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在19世纪的思想迷雾中,用辩证之火照亮科学的真容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4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在19世纪的思想迷雾中,用辩证之火照亮科学的真容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于1842-1843年创作的哲学论文集,1962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引入中国,2011年纳入《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四篇论文为骨架,猛烈批判19世纪俄国知识界对黑格尔哲学的教条化追随,提出哲学必须与实践结合的核心命题。

核心价值:

赫尔岑通过解构华而不实的学术风气,传递科学是动态的、与现实共生的思维运动的信念。正如他所言:科学的光芒要射向普通人,必先穿透形式主义的浓雾。这本书让读者明白:真正的科学精神,不是背诵教条,而是用批判性思维拆解现实,在实践中验证真理。

二、内容亮点:细节中的思想革命

1.科学中的伊斯兰教徒:对教条主义的致命嘲讽

经典场景:

赫尔岑将机械套用黑格尔绝对精神的学者称为科学中的伊斯兰教徒他们有一部自己的《古兰经》,对每个哲学命题坚信不疑,却从未深入钻研其活生生的灵魂这种将复杂理论简化为教条的行为,被他犀利指出是用形式掩盖思想的懒惰

现实投影:

书中暗讽的PPT依赖症在今日愈演愈烈——2025年浙江整治屏幕形式主义时,有公务员吐槽:做PPT比写代码还累,最后汇报时领导只看了3分钟。赫尔岑百年前的批判,竟精准预言了当代学术的浮夸病。

2.水与火的辩证法:量变到质变的生动诠释

具体案例:

赫尔岑用水加热到100沸腾的例子,揭露传统逻辑的僵化:99的水仍是液体,但100时它成为气体——这1的差异,不是偶然,而是量变积累到临界点的必然爆发。这一论证比现代系统论早了一个半世纪。

跨时代预言:

他指出古典主义尊重自然,浪漫主义崇拜抽象的思潮更迭,暗合当下AI时代技术崇拜与人文反思的拉锯”——当机器取代人的劳动,我们是否也成了科学中的佛教徒,将个性献祭给共性?

3.配角群的思维镜像

黑格尔的幽灵

赫尔岑调侃唯心主义:黑格尔说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却忘了它本身不过是人类思维的产物——这如同用影子解释阳光,最终只能陷入循环论证。

别林斯基的共鸣:

俄国文艺批评家别林斯基读后惊叹:这论文漂亮到无以复加!它不是哲学,而是用逻辑的手术刀解剖灵魂。

三、写作特点:幽默与深刻的哲学芭蕾

1.毒舌与温情的矛盾体

反讽艺术:

华而不实的人就像国王拉提琴——爱音乐却不会弹奏,还自封为第二流艺术家赫尔岑将虚荣的学者比作附庸风雅的君主,辛辣中带着黑色幽默。

人文关怀:

他同时强调:科学不是冰冷的公式,而是敢作敢为的人揭开人面狮身像谜题的勇气。这种批判中带着建设的笔法,让理论充满温度。

2.跨学科的思维跳跃

历史与哲学的碰撞:

从分析古希腊艺术到批判中世纪浪漫主义,赫尔岑将哲学史、艺术史与社会批判熔于一炉。例如,他指出浪漫主义的虚妄在于将精神与物质对立,如同中世纪人认为地球是平的般荒谬

四、阅读体验:在思想的迷宫中执火把

初尝:烧脑与上头并存。赫尔岑对存在即合理的解构,如同跟着他拆解思维的积木,每推翻一块教条都需屏住呼吸。

再品:醍醐灌顶。当读到他对形式主义科学家的批判时,仿佛看见他举着火把,照亮传统学术的阴影:你们用PPT包装废话,却忘了真理永远在现场。

回味:细思极恐。合上书时,赫尔岑那句科学是少数杰出者的事业,但它的光芒属于所有人会让你突然意识到:我们何尝不是自己领域的华而不实者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读者评价:

豆瓣热评:赫尔岑的批判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学术的伪装。虽然有些段落像天书,但那种不破不立的勇气,比许多现代哲学著作更动人。

学术反响:

被列为19世纪俄国哲学巅峰之作,其科学与实践结合的思想影响列宁、毛泽东等革命家。2024年商务印书馆再版时,学者称其为批判形式主义的先声

经典语录:

科学中的伊斯兰教徒对进步极端有害,他们用教条筑墙,却自称是真理的守门人。(赫尔岑论学术教条)

真理开始在严正的科学形态与有生命的机体中同时被发现。(赫尔岑论科学本质)

六、个人意义:在浮躁时代重拾科学的本真

读《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时,我正陷入学术内卷的焦虑。赫尔岑对PPT浮夸风的批判,让我想起自己曾为追热点而堆砌理论,却忽视现实问题的夜晚。当看到他指出科学的敌人不是无知,而是用形式主义掩盖无知时,我突然明白:真正的学术,不是炫耀术语,而是用最朴素的语言拆解最复杂的问题。这本书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对科学精神的重新认知。

结语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不是枯燥的哲学史,它更像一场19世纪的思想祛魅运动”——赫尔岑用毒舌与智慧,将教条主义的棺材板掀开,又用辩证法的火种点燃现实的土壤。在这个PPT泛滥、术语成灾的时代,它提醒我们:科学的真容,不在华丽的包装里,而在敢于质疑的勇气中;不在教条的重复里,而在与实践共舞的真诚中。正如赫尔岑在书末的呐喊:拆掉形式的牢笼,让科学回归它本来的模样——与人类共呼吸,与现实共生长!

“《科学中华而不实的作风》:在19世纪的思想迷雾中,用辩证之火照亮科学的真容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 爱阅读

《海底两万里》:一本写给海洋的情书,更是一场跨越150年的“未来预演” 一、书籍基本信息:藏在贝壳里的“科幻原点” 若要给“科幻小说的起点”找个体面的坐标,《海底两万里》一定在候选名单前列。它是法国“科幻之父”儒勒·凡尔纳“海洋三部曲”的高潮之作(前两部为《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18...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当“和谐”不再是“自由的代价”,我们终于读懂了生活的“平衡术” | 爱阅读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当“和谐”不再是“自由的代价”,我们终于读懂了生活的“平衡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社会观察家”的“平衡哲学”手记 《和谐与自由的保证》出版于2020年,作者是美国社会哲学家、社区研究专家玛雅·辛格(MayaS ingh)。这部被译为8种语言的著作,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黑格尔著作》:在思想的迷宫里,找到照亮现实的火把 | 爱阅读

《黑格尔著作》:在思想的迷宫里,找到照亮现实的火把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界的“俄罗斯套娃”,层层嵌套的智慧宇宙 黑格尔的著作堪称哲学界的“巨型俄罗斯套娃”——从《精神现象学》到《法哲学原理》,从《逻辑学》到《哲学史讲演录》,每一部都是对前作的深化与扩展。以《精神现象学》为例,这部1807...

《红与黑》:一场“野心与灵魂”的角力,照见每个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 爱阅读

《红与黑》:一场“野心与灵魂”的角力,照见每个普通人的生存困境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血与火写就的个人奋斗史诗” 《红与黑》(Le Rouge et le Noir)是法国作家司汤达(Stendhal)于183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原名《于连》,是世界文学史上“心理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全书...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 爱阅读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极简学理财》是国内理财导师简七的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全书288页,定价55元。这本书以“极简主义”为核心理念,提出“理财三步法”(记账-规划-投资),将复杂的财务知识转化为...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 爱阅读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忙碌漩涡”里,找到“人生定盘星” 一、书籍基本信息:管理圈的“清醒剂”,普通人的“效率指南” 《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是美国企业家加里·凯勒(Gary Keller)与管理顾问杰伊·帕帕森(Jay Papasan)2013年合著的“反内耗指南”,被《纽约时报》《福布斯...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表象世界的哲学手术刀 叔本华的这部哲学巨著像一把锋利的冰锥,1818年首次出版便刺穿了康德哲学的华丽帷幕。这位柏林大学教授用德语写就的"痛苦宣言",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的温床拽进意志的深渊,被尼采称为"欧洲精神的地震仪",...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 爱阅读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一场跨越两个世纪的“经济学思想漂流记”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200页的“思想考古地图” 《当中国遇见〈国富论〉:严复译介〈原富〉百年回眸》由经济思想史学者赖建诚撰写,2023年3月由格致出版社出版。这本200页的小书,以严复1901年译介亚当·斯密《国富论》(译名...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一盏照见古今的智慧明灯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时空的哲学通识课 《中国哲学简史》是冯友兰先生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的英文讲稿整理而成,1948年首版即成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哲学的“标准教材”。这部仅28章的“小史”,却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哲学长卷——从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