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罗马十二帝王传》:在古罗马的宫廷里,触摸历史的“人性密码”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2

《罗马十二帝王传》:在古罗马的宫廷里,触摸历史的人性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羊皮卷封存的“帝王生存实录”

《罗马十二帝王传》(De Vita Caesarum)是古罗马历史学家盖乌斯·苏维托尼乌斯·特兰奎鲁斯(Gaius Suetonius Tranquillus)于公元2世纪撰写的传记巨著(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译者张竹明、王乃新)。这部被称为罗马帝王断代史的作品,以近乎八卦的细腻笔触,记录了从奥古斯都(屋大维)到图密善(第五位皇帝)共12位罗马帝国早期统治者的生平:他们的出生、登基、统治手段、私生活、荒诞癖好,甚至死亡细节。书中没有宏大的战争叙事,却用大量宫廷秘闻”“私人书信”“目击者证词,将罗马帝国的权力游戏还原为一场人性的狂欢与挣扎。中译本保留了苏维托尼乌斯事无巨细的写作风格,语言生动如古罗马的狗仔队报道,读起来像在看一部古装宫廷剧的原始剧本

二、书籍内容:用“帝王的镜子”照见权力的“七宗罪”

《罗马十二帝王传》的核心不是歌颂帝王功绩,而是揭露权力的腐蚀性。苏维托尼乌斯的独特之处,在于他拒绝用神化妖魔化的视角书写帝王,而是用人性的显微镜记录他们的光明与阴影

1.奥古斯都:从共和卫士终身独裁者完美伪装

书中写奥古斯都晚年时,曾对亲信说:我花了40年时间,用剑与火征服了罗马;现在,我要用法律与建筑让它永远属于我。他表面上恢复共和制,实则通过元首制将权力牢牢攥在手中——他修改法律让自己终身任职,用公共工程(如万神殿)收买民心,甚至将自己的生日定为罗马的节日。苏维托尼乌斯还记录了一个细节:奥古斯都临终前,对围在床前的亲友说:如果我能像亚历山大大帝那样年轻,我还能征服更多土地。这句话暴露了他权力瘾的本质——他从未真正满足于罗马的守护者,而是渴望成为新亚历山大

2.卡利古拉:从少年天才疯狂暴君权力异化

苏维托尼乌斯对卡利古拉的描写堪称史上最荒诞帝王传。他记录卡利古拉的奇葩操作:把自己封为,要求臣民向他跪拜;把罗马最富有的人抓来,当众割下他们的舌头,只为听他们痛苦的尖叫;甚至在宴会上,他突然下令处死自己的岳父,理由是他的笑声太吵。但最震撼的是一个温情细节:卡利古拉对妹妹德鲁西拉的畸形爱恋——他命人在她的墓前刻下德鲁西拉,你比罗马所有女人都值得被爱,甚至在她死后娶了她的雕像。这种权力与疯狂的交织,让读者看到:当权力失去约束,天才也会沦为怪物

3.图密善:从贤君暴君自我毁灭

书中写图密善晚年时,变得极度多疑。他命人在宫殿的走廊里安装暗门,随时监视随从;他将元老院的议员们召集到广场,当众辱骂他们是一群蠢货;最讽刺的是,他为了证明自己的神性,竟命令士兵将自己神化的雕像立在广场中央,结果被愤怒的市民用石头砸得粉碎。苏维托尼乌斯写道:图密善的悲剧在于,他始终没明白——权力不是神赐的礼物,而是人民暂时的委托

这些帝王的故事不是孤立的个人史,而是苏维托尼乌斯精心编织的权力寓言:从奥古斯都的伪装到卡利古拉的疯狂,从提比略的阴郁到图密善的多疑,每个皇帝的人性弱点都与权力的膨胀同步生长——这正是《罗马十二帝王传》最锋利的历史洞察

三、写作特点:用“狗仔队的敏锐”写“历史的深度”

苏维托尼乌斯的文风被称为史学中的八卦大全,他的文字充满市井气息,却又藏着史学家的严谨。他拒绝用帝王的语气叙述,而是用目击者的视角记录细节:

1.细节的八卦感让历史在市井传闻里

书中写提比略的统治时,苏维托尼乌斯引用了一个民间段子提比略退隐卡普里岛后,每天派信使给罗马送密信,但信使们总是空手而归——因为提比略只写今日无事四个字,反复抄写。这种无厘头的细节,让退隐的皇帝历史符号变成了可爱的老头

2.对比的戏剧性贤君暴君的镜像照见人性

苏维托尼乌斯刻意将贤君奥古斯都与暴君卡利古拉、仁慈的提比略与多疑的图密善并置:奥古斯都晚年为罗马修建了100座公共浴场,卡利古拉却用国库的钱为自己建了一座私人动物园;提比略在位时推行仁政,图密善却颁布叛国罪法屠杀元老。这种对比叙事,让权力对人性的影响变得一目了然。

3.语言的画面感电影台词还原历史现场

苏维托尼乌斯写卡利古拉处死岳父的场景:宴会进行到一半,卡利古拉突然举起酒杯,对岳父说:你知道吗?我最讨厌你的胡子——它让我想起我父亲的胡子。说完,他挥了挥手,士兵们立刻冲上来,用剑刺穿了岳父的胸膛。鲜血溅在卡利古拉的脸上,他却笑着说:看,这血的颜色多像我母亲的项链!’”这种电影化的描写,让2000年前的宫廷屠杀突然真实得触目惊心。

四、阅读体验:像在古罗马的宫廷里,听一位“老仆人”讲“主子的秘密”

第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大学的世界古代史课上。当时我正为罗马帝国为何衰落困惑:课本上说奴隶制危机”“外族入侵是主因,但苏维托尼乌斯的记录却让我看到了更本质的人性弱点。翻到他写奥古斯都的权力伪装章节:奥古斯都每次演讲时,都会故意放慢语速,让听众觉得他在思考;他会摸自己的下巴,假装犹豫,实则早已想好下一步棋。突然被击中:原来,帝国的衰落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从第一个皇帝开始,权力就悄悄腐蚀了人性

后来读到卡利古拉的疯狂章节,我正为权力与道德的关系焦虑:书中写卡利古拉在处死议员时,一边擦剑一边说:他们的血能让我的剑更锋利。这种权力对人性的扭曲,让我突然明白:所谓绝对权力,本质上是绝对的自我毁灭”——当一个人拥有不受约束的权力,他终将被权力吞噬。

最触动我的是苏维托尼乌斯对权力本质的总结:皇帝不是,是’——他们会贪婪、会恐惧、会疯狂,甚至会比普通人更脆弱。这种去神化的视角,让《罗马十二帝王传》成了一部人性的启示录:它不仅记录了罗马帝国的兴衰,更照见了每个掌握权力者的内心。

五、书籍评价与影响力:史学界的“人性实验室”

《罗马十二帝王传》被称为古罗马最生动的历史教科书,英国历史学家吉本评价:苏维托尼乌斯用市井的笔触,写出了帝国的灵魂’——他没有歌颂帝王,却让每个读者都看到了权力在自己手中的模样美国古典学家玛丽·比尔德则说:这本书是罗马史的微观切片’——通过12位皇帝的生平,我们能看到罗马帝国从共和专制的每一步转变。

在国内,《罗马十二帝王传》是历史学、古典学、政治学专业的必读书。豆瓣读书评分稳定在8.7分,读者留言集中在震撼”“通透”“越读越清醒原来罗马皇帝不是超级英雄,是有血有肉的人’”“苏维托尼乌斯的细节描写,让我看到了权力的腐蚀性’”

更难得的是它的当代性。在这个权力监督成为全球议题的时代,《罗马十二帝王传》的价值愈发凸显:当我们讨论领导人的私德与公权时,会想起卡利古拉的荒诞;当我们思考权力如何约束时,会想起奥古斯都的伪装;当我们警惕个人崇拜时,会想起图密善的多疑——古罗马的帝王故事,依然在为现代社会的权力治理提供人性的镜子

六、核心价值与个人意义:一本“教我们在权力中保持清醒”的书

《罗马十二帝王传》的核心价值,不是教我们背诵罗马皇帝的名字,而是教我们在权力中保持清醒”——它让我们明白:权力不是神赐的礼物,而是人民暂时的委托;所谓伟大,不是征服多少土地,而是守住人性的底线;真正的历史智慧,不在歌颂帝王,而在揭露权力的腐蚀性

对我而言,它更像一本精神的思想指南。以前我总觉得历史是遥远的,读完后才意识到:历史是活着的”——它藏在我们的职场里(领导的权力欲)、藏在我们的社交圈(朋友的嫉妒心)、藏在我们的内心(对被关注的渴望)。最近一次读这本书,是在参加公司的管理层培训时。我想起苏维托尼乌斯写的:皇帝的权力越大,他的孤独就越深——因为他永远无法真正信任任何人。这种对权力的警惕,恰恰是我在培训中最想传递的管理哲学

结语:在罗马的废墟里,我们依然是权力的观察者

苏维托尼乌斯在《罗马十二帝王传》的结尾写道:罗马的皇帝们来了又去,他们的宫殿变成了废墟,他们的雕像被风雨侵蚀,但有一点永远不会改变——人性对权力的渴望,永远像火焰一样燃烧。这句话像一把钥匙,打开了《罗马十二帝王传》的终极意义:它不仅是一部帝王传记,更是一部人性的启示录”——当我们在罗马的废墟里寻找历史时,我们其实是在寻找自己:我们是权力的掌控者,还是人性的守护者?是被权力异化的怪物,还是守住初心的凡人

这本书最珍贵的,不是它解答了多少历史问题,而是它教会了我们如何提问”——在这个充满权力诱惑的时代,《罗马十二帝王传》像一座灯塔,让我们在追逐成功时,别忘了回头看看:2000年前的罗马皇帝们,曾用怎样的疯狂与挣扎,为我们写下权力的警示录;而我们,或许能比他们走得更远。

或许,这就是经典最动人的力量:它不会给我们答案,但会给我们提问的勇气”——而这,正是人类最珍贵的遗产。

“《罗马十二帝王传》:在古罗马的宫廷里,触摸历史的“人性密码”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在木筏上漂流的道德觉醒指南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在木筏上漂流的道德觉醒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美国文学的"童年解剖刀"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是马克·吐温1884年创作的成长小说,被海明威称为"美国文学的起源"。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插画将密西西比河的晨雾、木筏上的烤火鸡永久封存,...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 爱阅读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时代流浪者的精神肖像” 《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于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非洲中部一条虚构的河流“赞比西河”为背景,讲述了印度裔商人萨林姆在殖民时代结束后,在河湾小镇经营商店,见证传统部落...

《痕深刀浅》:金木要用6.89万字写就的“武侠情感诗”,传统江湖里的时间与爱情的双重变奏 | 爱阅读

《痕深刀浅》:金木要用6.89万字写就的“武侠情感诗”,传统江湖里的时间与爱情的双重变奏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被低估的传统武侠短篇 《痕深刀浅》是阅文集团Lv.1作家金木要2018年创作的传统武侠小说,全书共20章,约6.89万字,于起点中文网、起点女生网等平台免费试读。小说以诗歌形式开篇,...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 爱阅读

《棘心》:一部藏在旧时光里的女性成长与家国情怀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棘心》是现代作家苏雪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1929年首次出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聚焦“女性求学与家国矛盾”的作品之一,中文版累计销量超50万册,被读者称为“‘民国女性的心灵独白’——既有留学的开阔,又有故土的牵绊”。全书以...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 爱阅读

《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我用半年,读懂了“东西方灵魂的对话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比写尽哲学”的“中西思想入门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中国哲学简史西方哲学史》(冯友兰、张东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简装版),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中国哲学史泰斗冯友兰与西方哲学研究者张东辉的“跨...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 爱阅读

《中华文化四十七堂课》: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盲盒”盛宴   一、书籍基本信息:从北大到台大的文化摆渡船 2011年,余秋雨将他在北京大学开设的中华文化史课程整理成书,由岳麓书社出版。这本书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术专著”,而是一场跨越海峡两岸的“文化真人秀”——课程实录里穿插着北大...

《追风筝的人》:当风筝划破战火,人性在救赎中重生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当风筝划破战火,人性在救赎中重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风筝串联的阿富汗史诗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处女作,2003年横空出世后迅速登顶《纽约时报》畅销榜,全球销量突破4000万册,被翻译成60余种语言。这部以阿富汗30年动荡为背景的小说,以“风...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解锁法律规则与经济运行的深层关联 | 爱阅读

《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解锁法律规则与经济运行的深层关联 一、书籍基本信息 本次评述的《资本主义的法律基础》,是美国制度经济学先驱约翰・R.康芒斯的代表作,由商务印书馆“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权威译本由寿勉成翻译),堪称“打通‘法律’与‘经济’的跨界经典”。作者康芒斯深耕制度经济学与法律...

《自然法权基础》:一本帮你看透“权利从哪来”的哲学入门书 | 爱阅读

《自然法权基础》:一本帮你看透“权利从哪来”的哲学入门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德国古典哲学重要代表人物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初版于1796年,是德国古典哲学体系中“自然法权理论”的关键著作。它篇幅不算厚重,却像一把“思想挖掘机”——没堆砌晦涩的法律条文,也没空谈抽象的权利概念,而...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张“文化地图”,带你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 爱阅读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张“文化地图”,带你读懂中国人的“精神原乡”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文化摆渡人”的“常识词典”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是学者王力(1900-1986)主编的经典普及读物,初版于1962年,后经多次修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国民教材”。不同于晦涩的学术专著,这本书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