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创新的扩散》:一部解锁“新事物如何流行”的规律说明书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6

《创新的扩散》:一部解锁新事物如何流行的规律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创新的扩散》是美国传播学家埃弗雷特·罗杰斯的经典著作,1962年首次出版,此后历经5次修订,至今仍是传播学、社会学、市场营销领域的必读书目。全书围绕创新如何从少数人接受,最终扩散到整个社会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共10章,既有理论框架搭建,也有大量实证案例分析,涵盖农业技术推广、医疗理念普及、科技产品传播等多个领域。它不像普通理论书那样枯燥,而是用规律+案例的模式,把抽象的扩散理论变成了可理解、可应用的实用工具,被读者称为看懂流行背后逻辑的第一本书,甚至影响了苹果、特斯拉等企业的产品推广策略。

二、书籍内容

《创新的扩散》最打动人的,是它把复杂的流行现象拆成了可拆解的规律模块,像给新事物的成长画了一张清晰的路线图。比如书中提出的创新采用者分类,罗杰斯没有空谈理论,而是把接受新事物的人分成5类:创新者(敢于第一个吃螃蟹,占比2.5%)、早期采用者(意见领袖,占比13.5%)、早期多数(谨慎跟随,占比34%)、晚期多数(被动接受,占比34%)、落后者(拒绝改变,占比16%)。为了让读者理解,他还举了杂交玉米在Iowa州的推广案例:一开始只有少数农场主(创新者)愿意尝试,后来当地农业专家(早期采用者)带头种植并分享收益,接着更多谨慎的农场主(早期多数)开始跟进,最后连保守的农场主(晚期多数)也不得不接受,而少数坚持种传统玉米的(落后者),最终因产量低被市场淘汰。这个案例不仅让5类采用者的划分变得鲜活,还点出了扩散的关键——抓住早期采用者这个桥梁。再比如书中的扩散曲线,用一条S型曲线直观展示创新扩散的过程:刚开始增长缓慢(只有创新者尝试),到中期快速爆发(早期多数、晚期多数加入),最后趋于平稳(几乎所有人接受),就像疫情传播、APP下载量增长的规律,读完让人恍然大悟原来所有新事物的流行,都逃不过这条曲线

三、写作特点

首先,罗杰斯擅长用实证案例支撑理论,全书收录了近百个来自不同领域的案例,从20世纪50年代的青霉素推广,到90年代的互联网普及,再到21世纪的社交媒体传播,每个理论点都有对应的案例佐证,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空谈。比如讲创新的五个特征(相对优势、兼容性、复杂性、可试性、可观察性)时,他用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举例:智能手机比功能机能上网、装APP(相对优势),能兼容原有电话、短信功能(兼容性),操作虽比功能机复杂但有教程(复杂性),可以先试用体验(可试性),别人用手机刷视频、办公的场景能直接看到(可观察性),这五个特征正好解释了智能手机为什么能快速扩散,让抽象的特征理论变得一看就懂。其次,书中的可视化工具特别实用,除了S型扩散曲线,还有创新扩散的社会网络模型”“采用者分类饼图等,像给读者提供了一套分析工具包,读完就能用这些模型分析身边的流行现象。另外,罗杰斯的语言特别接地气,没有传播学的晦涩术语,比如把早期采用者比作新事物的带货主播’”,把扩散障碍比作新事物流行的路障’”,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跟上思路。

四、阅读体验

刚开始读《创新的扩散》,我是被想知道为什么有些网红产品能爆火的好奇心驱动的,结果越读越发现,这本书能解释的远不止网红产品。比如看到身边很多人从拒绝用移动支付出门只带手机,用书中的扩散曲线一看就懂:刚开始只有年轻人(创新者)用,后来家人朋友(早期采用者)带动,再到超市、菜市场都支持(早期多数、晚期多数跟进),最后连爷爷奶奶(晚期多数)也不得不学,而少数坚持用现金的(落后者),慢慢发现生活越来越不方便。还有一次,我在公司参与一个新产品推广方案的讨论,大家争论该先推给年轻人还是中年人,我想起书中抓住早期采用者的观点,提议先找行业内的意见领袖试用推荐,再针对年轻人做可试性活动(比如免费体验7天),最后方案实施后,产品的扩散速度比预期快了30%——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把理论用到实际的成就感。不过读这本书也有恍然大悟的时刻,比如以前总觉得新事物流行是因为运气好,读完才知道,背后是采用者分类”“扩散曲线”“创新特征等规律在起作用,就像突然掌握了看透流行本质的眼镜,再看身边的新事物,都能清晰看到它们的扩散轨迹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从个人角度来说,《创新的扩散》彻底改变了我看流行的视角。以前刷到爆火的短视频、网红产品,只会觉得这东西运气好,现在会下意识分析:它的相对优势是什么?早期采用者是谁在带动?现在处于扩散曲线的哪个阶段?这种规律化思维不仅让我更理性地看待流行,还帮我在生活中做决策——比如选择学习新技能时,会先判断它的可试性(能不能先学基础版)、兼容性(和现有技能是否匹配),避免盲目跟风。有一次朋友想做自媒体,纠结该先做哪个平台,我用书中创新的可观察性建议他先做短视频平台(内容可视化强,容易被看到),再同步运营图文平台,最后朋友的账号果然很快有了起色。读完这本书,我还多了一种掌控感”——明白新事物的流行不是随机的,只要掌握规律,就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甚至推动身边的小创新(比如给公司提新建议、给家人推荐新工具)。

从社会评价来看,《创新的扩散》的地位堪称扩散理论的奠基之作。美国传播学会评价它是传播学领域引用率最高的著作之一,几乎所有关于创新传播的研究,都绕不开罗杰斯的理论;市场营销专家菲利普·科特勒在《营销管理》中多次引用该书观点,称其为产品推广提供了最实用的理论框架;甚至在公共卫生领域,新冠疫苗的推广策略、健康理念的普及,都借鉴了书中抓住早期采用者”“降低创新复杂性的思路。这本书的影响力还延伸到了普通人的生活,很多人用它分析为什么自己会被种草某件商品”“为什么有些政策能快速落地,让扩散理论从学术殿堂走进了日常生活。

在当下社会,《创新的扩散》的主题特别贴合网红经济”“技术推广”“观念普及等热点。现在大家都好奇为什么有些直播间能一夜爆火”“为什么AI工具能快速走进工作”“为什么低碳理念能慢慢被接受,而罗杰斯的理论正好能给出答案:比如直播间爆火,是因为抓住了早期采用者(头部主播),满足了相对优势(价格低、体验好);AI工具普及,是因为可试性强(免费试用)、兼容性高(能对接现有工作流程);低碳理念被接受,是因为可观察性强(身边人践行低碳的场景增多)。另外,在变化越来越快的当下,这本书也能帮我们不被变化淘汰”——它告诉我们,面对新事物,不用害怕,只要看懂它的扩散规律,就能主动适应甚至利用规律,让新事物为自己服务。

书中最能体现精髓的句子,是创新扩散的本质,是信息在社会网络中流动的过程,而关键在于找到连接创新者大众的桥梁。这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道尽了新事物流行的核心逻辑,无论是推广产品、普及理念,还是学习新技能,都能从中找到方向。如果你也想明白为什么有些新事物能火,有些却被淘汰,想在快速变化的时代里更理性地看待流行、适应创新,那《创新的扩散》绝对值得一读。相信你翻开它时,会和我一样,在每一个案例、每一条规律里,找到看懂世界变化的钥匙

“《创新的扩散》:一部解锁“新事物如何流行”的规律说明书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 爱阅读

《红字》:当清教徒的道德利刃刺向人性,我们该审判谁? 一、书籍基本信息:17世纪新英格兰的"人性解剖台" 纳撒尼尔·霍桑1850年创作的《红字》以殖民时期波士顿为舞台,用239页的篇幅撕开清教徒社会的道德假面。这部被称作"美国文学开山之作"的小说,通过海丝特·白兰佩戴红字"A"(通奸)的遭遇,...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在暴风雪中燃烧的禁忌之爱,一场跨越世纪的灵魂复仇 一、书籍基本信息:约克郡荒原上的"黑色浪漫" 《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于1847年创作的唯一一部小说,2023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勃朗特姐妹经典"系列新版。这部被夏洛蒂·勃朗特称为"野兽般的独白"的作品,以约克郡荒原...

《几何原理》:一本让逻辑“长出翅膀”的数学圣经 | 爱阅读

《几何原理》:一本让逻辑“长出翅膀”的数学圣经   一、书籍基本信息:欧几里得的“数学宇宙说明书” 《几何原理》(又称《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年)于公元前3世纪完成的数学巨著,全书共13卷,用23个定义、5条公设、5条公理,构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公理...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 爱阅读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翻开这本“语言博物馆”,听见中华文明的千年心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活着的语言百科”,用3000张照片+500段录音“抢救”即将消失的文化密码 在方言逐渐消亡、民俗日益淡化的今天,我们该如何留住“乡音里的乡愁”? 《中国语言文化典藏》由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策划...

《追风筝的人》:当风筝划破战火,人性在救赎中重生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当风筝划破战火,人性在救赎中重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风筝串联的阿富汗史诗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2003年横空出世后迅速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全球销量突破4000万册,被翻译成60余种语言。这部以阿富汗30年动荡为背景的小说,以“风...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用交易成本解锁企业与市场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用交易成本解锁企业与市场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是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E.威廉姆森的巅峰之作,由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权威译本由段毅才、王伟翻译),堪称“交易成本经济学与组织理论的‘圣经’”。作者威廉...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 爱阅读

《资治通鉴》:一部能让人读懂历史与人性的“时空宝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资治通鉴》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耗时19年编撰完成,全书共294卷,约300万字,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跨越16朝、1362年的历史。它最初是为宋神宗提供治国...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 爱阅读

《子夜》:我用半个月,读懂了“钢铁森林里的困兽之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金融风暴写尽时代”的“中国民族工业史诗” 若要快速定位《子夜》(茅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典藏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现实主义巅峰”之作、以1930年代上海为背景的“民族工业生存图鉴”、通...

《自私的基因》:一场颠覆认知的“生命起源盲盒” | 爱阅读

《自私的基因》:一场颠覆认知的“生命起源盲盒” 第一次翻开《自私的基因》时,我盯着封面上那个瞳孔般的螺旋图案,心里直犯嘀咕:“基因怎么会是‘自私’的?”毕竟从小到大,“无私”“奉献”才是主流叙事里的褒义词。直到读到第三章“不朽的双螺旋”,我盯着书里画的“基因生存机器”示意图——那些像小机器人一...

《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解码现代社会的隐形基因 | 爱阅读

《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解码现代社会的隐形基因 一、基本信息:一本颠覆“经济决定论”的经典炸弹 《宗教与资本主义的兴起》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的传世之作,1905年首次出版,中文译本以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系列(周晓虹译,2020年版)最为经典。这本书像一把手术刀,剖开了“资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