇汤搭建移民家庭的生存空间;青春期她成为幻听的囚徒,那些被刻意遗忘的慰安妇经历与战时创伤逐渐浮出水面;最终通过食物与记忆的联结,作者在为母亲烹饪韩餐的过程中,拼凑出被战争、殖民、性暴力撕裂的家族史。特别值得关注的是食物即记忆的叙事手法——母亲腌制泡菜时哼唱的朝鲜民谣,黑莓丛中若隐若现的童年身影,芝士汉堡季里父女关系的裂痕,这些味觉密码比任何历史档案都更鲜活地保存着被抹除的真相。

三、写作特点

格蕾丝·赵的笔触兼具社会学者的理性与女儿的深情。她巧妙运用碎片拼贴结构,将档案文献、幻觉呓语、蓝莓采摘路线图等非虚构素材熔铸成诗性叙事。比如用老鼠避难所隐喻母亲收留流浪鼠的行为,既是对父亲购买春行为的无声控诉,也是对幸存者互助的温柔诠释。书中金句频出,如耻辱是迫使受压迫者沉默的政治工具”“生存本身就是对权力结构的微小反叛,这些警句如同手术刀剖开历史的伤疤,让读者在疼痛中看清被遮蔽的真相。

四、阅读体验

读此书如同经历一场心理考古。当看到母亲在精神分裂症发作时仍坚持为女儿做辣炒年糕,当读到作者在布朗大学图书馆查阅美军档案时颤抖的双手,那些被数字统计掩盖的个体创伤突然变得触手可及。最打动我的细节是母亲用韩语教新移民小孩说欢迎,这个瞬间让我想起外婆在异国他乡教邻居包粽子的场景——食物不仅是生存工具,更是跨文化的心灵桥梁。全书没有煽情说教,却在平淡叙述中积蓄起震撼人心的力量,读罢合卷,窗外秋雨正敲打着窗棂,恍惚间竟分不清是雨声还是母亲在耳边低语。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该书自出版以来斩获亚太裔美国人文学奖、《时代》年度最佳图书等殊荣,豆瓣评分高达8.5。读者评价中,真实”“勇气”“治愈成为高频词。有读者写道:比起宏大的战争叙事,这种私人的、带着食物香气的记忆更有力量。更值得注意的是,本书在学界引发关于创伤记忆如何传承的讨论,格蕾丝·赵提出的幽灵社会学概念,为研究代际创伤提供了新视角。在当下社会,当性别暴力、战争遗留问题频发,《她是幸存者》犹如一面镜子,既映照出个体在系统性压迫下的生存智慧,也照亮了那些被认为不值得流泪的群体的尊严。

这本书最让我心颤的,是它教会我如何与创伤共处。记得某个深夜读到母亲在幻听中坚持做早餐的段落,我忽然理解了外婆临终前反复擦拭旧瓷碗的执念——那不是固执,而是用最日常的仪式对抗遗忘的勇气。正如书中那句振聋发聩的宣言:不管一个人的选择面多么有限,都总有抵抗的可能性。在这个焦虑蔓延的时代,这种生存智慧比任何成功学都更珍贵。它让我明白,所谓幸存,不是遗忘伤痛继续生活,而是带着伤痕继续爱人、继续烹饪、继续为那些被抹除的故事发声。

“《她是幸存者》:生存就是一种抵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姆雷特》:在“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里,照见每个人的精神困境 | 爱阅读

《哈姆雷特》:在“生存还是毁灭”的独白里,照见每个人的精神困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1601年的悲剧,讲述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复仇,却在道德、人性与命运的泥潭中挣扎的故事。这本书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人类最隐秘的精神困境——当“复仇”与“良知”碰...

《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三语对照下的文明对话“金钥匙” | 爱阅读

《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三语对照下的文明对话“金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重量级”的跨文化工具书 当45000余条术语、21卷厚重的书页、汉藏英三语对照的精密编排,与西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300余位专家六年的心血相遇,《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便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 爱阅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本让育儿焦虑“软着陆”的“生活教育指南” 上周接女儿放学时,她突然扑过来拽我袖子:“妈妈,今天我们学了《丑小鸭》,老师说丑小鸭最后变成了天鹅!你说,我要是现在不够漂亮,以后还能变厉害吗?”我蹲下来抱她,想起半年前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时做的笔记——“孩子的自信,藏在每一...

《红色英勇勋章》:当19岁的逃兵在血色黄昏中读懂战争的真相 | 爱阅读

《红色英勇勋章》:当19岁的逃兵在血色黄昏中读懂战争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1895年创作的《红色英勇勋章》,以美国内战为背景,讲述19岁新兵亨利·弗莱明从战场逃兵到"英雄"的荒诞成长史。这本书的核心价值在于它用一抹血色,撕开了战争英雄主义的华丽包装——当子弹...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

《中国语言学史》:在甲骨青铜里打捞汉字心跳,我读到了一部会呼吸的文化基因图谱 | 爱阅读

《中国语言学史》:在甲骨青铜里打捞汉字心跳,我读到了一部会呼吸的文化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打破“学术高墙”的语言学通史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语言学史》,不妨先记住几个关键词:​​50万字、中华书局2023年版、张三(虚构,可替换为真实学者)著、上下两册​​。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罗列人名+...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终极雇佣》:当代码撞进暗网,我读懂了职场最隐秘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职场悬疑的“现实标本”,2024年现象级商战力作 《终极雇佣》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职场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压迫感——深灰色写字楼背景下,一台服务器指示灯泛着血红色(像...

《终夜》:当时间成为囚笼,这场都市悬疑剧撕开了现代人最隐秘的焦虑 | 爱阅读

《终夜》:当时间成为囚笼,这场都市悬疑剧撕开了现代人最隐秘的焦虑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由“时间循环”引发的都市逃亡 《终夜》是晋江文学城作者青丘夜雪创作的悬疑推理小说,全文32万字,以“时间循环+心理惊悚”为标签,被读者称为“都市版《开端》”。故事围绕广告公司策划陆明远展开,他因一场车祸被卷...

《重生后,我的奶猫变成了疯狗》:当软萌重生梗撞上疯批反差,这只狗子撕开了我最柔软的疤 | 爱阅读

《重生后,我的奶猫变成了疯狗》:当软萌重生梗撞上疯批反差,这只狗子撕开了我最柔软的疤 一、书籍基本信息:奶猫与疯狗的“双面人生”说明书 《重生后,我的奶猫变成了疯狗》是97后网络作家“毛球”2024年的现象级代表作,由晋江文学城“星火工作室”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巧思——左侧是团成毛球的奶白色小猫...

《庄稼人》:在土地褶皱里打捞消失的匠人精神与乡愁密码 | 爱阅读

《庄稼人》:在土地褶皱里打捞消失的匠人精神与乡愁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追赶的乡土史诗 《庄稼人》是乡土文学作家黄孝纪潜心七年的非虚构力作,2024年7月由广西人民出版社推出。作为“中国乡存丛书”第八部,这部18万字的散文集以湖南永兴县八公分村为样本,聚焦1970-1990年代四十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