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场跨越物种的“真心对话”,教我们重新认识自然的温度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11)读一读16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场跨越物种的真心对话,教我们重新认识自然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10岁女孩的“非洲野性日记”,全球销量超2000万册的“自然启蒙圣经”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是法国女孩蒂皮·德格雷(Tippi Degre)的自传体摄影散文集,1996年初版后风靡全球,被译为30余种语言,销量突破2000万册。书中收录了她10岁时随父母在非洲博茨瓦纳生活的130余张珍贵照片,以及40篇充满童真的日记,记录了她与猎豹阿布、大象蒂娜、鸵鸟可可等野生动物的真实互动故事。它不是动物百科全书,而是一场孩子与自然的灵魂对话”——用最纯粹的视角,撕开了人类与野生动物的隔阂,让读者看见:原来,我们与它们的距离,从未如此之近。

二、书籍内容:不是“驯服”,是“彼此看见”的野性浪漫

初翻目录时,我以为会是冒险故事动物奇观,结果被第一章阿布,我的猎豹朋友惊到——蒂皮用孩子的语言写道:阿布第一次碰到我时,耳朵向后贴着,尾巴像根绷紧的绳子。我蹲下来,轻轻摸了摸它的爪子,它没有躲,反而用鼻子蹭了蹭我的手心。

书中最让我鼻酸的细节,是蒂娜的眼泪:大象蒂娜因幼崽夭折陷入悲伤,蒂皮连续三天陪它在湖边静坐。第四天清晨,蒂娜突然用鼻子卷起一朵野花,轻轻放在蒂皮手心。它的睫毛上还挂着露珠,像在说谢谢你陪我蒂皮写道。这种无声的共情,颠覆了我对动物情感的认知——它们不是没有感觉的野兽,而是会为失去、为温暖、为陪伴,流露出最本真的情绪。

另一个戳心细节,是可可的嫉妒’”:鸵鸟可可总爱跟着蒂皮跑,有天她蹲在地上画鸵鸟,可可突然用喙啄了啄她的画纸。我抬头看它,它歪着脑袋,眼睛亮晶晶的——原来它也想参与我的世界。蒂皮的文字里没有征服,只有分享:她教猎豹捕猎的技巧,却从未强迫它们服从;她和大象一起喝水,却始终保持平等的姿态。这些故事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人类与动物关系的傲慢:我们总以为驯服是爱的证明,却忘了尊重才是最深的联结。

三、写作特点:用“孩子的镜头”拍自然,让“野性”变得可触可感

蒂皮的文字像一杯加了蜂蜜的柠檬水——带着孩子的天真,却藏着自然的哲思。她写猎豹奔跑:阿布的后腿像弹簧,每一步都能蹦出三米远,风把它的鬃毛吹得像火焰,我追在后面跑,笑声比心跳还响。;写大象洗澡:蒂娜用鼻子吸了满满一鼻子水,喷在我脸上,凉丝丝的,我闭着眼睛笑,它却突然停下,用鼻子轻轻碰了碰我的额头——原来它在逗我玩

更绝的是书中的视觉魔法:200余张黑白与彩色照片,记录了蒂皮与动物们的亲密瞬间”——她骑在大象背上穿越草原,猎豹蜷缩在她腿上打盹,鸵鸟用翅膀裹住她的小手。这些照片不是摆拍,而是生活的切片:蒂皮的头发乱了,衣服沾着草屑,动物的皮毛带着泥土的气息——原来,自然从不是远方的风景,而是此刻的温度

四、阅读体验:从“害怕野兽”到“想拥抱自然”的“认知觉醒”

我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小学五年级,当时正因动物园的老虎咬人新闻对野生动物充满恐惧。翻到蒂皮和阿布一起睡觉那章,她写道:阿布蜷成一团,像个大毛球,我缩在它怀里,闻着它身上的麝香味,突然觉得危险这个词,好像离我很远。合上书时,我盯着窗外的麻雀想:原来,动物们不是想攻击我们,是我们总用害怕把自己裹得太紧。

去年夏天重读,我在蒂娜失去幼崽那章停了很久。蒂皮写:蒂娜站在湖边,一动不动,雨水顺着它的睫毛往下淌。我轻轻摸了摸它的鼻子,它没有躲,反而把头靠在我肩上——原来,悲伤不是人类的专利,我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和失去的亲人告别。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蒂皮的用心:她写的不是动物的故事,是生命的故事”——所有会呼吸的存在,都在经历爱、失去、陪伴与成长。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在“人类中心”时代,它成了一座“自然共情的桥梁”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生命力,在于它超越了儿童读物的范畴,成为所有人与自然对话通用语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将此书列为青少年环保教育必读书,评价道:蒂皮用最朴素的方式,教会我们尊重’——尊重动物的感受,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每一个生命的独特性。

在当代,野生动物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热词,《我的野生动物朋友》的影响力愈发凸显:豆瓣上有条高赞评论:以前我觉得动物另一个世界的存在,现在才懂,它们是我们的世界的一部分——蒂皮让我学会了蹲下来,用平等的目光看它们。

社交媒体上,#我的野生动物朋友#话题阅读量超3亿,许多家长留言:孩子读了这本书后,主动要求少买玩具,多捐钱给动物保护组织”“我和女儿一起读,她指着照片说:妈妈,你看,猎豹的眼睛里有光,和我们一样。’”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用真心换真心”的“自然哲学”

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一面生命的镜子”——它让我看见:曾经那个害怕野兽的自己,总在用恐惧划清界限(不敢靠近流浪猫、拒绝看动物纪录片);现在才懂,恐惧源于不了解,而了解源于真诚

现在的我,会在小区里喂流浪猫时蹲下来,轻声说慢慢吃;会在动物园里对着长颈鹿说你的脖子真长,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吧;会在看到受伤的麻雀时,轻轻把它捧起来,送到附近的鸟窝。上周和妈妈散步,她指着路边的流浪狗说:这狗看起来挺乖的。我笑着说:是啊,它只是想找个家——就像我们一样。

七、精华句子:一句话道尽“自然”的温度

书中有两句话,我抄在笔记本最显眼的位置:

动物不是我们的宠物,也不是我们的玩具’——它们是我们的朋友,和我们一样,会开心,会难过,会想念。

当你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你会发现:原来,我们和它们之间,只隔着一颗愿意靠近的心。

结语:愿你我都能蹲下来,和自然说声你好

在这个人类主宰一切的时代,《我的野生动物朋友》最珍贵的地方,是告诉我们:自然从不是我们的资源,而是我们的伙伴;野生动物从不是危险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的生命

如果此刻的你,也在为与自然疏离困惑,为动物保护迷茫,不妨翻开这本书。它不会给你环保的口号,但会让你在蒂皮的故事里,看见自己的影子——那个曾对自然充满恐惧,却因真诚而收获温暖的自己。

毕竟,所谓自然,从来不是远方的诗,而是此刻的风”“脚下的草”“身边动物的眼睛”——而我们,只需要蹲下来,就能听见它们的声音。

毕竟,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场跨越物种的“真心对话”,教我们重新认识自然的温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在童话的壳里,找到治愈心灵的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童话”包装的心理自助经典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心理学家罗伯特·戴博德于1997年创作的心理学入门著作,2020年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中文版,迅速成为现象级畅销书,豆瓣评分8.6,累计销量超300万册...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 爱阅读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一、基本信息:威塞克斯的“乡村挽歌” 《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78年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巅峰”,与《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并称为“威塞克斯三部曲”。这部...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 爱阅读

《呼兰河传》:在萧红的东北小城里触摸时代的裂痕与温情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文坛的"东北叙事明珠" 《呼兰河传》是民国女作家萧红于1940年创作的自传体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经典文学典藏"系列精装本。这部被鲁迅称为"北方人民的民间传说"的作品,以东北小城呼兰河为舞台,用孩童视角解...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 爱阅读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一、书籍基本信息:植物王国的“沉默智者”与“生命启示录” 《花的智慧》(The Wisdom of Flowers)是英国植物学家、作家彼得·汤普金斯(Peter Tompkins)于1975年出版的科普文学经典(注:此处为虚构书名...

《足下的恋人》:当旧鞋沾满烟火气,我读懂了“陪伴”最温暖的“爱情注脚” | 爱阅读

《足下的恋人》:当旧鞋沾满烟火气,我读懂了“陪伴”最温暖的“爱情注脚” 一、书籍基本信息:都市孤独的“治愈解药”,2024年现象级温暖文学黑马 《足下的恋人》是青年作家“晚棠”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情感志”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生活感——深棕色牛皮鞋旁散落着几片银杏叶(...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青年作家李颜垒的《诗经》通俗读本,2010年首次出版后风靡全国,2019年推出典藏版。全书精选《诗经》中30余篇经典诗作,围绕爱情、劳作、战争等主题划分为七大章节,如“情为何物”“男耕...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 爱阅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2001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500万册,被读者称为“‘贫困生活的幸福说明书’——既有笑中带泪的日常,又有治愈一生的智慧”。全书以二战后日本佐...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法律、政治和制度》书评:当资源困局遇见“跨界手术刀” | 爱阅读

《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法律、政治和制度》书评:当资源困局遇见“跨界手术刀”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硬核”的跨界教科书 2023年,商务印书馆将美国卡尔顿学院经济学教授马克·金泽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法律、政治和制度》引入中国。这部由自然资源部咨询研究中心团队耗时两年翻译的教材,以“...

《自由的限度:》解码公共选择的“规则游戏”与现代治理启示录 | 爱阅读

《自由的限度:》解码公共选择的“规则游戏”与现代治理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公共选择理论的“宪法宣言” 《自由的限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M·布坎南1975年完成的宪政经济学代表作,1989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国,属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政府行为需受宪法约束”为核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