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拆掉思维里的墙》:一本帮你“砸碎隐形牢笼”的“人生破局指南”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拆掉思维里的墙:一本帮你砸碎隐形牢笼人生破局指南

去年换工作时,我盯着offer列表上的稳定国企初创公司,陷入了长达半个月的纠结。每天睡前翻招聘软件,白天刷职场生存法则,连做梦都在想:选了国企,是不是一辈子就只能当螺丝钉?选了初创,会不会哪天公司倒闭,我连房贷都还不上?直到翻到书架上那本《拆掉思维里的墙》——封面上你的人生,可能被自己困住了的红色大字,像一记重锤敲在我心上。合上书时,我忽然拍了下桌子:原来我怕的不是选错,是怕打破思维里的墙后,自己根本不敢面对自由!

一、基本信息:职场人的“思维拆墙器”,从认知囚徒到人生玩家

《拆掉思维里的墙》是职业规划师古典的代表作,2010年初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至今销量超200万册,被读者称为职场人的第一本思维启蒙书”“打破人生天花板的破拆手册’”。不同于市面上堆砌成功学公式的工具书,这本书以古典服务过的1000+职场人案例为底色,用安全感陷阱”“成功学幻觉”“职业锚定等12个核心思维模型,拆解我们是如何被自己的思维困住的,并提出可能性思维”“小步试错”“优势导向等破局方法。它的特别之处在于:​​不教你如何成功,而是教你如何摆脱不敢成功的枷锁​​——被《新周刊》评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职场思维书,在小红书#拆掉思维里的墙话题阅读量超1.5亿次,网友评价:看完后,我当天就投了那家看起来不稳但超有意思的公司!

二、内容亮点:用“思维手术刀”解剖人生困局,用“真实故事”戳破“认知幻觉”

古典的写作风格很接地气:他没有堆砌专业术语,反而像个懂你的职场前辈,用你肯定经历过的场景切入,再引出思维漏洞。

比如讲安全感绑架,他讲了一个真实案例:32岁的白领小A,在国企干了8年,每天重复做报表-开会-写总结的流程,明明厌倦到失眠,却不敢辞职。她总说:现在虽然无聊,但至少稳定。古典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问:你所谓的稳定,真的是安全吗?接着用数据戳破幻觉:过去10年,国企裁员比例年均增长15%,而你擅长的报表制作,AI工具3个月就能学会——你的安全感,其实是对变化的恐惧小A听完后,主动申请转岗到公司的创新部门,现在负责短视频运营,她说:原来稳定不是不变化,是有能力应对变化

另一个让我拍案叫绝的是职业锚定理论。古典提出:很多人找不到方向,是因为把别人的锚当成了自己的。他用登山打比方:有人爬山是为了登顶(成就导向),有人是为了看风景(体验导向),有人是为了挑战自己(成长导向)——如果你跟着别人的路线爬,永远到不了自己的山顶。书中有个练习特别戳心:列出你从小到大主动坚持的10件事(比如学钢琴、写日记、做手工),这些就是你的职业锚点我照着做了,发现自己主动坚持最久的是帮朋友解决问题”——原来我最适合的,不是坐办公室写方案,而是与人链接、解决具体问题的工作。

这些内容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古典团队调研了500+企业、分析了3000+职场案例后提炼的破局智慧。比如讲成功学幻觉,他用网红店的故事:某奶茶店靠排队营销火了3个月,结果因为口味一般、复购率低,半年就关门了。那些排了8小时队的人,不是在买奶茶,是在买我买到了网红产品成功感’——但这种成功,根本留不住。

三、写作特点:像“思维教练”,把抽象困境变成“可操作的破局步骤”

古典的文字有种化繁为简的魔力。他从不说你要打破思维,而是先带你看见自己的思维墙”——“你是不是总觉得我做不到?是不是害怕别人笑话?是不是把别人的标准当成了自己的目标然后用小A的故事”“网红店的案例等身边场景,把思维牢笼变成能拆的墙

这种提问+案例+工具的写法,像一场思维拆墙工作坊”——你会在哦,原来我之前这么想是错的!的恍然大悟中,记住关键方法。我曾在深夜读可能性思维章节,看到不要问我行不行,要问我试试’”时,突然想起自己因为怕失败而放弃了学滑板的机会——那天晚上,我立刻下单了滑板,现在每周都会去公园练两次,虽然还是会摔,但每次站稳时,我都觉得原来我比自己想象的更勇敢

四、阅读体验:从“自我设限”到“勇敢试错”的“人生松绑”

作为曾经的思维囚徒(毕业时为了稳定选了不喜欢的会计专业,工作后不敢跳槽怕浪费经验,连学新技能都怕学了没用),我读这本书的过程像一场自我松绑。第一章读到你的人生,90%被思维墙挡住了时,我浑身发紧——我就是那个明明不喜欢,却因为稳定不敢离开的人;我就是那个怕别人笑话,所以假装很厉害的人;我就是那个别人的成功当成自己的目标’”的人。但古典说:你不是没能力,是你的思维墙太厚了。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自我设限的心结。

书里最让我震撼的,是小步试错的力量。古典用学骑车打比方:没有人一开始就能骑得稳,都是摔几次才会平衡。人生也是一样——不要等准备好再出发,先迈出一小步,在试错中调整方向。我试了试:想转行做新媒体,但不敢裸辞,就先利用业余时间写公众号;想学插画,但不怕画得丑,就在小红书发新手练习日记;甚至想辞职创业,但没敢直接开公司,就先接了个小项目试试水。

三个月后,我明显感觉到变化:以前看到新机会就犹豫,现在会想先试试,大不了回头;以前怕失败不敢行动,现在会说失败也是经验;甚至和朋友聊天时,我会分享:我最近在学滑板,虽然摔了三次,但超有意思!她笑着说:你好像变了个人——以前总说我不行,现在总说我试试那一刻,我忽然懂了《拆掉思维里的墙》的终极意义——它不仅教我们如何拆墙,更教我们如何在没有墙的世界里,活得自由又勇敢

五、评价与影响力:一本“反焦虑”的思维书,如何成为职场人的“破局刚需”?

《拆掉思维里的墙》的影响力早已超越职场书范畴。它被当当网评为年度十大职场好书,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列为职业规划必修课;在实际应用中,它帮助无数人跳出稳定陷阱”“内卷焦虑,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在国内,它的豆瓣评分8.0,拆掉思维里的墙职场”“拆掉思维里的墙自由职业等话题在小红书阅读量超2亿次,有网友留言:看完后,我立刻辞掉了稳定但痛苦的工作,现在做自媒体,收入是以前的3倍!

这种全民认可的背后,是它戳中了当代人的人生困局:在一个卷学历”“卷经验”“卷稳定的时代,我们太需要一本教我们摆脱不敢改变的枷锁的书。正如古典在书中所言:你的人生,不是被外界困住的,是被自己的思维困住的。这句话像一根救命稻草,让无数自我设限的人松了口气——原来自由,从来不是外界给的,是自己拆墙拆出来的

六、个人意义:它让我学会“和可能性做朋友”,而不是“和生活较劲”

对我而言,《拆掉思维里的墙》的意义远不止找到新工作。它更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曾经对人生的误解:我曾以为稳定=幸福,却忘了稳定可能让我失去活力;我曾以为别人的标准=我的目标,却忘了我的人生,只有我能定义;我曾以为失败=彻底完蛋,却忘了失败是成长的肥料

书里有句话我反复抄在笔记本上:可能性就像种子,你不去种,它永远不会发芽。现在的我,不再因害怕失败而放弃尝试,而是告诉自己先种下种子,总会有发芽的一天;不再因别人的眼光而隐藏喜好,而是大大方方说我喜欢这个,我想试试;甚至辅导女儿学钢琴时,我不再逼她考级,而是问:你最喜欢哪首曲子?我们把它练到最棒,好不好?她眼睛一亮,说:妈妈,我想练《孤勇者》!因为我想成为自己的英雄!那一刻,我忽然懂了古典的终极意图——他不是要教我们如何成功,而是要让我们更爱自己的人生

结语:最好的自由,是拆掉思维里的墙

最后想分享古典在书里的一个金句:你以为的不可能,不过是没试过;你以为的做不到,不过是不敢做

这本书最动人的地方,不是它提供了多少破局技巧,而是它让我们相信:​​人生最大的牢笼,从来不是外界的限制,而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画的圈。当你愿意拿起思维的锤子,砸碎那些我不行”“我不敢的墙,你会发现:原来人生可以有这么多可能,原来自由,从来都在你手里​​

如果你问我:这本书值得读吗?我会说:如果你曾因为害怕改变而退缩,因为追求稳定而痛苦,因为别人的标准而迷茫,那这本书就是你的思维拆墙器。它会帮你砸碎隐形牢笼,让你在人生的旷野里,活得自由又热烈。毕竟,最好的自由,从来不是拥有多少,而是敢选择多少;最厉害的人生,从来不是活在别人的剧本里,而是自己写剧本

“《拆掉思维里的墙》:一本帮你“砸碎隐形牢笼”的“人生破局指南”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一封穿越时空的成长锦囊,解码中国式精英教育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傅雷家书》:一封穿越时空的成长锦囊,解码中国式精英教育的基因密码   一、核心价值:一本让父母与子女共同成长的“跨代对话指南” 当“鸡娃焦虑”席卷中产家庭,当“空巢青年”与父母陷入“无话可说”的困境,《傅雷家书》像一剂穿越六十年的文化解药,用186封家书搭建起两代人精神共鸣的桥梁。这本书的核...

《过于喧嚣的孤独》:在废纸堆里打捞文明的灵魂 | 爱阅读

《过于喧嚣的孤独》:在废纸堆里打捞文明的灵魂 一、书籍基本信息:废纸堆里的文学圣殿 捷克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出版于1989年(捷克版),中文版由杨乐云翻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引进。这部仅120页的“微型史诗”酝酿二十年,三易其稿,被赫拉巴尔称为“用生命写就的作品”。小说获...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麻瓜的世界里,我们都是等待被唤醒的“魔法师” | 爱阅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麻瓜的世界里,我们都是等待被唤醒的“魔法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猫头鹰信开启的全球童话”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英国作家J.K.罗琳(J.K.Rowling)于1997年出版的奇幻文学经典,首印仅500册,却凭借“魔法世界的极致想象”和“成长主题的普世共鸣”...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 爱阅读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用“人”的温度,融化教育的“冰河时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老教师的“教育手账”,写给所有“在讲台上迷茫的人” 《好教师就是好教育》是特级教师李华(化名)的30年教育沉思录,2024年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推出。作者扎根乡村中学20年,后调任城市重点校,见证了中国教育从“...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 爱阅读

《红流三部曲》:在古典长河里打捞人性的星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红流三部曲》是深圳作家杨勤耗时三年完成的百万字续红巨著,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2024年5月推出。全书分《榴花纪》《桃叶渡》《凌波行》三册,以元春、秦可卿、妙玉、薛宝琴、探春、柳湘莲等人物为经纬,依据《红楼梦》前八十回...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 爱阅读

《化身博士》:在善恶的裂缝里,触摸人性最真实的温度 一、基本信息:19世纪伦敦的“人性实验室” 《化身博士》是苏格兰作家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1886年的“哥特文学巅峰作”,与《弗兰肯斯坦》《德古拉》并称为“维多利亚时代三大恐怖经典”。这部以伦...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 爱阅读

《幻世》:当电子蝴蝶落在掌心,我终于看清了真实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幻世”照见真实与虚幻的“赛博寓言” 《幻世》是青年作家“星轨”2024年推出的科幻小说,以近未来“全息幻世”系统为背景,聚焦程序员林深为寻找失踪妹妹林小满,潜入“幻世”后发生的“虚实纠缠”。他本以为这是一款“沉浸式...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 爱阅读

《皇袍加身》:当龙袍裹住血肉,我终于看清了权力的“温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龙袍”解剖权力与人性的“古代生存启示录” 《皇袍加身》是青年作家“锦瑟”2024年推出的历史权谋小说,以架空王朝“大胤”为背景,聚焦从市井乞儿到权倾朝野的“魏九郎”的“上位之路”。他本是汴梁城街头卖糖人的小乞丐...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 爱阅读

《饥饿游戏》:在生死竞技场里,我们都是“反抗的种子”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青少年觉醒圣经” 《饥饿游戏》是美国作家苏珊·柯林斯的长篇小说处女作,2008年出版后横扫全球,首印20万册,两年内销量突破1亿,被《纽约时报》评为“2008年度最佳青少年小说”,更被《卫报》称为“21世纪最具...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 爱阅读

《吉檀迦利》:在灯芯与星光的对话中,触摸永恒的神性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东方哲思的“诺奖诗典” 泰戈尔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成为首位亚洲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这部由103首散文诗组成的“献给神的诗”,以“采果人”“旅人”等意象为载体,构建起对生命、自然与神性的终极叩问。诗集融合印度《奥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