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创业可以走直线》:避开90%的坑,给普通人的“轻创业避坑指南”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创业可以走直线》:避开90%的坑,给普通人的轻创业避坑指南

如果你总觉得创业是大佬的游戏,普通人一进场就会亏;如果你想搞副业却怕投钱又投时间,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如果你刷到太多创业逆袭爽文,却找不到具体该怎么做的答案——那这本《创业可以走直线》会像给新手的创业导航仪。它不是教你怎么赚快钱,而是用作者踩过的坑、验证过的工具,告诉你创业不用摸着石头过河,拿着避坑地图就能少走弯路,读的时候像听有经验的前辈聊天,句句都是能落地的实在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从实战废墟里爬出来的创业手册”

《创业可以走直线》的作者是周航——这位不是纸上谈兵的专家,而是真刀真枪创过业的实战派:他曾创办国内知名出行平台,经历过从0到1的冷启动,也踩过盲目扩张导致资金链紧张的大坑,最后靠及时调整策略盘活项目。这本书是他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创业复盘笔记,收录了他3次创业、投资20+初创项目的经验,甚至把自己亏了200万的失败案例毫无保留地写了进去。

最贴心的是书的工具包设计:每章结尾都有直线工具卡,比如赛道筛选四象限表”“现金流预警清单,甚至连和供应商谈判的3个话术模板都直接附在页边,不用你自己总结——就像买家电附赠说明书+维修工具,哪怕你是第一次接触创业,也能拿着工具卡直接用。

二、书籍内容:不灌“逆袭鸡汤”,只拆“普通人能复制的避坑逻辑”

这本书的核心不是教你做下一个马云,而是帮你避免创业3个月就倒闭的命运”——作者没讲宏大的商业战略,反而专挑普通人最容易踩的坑拆解:

比如选项目的坑:他说自己第一次创业时,没做用户调研就跟风开奶茶店,觉得大家都爱喝,肯定赚钱,结果开业后才发现周边3公里有5家奶茶店,自己的店没特色,每天只卖20杯。然后他会教你赛道筛选四象限避坑:先看市场需求(有没有人真的需要),再看自身优势(你会不会做,比别人强在哪),接着看竞争壁垒(别人能不能轻易模仿),最后看变现速度(多久能回本,能不能扛住前期亏损)——用这个工具,他帮读者分析为什么社区团购团长适合宝妈做,却不适合刚毕业的学生,具体到宝妈有社区人脉(优势),学生没稳定客源(劣势),一点不模糊。

再比如融资的坑:很多人觉得融资越多、估值越高越好,他却举了个真实案例:朋友创业时把估值抬到1亿,结果下一轮融资时,投资人觉得业务增长跟不上估值,没人敢投,最后资金链断裂。他总结:创业的直线不是融最多的钱,而是融够用的钱,还能保持主动权’”,甚至教你怎么算够用的钱’——至少能支撑18个月的运营成本,因为从启动到盈利,通常需要12-15个月

这些内容没有剧透某个项目的最终盈利,却像把创业的X光片给你看”——让你看清哪些地方容易出问题,该怎么提前预防,而不是等出了问题再补救。

三、写作特点:用“自己的坑当案例”,让每个建议都带着“痛感和温度”

这本书最打动人的,是作者不装大佬的真诚——他从不说我当年多厉害,反而总说我当年多傻,用自己的失败案例让建议落地。比如讲团队管理的坑,他说:第一次创业时,我觉得给员工涨工资就能留不住人,结果给技术主管涨了50%工资,他还是走了——后来才知道,他想要的是能参与决策的话语权,不是只多拿点钱。这种把自己的糗事说出来的写法,比专家说要重视员工需求’”管用多了,你会觉得他踩过的坑,我可能也会踩,得记下来

他还擅长用生活化比喻把复杂的商业逻辑变简单。比如把盲目扩张比作给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穿高跟鞋孩子刚能站稳(项目刚盈利),你就逼他跑(开10家分店),结果肯定是摔得鼻青脸肿——创业要先站稳,再走稳,最后再跑’”;把现金流比作创业的氧气’”你可以暂时不盈利(像人暂时不吃东西),但不能断现金流(像人不能没氧气),哪怕每月只赚1块钱,只要现金流正,就有机会调整;一旦现金流断了,再好的项目也会猝死。这种比喻一看就懂,记十年都忘不掉。

四、阅读体验:像“听老大哥聊创业,越听越有底气”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正纠结要不要辞掉工作做自媒体创业”——没流量赚不到钱,又怕不试会后悔。翻到轻启动策略那章,作者说:普通人创业别一开始就allin,先做最小可行性测试(MVP)——比如想做美食博主,不用先辞工作,每周拍2条视频发抖音,看3个月能不能涨1000粉、接1个小广告,能就继续,不能就及时止损,损失的只是业余时间,不是全部收入。

我照着这个方法试了:每天下班后花1小时拍家常菜教程,第2个月就有本地餐饮品牌找我做推广,赚了500块——虽然不多,但让我确定这个方向可行,现在还没辞工作,却有了稳定的副业收入。读这本书的感觉,不像读商业书,更像有个走过弯路的老大哥在身边提醒你:这里有坑,慢点走’‘那边能走,跟着来’”,本来焦虑的心情,慢慢就踏实了。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一本“让普通人敢创业、会创业的实用手册”

这本书刚出版就登上了当当创业类新书榜,得到APP的每天听本书栏目专门做了解读,评价它反焦虑的创业书——不制造创业必须赚大钱的焦虑,只教怎么用最小成本试错,哪怕失败也不亏太多’”

创业圈的口碑更真实:某社区团购创业者在社交平台分享用书中的现金流预警清单,发现自己的资金只能撑6个月,立刻停掉了2个不盈利的小区站点,把成本降下来,现在已经盈利3个月了;还有宝妈读者说赛道筛选四象限选了社区儿童绘本租赁项目,投入不到5000块,现在每月能赚2000多,既能陪孩子,又有收入

就连资深投资人徐新也推荐:现在太多创业书教怎么成为独角兽,却没人教普通人怎么安全创业,这本书补上了这个缺口——它不是教你,而是教你先别输,这才是对普通人最有用的创业智慧。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它教会我“创业不是‘赌一把’,而是‘算清楚再做’”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不是学会了某个创业技巧,而是改变了对创业的认知”——以前我觉得创业是要么赚大钱,要么亏光的赌博,读完才明白:普通人的创业,应该是算清楚风险和收益,用可控的成本试错,哪怕最后没成功,也能学到东西,不算白干。

比如我之前想做线上服装代购,算了算进货需要5000块,快递费每月1000块,至少要卖100件才能回本,用书中的变现速度公式一算,发现以我的人脉,每月最多卖30件,根本回不了本,果断放弃了——避免了5000块的亏损。现在做的自媒体副业,也是用书中的轻启动方法,没花什么钱,却慢慢有了收益,这种踏实试错的感觉,比盲目跟风安心多了。

对我来说,这本书不是创业成功学,而是普通人的创业安全手册’”——它没让我变成创业者大佬,却让我敢用小成本尝试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失败,也知道问题出在哪,下次该怎么改,这种有底气的尝试,比不敢动强一万倍。

七、书中金句:两句话,道透普通人创业的“直线逻辑”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句是关于创业的直线是什么创业的直线不是最短的距离,而是最少折返的距离’——少走一次弯路,比多快一步更重要。这句话让我明白,创业不用追求快速成功,能避开坑、稳步走,就是直线

另一句是关于普通人创业的核心普通人创业,别想颠覆行业,先想解决一个小问题,赚一点小钱’——把小问题解决好,小钱赚稳了,自然能走成直线。这句话戳破了很多人的创业幻想,让我知道:不用一开始就想做大事,能帮社区宝妈买到便宜菜(社区团购)、帮上班族吃到热乎饭(外卖小店),都是好的创业方向。

如果你想搞副业却怕踩坑,如果你对创业有想法却不敢行动,如果你厌倦了创业鸡汤想找本实在书”——那一定要读《创业可以走直线》。它不会给你一夜暴富的美梦,却会给你踏实做事的底气;它不会教你成为大佬,却会帮你成为不亏、能赚、有成长的普通人创业者。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说,能走稳创业的每一步,比走得快更重要,而这本书,就是帮你走稳每一步的导航仪。

“《创业可以走直线》:避开90%的坑,给普通人的“轻创业避坑指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硅谷百年史》:一部解码创新基因的“科技史记”,为何值得每个追光者细读? | 爱阅读

《硅谷百年史》:一部解码创新基因的“科技史记”,为何值得每个追光者细读? 拿到《硅谷百年史》时,我以为这只是一本堆砌企业名录的“成功学合集”。但翻开第一页——1900年的圣克拉拉谷还是一片果园,果农们正为柑橘价格发愁——我突然意识到:原来“硅谷”不是天生的科技圣地,它也曾是被时代“忽略的边角料...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 爱阅读

《海洋帝国》:地中海霸权争夺背后的文明碰撞与海洋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海洋帝国》,是英国历史学家罗杰・克劳利“地中海史诗三部曲”的第二部(另两部为《1453》《财富之城》),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系列引进出版,堪称“地中海史研究的‘叙事典范’”。作者深耕地中海文明史数十年...

《行善圣人朱利安的传奇》:当善意成为日常,平凡人也能活成光 | 爱阅读

《行善圣人朱利安的传奇》:当善意成为日常,平凡人也能活成光 去年深冬在旧书市集淘到这本书时,书脊已经有些磨损,深棕色封面上印着个模糊的修士剪影——他挽着粗布长袍,怀里抱着一筐刚烤好的面包,嘴角挂着笑。翻开第一页,我就被拽进了13世纪的法国乡村:寒风卷着麦香掠过修道院的石墙,朱利安正踮脚把最后一...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 爱阅读

《何谓文化》: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一、书籍基本信息:余秋雨的文化“解忧杂货店” 《何谓文化》是余秋雨在2012年出版的文化散文集,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这本书像一扇旋转门,将读者从现代社会的喧嚣推入千年文化的长廊——从希腊石柱的斑驳光影到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从谢晋导演的泪光到巴金老...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 爱阅读

《呼啸山庄》:爱恨交织的永恒悲歌 一、书籍基本信息 《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时便因其哥特式风格与颠覆性的主题引发争议。作为19世纪英国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以荒凉的英格兰北部旷野为背景,通过两代人的情感纠葛与复仇故事,展现了人性的深渊与光辉。 (...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 爱阅读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护花铃”串起守护与成长的“烟火江湖志” 《护花铃》是青年作家“月见”2024年推出的古代言情小说,以晚唐“长安花市”为背景,聚焦16岁少女阿阮的“护花生涯”。她是长安最大的花坊“锦绣阁”最末等的“花仆”,却因一次...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 爱阅读

《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苦难里种太阳的精神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从地狱里生长出来的“心灵疫苗” 《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是奥地利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Viktor E. Frankl),他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存在主义治疗大师之一,也是纳粹集中营的幸存者。这本书1946年首次出版,记录...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本撕开“天才”标签,让你看见疯狂与赤诚的灵魂自白 | 爱阅读

《活着就为改变世界》:一本撕开“天才”标签,让你看见疯狂与赤诚的灵魂自白 第一次翻开《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时,我盯着封面上那张标志性的乔布斯侧影——凌乱的头发、深邃的眼神,像一把未入鞘的剑。这本由杰弗里·扬与威廉·西蒙合著的传记,不是后来那本更知名的“官方授权传记”,而是乔布斯在1980年代亲自...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