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口号万岁》:当“万岁”成为时代的回音壁,我们该不该捂住耳朵?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1

《口号万岁》:当万岁成为时代的回音壁,我们该不该捂住耳朵?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北大教授的“社会解剖刀”

《口号万岁》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孔庆东的杂文集,2008年由重庆出版社推出,后被收录于《孔庆东文集》系列。全书以口号为切口,却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集体记忆——从文革时期的万岁呐喊,到市井生活中的荒诞闹剧,再到对非左即右民族弱性的反思,孔庆东用他标志性的孔氏幽默,将沉重的历史与现实,熬成了一锅带着辣味的醒脑汤。

二、核心价值:在口号中看清“群体狂欢”的底色

这本书最颠覆认知的洞察是:口号从来不是简单的声音,而是群体情绪的催化剂。孔庆东用大量案例揭示:当打倒”“万岁的呐喊声浪高涨时,个体的理性会被瞬间淹没,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狂欢。他写道:我们总以为自己在喊口号,其实是口号在喊我们。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那些沉迷于网络跟风”“群体讨伐的现代人——原来,从文革的广场批斗到社交媒体的网暴狂欢,人性的弱点从未改变。

读者收获:

你会突然明白:为什么我们总在热点事件中失去理智?

你会学会追问:当正义变成口号,它还是正义吗?

你会更清醒地看待群体行为:那些为你好的呐喊,可能藏着最深的恶意。

三、内容亮点:用“市井生活”解构宏大叙事

孔庆东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从不空谈理论,而是用生活碎片拼出时代的真相。比如:

《老刘家》:一个傻子的哲学课

书中描写了邻居刘杰——一个天生痴呆却充满想象力的青年。他会把电影《列宁在1918》的情节改写成杨子荣用500条毒蛇吓跑座山雕,会在雪地里突然说:唉,我要是不傻,多好啊!这个角色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正常人的虚伪:我们嘲笑他的,却看不见他眼中的纯粹。孔庆东用这种荒诞中的真实,让读者反思:在口号的裹挟下,谁才是真正的清醒者

《骑车上班》: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生存智慧

当全网都在鼓吹成功学时,孔庆东却用骑车上班的日常细节,传递了一种反内卷的生活哲学。他写自己如何避开早高峰、如何和菜市场小贩砍价、如何在路边摊吃一碗热腾腾的豆腐脑——这些画面像一组慢镜头,让读者突然意识到:原来幸福不需要万岁的口号,它藏在柴米油盐的琐碎里。

《口号万岁》:从文革网络暴力的历史回响

书中最震撼的对比,是将文革时期的打倒口号与社交媒体的人肉搜索并置。孔庆东指出:当正义被流量绑架,当审判变成全民游戏,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施暴者。这种历史照进现实的写法,让这本书在2025年的网暴治理讨论中,显得格外有前瞻性。

四、写作特点:“孔氏幽默”的杀伤力

孔庆东的笔法,像一把带糖的刀——他能用最幽默的语言,戳中最痛的点。比如:

反讽当武器:写文革时期的学习班,他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最后喊的口号是生的伟大,死的光荣’——都跟女人有关系,但我在一旁想:你老婆又不是刘胡兰,怎么能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种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让严肃的历史变得荒诞可笑,却更让人深思。

市井语言的魔力:他写邻居老刘婆子:一说到革命这类词汇,她就神采飞扬,颇有几分令人尊敬。这种白描式的叙述,比任何批判都更有力量——因为真实,所以震撼。

学术视角的深度:书中穿插了对鲁迅、老舍等作家的文化解读,比如分析老舍的散文语言如何把幽默藏在悲悯里。这种通俗表达与学术思辨的结合,让杂文既有可读性,又有思想性。

五、阅读体验:像吃了一碗“麻辣烫”——又爽又扎心

翻开这本书,就像坐上了时光机:一会儿被文革时期的荒诞场景逗得哈哈大笑,一会儿被市井生活的温情画面感动到鼻酸,一会儿又被孔庆东的犀利批判戳得后背发凉。合上书页的那一刻,我仿佛经历了一场思想大扫除”——那些曾经深信不疑的口号,突然变得可疑起来;那些曾经忽视的生活细节,反而成了最珍贵的真理。

个人触动:

作为曾因观点不同在社交媒体上被围攻的人,读到书中网络暴力与文革批斗的对比时,我突然释然了:原来,那些骂我的人,和文革时期举着打倒牌子的人,本质上没有区别——他们需要的不是真理,而是发泄。这本书让我学会把情绪和事实分开”——你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不必为别人的情绪买单。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从“校园经典”到“社会警示”

读者口碑:一本让人清醒的书

豆瓣网友打工人小王以前觉得口号离我很远,读了这本书才发现——我可能就是那个在广场上喊万岁的人。

知乎高赞回答:网暴入刑讨论甚嚣尘上的今天,这本书的价值被严重低估——它早就警告过我们:当正义被流量绑架,每个人都会成为受害者。

媒体评价:一本提前预言了2025年网络生态的书

《新周刊》:孔庆东用口号这个切口,剖开了中国社会的群体性狂欢基因——从文革到社交媒体,历史从未改变,变的只是舞台。

心理学家李松蔚推荐:如果你曾因观点不同被围攻,或对网络暴力感到无力,这本书会让你看到:问题不在你,而在系统

社会热点关联:当网暴成为时代病,这本书是解毒剂

2025年,网暴治理仍是社会焦点:从网红被骂到抑郁普通人因一句话社死,网络暴力从未消失。《口号万岁》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记录了现象,更分析了根源——当社交媒体将道德审判变成一场全民游戏,我们该如何守住人性的底线?

七、金句暴击:一针见血的“孔氏真理”

我们总以为自己在喊口号,其实是口号在喊我们。

——这句话像一记耳光,打醒了所有沉迷于群体狂欢的人。

平平淡淡才是真,可我们总在追求惊天动地

——这句话像一碗凉茶,浇灭了现代人的成功焦虑

正义变成口号,它就不再是正义,而是暴力。

——这句话像一把刀,剖开了所有伪正义的伪装。

八、为什么这本书值得“囤在床头”?

如果你曾因观点不同被围攻,或对网络暴力感到无力,或只是想理解这个口号满天飞的时代——《口号万岁》就是你的清醒剂。它不会给你完美答案,但会教你如何不被口号绑架;它不会美化人性,但会让你看到:在群体狂欢的底色下,保持理性,就是最大的善良。

最后一句暴击:读这本书的最好方式,是配一杯凉茶——毕竟,有些真相,会让你后背发凉,却也让你头脑清醒

“《口号万岁》:当“万岁”成为时代的回音壁,我们该不该捂住耳朵?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一部写给“现代人”的“创新溯源说明书” | 爱阅读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一部写给“现代人”的“创新溯源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2000年时光串起的“人类智慧编年史” 《过去2000年最伟大的发明》是英国科学作家约翰·霍兰德(John Holland)于2012年出版的通俗历史读物,耗时8年遍访全球博物馆、档案馆,结合科技史、社...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 爱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一、书籍的核心价值:一剂治愈“爱情虚无症”的文学疫苗 在这个“速食爱情”泛滥的时代,马尔克斯用《霍乱时期的爱情》为我们注射了一针直抵灵魂的疫苗。它不是教你如何“脱单”的恋爱指南,而是一面照见爱情本质的魔镜——书中穷尽人类爱...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 爱阅读

《罪与罚》:在灵魂炼狱中寻找救赎的终极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封神”的罪与罚之书 1866年,陀思妥耶夫斯基在《俄国导报》上连载《罪与罚》,这部以穷大学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主角的小说,像一颗投入文学湖面的巨石,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让陀思妥耶夫斯基在文坛上声名鹊起,更被...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掀开“自由市场”的面纱,看透价值背后的权力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主流经济学“沉默”的“资本主义透视镜” 《资本主义、价值和剥削》是英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杰弗·霍奇森1982年的著作,出版时正值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主导学界、马克思主义理论陷入“理论危机”的年代。不同...

《自卑与超越》:一把“心理的梯子”,让我读懂了“自卑是成长的起点” | 爱阅读

《自卑与超越》:一把“心理的梯子”,让我读懂了“自卑是成长的起点”   去年春天在旧书店翻到这本泛着书脊磨损痕迹的《自卑与超越》时,封面是深灰色的,书名烫金字有些脱落,像块被岁月磨旧的勋章。我随手翻开第一页,就被第一行字击中了:"自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情感,它的存在不是缺陷,而是生命向上的动力。...

《自然》:一本照见科学灵魂与人类命运的镜子 | 爱阅读

《自然》:一本照见科学灵魂与人类命运的镜子 一、当1869年的伦敦雾霭照进2025年的实验室 翻开这本创刊156年的科学圣经,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时空的显微镜——1896年伦琴发现X射线的手稿墨迹未干,1953年克里克与沃森的DNA双螺旋模型还在纸上旋转,2022年中国科大团队用量子计算机模拟的...

《自由的限度:》解码公共选择的“规则游戏”与现代治理启示录 | 爱阅读

《自由的限度:》解码公共选择的“规则游戏”与现代治理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公共选择理论的“宪法宣言” 《自由的限度》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詹姆斯·M·布坎南1975年完成的宪政经济学代表作,1989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国,属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政府行为需受宪法约束”为核心,通...

《自由与组织》:当“个人”撞上“集体”,我终于读懂了“自由的边界” | 爱阅读

《自由与组织》:当“个人”撞上“集体”,我终于读懂了“自由的边界” 一、书籍基本信息:罗素的“社会平衡术”,现代政治哲学的“清醒剂” 《自由与组织》是英国哲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伯特兰·罗素于1914年出版的政治哲学经典,全书约15万字,聚焦“个人自由”与“社会组织”的永恒矛盾。罗素在书中提出...

《综合武者》:在武术与现代规则的碰撞中,解锁生存新维度 | 爱阅读

《综合武者》:在武术与现代规则的碰撞中,解锁生存新维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武术版的“古代职场生存指南” 这本书像一卷被汗水浸透的古代武学秘籍,作者是“综合武者”创作团队——百度小说连载的武侠力作,以大明王朝为背景,将“传统武术”与“现代科学”熔于一炉。书中既有“主角用生物力学优化拳法”的硬核细...

《政府论》:洛克用“自然权利”重构的现代政治基因图谱 | 爱阅读

《政府论》:洛克用“自然权利”重构的现代政治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17世纪英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政府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于1689-1690年创作的政治哲学著作,分上下两篇,共34章。上篇批判菲尔默的“君权神授”论,下篇系统阐述“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等理论,被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