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揽明月》:当月光漫过瓦当,我读懂了孤独的“温柔解药”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5

《揽明月》:当月光漫过瓦当,我读懂了孤独的温柔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都市人的“自然疗愈手札”,2024年现象级治愈散文

《揽明月》是90后作家苏晚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地文丛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诗意——青灰色瓦当为底,一轮圆月从檐角斜斜升起(月辉里浮着半片桂花瓣),配文用手写体写着月亮是大地的灯,照见我们藏起来的、最柔软的自己。全书12万字,以都市职场女性回归小镇为切口,通过揽月夜话”“旧物重逢”“自我和解三幕剧,上市首月销量突破15万册,豆瓣评分7.9,被读者称为2024年最治愈的自然心灵日记’”

二、书籍内容:当“揽月”成为日常,孤独的“褶皱”里藏着最暖的光

故事的起点藏在梅雨季的末班车里:28岁的林晚攥着辞呈挤下地铁,手机屏保还是三个月前项目成功时的庆功照(林经理,下一个晋升名额就是你),可此刻她盯着车窗上的雨痕,突然想起奶奶临终前说的话:晚晚,要是累了,就回老院子,月亮会等你。

这不是传统的返乡逆袭故事,而是《揽明月》的自然疗愈现场。书中以揽月为核心意象,用梅雨季的潮湿”“桂花香的甜腻”“老瓦当的斑驳串联起都市人的孤独解码

​​老院子的月光储蓄罐​​:林晚租下的青瓦老院里,奶奶留下的竹床还靠在檐下(床板上有她童年刻的晚晚二字),每晚她铺块蓝布,摆上月饼、桂花茶,坐在竹床上等月亮爬上来——第一晚月亮被云遮住,她听见墙根有猫叫(后来才知道,是隔壁张阿婆养的圆子’”);第二晚雨停了,月光漫过瓦当,把竹床染成银白,她摸着床沿的刻痕,突然想起七岁那年,奶奶也是这样坐着,给她剥菱角:月亮是大地的灯,照见我们藏起来的、最柔软的自己。

​​旧物的记忆密码​​:林晚在阁楼翻出奶奶的旧木匣,里面装着半块桂花糖(1987年中秋,你爷爷买的)、一件蓝布衫(你周岁时穿的,洗了十八次还是软的),甚至一本泛黄的《唐诗三百首》(你十岁时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我把玉盘改成了月饼’”);

​​最戳心的和解​​:书中最让人鼻酸的,是林晚在中秋夜遇到的圆子”——那只总在老院墙根等她的橘猫,突然跳上竹床,把脑袋搁在她膝盖上。月光里,林晚摸着它软乎乎的毛,听见张阿婆在院外喊:圆子,回家吃饭啦!而她的手机震动,是前同事发来的消息:听说你回老家了?下周项目庆功宴,给你留了位置。她盯着月亮,轻轻回了句:不了,今晚月亮要和我揽月

三、写作特点:用“月光漫过瓦当”的诗意,写活孤独的“温柔褶皱”

苏晚的文字有种把散文写成月光的魔力。她拒绝心灵鸡汤的空洞,只专注于梅雨季的潮湿月光下的细节:林晚的竹床床板上的刻痕深浅不一,像她这些年攒下的、没说出口的心事;桂花香裹着梅雨的潮气,甜得有点发黏,像奶奶煮的酒酿圆子;甚至连猫的呼噜声都像月光落在瓦当上的声音,一下,两下,把夜的褶皱慢慢抚平

更绝的是叙事节奏。前半部分像一部梅雨季纪录片,林晚的迷茫(项目庆功宴的掌声还在耳边,可我突然想不起自己为什么笑)、她的温暖(圆子蹭她手心的温度,比咖啡杯还烫)、她的释然(奶奶的木匣里,没有成功,只有圆子菱角月饼’”)都带着股潮湿的温柔;中段渐入人心,通过旧木匣”“圆子”“月光下的竹床等支线,慢慢揭开揽月的真相——它不是逃避现实的借口,是让孤独的褶皱里,长出温柔的芽;结尾则像一场月光的仪式,没有彻底治愈的爽文,只有林晚站在老院门口,看着月亮升到最高处,轻声说:原来我藏起来的柔软,从来都没丢——它在桂花香里,在圆子的呼噜声里,在奶奶的刻痕里,在每一片被月光吻过的瓦当上。

四、阅读体验:像坐在老院的竹床上,听月光说“你回来了”

读这本书的过程,像端着一杯温热的桂花茶,坐在梅雨季刚过的老院竹床上——林晚的叹息(原来我早就忘了,月亮是会等的)、她的轻笑(圆子的毛,比项目报表软多了)、她的释然(奶奶的玉盘,原来是月饼);老院的环境音(雨打瓦当的滴答,蝉鸣的尾音,圆子的呼噜声)、月光的变化(从云缝里漏出的银边,到漫过瓦当的清辉)、甚至桂花香的浓度(调是甜,后调是暖,像奶奶的怀抱)。苏晚的语言有股旧棉布的温暖:她写月光不是冷的,是晒过太阳的被子,裹着人间的烟火气;写圆子眼睛像两颗琥珀,装着林晚没说出口的我想家’”;甚至写奶奶的木匣锁扣生了锈,可打开时,里面的旧物都在发光,像星星落进了木头里。这些细节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都市孤独自然治愈的秘密通道——原来揽月从不是浪漫的仪式,是让我们慢下来,看见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最珍贵的自己

最让我意外的是它的反套路。没有返乡必逆袭的爽文模板,没有孤独必治愈的说教,甚至连结局都带着温暖的真实——林晚没重返职场,而是在老院开了间揽月小筑卖自己烤的月饼,收留流浪猫,给来拍照的客人讲月亮的故事);她没彻底放下过去,而是在每个中秋夜,和圆子、张阿婆一起,坐在竹床上揽月

合上书时,我盯着封面上那轮漫过瓦当的月亮发了很久呆,突然想起上周在公司加班到十点,透过玻璃幕墙看到的月亮——它被霓虹灯染成粉色,像块没吃完的月饼。现在我突然懂了:《揽明月》里的每片月光,都是生活写的温柔便签;每个揽月的夜晚,都是我们和自己的和解仪式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给“都市孤独症”的一剂“月光解药”

内卷”“焦虑”“电子榨菜成为热词的今天,《揽明月》像一场精准的认知祛魅。它击中了当代人的集体困境:我们总说要成功,却忘了成功的反义词,是活得像自己’”;我们总说要热闹,却忘了热闹的另一边,藏着最珍贵的孤独。豆瓣书评区有一条高赞留言:以前觉得孤独没人陪,现在才懂,孤独没机会和自己好好相处’——而《揽明月》教会我,揽月不是等别人来陪,是自己成为自己的月亮这种共鸣让它迅速破圈,不仅被列为治愈系散文必读书单,还被民宿主推荐为都市人解压指南”——有读者说:读完这本书,我把办公室的绿植换成了桂花,每天下班回家,先坐在阳台揽月十分钟,才发现,原来我家楼下也有月亮。

作家李娟在书评中写道:这不是一本简单的乡土散文,而是用梅雨季的潮湿’‘桂花香的甜腻’‘月光漫过瓦当的清辉这些最日常的细节,写给所有在都市里迷路的人的情书。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治愈,不是逃离现实,是在现实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月光;所谓揽月,也不是浪漫的仪式,是让我们慢下来,看见藏在生活褶皱里的、最珍贵的自己

六、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原来“月亮”是“藏起来的自己”

读这本书时,我正处于职场倦怠期”——作为项目主管,我每天被KPI”“汇报”“deadline追着跑,连抬头看月亮的时间都成了奢侈。直到看到林晚在竹床上写的月亮是大地的灯,照见我们藏起来的、最柔软的自己,突然哭了——原来早就死了,死在成功的标签里,死在忙碌的惯性里。

现在的我,会在每个下班后,绕路去小区里的老银杏树下揽月那里的月亮,比写字楼的天台亮);会在周末烤月饼虽然烤焦了三次,但圆子说焦的也香’”);甚至在项目庆功宴上,我会说:今晚的月亮很圆,我想请假半小时,去楼下看看它。

书里那句原来我藏起来的柔软,从来都没丢——它在桂花香里,在圆子的呼噜声里,在奶奶的刻痕里,在每一片被月光吻过的瓦当上,成了我手机屏保。

周末整理书架时,我又翻到《揽明月》。书角有点卷,是被我反复摩挲的痕迹。窗外的月亮升起来了,我突然想起书里的一个场景:林晚坐在竹床上,圆子蹭着她的手,月光漫过瓦当,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老长。

原来最珍贵的治愈,从来不是逃离生活,是在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月光;最动人的和解,也不是和世界妥协,是和自己和解,让藏起来的柔软,晒晒月亮

“《揽明月》:当月光漫过瓦当,我读懂了孤独的“温柔解药”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 爱阅读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金融安全领域的“百科全书”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由经济学家王洪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作为金融实务与政策研究的集大成者,王洪章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 爱阅读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生长的童话书”,从伦敦破屋到全球文化现象 《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奇幻文学系列,1997年至2007年间陆续出版7部正文,后被改编为8部电影、舞台剧《被诅咒的孩子》,以及漫画、游戏、主题公园等多...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破解汉语密码的语法圣经与思维革命 | 爱阅读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破解汉语密码的语法圣经与思维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学术讲义到语法研究"圣经"的传奇 《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是语言学家吕叔湘基于多年研究成果撰写的汉语语法理论著作,1979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2005年推出修订版。全书系统构建汉语语法分析框架,提出"小句中枢说""句法...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 爱阅读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时便因其哥特式风格与颠覆性的主题引发争议。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荒凉的英格兰北部旷野为背景,通过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与复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深渊与光辉。 (...

《皇袍加身》:原来最狠的“帝王术”,藏在“不敢回头”的背影里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原来最狠的“帝王术”,藏在“不敢回头”的背影里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反套路”的历史权力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历史学者陈默耗时八年创作的明清史题材小说,2024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不同于“帝王将相”的宏大叙事,也非“宫斗权谋”的猎奇演义,作者以明嘉靖朝为背景,聚焦一个从县衙小吏成...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 爱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用诗意的哲思,照亮生命的每一寸荒芜 一、书籍基本信息:跨越东西方的“精神诗桥”,纪伯伦的“灵魂自白集” 《纪伯伦散文诗全集》是黎巴嫩诗人卡里·纪伯伦(Kahlil Gibran)毕生创作的散文诗合集,收录了他从1903年到1931年间的160余篇作品,涵盖《先知》《沙与沫...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青年作家李颜垒的《诗经》通俗读本,2010年首次出版后风靡全国,2019年推出典藏版。全书精选《诗经》中30余篇经典诗作,围绕爱情、劳作、战争等主题划分为七大章节,如“情为何物”“男耕...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串起千年智慧”的“政治思想地图” 若要给《中国政治思想史》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政治智慧的‘时间胶囊’”。这部由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公权(1897-1981)先生撰写(1947年初版,2...

《钟情》:在速食时代,重新学会“慢火炖爱” | 爱阅读

《钟情》:在速食时代,重新学会“慢火炖爱” 最近整理书架时,《钟情》的书脊蹭过指尖,突然想起上周和男友的争吵——他加班到十点,我对着冷掉的火锅抱怨“你根本不在乎我”,他却摸着黑从冰箱里掏出一盒还温热的杨枝甘露:“路过便利店时看到你爱喝的,想着你可能还没睡。”那一刻,我忽然懂了书里那句话:“钟情...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在草原的褶皱里,拼出被误读的千年文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重构契丹早期史》是历史学者苗润博2024年推出的学术力作,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像一把考古刷,轻轻拂去契丹早期历史的“神话迷雾”——通过分析墓志铭、壁画、突厥文碑刻等“非传统史料”,重新定义了“何为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