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包法利夫人》:当浪漫成为枷锁,我们都在与幻梦拔河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包法利夫人》:当浪漫成为枷锁,我们都在与幻梦拔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人的悲剧教科书”

《包法利夫人》是法国作家居斯塔夫·福楼拜耗时五年(1851-1856)创作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1856年在《巴黎杂志》连载时因伤风败俗遭诉讼,最终1857年正式出版后却成为现实主义文学里程碑。故事围绕外省小镇医生的妻子艾玛·包法利展开,以她短暂而炽烈的一生,剖开了浪漫幻想与现实泥沼的永恒撕扯。

二、内容亮点:被浪漫滤镜割裂的人生切片

若用一句话概括内容,一个渴望非凡的女人,在平庸生活里活成了自己的悲剧诗人”——但这太轻了。福楼拜的笔像一把精密的手术刀,划开生活的表皮,让我们看见:

​​艾玛的精神胎记​​:少女时代在修道院读的骑士小说,为她种下了爱情必须如烈焰、如史诗的幻觉。她会在给丈夫夏尔的信里夹干枯的矢车菊(那是小说里男女主角的定情物),会在客厅窗前托腮望云,想象自己正与某个意大利伯爵共赴舞会——这些细节不是少女心,而是她为自己编织的精神牢笼。

​​三次越界的荒诞性​​:第一次与罗多尔夫的偷情,她以为这就是爱情,却在野地里被他吻手时浑身发抖,仿佛刚从云端跌落;第二次与莱昂的暧昧,她在剧院看《曼侬·莱斯戈》时,把戏中荡妇的命运投射到自己身上,却在现实中为买一条丝绸裙跟丈夫撒谎;最后一次服毒自杀,她死前还在念叨我的爱,我的激情”——这些情节没有狗血反转,却因真实的自欺让人窒息。

​​夏尔的温柔暴政​​:这个总把艾玛,你看这朵花多好看挂在嘴边的乡村医生,不是反派,而是旧时代的正常人。他会笨拙地给艾玛买巴黎时尚的帽子(却选了最俗气的款式),会在她死后整理她的情书(发现每封都写着我爱你却不知收信人是谁),甚至临终前还在喊艾玛,我的天使”——他的正常,恰恰是艾玛悲剧的背景板。

三、写作特点:福楼拜的“文字炼金术”

福楼拜曾说:写好一个句子,要比杀死一个人更难。这种苛刻在书中处处可见:

​​一词说的魔法​​:他追求最精准的那个词,比如形容艾玛拆情书时手指神经质地颤抖,用神经质而非快速;写夏尔吃炖鸡时骨头在齿间发出细碎的响,连声音都被具象化。这些词像显微镜下的切片,让读者能触摸到人物的情绪。

​​零度叙事的冷静​​:福楼拜从不站出来评判艾玛堕落或夏尔可怜,他像台摄像机,记录艾玛在客厅里转圈时裙裾的弧度,记录她服毒后嘴里泛起苦杏仁味的生理反应。这种冷静反而更锋利——读者自己会为艾玛的疯狂揪心,为夏尔的愚钝叹息。

​​万物皆有隐喻的诗性​​:艾玛眼中的鲁昂城是铺满金箔的童话书,永镇的教堂尖顶像根扎进天空的针,连她自杀用的砒霜味道像烂杏仁”——这些意象不是装饰,而是她内心世界的投射:浪漫、尖锐、致命的甜。

四、阅读体验:一场与“另一个自己”的对话

初读《包法利夫人》时,我正陷在工作-生活的重复循环里,总觉得这样的日子不该是我想要的。艾玛的抱怨(每天都是同样的钟点,同样的事情)像根细针,轻轻挑破了我对平淡的忍耐。但读着读着,我害怕了——她为逃离平淡做的那些事(偷情、挥霍、说谎),不正是我偶尔在深夜幻想的吗?如果我辞掉工作去旅行”“如果我嫁给更有激情的人”——这些念头曾被我包装成追求自我,现在才惊觉,它们和艾玛的浪漫幻想共享同一种基因:用未发生的美好逃避已存在的真实

最震撼的是结尾:艾玛死后,夏尔在她枕头下发现两封未寄的情书,其中一封写着我疯狂地爱你。这个总把艾玛的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男人,直到最后都没懂她。我合上书时,窗外的梧桐叶正被风卷着打转,突然想起自己曾在备忘录里写要活成闪闪发光的样子”——原来我们都曾是自己的艾玛,用幻想编织铠甲,却忘了铠甲里的肉身正在流血。

五、评价与影响力:跨越时代的“人性标本”

《包法利夫人》的争议从出版延续至今:19世纪评论家骂它伤风败俗,因为它写了一个不守妇道的女人;20世纪女性主义者争论它是否在批判女性虚荣;现代读者则从中看到精神内耗的原型——艾玛的痛苦,不正是当代人想要的生活能过的生活之间的撕裂吗?

权威评价里,左拉说:福楼拜用显微镜观察细节,却让我们看到了整个时代的病理。现代读者@晚星在豆瓣写:读艾玛时,我总想起地铁上那个对着手机笑的女孩——她是不是也在和自己演一出爱情戏这些声音让《包法利夫人》超越了法国乡村悲剧的框架,成了一面照见人性的镜子。

书中有句被反复引用的话:她爱海只爱海的惊涛骇浪,爱青天只爱青天上的乌云。艾玛的悲剧不在追求浪漫,而在她拒绝承认:惊涛骇浪会退潮,乌云背后未必有光。我们何尝不是如此?总以为下一个选择能救赎自己,却忘了当下才是唯一能握住的船桨。

合上《包法利夫人》很久,我依然会在某个加班到深夜的时刻,突然想起艾玛站在客厅镜前,把枯萎的矢车菊别在衣襟上的样子。她不是坏女人,只是一个被幻想宠坏的孩子——而我们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个这样的孩子。福楼拜的伟大,或许就在于他没有审判她,只是轻轻说:看,这就是我们。

“《包法利夫人》:当浪漫成为枷锁,我们都在与幻梦拔河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 爱阅读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书评:筑牢金融防线的“中国方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金融安全领域的“百科全书” 《国家金融安全:风险预警与边界构建》由经济学家王洪章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23年出版。作为金融实务与政策研究的集大成者,王洪章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中国人民银行纪委...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 爱阅读

《国家制度和无政府状态》:一本带你重新思考“国家与自由”边界的无政府主义经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俄国无政府主义运动领袖米哈伊尔·巴枯宁,初版于1873年,是19世纪无政府主义思想的“标志性宣言”。它诞生于欧洲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当时马克思主张“无产阶级专政”,巴枯宁却针锋相...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用台词雕刻的人性万花筒与存在主义预言 | 爱阅读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用台词雕刻的人性万花筒与存在主义预言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伊丽莎白剧场到元宇宙的戏剧圣经 《哈姆莱特》是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1599-1601年的悲剧,1603年首次印刷出版,2023年皇家莎士比亚剧团推出全息投影版剧本。这部被称作"戏剧界的珠穆朗玛峰"的作品,通过丹麦王...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一、书籍基本信息:约克郡荒原上的"黑色浪漫"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202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勃朗特姐妹经典"系列新版。这部被夏洛蒂·勃朗特称为"野兽般的独白"的作品,以约克郡荒原...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 爱阅读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护花铃”串起守护与成长的“烟火江湖志” 《护花铃》是青年作家“月见”2024年推出的古代言情小说,以晚唐“长安花市”为背景,聚焦16岁少女阿阮的“护花生涯”。她是长安最大的花坊“锦绣阁”最末等的“花仆”,却因一次...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 爱阅读

《混乱的图书馆》:一本用乱序写就的“人间烟火标本集” 上周三下午,我在公司茶水间抱怨“家里书架乱得像被台风扫过”,邻座的退休老教师突然从帆布包里掏出一本旧书:“你该读读这个——《混乱的图书馆》。我家楼下那家社区图书馆,比书里写的还乱,但比任何地方都温暖。”我接过书翻了两页,立刻被第一行字击中:...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 爱阅读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极简学理财》是国内理财导师简七的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全书288页,定价55元。这本书以“极简主义”为核心理念,提出“理财三步法”(记账-规划-投资),将复杂的财务知识转化为...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 爱阅读

《极限大魔尊》:在魔气与天劫中,写一本给挑战者的突破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玄幻版的"极限修炼启示录" 《极限大魔尊》是网络作家"魔尊本尊"自2024年起在起点中文网连载的玄幻小说,目前已更新至138.21万字。小说以"主角通过极限修炼突破九重天劫"为核心设定,构建了涵盖魔功、天劫、宗门争霸的...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 爱阅读

《走到人生边上》:一场“与生命对话”的温柔旅程,教会我们如何“优雅地老去”​​ 一、书籍基本信息:杨绛先生的“生命备忘录”,写给所有“走在人生边上”的人 《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先生96岁高龄时创作的散文集(2007年出版),收录了她对生命、死亡、命运、亲情的终极思考。全书约15万字,没有宏大的...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 爱阅读

《醉眼看金庸》:以醉眼观江湖,以真性情解武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非典型”的金庸研究指南 《醉眼看金庸》是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金庸研究重磅炸弹”,作者孔庆东(北大醉侠)与蒋泥联手,用329页的篇幅,将金庸15部武侠小说的“灵魂切片”摆上学术解剖台。它既不是传统文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