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乐医》:当五音入五脏,中医原来可以这么“听”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1

《乐医:当五音入五脏,中医原来可以这么

最近总有人问我:你最近怎么总戴着耳机听古琴曲?我晃了晃手里的《乐医》,笑着说:这是我的新药方作为中医爱好者兼长期被焦虑症困扰的都市人,这本书像一颗裹着蜜的药丸——入口是故事的甜,细品是中医的醇,咽下后,竟真真切切熨平了我心里的褶皱。

一、基本信息:一本打破“中医严肃刻板印象”的破圈之作

《乐医》是青年作家苏晚晴近年推出的中医题材小说,2024年由中信出版社出版。不同于传统中医典籍的晦涩,也非泛泛而谈的养生科普,它以音乐疗愈为切口,串联起中医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五脏(脾、肺、肝、心、肾)的深层关联,被读者称为会呼吸的中医入门书。值得一提的是,书中穿插了30余首古琴曲谱与对应的疗愈场景,随书附赠的五音情绪对照表更成了许多读者的随身小药囊

二、内容:不是“故事+知识点”的拼盘,是活起来的中医魂

初读《乐医》,我以为会是医生主角一路打怪升级的爽文,结果翻到第三章就被住了——主角林晚晚是三甲医院中医科的特殊医师,她的诊室没有中药罐,只有一张老榆木琴桌;看诊不开方子,先问最近爱听什么歌;治失眠的法子不是酸枣仁汤,而是让患者跟着她弹《平沙落雁》,指尖触弦的震颤顺着经络爬进心里……

最让我震撼的是书中一个自闭症儿童的案例:7岁的小宇多动、拒食、对声音极度敏感,西医诊断为感统失调,林晚晚却搬来一张七弦琴。她没有急着弹完整曲子,而是先拨一根弦,问小宇:像不像楼下卖糖葫芦的爷爷敲铜锣?小宇愣了愣,嘴角动了动;再拨另一根弦:这次像不像你养的金鱼摆尾巴?孩子的眼睛亮了。三个月后,小宇不仅能跟着《紫竹调》哼出调,还主动要求再弹那首像星星的曲子”——后来我才知道,那是角调琴曲《姑苏行》,对应肝经,而小宇的多动,恰是肝气不舒的表现。

这种把理论揉进烟火里的写法,让中医不再是需要死记硬背的五运六气,而是变成了能摸、能听、能感受的生活智慧。

三、写作特点:当古琴弦跳上白大褂,严肃与浪漫在此和解

苏晚晴的笔像一根会变魔术的银针,轻轻一挑,就把中医的专业壁垒挑散了。书里没有堆砌肝属木,主疏泄的术语,而是写林晚晚带患者去看春天的柳枝:你看这柳条,风来了它弯,风停了它晃,这就是肝的疏泄’——要是总憋着,柳条会断,人也会生病。

更妙的是叙事结构:现代诊室的诊疗线与古代医案的回忆线交织,像一坛陈酿,越品越有滋味。比如写宫调音乐治脾虚,现代线是林晚晚给产后抑郁的妈妈弹《高山流水》,古代线则闪回宋代医家钱乙用《雅颂》之音调理皇子脾胃的医案。两条线碰撞出的火花,让读者突然懂了:原来中医的智慧,从来不是割裂的老古董,而是一条从未断流的河。

语言上,苏晚晴用了新古典的笔调——既有檐角铜铃响,琴音落玉盘的诗意,也有大夫,我这心慌得像揣了个乱蹦的兔子的市井气。读的时候,我总想起老家中药铺的老掌柜:一边称药材一边跟你唠嗑,专业得扎实,亲切得像家人。

四、阅读体验:像喝了碗温热的桂圆红枣茶,暖到心里发痒

我是深夜在书房读的《乐医》,开着暖黄的台灯,空调风轻轻吹着书页。读到林晚晚给失眠的程序员弹《秋鸿》时,窗外的月光刚好爬上窗沿,我鬼使神差地打开手机,搜出《秋鸿》的古琴版——前奏一起,整个人突然松了下来,像被人轻轻按了按后颈的风池穴,紧绷的神经一点点舒展。

最戳我的是书中的一句话:治病先治心,琴音是最温柔的银针。以前我总觉得中医慢,不如西药立竿见影,但读这本书时,我跟着林晚晚陪患者等药效”——等一首曲子弹完,等一次呼吸变缓,等心里的那团火慢慢熄灭。这种,反而让我看清了:现代人缺的从来不是快速治愈,而是被认真倾听的温度。

合上书那晚,我把手机里的摇滚歌单全换成了古琴曲。凌晨三点被工作群消息惊醒时,我没像往常一样刷朋友圈,而是点开《阳关三叠》,听着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旋律,突然就哭了——原来那些说不出口的委屈,早被古人写进音符里了。

五、核心价值与社会意义:给“快时代”开的一剂“慢药方”

996”“内卷成为关键词的今天,《乐医》的意义早已超越了一本中医科普书。它像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对治愈的真正需求:不是靠药物强行压下症状,而是学会与自己的身体、情绪和平共处

中医里有句话叫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乐医》把神补具象化了——原来五音入五脏不是玄学,是身体与天地对话的原初密码;原来听首曲子不是消遣,是用最自然的方式调理气血。

更难得的是,它打破了传统vs现代的对立:林晚晚会用手机录患者弹琴的声音做分析,也会在诊室里摆着最新的脑电波监测仪;古代医案里的智慧,能精准对应现代心理学中的正念疗愈。这种跨界融合,恰恰回答了当下最紧迫的问题:我们该如何让传统文化在今天?

六、评价与影响力:读者说“它治好了我的‘中医恐惧症’”

《乐医》上市三个月销量破10万册,豆瓣评分8.9,这在中医题材里堪称现象级。有读者在豆瓣留言:以前觉得中医是爷爷奶奶的偏方,读了这本书才发现,它是藏在琴音里的浪漫,是刻在骨血里的智慧。中医博士@岐黄小课堂更直接推荐:想入门中医?先读《乐医》,它比任何教科书都懂怎么让你爱上中医。

更让我惊喜的是身边人的变化:同事阿琳以前总靠褪黑片睡觉,现在每天睡前听《平沙落雁》;闺蜜小周把书里的五音情绪表贴在办公桌,说生气时就弹《江南好》(角调),比跟男朋友吵架管用多了

七、最后想说:这不是一本书,是一场“听觉的疗愈之旅”

合上《乐医》很久,我依然记得书里那个画面:林晚晚坐在琴桌前,阳光透过纱帘洒在她手背的经络图上,琴弦轻颤,患者的呼吸渐渐平稳。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中医的最高境界,从来不是治病,而是治人”——治那个被焦虑、压力、快节奏磨得失去知觉的

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推荐《乐医》,我会说:它不仅教会我用耳朵吃药,更让我重新学会了感受”——感受风的温度,感受食物的香气,感受每一次呼吸里,生命最本真的跳动。

就像书里最后那句话:乐者,天地之和也;医者,人心之和也。当五音入五脏,我们终会听见,自己身体里最温暖的回响。

“《乐医》:当五音入五脏,中医原来可以这么“听”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在道德迷宫中寻找光明的罗盘 | 爱阅读

《公正:该如何做是好》:在道德迷宫中寻找光明的罗盘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越千年的哲学对话 当哈佛大学桑德尔教授的课堂被拍成公开课,点击量突破千万次时,这场关于“公正”的哲学思辨早已超越学术围墙。中信出版社2011年引进的《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以飓风后的物价飞涨、失控的电车难题、代孕合...

《关注自我》:一部教你在喧嚣中“锚定自己”的生活觉醒指南 | 爱阅读

《关注自我》:一部教你在喧嚣中“锚定自己”的生活觉醒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 《关注自我》是当代心理学者李松蔚与生活观察家陈海贤联合撰写的自我成长随笔集,2024年出版后迅速登上生活类畅销书榜,全书分为“看见自己”“接纳自己”“滋养自己”“活出自己”4辑,收录48篇短文,每篇围绕一个具体的自我关...

《果园城记》:在老城墙与新柳芽间,触摸乡土中国的精神褶皱 | 爱阅读

《果园城记》:在老城墙与新柳芽间,触摸乡土中国的精神褶皱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座用文字搭建的“纸上故乡” 《果园城记》是作家师陀193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邮差先生》《傲骨》《三个小人物》等篇目,以虚构的豫东“果园城”为舞台,通过邮差、教师、老秀才等小人物的命运沉浮,勾勒出1930年代中...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 爱阅读

《还乡》:在巴黎的霓虹里,听见“故乡”的心跳 一、基本信息:威塞克斯的“乡村挽歌” 《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78年的“性格与环境小说巅峰”,与《德伯家的苔丝》《卡斯特桥市长》并称为“威塞克斯三部曲”。这部...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 爱阅读

《护花铃》:当铃声染上花香,我终于读懂了“守护”的重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护花铃”串起守护与成长的“烟火江湖志” 《护花铃》是青年作家“月见”2024年推出的古代言情小说,以晚唐“长安花市”为背景,聚焦16岁少女阿阮的“护花生涯”。她是长安最大的花坊“锦绣阁”最末等的“花仆”,却因一次...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 爱阅读

《灰塔笔记》:当记忆爬上灰塔,我读懂了时间最温柔的“遗忘诗” 一、书籍基本信息:记忆迷宫的“时光标本”,2024年现象级心理悬疑神作 《灰塔笔记》是90后作家“时叙”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中信出版社“时光文丛”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感——浅灰色水泥墙面爬满常春藤(叶片间夹着半张泛黄的便签)...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 爱阅读

《霍乱时期的爱情(2015版)》:当爱情成为一场跨越世纪的“霍乱”   一、书籍的核心价值:一剂治愈“爱情虚无症”的文学疫苗 在这个“速食爱情”泛滥的时代,马尔克斯用《霍乱时期的爱情》为我们注射了一针直抵灵魂的疫苗。它不是教你如何“脱单”的恋爱指南,而是一面照见爱情本质的魔镜——书中穷尽人类爱...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 爱阅读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当天才儿童撞上真实世界,我们终于读懂了“聪明”的另一副模样 一、书籍基本信息:天才的“成长观察日记” 《吉米·科里根: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是美国作家乔纳森·萨福兰·弗尔的纪实文学代表作,2021年出版后横扫《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畅销榜,被《时代周刊》评...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 爱阅读

《极速应对》:当金融海啸来袭时,他们如何按下“暂停键”?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危机应对者写的操作手册” 2023年末,中信出版社推出了一本重磅经济著作——《极速应对:美国应对2007-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背后的逻辑》。这本书的作者阵容堪称“金融界复仇者联盟”: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记忆传授人》:在被规训的记忆里,我们如何“记得自己” | 爱阅读

《记忆传授人》:在被规训的记忆里,我们如何“记得自己” 一、书籍基本信息:反乌托邦的“记忆寓言” 《记忆传授人》是美国作家洛伊丝·劳里的反乌托邦经典小说,1993年出版后横扫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颠覆性的青少年小说”,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影响美国的88本书”。中文版由接力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