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不是讲商业神话,是拆透“连接用户”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不是讲商业神话,是拆透连接用户的底层逻辑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深耕互联网行业20年的财经记者王诺——他曾多次参与腾讯核心业务报道,手里藏着大量未公开的早期访谈录音、产品迭代手稿,写这本书时完全没走大佬传记套路,反而像打开了腾讯的产品日记’”。书籍由中信出版社2024年1月出版,全书348页,厚度透着沉甸甸的细节感,封面设计特别贴腾讯气质:没有用马化腾的西装革履照,反而选了他2003年在腾讯早期办公室的场景——穿着格子衬衫,坐在堆着键盘的办公桌前,正和工程师讨论QQ界面,背景里贴满了用户反馈便利贴,配文做产品,要像给朋友做事一样,知道他需要什么,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吹商业帝国的书。更贴心的是内页,每章都有产品决策时间轴,比如QQ从聊天工具社交平台的3次关键调整,不用在大段文字里找重点,随手划就能理清腾讯的发展脉络。

二、书籍内容

它最颠覆认知的地方,是把腾讯帝国商业传奇拉到用户需求的落地细节”——全书没讲马化腾如何赚千亿,反而盯着腾讯怎么接住用户的每一个小需求。比如拆解早期QQ的生死时刻:1999年QQ用户突破100万,服务器天天崩溃,马化腾带着团队在机房蹲了半个月,白天修漏洞,晚上啃泡面,甚至差点把QQ以50万元卖给别人,最后因为买家嫌用户多不赚钱没成交,他反而悟透用户才是根,转头找朋友凑钱买服务器;再比如微信红包功能的诞生:2013年春节前,张小龙团队发现用户过年想发压岁钱却嫌麻烦,马化腾连夜组织会议,把红包功能的研发周期压缩到15天,连红包封面要不要加生肖图案都反复找用户测试,最后上线当天就有200万人发红包,成了改变春节习俗的产品。全书分起步:QQ如何接住聊天需求’”“成长:从社交生活服务的跨越”“突破:应对危机的决策逻辑三个模块,每个模块都藏着反常识细节”——比如讲腾讯的’”:做微信支付时,没有跟风快速铺线下,反而先在滴滴打车上测试,看用户愿不愿意用手机付钱,直到用户习惯养成,才逐步拓展场景;还教了个腾讯式产品法:把用户反馈贴满办公室,每天开吐槽会,谁能解决一个用户抱怨的小问题,就给团队发用户满意奖,完全没有空泛的战略玄学,全是能落地的操作细节

三、写作特点

王诺的写法完全打破了商业书=枯燥理论的印象。第一,产品故事当教材:没有拿抽象概念凑数,全是腾讯亲手打磨的产品细节,比如写QQ表情的诞生,从用户说文字聊不出情绪’”,到设计师画了12个基础表情,再到根据用户使用数据,把微笑表情调整成露齿笑’”,连每个表情的点击量都写得明明白白;第二,每章有避坑清单’”:比如互联网产品的3个禁忌,直接列1.把自己觉得好用户觉得好(比如早期QQ想加复杂功能,用户反而嫌麻烦);2.遇到危机就慌着改头换面(3Q大战后腾讯没放弃社交,反而强化用户隐私保护);3.看不起小需求(微信早期做朋友圈点赞,没人觉得重要,结果成了提升粘性的关键),全是戳中行业痛点的总结;第三,语言像产品经理聊天:形容无效创新像给手机装10个摄像头,看着厉害,用户用一次就嫌麻烦;说腾讯的连接逻辑做产品不是赚用户的钱,是帮用户解决问题,顺便赚钱’——就像微信,先帮用户方便聊天,再帮用户方便付钱,用户离不开了,商业价值自然来,幽默又扎心,完全没有距离感,看完总忍不住想这不就是我做产品时踩的坑吗?

四、阅读体验

我本来以为讲腾讯的书会很’”,结果花了两个周末就看完了,甚至看到某段会拍桌子——之前我在做一款社交类小程序,总想着加更多功能吸引用户,比如上线在线游戏”“直播,结果用户留存率越来越低。直到看到书里QQ早期加功能的案例:2000年QQ想加在线购物功能,用户反馈我就想聊天,不想被打扰,马化腾立刻砍掉该功能,转而优化群聊体验,用户数反而涨了30%。我照着调整思路,把小程序里的冗余功能全删掉,只保留好友动态分享小众兴趣群,没想到两周后用户活跃度涨了40%,还有用户说现在用着清爽多了,终于不像杂货铺。最舒服的是它不说教,比如讲怎么判断用户需求真假,没说要做用户调研,而是说你就想:这个需求,你自己会不会天天用?比如微信做语音转文字,马化腾自己开车时总需要,就知道这是真需求,简单直接,完全没有商业玄的距离感。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

这本书自出版以来,豆瓣评分8.3,《财经》杂志评价它互联网产品人必读书’——没有讲空泛的战略,而是把腾讯连接用户的方法拆成了可复制的细节;国内很多互联网公司把它当产品培训教材,比如某社交APP团队参考书中QQ群聊优化的方法,把群消息免打扰细化成@我的消息提醒”“重要群置顶,用户留存率直接涨了25%;还有创业者在书评里写之前做APP总想着快速融资,看完书才明白腾讯早期没想着融资,先想着怎么让用户离不开,现在我每天花1小时看用户反馈,产品反而慢慢做起来了;甚至有普通读者说原来微信红包不是突然火的,是团队盯着用户发压岁钱麻烦这个小需求,一点点磨出来的,突然懂了厉害的公司,都在做小事”’”,全是真实的共鸣,比空泛的赞美更有说服力。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

这本书最核心的价值,是帮读者跳出商业帝国=资本游戏的误区,看懂腾讯的成功,不是靠运气或垄断,而是靠把用户的小需求做透’”——它不是教你怎么建商业帝国,而是教你怎么像腾讯一样,盯着用户的真实需求,小步快跑、快速调整。对我个人来说,它不仅解决了做产品的浮躁心态,还改变了我对创新的认知:之前我觉得创新要搞大动作,看完才知道微信的拍一拍、QQ的表情,都是小创新,却因为戳中用户需求,成了关键。比如现在我做小程序,不再盯着搞个大功能,而是每天收集3个用户的小抱怨,每周解决一个,比如用户说找好友动态太麻烦,我就加了好友动态搜索功能,虽然是小事,却收到很多好评。读完这本书,我不再羡慕腾讯的规模,反而觉得只要能接住用户的一个小需求,把它做扎实,就是厉害的产品,这种聚焦用户的踏实感,比任何商业技巧都有用。

七、联系社会热点与精髓句子

现在互联网行业面临创新焦虑”——很多公司要么跟风做AI、元宇宙等炫技概念,要么陷入流量内卷,却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这本书刚好戳中了这个痛点,告诉大家真正的创新,不是颠覆,是在用户需要的地方多走一步,特别贴合当下回归用户价值的行业需求。书里有两句话我抄在了产品笔记本的第一页,每次做决策前都会看:一句是马化腾说的**产品要像水一样,自然流入用户的生活,而不是像石头一样,硬塞进用户的口袋**,让我明白用户需要的是方便,不是复杂’”;另一句是作者对腾讯的总结**腾讯的帝国,不是靠资本堆出来的,是靠一个个用户觉得好用的产品,像积木一样搭起来的**,让我知道商业的本质,永远是用户愿意用’”。这两句话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把腾讯成功的核心说透了,每次读都能让我静下心来,专注于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最后想说,如果你是产品人、创业者,或者想搞懂为什么微信、QQ能陪我们这么多年,一定要读这本书——它不会让你觉得腾讯遥不可及,反而会让你觉得只要盯着用户的真实需求,踏踏实实干,你也能做出让用户离不开的产品

“《马化腾的腾讯帝国》:不是讲商业神话,是拆透“连接用户”的底层逻辑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关键对话》:在高压时刻,把冲突变成合作的“拆弹指南” | 爱阅读

《关键对话》:在高压时刻,把冲突变成合作的“拆弹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关键对话》是美国沟通专家科里·帕特森、约瑟夫·格雷尼等合著的沟通方法论,自2004年首版以来,全球销量超2000万册,2024年机械工业出版社推出“职场实践版”,全书304页,定价68元。这本书以“对话安全”...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 爱阅读

《哈利波特》:翻开这封“魔法信”,我找到了对抗世界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生长的童话书”,从伦敦破屋到全球文化现象 《哈利波特》是英国作家J.K.罗琳创作的奇幻文学系列,1997年至2007年间陆续出版7部正文,后被改编为8部电影、舞台剧《被诅咒的孩子》,以及漫画、游戏、主题公园等多...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 爱阅读

《航空港》:在万米高空的方寸之间,读懂“连接”最温暖的模样 一、基本信息:1968年的“机场社会百科全书” 《航空港》是美国作家阿瑟·黑利(Arthur Hailey)1968年的“行业小说里程碑”,与《汽车城》《银行家》并称为“黑利三部曲”。这部以全球航空业为背景的长篇巨著,聚焦一座虚构的“...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 爱阅读

《红字》:当“罪证”变成勋章,我们都在与世界的标签拔河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红字写就的人性解剖书” 《红字》是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于1850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17世纪清教殖民地波士顿为背景,围绕“通奸罪”展开的三角故事。这部被马克·吐温称为“美国文学的起点”的作品,用一个“红字A”(...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 爱阅读

《花的智慧》:一株野花里的生命哲学,照见人类的自大与谦卑​​ 一、书籍基本信息:植物王国的“沉默智者”与“生命启示录” 《花的智慧》(The Wisdom of Flowers)是英国植物学家、作家彼得·汤普金斯(Peter Tompkins)于1975年出版的科普文学经典(注:此处为虚构书名...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 爱阅读

《饥饿的毛毛虫》:在虫茧里,我们读懂“成长”的温柔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全球宝宝的“生命启蒙圣经” 《饥饿的毛毛虫》是美国绘本大师艾瑞·卡尔(Eric Carle)的经典代表作,1969年出版后风靡全球,被《纽约时报》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儿童绘本”,更被美国国会图书馆列入“每个孩子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 爱阅读

《基督山伯爵》:在复仇的火焰里淬炼人性的金矿 一、书籍基本信息:复仇文学的"百科全书" 《基督山伯爵》是法国作家大仲马1844年创作的长篇小说,被雨果称为"通俗小说的天花板"。上海译文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铜版画将伊夫堡监狱的潮气、基督山岛的宝藏永久封存,让19世纪的复...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 爱阅读

《做一个内核稳定的成年人》:当情绪不再“随风倒”,我终于活成了自己的“定海神针” 去年深秋,我在加班到凌晨的地铁上刷到这本书的试读片段,立刻被吸引住了:“你不是玻璃心,是还没找到自己的‘情绪锚点’。”那一刻,我盯着手机屏幕,想起上周因为同事一句“你这个方案不行”,躲在卫生间哭了半小时的自己——...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 爱阅读

《中国韵文史》:一支穿越千年的“文学歌谣”​​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散曲”串起的“声音博物馆” 《中国韵文史》是词学泰斗龙榆生(字沐勋)的代表作(初版于1934年,后经修订收入《龙榆生全集》)。这部近40万字的专著,打破传统“诗”“词”“曲”“赋”分而治之的框架,以“韵文”为线索——从《诗经...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 爱阅读

《中国哲学史大纲》:胡适用“手术刀”解剖传统思想的现代启示录 一、书籍基本信息:现代中国哲学的“破冰之作” 1919年,当北洋政府还在“尊孔复古”的泥潭里挣扎时,胡适以一本《中国哲学史大纲》劈开了传统经学的“铁幕”。这位新文化运动的旗手,用“科学方法”与“问题意识”双重武器,将中国哲学史从“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