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老实人或乐观主义》:戳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苦难里找到真实的活法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6

《老实人或乐观主义》:戳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苦难里找到真实的活法

如果你曾在挫折后被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安慰,却偷偷觉得这根本骗不了自己;如果你反感那些强行正能量的毒鸡汤,想找本敢说真话的书——那伏尔泰的《老实人或乐观主义》会像一把戳破幻想的小剪刀。它不是苦大仇深的批判文,而是用荒诞又好笑的故事,告诉你盲目乐观是逃避,直面苦难才是勇气,读的时候会笑到拍腿,笑完却能清醒好几天。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因地震诞生的讽刺经典”

《老实人或乐观主义》的作者是法国启蒙运动巨匠伏尔泰,1759年出版——这个时间点藏着关键背景:1755年里斯本发生大地震,数万人丧生,而当时流行的乐观主义(以莱布尼茨为代表,主张我们生活在最完美的世界,一切苦难都是必然且合理的)却宣称地震是为了让人们更敬畏上帝。伏尔泰亲眼看到灾难的残酷,再也受不了这种自欺欺人,于是用短短几周写就这本小说,把对盲目乐观的批判藏进荒诞故事里。

现在我们读的译本(比如商务印书馆2018年版,傅雷译),完美保留了伏尔泰的犀利与幽默。傅雷的译文没有堆砌古雅词汇,反而用大白话还原了故事的荒诞感——比如主角老实人被打、被骗时的狼狈,读起来像看一场黑色喜剧,哪怕你不懂启蒙运动的背景,也能被故事本身吸引,笑着读懂别被完美世界的谎言骗了

二、书籍内容:不灌鸡汤,只讲“老实人被现实毒打的一生”

这本书的核心不是反对乐观,而是戳破盲目乐观的虚伪”——主角老实人是个单纯的青年,从小跟着老师邦葛罗斯博士学习乐观主义,坚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所有苦难都是为了更好的结果。可他的人生,却成了乐观主义的大型翻车现场

他因为和贵族小姐居内贡相爱,被赶出城堡,出门就被士兵毒打;遇到邦葛罗斯,发现老师刚经历梅毒、断腿、破产,却还嘴硬这些苦难让我更懂人生;后来两人遭遇里斯本大地震,亲眼看到房屋倒塌、尸体遍地,宗教裁判所却借机烧死异端,说地震是因为有人不信上帝”——老实人第一次怀疑:这真的是最完美的世界吗?

伏尔泰没把故事写得苦大仇深,反而加了很多荒诞细节:比如老实人误打误撞进入黄金国,那里没有贫穷、没有战争,人们吃黄金像吃石头,可他最后还是要离开,因为没有苦难的地方,反而像没有味道的水;比如他和居内贡重逢时,心上人已经从美丽小姐变成满脸皱纹、缺了牙齿的妇人,却依然选择和她一起生活——这些细节没有剧透最终结局,却慢慢让你明白:真正的乐观,不是相信苦难是好的,而是接受苦难是真的,却依然愿意好好活。

三、写作特点:用“荒诞喜剧”讲透大道理,每句幽默都藏着刀子

伏尔泰最绝的写作本事,是把批判藏在笑声里”——他不直接骂乐观主义是错的,而是让邦葛罗斯博士用自我打脸的方式,把盲目乐观的荒谬暴露无遗。比如邦葛罗斯得了梅毒,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带来梅毒,才让我们有机会研究这种病,这是世界完美的证明;比如他丢了财产,说是如果我没破产,就不会跟着你旅行,怎么能看到这么多风景?”——这种把倒霉事硬掰成好事的逻辑,读的时候会笑到肚子痛,笑完却会后背发凉:这不就是我们身边那些强行正能量吗?

他还擅长用夸张的情节放大现实的荒诞。比如老实人一路遭遇的倒霉事:被宗教裁判所审判、被海盗抢劫、被奴隶贩子倒卖,简直像被命运反复扔到地上踩,可每次他刚要放弃,又会遇到新的波折——伏尔泰用这种停不下来的倒霉,告诉你生活本就不是一帆风顺,盲目相信一切最好,只会让你更难接受现实

最妙的是他的语言:简洁到没一句废话,却像刀子一样精准。比如写里斯本大地震后的场景:到处是断墙,女人抱着死孩子哭,男人在废墟里找亲人,只有传教士在喊这是上帝的惩罚’”——没有多余的抒情,却让你瞬间感受到苦难里的残酷与虚伪,比长篇大论的批判更有力量。

四、阅读体验:笑着笑着就沉默了,读完像被泼了盆“清醒的冷水”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正处在失业+失恋的双重打击里,朋友天天劝我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后面会有更好的,我嘴上应着,心里却越来越闷。直到读到邦葛罗斯博士断了腿还说腿让我不用再走路,多舒服,我突然笑出声——笑完却鼻子一酸:这不就是我吗?明明很难过,却硬要装出乐观的样子,骗别人也骗自己。

后来读到老实人在黄金国的经历,我又被戳中:黄金国里没有贫穷、没有痛苦,可老实人却觉得这里太完美了,完美到像假的”——原来我们需要的不是没有苦难的世界,而是在苦难里能自己找活法的勇气。就像我后来找工作,不再期待一份完美的工作,而是接受每份工作都有缺点,反而顺利找到了合适的岗位。

读这本书的感觉,像看一场黑色喜剧:前半段笑主角的傻、笑乐观主义的荒谬,后半段却慢慢沉默,开始反思自己——它没有给你解决苦难的方法,却给了你直面苦难的勇气,这种笑着清醒的体验,比任何鸡汤都管用。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一本“骂了两百年还没过时”的启蒙经典

《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刚出版就被列为禁书”——因为它不仅批判了乐观主义,还讽刺了当时的宗教裁判所、贵族特权,戳破了封建专制下的虚伪。可越禁越火,很快传遍欧洲,成为启蒙运动的标志性作品。雨果曾评价伏尔泰:他用一支笔,比国王的军队更有力量,而《老实人》就是这支笔写出的最锋利的子弹。

到了今天,这本书依然没过时”——现在我们常说的毒鸡汤”“强行正能量,其实就是伏尔泰当年批判的盲目乐观:比如有人丢了工作,硬说这是让我转行的机会;有人被欺骗,却说这是让我长见识”——这些话看似积极,其实是逃避现实。很多现代学者也说:每次遇到集体盲目乐观的时刻,重读《老实人》,就能找回清醒。

普通读者的反馈也很真实,豆瓣上有位读者说:以前我总怕别人说我消极,所以不管遇到什么事都要装乐观,读了这本书后,我终于敢说我现在很难过,我需要时间调整’——承认难过,比假装乐观更勇敢。这种帮人找回真实的价值,比任何学术评价都更动人。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它教会我“不装乐观,要真活法”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反对乐观,而是学会区分盲目乐观清醒乐观’”——盲目乐观是苦难来了,骗自己这是好事’”;清醒乐观是苦难来了,承认这很难过,却依然会去种自己的园地’”(书中老实人最后说的种我们的园地要紧,是我最爱的一句话)。

有一次我负责的项目失败了,领导安慰我吃一堑长一智,我没像以前那样说谢谢领导,我会加油,而是坦诚地说我现在有点沮丧,需要复盘一下问题在哪”——后来复盘时,我发现自己之前因为怕显得消极,刻意忽略了几个风险点,反而导致失败。那次之后我明白:接受自己的情绪,直面问题,比装乐观更能解决问题。

对我来说,《老实人或乐观主义》不是一本过时的经典而是生活的清醒剂”——它没教我怎么变快乐,却教我怎么真实地活;它没给我正能量,却给了我面对负能量的勇气。这种真实,比任何完美的谎言都更有力量。

七、书中金句:两句话,戳醒“装睡的乐观者”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是邦葛罗斯博士的名言(充满反讽):在这个最完美的世界里,一切都是为了最好的目的而存在的。举例来说,鼻子是为了戴眼镜才长的,所以我们有眼镜。这句话把盲目乐观的荒谬写到极致,每次看到都忍不住笑,笑完却会反思:自己是不是也说过类似歪理

另一句是老实人最后说的话,也是全书的精髓:咱们还是种自己的园地要紧。这句话没有加油”“挺住的口号,却告诉我们:真正的乐观不是空谈一切最好,而是不管遇到什么,都踏踏实实地做自己该做的事——种好自己的园地,比想世界是不是完美更重要。

如果你厌倦了强行正能量,想找一本敢说真话又好笑的书;如果你正处在挫折里,不知道该装乐观还是认怂”——那一定要读《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它不会给你心灵鸡汤,却会给你清醒的勇气;它不会让你立刻快乐,却会让你明白:接受苦难的真实,踏踏实实地生活,才是最好的活法。

“《老实人或乐观主义》:戳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苦难里找到真实的活法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 爱阅读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传统文化的“标准答案库”,当代人的“精神导航仪”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是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中华书局2023年出版的权威国学读本(全四册,定价298元),被《光明日报》评为“近年来最系统的国学普及读物”,...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 爱阅读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在宗教与哲学的夹缝中,触摸自由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青年黑格尔的“思想起跑线”,神学与哲学的初恋现场 《黑格尔早期神学著作》收录了黑格尔1790-1800年间在图宾根神学院时期的未成熟作品,包括《基督教的权威性》《民众宗教和基督教》等,1998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文...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 爱阅读

《宏观经济学》:用政策之舵驾驭经济巨轮的思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经济政策"活过来"的教科书 《宏观经济学》由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N.格里高利·曼昆撰写,与《微观经济学》并称"经济学双璧"。初版于1992年,第九版封面采用抽象化的经济周期曲线设计,仿佛在暗示读者:翻开书页就能掌握调控经济...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 爱阅读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时便因其哥特式风格与颠覆性的主题引发争议。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荒凉的英格兰北部旷野为背景,通过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与复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深渊与光辉。 (...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 爱阅读

《荒野之声:地球音乐的繁盛与寂灭》:当自然交响乐遭遇“静音危机”,我们该如何重拾聆听的能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声音丈量地球生命的“生态乐谱” 《荒野之声》由美国生物学家戴维·乔治·哈斯凯尔撰写,商务印书馆2023年出版,译者熊姣(曾译《寂静的春天》)。这位古根海姆研究员、普利策奖入...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 爱阅读

《荒原》:当1922年的伦敦雾霾撞上2025年的“信息荒原” 一、当艾略特的打字机撞上Z世代的"精神雾霾" 翻开这部被称作"现代主义诗歌地标"的长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情绪解码器——1922年伦敦的咖啡馆里,艾略特用碎片化的意象拼贴出战后欧洲的精神废墟;2025年,我们在刷到"年轻人集体...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 爱阅读

《荒原雪》:江湖儿女情,雪落荒原心成灰 一、基本信息:听雪楼系列的“隐藏拼图” 《荒原雪》是沧月2007年出版的新世界出版社武侠小说,作为“听雪楼”系列补完篇,它像一把钥匙,串联起《血薇》与《护花铃》的情节断层。故事以杀手高欢的复仇线为主轴,交织药师叶风砂的温柔与少年任飞扬的狂傲,最终在神水宫...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 爱阅读

《极端的年代》:在20世纪的多米诺骨牌中解码文明危机的时空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左翼史学到全球危机的20世纪解剖刀 《极端的年代》是英国历史学家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年代四部曲”的第三部,1994年首次出版,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译本。这本书以“极端的年代”为核,系统剖析了1914-...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疾病解说者》:在病菌与人性之间,读懂生命的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医学科普的“破圈者” 《疾病解说者》是青年医学作家林深的科普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后迅速登顶各大图书榜单,首印15万册,上市三个月加印至25万,豆瓣评分长期稳定在8.9,被《健康报》评为“年度最懂人心的医学科普书”...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 爱阅读

《寄簃文存》:一座连接“传统法脉”与“现代法治”的“思想灯塔”​ 一、书籍基本信息:近代法学的“时光胶囊”与“精神原乡” 《寄簃文存》是清末民初著名法学家、法律改革家沈家本(字子惇,号寄簃)的经典文集(初版于1911年,后经整理收入《沈家本全集》),收录了他晚年(1900—1911年)撰写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