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被讨厌的勇气》:一本让你敢做自己的心理解药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6

《被讨厌的勇气》:一本让你敢做自己的心理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对话体拆解人生难题的"叛逆手册"

这本书像一罐装在可乐瓶里的清酒——乍看是畅销心理书的甜美泡沫,细品却是阿德勒心理学的辛辣回甘。作者岸见一郎与古贺史健用"青年与哲人"的对话体,将百年前的个体心理学理论,包装成现代都市人的"人际关系脱敏指南"。全书200页不到,却像一把手术刀,精准切开当代人"社交恐惧""自我怀疑"的病灶。

二、核心价值:给"讨好型人格"的解绑秘籍

书中最颠覆的认知是"自由就是被讨厌"。它不教人如何受欢迎,而是告诉你:当你不再为别人的评价活成"人设",才能真正获得心灵的呼吸权。就像书中哲人说的:"不是因为你内向才社交恐惧,而是为了逃避社交才表现出内向。"这种因果倒置的洞察,让无数读者在某个深夜突然拍桌:"原来我一直在演戏!"

三、内容亮点:用"课题分离"破解生活谜题

人际关系"三八线":书中提出"课题分离"概念,把"你爱我"变成"各自负责自己的课题"。比如同事甩锅时,只需问自己:"这是他的工作失误(他的课题),还是我需要替他背锅(我的课题)?"这种思维像给人际关系装了防火墙。

活在"此时此刻"的魔法:当青年抱怨"原生家庭阴影",哲人反问:"如果一直带着过去的枷锁,不就等于否定现在的自己吗?"这种"横向时间观"如同给心灵做断舍离。

反鸡汤的清醒剂:不同于"你要自信"的鸡汤,阿德勒心理学直指要害:"自信不是等来的,是在行动中获得的副产品。"

四、写作特点:把哲学讲成相声的神奇笔法

全书用"青年不断追问-哲人犀利回击"的对话模式,像看了一场德云社的心理学专场。比如青年抱怨"人际关系太复杂",哲人直接甩出:"你只是把别人的课题看成自己的KPI。"这种口语化的表达,让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从书架走向地铁——你甚至可以边通勤边"偷听"这场改变人生的对话。

五、阅读体验:像给心灵做SPA的治愈之旅

读这本书的感觉,像在拥挤的地铁里突然找到座位。当看到"不是因为你内向才社交恐惧,而是为了逃避社交才表现出内向"时,你会突然意识到:原来这些年都在给自己的怯懦找借口。更妙的是,书中没有说教,只有"青年"这个普通人的视角不断摔跤、爬起,像极了每个在深夜辗转反侧的我们。

六、社会评价与影响力:当代青年的"精神布洛芬"

豆瓣9.0高分,被读者称为"心理自助领域的《人类简史》"

陈坤在微博推荐:"它让我学会把注意力从'别人怎么看我'转移到'我想成为谁'"

日本亚马逊心理类榜首持续3年,韩国改编成话剧场场爆满

2025年最新数据:中国销量突破500万册,小红书相关笔记超10万篇

七、个人共鸣:这本书如何改变我的人生

去年辞职创业时,我曾因"怕被同事说三道四"犹豫不决。直到书中那句"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像闪电劈开迷雾——原来我害怕的从来不是创业失败,而是"被讨厌"的感觉。现在每当我犹豫是否要拒绝不合理要求时,就会想起哲人的话:"如果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他们就伤害不了我。"

八、金句分享:直击灵魂的清醒剂

"不是因为你内向才社交恐惧,而是为了逃避社交才表现出内向。"

"自由就是被讨厌,但没有人愿意主动承认这点。"

"如果一直寻找认可,就等于把人生主动权交给了别人。"

在这个"社恐""内耗"成为热搜词的时代,《被讨厌的勇气》像一剂苦口良药。它不承诺让你成为社交达人,但会让你在深夜收到恶评时,笑着把手机倒扣在桌上——毕竟,能被讨厌的,从来都是真实的你。

“《被讨厌的勇气》:一本让你敢做自己的心理解药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 爱阅读

《赫索格》:当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成为一面镜子,我们照见了什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书信写就的知识分子心灵史诗” 《赫索格》是美国犹太作家索尔·贝娄于1964年出版的长篇小说,获普利策文学奖(1965)、美国国家图书奖(1965),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犹太小说”。...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 爱阅读

《回天》:当时间拧成莫比乌斯环,我读懂了“选择”最温柔的“后悔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时间循环的“人生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回天》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间哲学”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哲学感——深灰色钟表盘上,两根指针反向缠绕(一根指向“...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 爱阅读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棘心》是现代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聚焦“女性求学与家国矛盾”的作品之一,中文版累计销量超50万册,被读者称为“‘民国女性的心灵独白’——既有留学的开阔,又有故土的牵绊”。全书以...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 爱阅读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一、书籍基本信息:普法战争中的"文化绝唱"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于187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世界短篇小说经典"系列新版。这部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作品,通过阿尔萨斯乡村学校最后一堂法语课...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青年作家李颜垒的《诗经》通俗读本,2010年首次出版后风靡全国,2019年推出典藏版。全书精选《诗经》中30余篇经典诗作,围绕爱情、劳作、战争等主题划分为七大章节,如“情为何物”“男耕...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 爱阅读

《中国乡约制度》:一本藏着传统乡村“相处密码”的活化石手册 拿到《中国乡约制度》时,我正坐在老家的晒谷场上。蝉鸣裹着稻穗的清香钻进书页,封面上那句“中国乡村的秩序,不在官府的文书里,而在乡约的诵读声中”像一根细针,“叮”地挑开了我对“乡村”的刻板印象——原来那些“鸡毛蒜皮”的乡邻往来,早被古人...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在黑死病的阴影下触摸欧洲文明的基因突变 | 爱阅读

《中世纪与文艺复兴》:在黑死病的阴影下触摸欧洲文明的基因突变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误解千年的"文明转折点" 作为剑桥大学中世纪史系教授克里斯托弗·道森的代表作,《中世纪与文艺复兴》以1348年黑死病爆发为分水岭,用十二章篇幅拆解了欧洲从"神权统治"到"人文觉醒"的惊险一跃。生活·读书·新知三联...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部让“普通人变高效”的职场行动指南 | 爱阅读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部让“普通人变高效”的职场行动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的经典著作,1966年首次出版,至今已再版数十次,中文版销量超300万册,被读者称为“职场人的‘效率圣经’”。全书不足200页,却跳出了“只有高管才是管理者”的误区,提出“每...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解锁法律规则与经济运行的深层关联 | 爱阅读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解锁法律规则与经济运行的深层关联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制度经济学先驱约翰・R.康芒斯的代表作,由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权威译本由寿勉成翻译),堪称“打通‘法律’与‘经济’的跨界经典”。作者康芒斯深耕制度经济学与法律...

《资本主义与自由》:解码自由市场的“权利宣言”与现代经济启示录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与自由》:解码自由市场的“权利宣言”与现代经济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自由市场理论的“圣经” 《资本主义与自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1962年完成的经典著作,1986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国,属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自由市场是维护自由的最有效手段”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