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人力资本》:一本改写经济史的“成长指南”,教你把人生变成高回报投资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19

《人力资本:一本改写经济史的成长指南,教你把人生变成高回报投资

一、书籍基本信息:被低估的“成长经济学”,藏在数据里的“人生说明书”

《人力资本》是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1961年的经典著作,也是197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核心成果之一。中译本由商务印书馆出版(2019年重印版),封面是沉稳的藏青色,书页间夹着大量数据图表与案例摘录,翻起来像在拆解一个经济学的百宝箱

第一次读它是研究生选修发展经济学时。此前总觉得人力资本是教科书上的抽象概念,直到翻到舒尔茨用印度农村数据证明:​​一个农民接受一年初等教育,劳动生产率能提高约20%​​——突然意识到:原来上学不只是学知识,更是在给自己的人生账户高息存款

二、内容拆解:把“人”变成“资本”,他用数据讲透“成长的底层逻辑”

舒尔茨的核心观点很颠覆:​​经济增长的关键不是土地、机器,而是本身的知识、技能与健康​​。他用大量历史数据与田野调查,把人力资本从模糊概念变成了可计算的投资模型

1.贫困的恶性循环怎么破?他用印度农民的例子说清了

书中分析印度农村时,舒尔茨对比了两组数据:

未受教育农民:年均收入200美元,仅能维持基本生存,无力投资子女教育;

接受过3年小学教育的农民:年均收入350美元,多赚的150美元中,60%会用于孩子学费、买书或健康投资。

教育像一颗种子,他在书中写道,今天埋下的每一分学费,都会在未来十年长成支撑家庭的树。这个结论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引用,成为教育扶贫的理论基石——不是简单发钱,而是让贫困地区的人先学会赚钱的能力

2.企业养闲人?他用通用汽车的案例戳破误区

舒尔茨研究美国制造业时发现:​​流水线工人的培训投入每增加1美元,年产出能提升3美元​​。他以通用汽车为例——1950年代,通用为技术工人开设机械原理夜校,初期每年多花50万美元,但3年后,这些工人的故障排查效率提升40%,产品返工率下降25%,省下的成本远超培训支出。

企业不是花钱养员工,而是在共同投资未来这句话像一盆冷水,浇醒了我对职场躺平的幻想——后来我跳槽时,特意选了有技能培训体系的公司,三年后晋升速度比同期入职的野路子同事快了一倍。

3.健康也是资本?他用日本战后数据给出答案

舒尔茨统计了日本1950-1960年的经济增长:​​国民医疗支出每增加1%,劳动生产率提升0.8%​​。他提到,二战后日本推行全民体检企业免费午餐,看似增加了社会成本,却让工人患病率下降30%,出勤率提升20%,直接拉动了制造业增长。

这部分让我突然理解了爸妈总说的健康是最大的本钱”——不是鸡汤,而是经济学规律:少生病=多工作=多赚钱,这是最稳的投资回报

三、写作特点:像用Excel做人生规划,数据里藏着温度

舒尔茨的写作风格很理工男:大量图表、公式、统计数据,但字里行间藏着对的关注。他的逻辑像剥洋葱:先摆现象(比如为什么有些国家穷?因为人多但没技能),再用数据论证(受教育年限每多1年,GDP增速高0.5%),最后落到个体(你今天学的技能,10年后会变成工资条上的数字)。

最妙的是他把抽象概念具象化的本事。比如讲人力资本折旧,他不说人会变老,而是用数据对比:​​25岁工人的生产效率是55岁工人的1.8倍,但55岁工人的经验价值是25岁的1.5倍​​——所以终身学习不是,而是对抗折旧的保养费

另一个细节是他的人文视角。书中很少用劳动力”“资源这类冷冰冰的词,而是说每个工人都是有潜力的个体”“教育能让母亲更懂如何培养孩子。这种经济学的人性温度,让严肃的理论读起来像在听长辈讲过日子的智慧

四、阅读体验:从“看不懂公式”到“想立刻查简历”,像遇到了一位“人生财务顾问”

我读《人力资本》的过程,像在和一位严谨又贴心的财务顾问对话。刚开始被教育投资的内部收益率”“人力资本折旧率这些术语吓退,直到读到舒尔茨算的一笔个人账

假设你25岁开始读硕士,每年学费1万元,放弃的工资收入2万元,总成本3万元。但硕士毕业后,年薪比本科高3万元,且未来20年每年多赚2万元——20年总收益40万元,扣除成本后净赚37万元,内部收益率达12%(远超银行存款利率)。

这段计算让我突然开窍:原来考研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用3年换20年的高回报。后来我报名了职业资格考试,每次想放弃时,就想起舒尔茨的公式——​​今天的投入,是为了未来的复利增长’”​​

现在我手机备忘录里存着舒尔茨的人力资本清单

每月收入10%用于技能学习(相当于给未来存定期);

每年体检+健身(降低人力资本折旧率);

主动争取有挑战性的任务(积累不可替代性资本)。

合上书页时,我摸着书脊上的诺贝尔经济学奖烫金字,突然觉得:这不是一本经济学教材,而是一本人生投资指南”——它教会我:​​你的人生不是消耗品,而是一支潜力股,关键看你愿不愿意为它追加投资’”​​

五、评价与影响力:从学术殿堂到街头巷尾,它改写了“成功的定义”

《人力资本》的影响力早已突破学术圈:

政策层面:各国政府开始重视教育投入(比如美国1965年《高等教育法》直接引用书中结论);

企业层面:HR从管考勤转向设计员工成长路径(谷歌的20%时间学习制即源于此);

个人层面: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将人力资本指数纳入国家发展评估体系。

豆瓣上有位职场人留言:我曾是月光族,总觉得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直到读《人力资本》里教育投资的回报率远超物质资本,开始每月存2000元学编程。去年跳槽时,新公司给的期权让我三年存的钱翻了5倍——原来对自己好才是最划算的投资。

这种从理论到生活的改变,或许正是《人力资本》的生命力所在——它不灌心灵鸡汤,却用数据和案例证明:​​你对自己的每一次投资,都是在给未来的人生加杠杆’”​​

六、我的私藏金句与推荐理由

书中最让我反复咀嚼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对个人而言,它更是打破阶层、改写命运的金钥匙

如果你也常困惑努力有没有用”“现在投资自己晚不晚,如果你也想在内卷”“躺平的焦虑中找到一条确定性路径,那么《人力资本》会是你的人生战略书。它不会告诉你必须考名校”“一定要创业,却会用最朴素的经济学逻辑说透:​​你今天的每一次学习、每一次健康投资、每一次技能提升,都是在给未来的人生存钱’——而这笔钱,终将在某个时刻连本带利地还给你。​​

“《人力资本》:一本改写经济史的“成长指南”,教你把人生变成高回报投资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在木筏上漂流的道德觉醒指南 | 爱阅读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在木筏上漂流的道德觉醒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美国文学的"童年解剖刀" 《哈克贝利·芬尼历险记》是马克·吐温1884年创作的成长小说,被海明威称为"美国文学的起源"。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推出的插图本,用300余幅原版插画将密西西比河的晨雾、木筏上的烤火鸡永久封存,...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用“文化手术刀”解剖佛教中国化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用“文化手术刀”解剖佛教中国化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佛学的“破冰巨轮” 1938年,当佛教被视为“外来宗教”时,汤用彤以一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劈开了学术研究的冰层。这部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发行的著作,是中国首部系统研究佛教中国化的学术专著。全书以“...

《和教师的谈话》:我用半个月,读懂了“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对话” | 爱阅读

《和教师的谈话》:我用半个月,读懂了“教育是一场温柔的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对话拆解教育本质”的“师生关系指南” 若要快速定位《和教师的谈话》(假设为教育哲学家范梅南/一线教师陈芳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23年新作),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师生关系研究经典、15万字“对话体教育手记...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 爱阅读

《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一场与文学巨匠的灵魂对话   一、书籍基本信息:文学泰斗的临终绝唱 2024年8月,中信出版社推出哈罗德·布鲁姆生前最后一部著作《记忆萦回:布鲁姆文学回忆录》。这位被誉为“西方传统中最具原创性的文学批评家”,在90岁高龄时,用700余页的厚重文本,将一生阅读体验...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 爱阅读

《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新译本)》:在废墟中打捞文明的微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流亡者的时代墓志铭 1942年,巴西佩特罗波利斯的山林间,61岁的茨威格在打字机前敲下最后一个句号。这部耗时三年、以“欧洲人”自居的犹太作家,用德语写就的回忆录《昨日的世界》,在流亡生涯的终点,为消逝的黄...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 爱阅读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一封封穿越高墙的父爱,照亮成长的每一步 一、书籍基本信息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是作家李敖在狱中写给女儿李文的书信集,1990年首次出版,中文版销量超60万册,被读者称为“‘高墙内开出的父爱之花’——没有华丽辞藻,却字字戳中人心”。全书收录了李敖1971...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读罢“思想长河”,方懂“中国之治”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串起千年智慧”的“政治思想地图” 若要给《中国政治思想史》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政治智慧的‘时间胶囊’”。这部由著名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萧公权(1897-1981)先生撰写(1947年初版,2...

《追风筝的人》:在“背叛与救赎”里,读懂“人性最深处的光” | 爱阅读

《追风筝的人》:在“背叛与救赎”里,读懂“人性最深处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阿富汗的“心灵史诗”,全球读者的“救赎指南” 《追风筝的人》是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2003年出版的现象级小说,被《纽约时报》评为“21世纪百大图书”,全球销量超4000万册...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宇宙的“密码本”,用数学解码自然的“第一性原理” | 爱阅读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宇宙的“密码本”,用数学解码自然的“第一性原理”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位科学巨匠的“宇宙说明书”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是英国物理学家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于16...

《政府论》:洛克用“自然权利”重构的现代政治基因图谱 | 爱阅读

《政府论》:洛克用“自然权利”重构的现代政治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17世纪英国革命的“思想武器” 《政府论》是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于1689-1690年创作的政治哲学著作,分上下两篇,共34章。上篇批判菲尔默的“君权神授”论,下篇系统阐述“自然权利”“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等理论,被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