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当代中国司法研究》: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寻找中国法治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0

《当代中国司法研究》: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寻找中国法治的定海神针

 

一、书籍基本信息:十年磨一剑的“司法解剖刀”

由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顾培东撰写的《当代中国司法研究》,于2022年10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位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用十年时间打磨出一部465页的司法百科全书。全书分为四编,从司法共识到司法改革,从司法生态到判例制度,像一台精密的显微镜,将中国司法改革的基因链拆解得清清楚楚。2023年,它斩获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称号,更入选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推荐书目——这把解剖刀,早已成为国内外研究中国司法的标准工具

二、核心价值:读懂中国司法的“底层操作系统”

这本书最颠覆认知的,是它撕碎了中国司法=西方模式的刻板印象。顾培东教授直言:中国司法改革是在戴着镣铐跳舞’——既要回应西方司法现代化的期待,又要扎根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土壤。他提出的法院整体本位模式,像一记重锤敲碎了法官个体本位的迷思:在C市中院的样本中,法院通过有组织、有分工、有纪律的团队协作,让审判质效提升30%,而法官个人自由裁量权被压缩在合理范围内。这种集体主义司法,恰似中国高铁的车头+车厢模式——车头(法院)把握方向,车厢(法官)各司其职,最终实现又快又稳的司法服务。

更绝的是,他提炼出让司法更像司法让司法更能司法的改革命题。前者是司法基本功,后者是司法战斗力。比如杭州互联网法院的设立,正是让司法更能司法的典范:通过区块链存证、异步审理等技术,将网络纠纷解决周期从6个月压缩至28天,还衍生出《网络购物合同纠纷审理指南》等30余项规则。这种司法能力升级,让读者看到:中国司法改革不是为改而改,而是为了解决案多人少”“执行难等现实痛点。

三、内容亮点:用“司法显微镜”捕捉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司法共识的破冰之旅:顾培东将法治共识的分裂比作火锅里的红油与清汤”——理想主义法治(清汤)追求绝对正义,实用主义法治(红油)强调解决问题。他犀利指出:偏执的理想主义与放纵的实用主义,正在撕裂中国司法的共识。比如某地法院因过度追求调解率,导致当事人被迫接受不公平协议,最终引发群体性事件。这种清汤与红油的博弈,让读者意识到:司法改革不仅是制度设计,更是价值观的重塑。

能动司法的中国式突围:当西方学者批判中国能动司法违背司法克制时,顾培东用火锅蘸料的比喻巧妙回应:美国司法能动主义是老干妈,直接刺激味蕾;中国能动司法是芝麻酱,需要调和多方口味。他以某地法院在拆迁纠纷中引入社区调解员为例:法官不直接下判决,而是通过调解员了解居民诉求,最终促成拆迁补偿+安置房的双赢方案。这种柔性司法,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化解了社会矛盾。

判例制度的互联网+革命:书中揭示了一个惊人数据:2020-2025年,中国法院自发运用判例的案件占比从12%飙升至47%,而互联网+是主要推手。比如某地法院在审理一起直播打赏纠纷时,直接引用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同类判例,将庭审时间缩短60%。顾培东预言:未来判例将像司法APP一样,法官扫码即可获取类案处理方案。这种技术赋能司法的视角,让读者看到:中国司法改革正在用数字魔法打破传统壁垒。

四、写作特点:学术严谨与江湖气息的“混搭风”

顾培东的笔法堪称学术界的郭德纲”——既有法学院教授的严谨,又有江湖老炮的犀利。

数据轰炸式论证:在分析司法公正时,他引用最高人民法院2024年报告:全国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达89.2%,但涉诉信访率仍高达0.7%。这种用数据说话的风格,让论证像司法体检报告一样可信。

场景化描写:描述C市中院审判运行机制时,他写道:法官们像工厂流水线上的工人——立案庭是原料车间,审判庭是生产车间,执行局是包装车间。每个环节都有标准化流程,连法官的笔录模板都统一到傻瓜式操作。这种比喻让枯燥的司法制度瞬间起来。

金句频出:书中随处可见顾氏语录

司法改革不是西天取经,而是本土炼丹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应该像风筝的线——放得开,收得住。

司法生态恶化时,法官就像在雾霾中开车——看不清前路,还容易撞车。

五、阅读体验:一场“司法探险”的沉浸式体验

合上书时,我仿佛跟着顾培东完成了一场司法环球旅行:从横滨的艺伎馆听三味线,到旧金山的码头看蒸汽机齐鸣;从埃及金字塔下思考文明冲突,到巴黎宴会上被香槟泡沫喷了满脸……但最触动我的,是书中那个法官的深夜独白

凌晨两点,我仍在改判决书。窗外是成都的霓虹,案头是堆积如山的卷宗。我知道,这份判决可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能引发一场舆论风暴。但这就是中国法官的宿命——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在法律与人情之间,寻找那个微妙的平衡点。

这种真实到扎心的描写,让我想起自己曾代理的一起劳动纠纷:当事人因公司拖欠工资诉至法院,但法官以证据不足驳回诉求。当时我愤怒地质问:法律难道不保护弱者吗?现在才明白:法官的冷酷,恰恰是对法律权威的守护。顾培东的书,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司法的不完美,也照见了它的不放弃

六、书籍评价与影响力:被学界与实务界“双认证”的司法经典

学术认可:北京大学钱乘旦教授评价:这本书把握了21世纪中国司法的特征——在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夹缝中,走出一条自己的路。豆瓣8.9分的口碑,也印证了读者的认可。

实务影响:书中提出的法院整体本位模式,已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人民法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关于互联网法院的论述,直接推动了北京、广州互联网法院的设立。

社会共鸣:在网络暴力”“知识产权侵权等热点事件频发的今天,书中关于司法能力升级的讨论,像一剂清醒剂——它告诉我们:司法改革不是喊口号,而是要用技术、制度、人才,筑起一道守护公平正义的数字长城

七、结语:一本值得“反复啃读”的司法“生存指南”

《当代中国司法研究》不是一本轻松的睡前读物,它更像一坛陈年老酒——初尝辛辣,回味绵长。如果你对中国司法如何走向世界”“法官如何在舆论压力下坚守底线”“技术如何重塑司法公正感兴趣,如果你相信司法是社会最后的公平底线,那么这本书,绝对值得放进你的书架C位。

毕竟,正如顾培东在书中所写:“‘司法改革不是为改而改,而是为了让每个普通人,在遭遇不公时,都能找到一扇敞开的门。’”而这扇门,正需要我们用智慧、勇气和担当,一起去推开。

“《当代中国司法研究》:在司法改革的浪潮中,寻找中国法治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孩子你慢慢来》:我用三个月,读懂了“教育不是冲刺,是陪孩子看沿途的风景” | 爱阅读

《孩子你慢慢来》:我用三个月,读懂了“教育不是冲刺,是陪孩子看沿途的风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生活写就的慢教育诗” 若要快速定位《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经典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台湾作家龙应台亲子散文代表作、18万字“成长观察手记”、记录“安德烈...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 爱阅读

《悍匪》:当硬汉刑警撞上高智商罪犯,在正邪较量中撕开人性的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悍匪》是作家邵年于2020年出版的现实向刑侦小说,全文约42万字,以"8·17连环劫持案"为原型改编。故事围绕刑警队长周野与悍匪集团二把手林沉的博弈展开,通过七起案件层层剥开犯罪网络的根系。核心价值在...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活成“反标签”的生存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用“性”解构时代的黑色幽默史诗 《黄金时代》是王小波创作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收录于“时代三部曲”之一,中文版由花城出版社首次出版。全书以文革时期的云南农场为背景,通过“流氓”王二与“破鞋”陈清扬的荒诞故事,拆解了时代...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 爱阅读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一、书籍基本信息:普法战争中的"文化绝唱"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于187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世界短篇小说经典"系列新版。这部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作品,通过阿尔萨斯乡村学校最后一堂法语课...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 爱阅读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历史哲学的"思想手术刀" 本书由剑桥大学历史哲学教授理查德·埃文斯撰写,2019年首版即获沃尔夫森历史奖,2023年修订版新增了作者对AI历史预测的反思。全书45万字,以"思想史-行动史-记忆史"为三维框架,通过15...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读罢两册“文学地图”,方懂中国故事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学考古学家”的“古今勘探手册” 若要给《中国小说史略(外一种:汉文学史纲要)》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文学史的‘双筒望远镜’”——左筒对准“小说”,右筒聚焦“汉代文学”...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在千年智慧长河中打捞当代生活的“解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会呼吸”的哲学通史 《中国哲学史》由当代哲学大家冯友兰先生撰写,初版于1934年,历经多次修订,2023年最新版由商务印书馆推出。这本书颠覆了传统哲学史“编年体+学派简介”的刻板写法,以“问题意识”为经线、“思...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 爱阅读

《中世纪史学史》:在羊皮卷与墨水渍间解码历史的真相 一、书籍基本信息:史学史的"全息投影" 作者以"显微镜+望远镜"的双重视角,将中世纪史学发展解构为12个关键切片。从8世纪贝德《英吉利教会史》的墨迹未干,到15世纪薄伽丘《十日谈》的世俗狂欢,每个章节都像一具史学标本,用修道院手稿与宫廷编年史...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 爱阅读

《重构契丹早期史》:考古铲下的“草原密码”,如何改写我们对“契丹起源”的认知? 翻开这本封面印着“契丹文铜牌”与“辽代壁画”的《重构契丹早期史》时,我正对着手机里“某历史博主用‘游牧=野蛮’标签简化契丹史”的视频发呆。21世纪的网络语境里,契丹常被简化为“辽朝的前身”“骑马射箭的游牧民族”,但...

《重塑心灵NLP: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在快节奏时代,用NLP重启你的人生程序 | 爱阅读

《重塑心灵NLP: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在快节奏时代,用NLP重启你的人生程序 一、书籍基本信息:NLP的“使用说明书”,让心理学从书架走向生活 《重塑心灵NLP》是华人NLP大师李中莹于2006年出版的经典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发行,ISBN9787506280272,全书240页。这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