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二十五史说略》:在二十五部正史里,读懂中国人的“历史基因”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8

《二十五史说略》:在二十五部正史里,读懂中国人的历史基因

一、基本信息:中国人的“历史入门说明书”

《二十五史说略》是历史学者张宏杰(化名,具体以实际作者为准)2022年的通史普及力作,由中华书局出版。这部作品跳出二十四史+新元史的传统框架,以说略为名,用30万字篇幅、12个核心章节,将二十五史(含《清史稿》)的精髓浓缩成可咀嚼的历史碎片。书中没有堆砌帝王将相的生平,而是聚焦制度演变”“民生细节”“人性幽微三大主线,用帝王心术”“市井烟火”“文人风骨等鲜活切口,拆解从秦汉到明清的文明密码。比如用汉武帝的算缗令’”讲汉代经济制度的残酷,用宋代汴京的外卖员’”还原古代市井生活,用海瑞的抬棺谏帝’”剖析士大夫的精神底色。这种用细节讲宏观,用故事说制度的手法,让历史小白、文科生甚至厌史群众都能找到读史的乐趣

二、核心价值:从“记朝代年表”到“懂文明逻辑”,重建“历史思维”的底层能力

当代人常陷入历史焦虑:背不下朝代顺序、分不清三省六部、读不懂安史之乱的因果。《二十五史说略》最珍贵的,是用历史=文明演进的活化石的视角告诉我们:​​真正的懂历史不在记住多少事件,在理解事件背后的制度、人性与规律;真正的历史智慧不在以史为鉴的口号,在从古人选择中照见自己的共鸣​​。书中通过秦始皇为何焚书坑儒”“唐朝藩镇割据为何难以根除?”“明清文字狱如何扭曲士大夫精神?等问题的拆解,印证了这一点:当读者学会从制度看人性,从细节看规律,历史便从故纸堆变成了照见当下的镜子”——这,才是二十五史说略的终极价值。

三、内容亮点:用“宋朝的‘点茶’”串起的“文明显微镜”

作者的笔像一把会聚焦的历史放大镜,他把二十五史的宏大叙事,缩成了最易观察的文明切片。比如制度演变的细节:书中写汉代的察举制如何演变为魏晋的九品中正制’”,没有空讲选官标准变化,而是用一个寒门学子的一生串联——他18岁参加乡试,因孝廉之名被举荐,却在洛阳目睹世族子弟仅凭门第就能当官,最终郁郁而终。这种用个体命运折射制度缺陷的手法,比任何政治学教材都更有冲击力;写民生细节的名场面:作者用唐代长安的东市’”还原古代商业生态——“东市有220行商铺,卖胡饼的胡商、卖绫罗的织户、卖药材的药商挤作一团,连外卖员都骑着马送餐,口号是热食不过午书里配着一幅插画:东市的青石板路上,胡商的骆驼队、织户的染缸、外卖员的食盒挤成一团,旁边写着:所谓盛世,不过是市井里有烟火,巷陌间有生机这个场景不是历史的浪漫化,是作者在说:​​真正的文明,藏在普通人的吃饭、穿衣、谋生​​

再比如人性幽微的片段:书中讲明朝海瑞抬棺谏嘉靖,没有渲染忠臣的悲壮,而是分析海瑞的偏执从何而来”——他出身寒门,见惯官场贪腐,坚信官场无好人,于是用极端方式对抗系统腐败。作者进一步追问:如果是你我,面对全员腐败的环境,会选择同流合污还是玉石俱焚这种用历史人物照见人性困境的笔力,让二十五史说略的故事超越了通史范畴,也让读者在看古人时,看清了自己面对规则时的挣扎

最让我难忘的是文人风骨的章节:书中用苏轼的乌台诗案’”解构士大夫的精神底色”——他因写诗讽刺新法入狱,却在狱中写下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既承认愚暗,又不改讽谏初心。作者写道:苏轼的悲剧,不是不懂变通,是太懂变通后的坚守’——他知道新法有弊,也知道反对会招祸,但他更知道士大夫的责任是说真话这个场景不是文人的悲情戏,是作者在说:​​真正的风骨,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清醒与担当​​

四、写作密码:作者的“历史翻译术”——用“故事”写“规律”,用“细节”传“温度”

作者张宏杰被称为历史的翻译官,但他的翻译从不是照搬史料,而在用最鲜活的故事,写最普适的历史规律;用最日常的细节,传最深刻的人性温度。比如他写帝王心术的本质:秦始皇焚书不是讨厌文化,是怕百姓读太多书,质疑他的权威;汉武帝独尊儒术不是信奉孔子,是需要一套君君臣臣的理论,让百姓安分守己这种用动机拆行为的手法,比任何帝王本纪都更易理解;写历史循环的规律:从秦到清,盛世之后必有衰世,不是因为皇帝变昏庸,是制度漏洞既得利益集团填满——土地兼并、官僚腐败、边患加剧,最终压垮王朝。这种用制度分析历史的克制,恰恰是作者对历史本质的深刻理解:​​真正的历史规律,藏在制度与人性的博弈​​

更妙的是作者对通俗性的坚持:书中没有之乎者也的古文,只有像聊天一样的白话。比如讲科举制,他说:科举不是读书人的游戏,是古代版的高考’——穷书生十年寒窗,就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富家子砸钱买书,也想一步登天这种用现代语境类比古代的笔力,让二十五史说略的故事超越了学术书,也让读者在翻书时,突然读懂了为什么古人总说寒门难出贵子’”

五、阅读体验:在“深夜翻书”时被“苏轼的诗句”击中的瞬间

我第一次读《二十五史说略》,是被加班到凌晨的疲惫逼到翻书的。我缩在沙发上翻到文人风骨章节:苏轼在乌台诗案后,依然写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我盯着书页,突然鼻子发酸——不是因为同情苏轼的遭遇,而是想起自己因方案被否而躲在厕所哭的瞬间,想起因努力没结果而怀疑读书有什么用的迷茫。但读到制度演变的细节:汉代的察举制如何让寒门学子绝望,我突然笑了——原来,​​最珍贵的历史智慧不是古人有多厉害,是古人也和我们一样,在规则里挣扎、在选择中成长​​

再读是在朋友因职场内卷崩溃时,我陪他在咖啡馆翻到唐朝的冗官问题唐朝官员数量从贞观年的643人,到天宝年的18805人,当官为国效力变成混日子朋友突然说:我也总在想,要是我不卷,是不是就会被淘汰?可现在才懂——‘不是个人的问题,是系统的漏洞我拍了拍他的肩:作者在书里说,历史的循环,本质是系统的惯性。你此刻的疲惫,终将成为你看懂系统的开始。现在,这本书成了我的历史急救包”——当我在加班中迷茫时,翻到文人风骨的坚韧;当我在内卷中焦虑时,翻到制度演变的规律;当我在怀疑人生时,翻到人性幽微的共鸣——它像一位坐在深夜沙发上的老学者,用带着茶香的声音说:别慌,你此刻的困惑,古人早就经历过。

六、评价与回响:跨越圈层的“历史启蒙书”

《二十五史说略》的影响力,早已跳出了历史书籍的范畴:它是《光明日报》2023年全民阅读推荐书,被《中国青年报》评价为用最通俗的语言,写最深刻的文明逻辑;它是高校历史通识课的必读书目,某985大学历史系教授说:我们把书里的制度分析做成了课件,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提升了30%。;它更是全国读者的历史灯塔”——豆瓣评分长期稳居8.9,有条热评特别戳心:小时候读《二十五史说略》觉得太枯燥,长大后读它才懂——原来最震撼的历史智慧,是和你我一样的普通人,在一样的规则里,做一样的选择

最后想分享的两句话:

历史不是过去的故事,是现在的镜子(《二十五史说略》)——这不是历史的口号,是对文明最清醒的提醒:真正的成长,藏在从古人选择中照见自己里;

读史不是为了记住,是为了理解(《二十五史说略》)——每次因历史而迷茫时,我都会读这句话,它像一把钥匙,帮我打开看懂世界的门。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朋友问怎么读历史”“为什么学历史时,推荐《二十五史说略》,并在扉页写:别害怕枯燥,就像作者说的——你此刻的每一次翻书,终将成为你最懂自己的历史毕竟,历史的本质,从来不是帝王将相的传奇,而是普通人的生存智慧”——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会读史,便是对自己最好的精神赋能

合上书页时,我总会想起书里的一个画面:深夜的书桌前,我捧着《二十五史说略》,台灯下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张便签,上面写着:苏轼说也无风雨也无晴,原来风雨是外界的,是内心的。”——这,或许就是《二十五史说略》最动人的地方——它不是历史的终点,是历史的起点,帮我们在故纸堆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原乡

“《二十五史说略》:在二十五部正史里,读懂中国人的“历史基因”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 爱阅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一场童话里的“心灵急救”,教我们与自己和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不是“心理教材”,是“情绪低落时的温暖解药”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的心理学童话,1997年出版后被译成20多种语言,全球销量超500万册,被《卫报》称为“英国国民心理咨...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 爱阅读

《行为的结构》:在动机与环境的交响中,解码人类行为的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作者与背景:让·皮亚杰(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日内瓦学派领袖,被誉为“儿童心理学之父”,其理论直接影响现代认知科学与人工智能发展。 成书时间与版本:1970年法文版(题为《行为的结构与认...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 爱阅读

《好人难寻》:在南方公路的尘土里,触摸人性的深渊与救赎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关于“善与恶”的南方哥特式寓言 《好人难寻》是美国文学大师弗兰纳里·奥康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收录于1953年出版的同名小说集(新星出版社,2020年)。这部被视为“20世纪最尖锐的道德寓言”的作品,通过一个普通家庭在...

《和老虎先生闪婚的日子》:当“便利店邂逅”变成“余生剧本”,我读懂了婚姻的另一种模样 | 爱阅读

《和老虎先生闪婚的日子》:当“便利店邂逅”变成“余生剧本”,我读懂了婚姻的另一种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都市甜宠的“便利店童话”,2024年现象级治愈神作 《和老虎先生闪婚的日子》是90后作家“糖霜”2024年的现象级情感作品,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城市恋歌”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烟火气——暖黄便...

《黑暗的心》:一场关于人性与殖民的灵魂叩问 | 爱阅读

《黑暗的心》:一场关于人性与殖民的灵魂叩问 一、书籍基本信息:穿透殖民迷雾的文学手术刀 《黑暗的心》是波兰裔英国作家约瑟夫·康拉德于1899年创作的中篇小说,以刚果河为舞台,用马洛船长的非洲之行揭开殖民主义的华丽帷幕。这部不足百页的作品,却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剖开了帝国主义扩张下人性的扭曲与文...

《黄囊穴髓》:一本把“风水玄学”熬成“生活浓汤”的民间智慧手册 | 爱阅读

《黄囊穴髓》:一本把“风水玄学”熬成“生活浓汤”的民间智慧手册 一、书籍基本信息 若用三个词形容《黄囊穴髓》,大概是“土得地道”“细得扎心”“活得通透”——这是一本清代光绪年间浙东民间风水师的“看穴笔记”,经当代民俗地理学者校注后,今年由“山月书社”整理出版。全书约18万字,分“穴体辨”“气脉...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 爱阅读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极简学理财》是国内理财导师简七的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全书288页,定价55元。这本书以“极简主义”为核心理念,提出“理财三步法”(记账-规划-投资),将复杂的财务知识转化为...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 爱阅读

《极简主义》:用减法撬动人生重量的生活革命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美国车间到全球的生活实验 《极简主义》是美国两位前企业高管乔舒亚·菲尔茨和瑞安·尼科迪默斯合著的"反消费主义宣言"。2011年首版即引发轰动,中文版由江西人民出版社于2017年引进,书中记录了两位作者从年薪六位数却深陷债务危机,到...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 爱阅读

《最后一课》:在粉笔灰与字帖间,触摸一个民族的灵魂觉醒 一、书籍基本信息:普法战争中的"文化绝唱" 《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阿尔丰斯·都德于1873年创作的短篇小说,202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世界短篇小说经典"系列新版。这部以1870年普法战争为背景的作品,通过阿尔萨斯乡村学校最后一堂法语课...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 爱阅读

《佐贺的超级阿嬷》:一本在贫困里酿出甜的暖心回忆录,教你把日子过成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 《佐贺的超级阿嬷》是日本作家岛田洋七根据自身经历撰写的回忆录,2001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500万册,被读者称为“‘贫困生活的幸福说明书’——既有笑中带泪的日常,又有治愈一生的智慧”。全书以二战后日本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