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人啊,人!》:在时代褶皱里,读懂人性的复杂与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4

《人啊,人!》:在时代褶皱里,读懂人性的复杂与生命的韧性

一、书籍基本信息

《人啊,人!》是当代作家戴厚英的长篇小说,初版于1980年,是中国反思文学的标志性作品之一,曾获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被誉为一部直面人性、反思时代的文学力作。全书340页,经典版本封面自带人文厚重感”——浅米色底色上,用素描勾勒出一群神态各异的人,或沉思、或奔走、或低语,背景是模糊的城市与乡村剪影,下方用钢笔字写着人啊,人!你是复杂的,也是坚韧的;你是脆弱的,也是强大的。自出版以来,该书被译为英、法、德等十余种语言,长期入选中国当代文学必读书单,豆瓣评分8.4,评论区满是读得热泪盈眶,像在看身边人的故事”“重新认识了的意义的共鸣。文学评论家冯牧评价其用真挚的文字,撕开了时代的面纱,直抵人性的本质,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人性书写的典范

二、书籍内容

故事以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社会变革为背景,聚焦在时代浪潮中挣扎、反思与成长的普通人:有坚守教育理想的中学教师孙悦,在特殊年代里,她因拒绝歪曲教材被批斗,却始终偷偷给学生传递真知识,哪怕自己的孩子因此受到牵连;有曾因跟风批判伤害过他人的干部何荆夫,在时代变迁后,他主动寻找被自己伤害过的人,一次次上门道歉,哪怕被拒绝也不放弃;有在苦难中坚守善良的普通工人柳明,她收养了父母双亡的邻居孩子,靠微薄的工资拉扯孩子长大,还偷偷帮被批斗的孙悦传递信件。这些故事里没有完美的英雄,全是带着缺点却努力向善的普通人——比如孙悦被批斗后,在深夜偷偷翻看学生送的旧课本,课本上学生写的老师,我们相信你的字迹,让她哭了又笑;何荆夫第一次上门道歉时,被对方赶出门,他站在门外,对着紧闭的门深深鞠躬,说我知道错了,会一直等你原谅;柳明给孩子缝衣服时,总是把衣服缝得大一点,说孩子长得快,明年还能穿。每个细节都藏着人性的暖与痛,真实得让人心疼又感动,像极了每个在生活里犯错、反思、成长的我们。

三、写作特点

戴厚英最厉害的本事,是能把时代的反思藏在人性的细节里,像用文字给读者煮了碗热乎的家常菜,初尝平淡,细品却满是人生的滋味。比如写孙悦深夜看课本的场景:窗外的月光透过窗户,落在旧课本上,孙悦用手指轻轻拂过课本上的字迹,老师,我们相信你这几个字,被学生用铅笔描了又描,笔画都有些模糊了。她想起批斗会上,学生们偷偷给她递眼神的样子,眼泪忍不住掉在课本上,晕开了字迹。她赶紧用袖子擦了擦,把课本抱在怀里,像抱着救命的稻草’——只要还有学生相信她,她就不能放弃;再写何荆夫道歉的片段:何荆夫站在对方家门口,手里拿着准备好的水果,手心都被攥出了汗。门开了,对方看到他,脸立刻沉了下来,你还来干什么?他赶紧鞠躬,我是来道歉的,当年是我糊涂,伤害了你,我知道错。对方没让他进门,直接把门关了,他却没走,站在门外,对着门又鞠了一躬,我会一直来,直到你原谅我为止。夕阳落在他身上,把他的影子拉得很长,像一个认错的孩子’”。没有华丽的修辞,却用擦课本字迹”“门外鞠躬这些小细节,让时代的痛人性的善看得见、摸得着,读者仿佛能站在那个房间里、那个门口,连空气里的月光味夕阳的温度都能感受到。另外,书中的语言满是真挚感,把人性比作多面镜,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黑暗的一面,把成长比作走山路,有上坡,也有下坡,却总能往前走,读起来像听长辈讲人生道理,亲切又扎心。

四、阅读体验

我是在一个周末陪外婆整理旧物时翻开这本书的,外婆曾是一名教师,在特殊年代里,也因坚持真理受到过冲击。读到孙悦被批斗后看学生课本那段时,外婆突然红了眼,她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旧教案,教案上有被撕过又粘好的痕迹,当年他们让我撕了这本教案,我偷偷藏了起来,上面有学生给我写的话。看着教案上稚嫩的字迹,我突然想起自己上学时,也曾给老师写过老师,谢谢您的小纸条,原来师生间的信任,不管在哪个时代,都一样温暖。尤其是看到何荆夫上门道歉时,外婆说人都会犯错,难的是认错的勇气,这句话让我想起自己之前因固执和朋友吵架,却一直不好意思道歉,读完这本书后,我主动给朋友发了消息,两人终于和好。合上书时,外婆在厨房给我煮了碗面条,面条上卧了个荷包蛋,吃点热的,心里暖和我吃着面条,突然觉得《人啊,人!》不是写过去的故事,是写每个努力向善的人’”,心里又暖又踏实,像被外婆的爱包裹着。

五、书籍核心价值

它最大的价值,是帮读者在时代故事里,读懂人性的复杂成长的勇气’”。现在很多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里,总觉得人性是简单的”“犯错是不可原谅的,却忘了人是复杂的,会犯错,也会成长;会脆弱,也会坚强。但这本书告诉你,人性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关键是是否愿意反思、是否愿意向善’”:孙悦虽然脆弱,却在苦难中坚守理想;何荆夫虽然犯过错,却有认错的勇气;柳明虽然平凡,却在苦难中坚守善良。读完你会明白,真正的,不是完美的,是带着缺点却努力变好的;真正的成长,不是不犯错,是犯了错后,有反思、有改正的勇气。此外,它还让读者重新认识时代与个人的关系:时代会影响个人的命运,但个人的选择,也能在时代里留下善的痕迹,这种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在当下内卷焦虑的时代,更具现实意义,提醒我们就算身处困境,也能靠自己的选择,活成温暖的人’”

六、书籍内容亮点

最独特的是“‘不回避人性缺点的真实描写”——戴厚英没有把角色写成完美的英雄,反而让他们带着缺点成长:孙悦在被批斗时,也曾想过放弃理想,却在学生的鼓励下重新坚持;何荆夫在犯错时,也曾跟风盲从,却在时代变迁后主动反思;柳明在收养孩子时,也曾担心自己养不起,却在看到孩子的眼神后下定决心。这些不完美的细节让角色更真实,像极了现实中的我们——会犹豫、会害怕、会犯错,却也会在关键时刻选择善良与坚持。另外,书中教育与人性的探讨也很戳人:孙悦坚守真教育,哪怕被批斗也不放弃;她教学生要独立思考,不要盲从,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下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依然具有现实意义,提醒我们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会思考、有良知的人

七、个人与社会评价

从个人角度说,《人啊,人!》是我读懂人性与成长的钥匙。之前我总怕犯错,遇到问题就想逃避,比如和朋友吵架后,明明知道自己也有错,却不好意思道歉,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认错的勇气。现在我不再害怕犯错,遇到问题会主动反思、主动道歉,和朋友、家人的关系也更亲近了。这本书让我学会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努力做个向善的人’”

从社会评价来看,《人啊,人!》是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作家王蒙评价戴厚英的《人啊,人!》,让我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光辉,没有刻意的煽情,却比任何煽情都更能打动人心;文学评论家张炯称其反思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它不仅反思了时代,更反思了的本质,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人性书写开辟了道路;就连《中国现代文学史》教材都称其“‘人啊,人!的呼喊,是对人性的尊重,是对生命的赞美,影响了后续一批人性主题文学的创作。在当下关注心理健康、倡导自我接纳的社会热点下,该书更被频繁提及,有博主称其自我接纳的最佳读本,让你明白不完美的人,也能活成有价值的人’”,这种跨时代的共鸣,让它成为真正的文学经典

八、书籍与社会热点的关联

它正好戳中当下自我接纳反思成长的社会热点。现在很多人在内卷焦虑下,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害怕犯错,陷入自我否定的情绪,像书中那些害怕犯错的角色;同时,反思精神也成为当下社会倡导的品质,比如企业反思产品问题”“个人反思成长问题,像何荆夫反思自己的错误,主动道歉。而《人啊,人!》告诉大家,自我接纳不是接受不完美,是接纳不完美,却努力变好;反思成长不是纠结过去的错,是从错中学习,成为更好的自己’”。另外,书中对教育本质的探讨,也契合当下素质教育的热点,提醒我们教育不仅是教知识,更是教做人,培养有良知、会思考的人,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下更具现实意义。

九、书中经典句子分享

人啊,人!你可以不完美,可以犯错,但不能丢了向善的心’——只要心是暖的,就算走在黑夜里,也能找到光。

时代会变,环境会变,但做人的道理不会变——要善良,要反思,要成长,要在苦难里守住希望,这才是该有的样子。

十、总结

《人啊,人!》不是一本只反思时代的小说,是一本写透人性与成长的生命之书。它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用真挚的细节,把人性的复杂与坚韧写得入木三分;它没有说教,却用角色的故事,给了每个读者接纳自我、反思成长的勇气。如果你也在害怕犯错、自我否定中挣扎,如果你也想更懂人性的意义,不妨在一个安静的下午,翻开这本书——跟着书中的角色,在时代的褶皱里,你会发现:人啊,人!就算不完美,就算犯过错,只要带着向善的心,努力成长,就能活成有价值、有温度的人,这就是生命最美的样子。

“《人啊,人!》:在时代褶皱里,读懂人性的复杂与生命的韧性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规则的悖论:想象背后的技术、愚笨与权力诱惑》:撕开官僚制的“皇帝新衣” | 爱阅读

《规则的悖论:想象背后的技术、愚笨与权力诱惑》:撕开官僚制的“皇帝新衣”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让“填表狂魔”破防的清醒指南 书名:《规则的悖论:想象背后的技术、愚笨与权力诱惑》 作者:大卫·格雷伯(人类学家、“占领华尔街”运动核心成员,代表作《毫无意义的工作》《债:5000年债务史》)...

《哈佛中国史》:一部用全球棱镜折射的文明长卷,如何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历史? | 爱阅读

《哈佛中国史》:一部用全球棱镜折射的文明长卷,如何让我重新爱上中国历史?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场跨越千年的“学术派对” 《哈佛中国史》由加拿大汉学家卜正民主编,联合陆扬、迪特·库恩等六位国际顶尖汉学家耗时十余年完成,2016年由中信出版社引入中文版。全书共六卷,以“早期中华帝国(秦汉)—分裂的...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用“文化手术刀”解剖佛教中国化的基因密码 | 爱阅读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汤用彤用“文化手术刀”解剖佛教中国化的基因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民国佛学的“破冰巨轮” 1938年,当佛教被视为“外来宗教”时,汤用彤以一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劈开了学术研究的冰层。这部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发行的著作,是中国首部系统研究佛教中国化的学术专著。全书以“...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 爱阅读

《化身一只蝴蝶》:跟着文字破茧,在柔软里找到重生的勇气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由新锐作家叶栖于2025年7月出版,属于“成长治愈类散文”,全书272页,封面设计自带“蜕变感”——淡紫色背景上,一只刚破茧的蝴蝶停在半透明的茧壳上,翅膀还带着湿润的光泽,下方用细线条写着“每一次‘不敢’,都是没展...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 爱阅读

《话本小说概论》:读罢“说话艺术”,方懂古代“短视频”的“流量密码”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解码古代通俗文学”的“说话指南” 若要给《话本小说概论》找个贴切的标签,我会说它是“中国话本小说的‘考古说明书’”。这部由古典文学研究大家胡士莹(1901-1979)先生撰写的专著(1957年初版,1...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我们如何“活成自己的光” | 爱阅读

《黄金时代》:在荒诞年代里,我们如何“活成自己的光”​ 一、书籍基本信息:王小波的“时代解剖刀”,写给所有“在荒诞中寻找真实”的人 《黄金时代》是作家王小波创作的长篇小说(1991年出版),与《白银时代》《青铜时代》并称为“时代三部曲”。小说以1960-1970年代的“文革”为背景,通过知识分...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 爱阅读

《活受罪》:当“正常生活”变成“精神刑具”,我在字缝里找到了“自救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当代青年的“精神解剖书”,现象级社会派小说 《活受罪》是85后作家“陈默”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上海译文出版社“社会观察”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隐喻性——灰扑扑的写字楼玻璃上,映着一个佝偻的身影(西...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 爱阅读

《祸害成患妖成灾》:当“妖”撞进人心,我读懂了“善恶”最模糊的“边界线” 一、书籍基本信息:奇幻悬疑的“人性实验场”,2024年现象级破圈神作 《祸害成患妖成灾》是90后作家“青衫客”2024年的现象级作品,由奇幻文学社“志怪新章”系列推出。封面设计极具古风张力——青灰色石板路上,半片残破的红...

《总统班底》:在谎言的迷宫里,用鞋跟敲出真相的回声 | 爱阅读

《总统班底》:在谎言的迷宫里,用鞋跟敲出真相的回声 一、书籍基本信息:改变世界的新闻实验室 《总统班底》是卡尔·伯恩斯坦与鲍勃·伍德沃德合著的调查新闻巅峰之作,1974年出版后引发全球舆论海啸,直接导致尼克松总统辞职。这部被《纽约时报》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悬疑剧"的作品,不仅斩获普利策奖...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 爱阅读

《最美不过诗经》:在烟火人间,打捞三千年前的温柔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会呼吸的译注本” 《最美不过诗经》是青年作家李颜垒的《诗经》通俗读本,2010年首次出版后风靡全国,2019年推出典藏版。全书精选《诗经》中30余篇经典诗作,围绕爱情、劳作、战争等主题划分为七大章节,如“情为何物”“男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