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失落的一角》:读这本“缺角的童话”,我终于学会了“和自己和解”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失落的一角》:读这本缺角的童话,我终于学会了和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缺角写完整”的人生寓言集

《失落的一角》是美国诗人、插画家谢尔·希尔弗斯坦1974年的经典作品,看似是一本儿童绘本,却被《纽约时报》称为写给所有人的成长寓言。全书仅12页,用100余幅黑白插画+简短诗句,讲述了一个缺角的圆寻找失落一角的故事——它翻山越岭、穿越四季,遇见带角的蜥蜴、翻倒的罐子、冻僵的蝴蝶,最终在某个清晨,突然明白:缺角的圆才是完整的。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不完美的圆隐喻不完美的我们,用寻找的过程拆解成长的本质​​。没有复杂情节,没有华丽辞藻,却让每个翻书的人,在圆的身影里看见自己的焦虑、执着与觉醒。

二、内容亮点:3个“缺角细节”,比圆满更动人的成长真相

翻开这本书,你会以为在看圆找角的冒险,但读着读着就会鼻酸——原来那些缺角的迷茫”“相遇的温暖”“顿悟的瞬间,藏着比圆满更珍贵的人生答案。

​​第一个亮点是寻找的季节隐喻’”​​圆的寻找贯穿四季:春天,它踩着泥泞问青蛙你见过我的角吗?;夏天,它在烈日下撞翻罐子,罐子说别找了,缺角的圆才可爱;秋天,它遇到冻僵的蝴蝶,蝴蝶说你带着缺口,反而能装下更多阳光;冬天,它坐在老妇人的门槛上,老妇人摸着它的缺口说:孩子,你早就是完整的了。每个季节的相遇,都是人生不同阶段的缩影——我们在春的迷茫、夏的急躁、秋的沉淀、冬的释然中,慢慢读懂完整的定义。

​​第二个亮点是相遇的温柔反讽’”​​圆遇到的每个角色都在劝它放弃寻找:带角的蜥蜴说有角的才是圆的,翻倒的罐子说缺角的圆更有趣,冻僵的蝴蝶说你带着缺口,反而能拥抱更多。这些不完美的角色,恰恰是圆成长的导师”——它们用自身的不圆满,教会圆圆满不是终点,接纳才是

​​第三个亮点是结局的留白诗意’”​​故事最后,圆不再寻找角了。它坐在山坡上,看着落叶飘进缺口,看着阳光漏进缺口,画外音是:我不再寻找那失落的一角了,因为我现在明白了,缺憾也是一种美。没有找到角的圆满,只有接纳缺口的平静——这种不完美的结局,反而比大团圆更让人安心。

这些内容没有说教,全是圆的经历:它爬过的山坡、撞翻的罐子、遇到的蝴蝶,像一组慢镜头,让我每次读都能在画面里看见自己”——我们何尝不是那个缺角的圆?为了完美拼命追赶,却在追赶中弄丢了感受美好的能力

三、写作特点:谢尔·希尔弗斯坦的“魔法笔”,把哲理写成“黑白诗”

如果说很多绘本是用图画讲故事,那《失落的一角》就是用诗画织毛衣”——谢尔用最简单的线条画圆,用最朴素的句子写心事,把成长的烦恼接纳的智慧,写成了一首黑白的成长散文诗

​​第一重特色是插画的留白艺术’”​​谢尔的插画只有黑白两色,圆的轮廓歪歪扭扭,缺口时大时小,背景是模糊的山坡、稀疏的树影。这种不完美的画风,反而让圆的形象更真实——它不是完美的卡通形象,而是一个会累、会迷茫、会成长的普通人。最绝的是最后一幅画:圆坐在山坡上,缺口里落满落叶,阳光从缺口斜照进来,把影子拉得很长很长——没有找到角的喜悦,只有安心的宁静。

​​第二重特色是语言的孩子气智慧’”​​谢尔的句子短得像孩子的叹息:我缺了一角,所以我快乐不起来。”“我找到了一角,可它不适合我。”“我不再找了,因为我现在明白了。这些孩子说的话,却藏着成人的哲理——我们总以为完美拥有一切,却忘了缺憾才是拥有更多的开始。

​​第三重特色是主题的普适性’”​​从1974年到2024年,《失落的一角》的主题从未过时:

对于内卷的年轻人,它是别用完美绑架自己的呐喊;

对于焦虑的父母,它是孩子不需要完美,需要真实’”的提醒;

对于经历挫折的人,它是缺憾不是伤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的安慰。

四、阅读体验:像喝一杯“温茶”,每读一遍都更懂“不完美的自己”

我是大学时第一次读《失落的一角》。当时为了拿奖学金”“拿实习offer”“交优秀的朋友,把自己逼成了永动机,连看电影都要挑有教育意义的。朋友看不下去,塞给我这本小书你不是总说我不够好吗?去看看这个缺角的圆。

结果我一读就停不下来——圆爬山坡时气喘吁吁的样子,像极了我在图书馆熬夜复习的疲惫;它撞翻罐子时慌张的表情,像极了我在面试时说错话的尴尬;它坐在老妇人门槛上的画面,像极了我在深夜崩溃时,妈妈坐在旁边递温水的温柔。

最戳我的是圆和蝴蝶的对话。蝴蝶说:你带着缺口,反而能装下更多阳光。当时我正为没拿到一等奖学金痛苦,突然就哭了——原来我总在追求完美,却忘了缺口的圆,能装下落叶、阳光,还有风

长大后再读,完全读出了不同的滋味:

第一次读,觉得圆真可怜;现在看,它带着缺口的样子,像极了我们不完美却真实的人生;

第一次读,觉得老妇人说得对;现在看,她的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接纳自己的门;

第一次读,觉得故事真短;现在看,每一页都藏着成长的密码”——成长不是补上缺口,是学会和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这本书最神奇的地方是:​​它不会因为你读多少遍而变旧,反而会随着你的经历,变成更温暖的心灵镜子​​——学生读它,看到别用完美压垮自己;职场人读它,看到缺憾也能成为优势;父母读它,看到孩子需要真实的陪伴’”;甚至失恋的人读它,都能从圆不再寻找角里,找到放下执念,拥抱当下的勇气。

五、评价与影响力:从“儿童绘本”到“心灵解药”,它治愈了无数“完美主义者”

《失落的一角》的影响力,早已超越了绘本的范畴——它是全球完美主义者心灵解药,是跨越代际的成长共鸣书,更是用简单对抗复杂的生活哲学典范。

​​读者评价里,最常出现的一句话是:这不是一本教我找角的书,是教我放下找角的书。​​确实,全球有无数圆迷:有人在书架上摆了20年的旧版,有人在朋友圈发今天我终于学会不找角(配一张自己的缺口照片),有人在演讲时说谢尔教会我,缺憾是生命的礼物

​​媒体评价更直接——《卫报》说它是用缺角写完整的人生圣经,《纽约客》则称:谢尔用一个圆的故事,治好了无数人的完美主义焦虑​​教育界把它列入成长必读书,因为它用最朴素的方式告诉孩子:​​你不需要完美真实就足够珍贵​​;心理学界则认为,它帮完美主义者打破了必须完美的思维定式——​​缺憾不是缺陷,是成为自己的必经之路​​

更难得的是,它推动了不完美的美学。在网红脸”“完美人设盛行的时代,《失落的一角》像一颗种子:我们开始接受自己的小缺点,开始欣赏不完美的风景,开始明白最珍贵的,是真实的自己’”

六、个人意义:它教会我最珍贵的事,是“和不完美的自己说‘你好’”

合上《失落的一角》时,我在扉页上写:原来我不是在读圆的故事,是在读如何和自己和解

最触动我的,是圆最后说的那句话:我不再寻找那失落的一角了,因为我现在明白了,缺憾也是一种美。小时候读,觉得这是故事的结局;长大后读,才懂这是人生的觉醒”——​​我们穷尽一生寻找完美,却忘了不完美的自己,才是最珍贵的礼物​​

这句话像一颗种子,在我心里发了芽:以前我总因不够瘦”“不够聪明”“不够有钱焦虑,现在我会对自己说:你缺了一角又怎样?你缺的角,可能是轻松’‘快乐’‘自由的入口。去年我因项目失败陷入自我否定,躲在出租屋看《失落的一角》,突然笑了:圆都没找到角,我凭什么要求自己必须成功后来我调整心态,反而做出了更满意的成绩。

在这个焦虑”“内卷盛行的时代,《失落的一角》像一盏永远不会熄灭的灯。它告诉我们:

完美不是拥有一切,是接纳一切

成长不是补上缺口,是学会和不完美的自己共处

幸福不是没有遗憾,是带着遗憾依然热爱生活

最后,想把书中我最爱的一句话送给你:我不再寻找那失落的一角了,因为我现在明白了,缺憾也是一种美。愿你也能在《失落的一角》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缺口”——毕竟,这世上最珍贵的,从来不是完美的圆,而是真实的、带着缺口的、努力生活的你

“《失落的一角》:读这本“缺角的童话”,我终于学会了“和自己和解”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 爱阅读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一部揭开“财富密码”的理性经济学启蒙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耗时10年撰写、3次修订,1776年首次出版,全书共5篇32章,近百万字,涵盖分工、货币、税收、国际贸易等多个...

《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三语对照下的文明对话“金钥匙” | 爱阅读

《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三语对照下的文明对话“金钥匙”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重量级”的跨文化工具书 当45000余条术语、21卷厚重的书页、汉藏英三语对照的精密编排,与西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300余位专家六年的心血相遇,《汉藏英社会科学大词典》便成了中国社会科学领域的一座“里程碑...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破解汉语密码的语法圣经与思维革命 | 爱阅读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破解汉语密码的语法圣经与思维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学术讲义到语法研究"圣经"的传奇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语言学家吕叔湘基于多年研究成果撰写的汉语语法理论著作,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2005年推出修订版。全书系统构建汉语语法分析框架,提出"小句中枢说""句法...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 爱阅读

《隳三都:蒙古灭金围城史》:在战火与废墟中,解码文明崩塌的“慢镜头”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隳三都》是历史学者周思成2024年推出的力作,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聚焦13世纪蒙古灭金战争中“中都、汴京、蔡州”三座都城的沦陷史。这本书像一把高精度手术刀,剖开“文明崩塌”的微观过程——通过分...

《积极情绪的力量》:一部教你“给心灵充电”的快乐实践指南 | 爱阅读

《积极情绪的力量》:一部教你“给心灵充电”的快乐实践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积极情绪的力量》是美国积极心理学领域权威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的经典著作,2009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百万册,被读者称为“积极心理学领域的‘入门圣经’”。全书以作者20余年的实证研究为基础,共8章,既打破了“积极情...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迷宫中寻找人性灯塔的史诗   一、核心价值:一本写给“困兽”的生存哲学手册 当你在职场被同事构陷、在感情中被挚爱背叛、在人生关键节点遭遇不公时,是否幻想过化身“复仇者”?大仲马用1392页的鸿篇巨制告诉你:真正的复仇不是毁灭敌人,而是在深渊中守住灵魂的完整。书中那句“人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 爱阅读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在理性与烟火气之间,搭一座通向生活的桥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经济学散文诗”的跨界实验 《极高明而道中庸:经济学读书札记》是学者李想(化名)2024年出版的经济学随笔集,由中信出版社推出。与常见的“经济学教科书”或“政策分析报告”不同,这本书用“札记”...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 爱阅读

《最后的沉思》:柏格森用生命哲学,给科学时代的一封“温柔情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哲学家晚年的“生命独白” 《最后的沉思》是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1911年出版的哲学随笔集,正值他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前四年。这部不足200页的“小书”,并非体系庞大的学术专著,而是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