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当回忆来跳舞》:在拆迁的裂缝里,跳一支生命的圆舞曲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6

《当回忆来跳舞》:在拆迁的裂缝里,跳一支生命的圆舞曲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中法读者集体破防的“抗拆指南”

当法国南部小镇的夕阳斜照在古里巷的青石板上,六户人家的命运因一纸拆迁令泛起涟漪——这就是2024年花山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当回忆来跳舞》的开场。这部由法国作家维·格里马尔蒂创作、孙雪芬翻译的小说,以262页的轻盈体量,包裹着跨越60年的生命重量。书中没有宏大的历史叙事,只有六位八旬老人用皱纹雕刻的抗争史:他们用假装老年痴呆藏匿文件、在街头跳滑稽的康康舞吸引媒体、甚至把拆迁补偿金换成房车开启逃亡之旅”——这群被镇政府称为用助步器的革命者,用行动诠释了何为衰老的浪漫主义

二、核心价值:在推土机的轰鸣中,找回记忆的“钉子户”

这本书最锋利的洞察在于:拆迁拆掉的不仅是砖瓦,更是人类与过去的情感契约。当中国城镇化率突破65%的当下,无数古里巷正在导航软件里消失——北京胡同变成网红打卡点,巴黎老咖啡馆让位连锁快餐店,我们用怀旧消费过去,却拒绝为记忆保留一席之地。而书中老人们用五次荒诞抗争证明:家园会消失,但只要有人记得并讲述,它就永远在时间的缝隙里呼吸。

对我而言,这本书像一面镜子。2020年老家拆迁时,我曾站在废墟前拍摄300张照片,试图用像素对抗遗忘;而书中老马们把拆迁公告折成纸飞机投向夕阳的画面,让我突然明白:真正的记忆保卫战,从来不在相机里,而在那些没用的细节里——比如马琳日记里丈夫临终前用口红在镜子上画的爱心,比如老顾珍藏的战争年代恋人塞进他口袋的干枯玫瑰。

三、内容亮点:双线叙事织就的“记忆拼图”

格里马尔蒂用手术刀般的精准,将现实与回忆切成薄片,再拼成一幅流动的生命长卷:

现实线:拆迁危机下的群体喜剧。老人们为阻止推土机,策划过假装老年痴呆藏文件”“街头跳康康舞吸引媒体”“联名信里夹带古董照片等操作。最绝的是乔菲患阿尔茨海默症后,把拆迁公告折成纸飞机投向夕阳——这种用荒诞对抗虚无的姿态,让人想起村上春树《舞!舞!舞!》里的忠告:跳舞!不要考虑意义,脚步停下来的瞬间才是真正的迷失。

回忆线:马琳的日记本里藏着时光胶囊。从1955年古里巷居民初遇时的拘谨陌生,到孩子们方娑、艾柯、葛琳的出生带来的欢乐;从葛琳车祸后狄迪瘫痪、艾柯去世引发的家庭崩塌,到老马与首任妻子布岚十指紧扣的甜蜜往事——这些碎片没有按时间顺序排列,却像交谊舞的步点,与现实碰撞出新的韵律。

书中最令人心颤的细节,是辉煌八十组织(老人们自封的抗争团体)在星空下共舞的场景:罗丽坐在轮椅上指挥邻居用扫帚柄当道具,老马踩着年轻时的舞步笨拙转圈,马琳的乳腺癌确诊通知书在口袋里发烫——这群被岁月判了死刑的人,却在拆迁令前跳出了最绚烂的生命之舞。

四、写作特点:翻译家的“魔法”与作者的“狡黠”

孙雪芬的翻译堪称神来之笔。为让不识外文的母亲读懂故事,她将法语人名译为老马”“老顾”“马琳”——这些裹着烟火气的中国称呼,意外消融了文化隔阂。当老马在阁楼翻出旧婚纱沉默,安东对着老照片模仿年轻时舞步的笨拙,这些细节毫无悲情,反而透着一股倔强的幽默。译者精准捕捉到格里马尔蒂举重若轻的笔调:肉体可以佝偻,但灵魂拒绝跪下。

作者的双线结构更是精妙。现实线是明快的群体喜剧,回忆线是静默的独白日记,两者像交谊舞中的快步与慢步,在碰撞中迸发张力。鲁迅文学奖得主李浩评价:记忆拼图拼出的是所有闪光与痛点,与现实的欢闹形成反差,却共同托起生命的重量。

五、阅读体验:笑着流泪,然后想给父母打电话

合上书页时,我耳边回荡着书中那句印在封面的话:我们抗争的不是推土机,而是对记忆的辜负。想起译者母亲读完故事后失眠追问后续,突然对代际理解有了新认知——当我们抱怨父母唠叨过去时,或许只是没听懂他们藏在皱纹里的求救信号:那些重复了千百遍的当年勇,是他们对抗遗忘的最后一根稻草。

书中最戳中我的,是马琳最终理解丈夫安东多次结婚离婚的真相:这个总把爱情就像跳舞挂在嘴边的老人,其实是在用不同的舞伴寻找年轻时与布岚十指紧扣的感觉。衰老的本质,或许就是一边弄丢记忆,一边用新的故事填补空白——就像我们手机里存着3000张照片,却依然害怕某天会忘记爱人的笑容。

六、评价与影响力:中法读者的“集体破防”现场

学术认可:该书入选2024中华读书报年度20种文学好书,与双雪涛《不间断的人》、哈罗德·布鲁姆《记忆萦回》等作品同榜,被赞用轻盈格调承载沉重命题

读者共鸣:豆瓣网友书虫小林写道:原来衰老可以这么可爱——老人们为藏文件假装老年痴呆的样子,像极了小时候我们为逃课装病的模样。

社会回响: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郝建国读此书时,想起2010年被拆除的故乡老村,直言推土机碾过的不只是砖瓦,还有井台边的童年嬉闹、谷场上的晒秋风景

七、金句暴击:直接感受文字的魅力

当肉体被岁月禁锢,回忆便是灵魂的舞鞋。

拆迁令可以摧毁房子,但摧毁不了我们在星空下共舞的记忆。

我们不是要赢过推土机,而是要在消失前,把生命跳成一首完整的诗。

结语:在记忆的废墟上,我们都是钉子户

当中国城镇化率以每年1%的速度吞噬着乡村与老街,当AI算法让我们越来越擅长忘记,《当回忆来跳舞》像一记清亮的钟声,提醒我们:真正的进步,从不是切断与过去的全部连结。就像书中老人们最终输掉了拆迁之战,却赢回了更重要的启示——只要还有人愿意让回忆跳舞,那些消散在推土机轰鸣中的笑与泪,便永远能在书页间重生。

此刻,我突然想翻出手机里父母的旧照片,听他们再讲一遍当年勇”——毕竟,在记忆的拆迁令面前,我们每个人都是用助步器的革命者

“《当回忆来跳舞》:在拆迁的裂缝里,跳一支生命的圆舞曲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 爱阅读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在“经史子集”里,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传统文化的“标准答案库”,当代人的“精神导航仪” 《国学经典规范读本》是由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主编、中华书局2023年出版的权威国学读本(全四册,定价298元),被《光明日报》评为“近年来最系统的国学普及读物”,...

《合伙人》:发掘高潜力人才的创业时代指南 | 爱阅读

《合伙人》:发掘高潜力人才的创业时代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定位 《合伙人》由全球顶尖人才顾问费洛迪撰写,中信出版社2015年出版。本书聚焦互联网时代人才管理的变革,提出“潜力”已取代体力、智力、能力,成为人才评价的新标准。作者基于亿康先达公司8000余个高管寻访案例,系统阐述如何甄别、培...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 爱阅读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时代流浪者的精神肖像” 《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于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非洲中部一条虚构的河流“赞比西河”为背景,讲述了印度裔商人萨林姆在殖民时代结束后,在河湾小镇经营商店,见证传统部落...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 爱阅读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记忆迷宫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灰塔笔记》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感——浅灰色水泥墙面爬满常春藤(叶片间夹着半张泛黄的便签)...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 爱阅读

《饥饿的路》:在魔幻与现实的夹缝中寻找人性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非洲魔幻现实主义的巅峰之作 尼日利亚作家本·奥克瑞1991年出版的《饥饿的路》获当年布克奖,成为史上最年轻获奖者。这部532页的巨著以约鲁巴神话为骨、现实主义为肉,中文版由王维东翻译,译林出版社2003年引进。小说通过“鬼孩”...

《基督何许人也》:当“神之子”的光环被历史照亮,我读懂了“信仰的另一种可能” | 爱阅读

《基督何许人也》:当“神之子”的光环被历史照亮,我读懂了“信仰的另一种可能”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颠覆认知的耶稣传”,用300页写透“历史与神学的交织” 《基督何许人也》(WhoIs Christ?)是英国神学家、历史学家约翰·多米尼克·克罗桑(John Dominic Crossan)的...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 爱阅读

《基业长青》:翻开这本“企业长寿秘籍”,我看到了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一、书籍基本信息:用6年光阴,解剖“活100年”的商业密码 《基业长青》是管理学家吉姆·柯林斯与杰里·波拉斯耗时6年完成的经典研究著作,出版于1994年。两位作者筛选了18对“卓越企业”与“优秀企业”(前者在更长周期内保持市场...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 爱阅读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一、书籍基本信息:普法战争中的"文化绝唱"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于187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世界短篇小说经典"系列新版。这部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作品,通过阿尔萨斯乡村学校最后一堂法语课...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 爱阅读

《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欲望的迷宫里寻找出口 一、书籍基本信息:撕开表象世界的哲学手术刀 叔本华的这部哲学巨著像一把锋利的冰锥,1818年首次出版便刺穿了康德哲学的华丽帷幕。这位柏林大学教授用德语写就的"痛苦宣言",将西方哲学从理性主义的温床拽进意志的深渊,被尼采称为"欧洲精神的地震仪",...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