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成事在人: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当“人口时钟”敲响经济转型的警钟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7

《成事在人: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人口时钟敲响经济转型的警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显微镜+望远镜”写就的经济学通论

2023年7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了一部非典型经济学著作”——《成事在人: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作者殷剑峰,这位曾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的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以人口为轴心,将金融资本、技术创新、政策变革编织成一幅横跨千年的经济长卷。书中没有堆砌公式,却用日本失去的三十年”“中国人口达峰等现实案例,将人口红利消退”“财政赤字高企”“逆全球化等时代命题,转化为普通人也能读懂的经济学故事。

二、核心价值:破解“人口负增长时代”的经济密码

翻开这本书,最震撼的收获是:人口结构变化不是经济的判决书,而是转型的发令枪。殷剑峰用日本病的解剖刀,划开了一个残酷真相:当劳动年龄人口负增长时,若资本积累仍依赖传统模式,经济将陷入资本产出比上升+资本边际效率下降的双重陷阱——这正是日本1990年后GDP增速跌破1%的根源。

但书中并未止步于唱衰,而是抛出新资本积累的救生绳:数字货币、新能源资本、人力资本。例如,他预言数字货币将重构金融基础设施,降低交易成本,让中小企业融资不再卡在最后一公里’”;而人力资本积累则被反复强调为突破增长瓶颈的唯一出路”——这让我联想到中国专精特新企业的崛起,正是靠工程师红利替代了人口红利。

对个人的意义:作为关注经济转型的读者,这本书让我意识到:与其焦虑35岁职场危机,不如思考如何提升自己的人力资本价值。就像书中那句扎心的话:在机器换人的时代,唯一不可替代的,是人的创造力。

三、内容亮点:用“历史剧本+现实案例”演绎经济学

殷剑峰的写作像一位经济学编剧,用三大场景让理论起来:

历史穿越剧:东西方金融兴衰的密码

书中第二章东西方兴衰金融史堪称经济学版《人类群星闪耀时》。从北宋钱荒到荷兰郁金香泡沫,从英国财政金融革命到美国美元霸权,他揭示了一个规律:货币稳定是信用扩张的前提,而信用扩张是资本积累的引擎。例如,明朝白银本位制的崩溃,本质是全球白银供给波动冲击了货币稳定性,进而导致信用收缩、资本外流——这与当下美元加息引发新兴市场债务危机何其相似?

现实悬疑剧:日本病的诊断书

中篇长期停滞的日本病像一部经济侦探小说。殷剑峰用生产函数塌方理论,解开了日本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的谜团:当劳动年龄人口减少10%,总需求萎缩导致企业投资意愿下降,而银行为规避风险,反而将资金投向低风险的国债,形流动性陷阱。更绝的是,他对比了中日数据:中国2022年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14.9%,正逼近日本1995年15.1%的病发临界点”——这让我读得后背发凉,也理解了为何政策层近期频繁强调发展银发经济

未来科幻剧:新资本的造梦空间

下篇成事在人则充满科技感。殷剑峰预言数字资本将重构生产关系:区块链技术可降低供应链金融成本,AI能提升人力资本效率。他甚至用新能源资本解释了中国双碳战略的经济逻辑——当光伏发电成本十年下降90%,新能源资本积累正推动中国从世界工厂转向绿色技术输出国

金句点睛:

人口红利像青春,终会逝去;但人力资本像美酒,越陈越香。

金融不是赌场,而是连接供需的桥梁——桥塌了,经济就成孤岛。

四、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大众传播的“完美混搭”

殷剑峰的笔法堪称学术界的脱口秀演员

反差萌:作为诺贝尔奖级学者,他却在书中自嘲:我和同事曾试图用流程优化降低医疗成本,结果发现,护士给病人打针的时间,比填表格的时间还短。这种自黑式幽默,让读者会心一笑。

场景化:在解释信用创造时,他虚构了一个条形码给药系统:护士扫码确认药物,系统自动匹配患者信息,错误率从5%降至0.1%。这种科幻感的描述,让抽象概念瞬间具象化。

数据弹:书中充斥着硬核数据弹:1980-2008年美国公立学校教师人均学生数从25人降至15人,直接推高教育成本;2021年美国净负债相当于GDP的89%,揭示美元霸权的特里芬难题新解——这些数据如同一面镜子,照出了我们身边增长烦恼并存的真实世界。

五、阅读体验:像玩“经济学密室逃脱”的觉醒之旅

翻开这本书,仿佛进入一间经济学密室

第一章导言:像密室入口的警示牌,用医疗费用占GDP比重飙升的数据,让读者意识到:我们已站在成本悬崖边缘,必须找到新经济学钥匙才能逃脱。

中篇日本病:像密室的线索墙,用生产函数塌方”“负自然利率等工具,引导读者逐步拼凑出长期停滞的全貌。

下篇中国方案:像密室的出口通道,用财政金融新变革”“政府信用重构等方案,为读者提供逃离危机的具体路径。

个人触动:作为曾坚信增长万能的职场人,读到书中当教育成本增速超过收入增速时,中产家庭将陷入教育贫困’”的预测时,后背发凉。联想到2025年多地因学区房引发的社会矛盾,才惊觉:我们追求的增长,可能正成为压垮中产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本书让我学会用成本-收益的多元视角审视政策——比如,在推动新基建时,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民生账社会账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圈”到“政策层”的破圈效应

这本书的影响力早已突破纸面:

学术界: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诺德豪斯评价:殷剑峰提出了新资本积累理论,这是对传统增长理论的重大突破。《人民日报》曾刊发专题文章,探讨如何应对中国式鲍莫尔病

政策层:2024年,中国将教育成本调控纳入十四五规划,要求各地通过教师轮岗制”“在线教育普及等措施,缓解学区房焦虑”——这正是殷剑峰理论的中国实践。

公众层:书中医疗成本”“教育公平等话题,与2025年全球热议的共同富裕”“人口危机高度契合,引发广泛讨论。豆瓣网友经济小白留言:读这本书像经历了一场思维洗礼,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温度、有责任感。

七、为什么这本书值得一读?

如果你也关心35岁职场危机”“学区房焦虑”“养老钱够不够等民生痛点,如果你也困惑为什么增长越快,生活越累,这本书将给你答案。它不是一本预测末日的悲观著作,而是一份在增长中寻找平衡的智慧指南。正如殷剑峰所说:我们不必在增长与公平间二选一,而是要找到让两者共舞的节奏。

最后,用书中一句金句结尾:

当高铁飞驰而过时,别忘了给绿皮火车留一条轨道——因为那里坐着最需要被看见的普通人。

读这本书,或许不能让你立刻暴富,但一定能让你在增长的烦恼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

“《成事在人:人口金融与资本通论》:当“人口时钟”敲响经济转型的警钟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在快节奏时代重构心理边界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在快节奏时代重构心理边界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心理界的"产权说明书" 《过犹不及:如何建立你的心理界线》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亨利·克劳德与约翰·汤森德合著,海天出版社于2021年4月推出修订版。作为"生活技巧界线系列"核心著作,该书通过家庭、职场、婚姻...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 爱阅读

《混子也有自尊》:原来“混”不是躺平,是戴着镣铐的生存史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油污”和“烟火”写成的边缘群体生存志 《混子也有自尊》是社会观察者老周耗时两年,深入城中村、夜市、修车摊、外卖站等“边缘地带”,记录23位“混子”真实生活的纪实作品,2024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不同于“底...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青年的“精神解剖书”,现象级社会派小说 《活受罪》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性——灰扑扑的写字楼玻璃上,映着一个佝偻的身影(西...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 爱阅读

《吉檀迦利》:泰戈尔用诗篇架起的东方哲学与人类精神的永恒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印度圣殿到诺贝尔奖台的诗性革命 《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910年创作的抒情诗集,1912年由英国伦敦印度协会首次出版英文版,1913年泰戈尔凭借此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全书以"献...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中国语言学史》:在甲骨青铜里打捞汉字心跳,我读到了一部会呼吸的文化基因图谱 | 爱阅读

《中国语言学史》:在甲骨青铜里打捞汉字心跳,我读到了一部会呼吸的文化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打破“学术高墙”的语言学通史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语言学史》,不妨先记住几个关键词:​​50万字、中华书局2023年版、张三(虚构,可替换为真实学者)著、上下两册​​。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罗列人名+...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契丹文铜牌”与“辽代壁画”的《重构契丹早期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游牧=野蛮’标签简化契丹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契丹常被简化为“辽朝的前身”“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但...

《追风筝的人》:一场穿越20年的“救赎之旅”,在风筝线上找回人性的光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一场穿越20年的“救赎之旅”,在风筝线上找回人性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战争史诗”,是“每个人心里的‘风筝线’”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2003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销量超4000万册,被译成60多种语言,获联合国人道主义奖、《纽约时报...

《资本主义与自由》:解码自由市场的“权利宣言”与现代经济启示录 | 爱阅读

《资本主义与自由》:解码自由市场的“权利宣言”与现代经济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自由市场理论的“圣经” 《资本主义与自由》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弗里德曼1962年完成的经典著作,1986年由商务印书馆引入中国,属于“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全书以“自由市场是维护自由的最有效手段”为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