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读一读 > 正文内容

《群众与权力》:在集会广场与权力暗室间,触摸人类群体的“暴力基因图谱” | 爱阅读

1个月前 (09-09)读一读23

《群众与权力》:在集会广场与权力暗室间,触摸人类群体的暴力基因图谱

一、书籍基本信息:社会学的“暴力解剖手册”

《群众与权力》是英籍犹太作家莫里斯·卡内蒂于1960年完成的社会学巨著,2023年理想国推出卡内蒂文集精装本。这部被苏珊·桑塔格称为20世纪最锋利的思想手术刀的作品,以70万字的篇幅拆解群众心理、权力运作与暴力逻辑,将纳粹集会、宗教仪式与现代政治编织成一部照见群体本性的显影液。卡内蒂以流亡者的冷峻与诗人的敏锐,构建了一个硬核理论软着陆的学术宇宙,其影响力渗透至政治学、心理学、影视等领域,被誉为群体心理学研究的里程碑

二、内容亮点:在火把游行与指令链条间生长的生存智慧

群众的暴力发酵罐

卡内蒂将群众聚集比作露天酿酒厂,却用气味与声音的细节揭示危险本质:集会中汗水的酸腐味与口号声浪形成暴力的前调,而火把在夜空中划出的轨迹像书写暴力的草书。书中最绝妙的隐喻,是群众情绪在临界点的突变——“从合唱到暴动的转换只需一声哨响,暗示和平与疯狂共享同一套基因序列

权力的指令增殖术

在分析权力维持机制时,卡内蒂用传声筒游戏的比喻制造认知冲击:权力者通过层层转达指令,让原始命令在传递中长出尖刺与倒钩。书中写道:每个中间环节都在给指令喂毒,直到它变成能刺穿人心的矛。这种将官僚体系与暴力升级结合的笔法,让权力运作有了病毒式传播的精准。

幸存者的记忆筛选法

卡内蒂在记录大屠杀幸存者口述时,埋下记忆暴力的暗线:幸存者对数字的敏感超过姓名,对气味记忆强于面孔。书中最震撼的场景,是老人描述集中营早餐时说面包的硬度与砖头无异,但我们都记住了厨师袖口的补丁颜色,这种将生存本能与记忆重构结合的描写,让人想起《辛德勒的名单》里红衣女孩的视觉隐喻。

三、写作特点:用理论写就的“人性解剖刀”

卡内蒂的叙事策略堪称思想的交响乐。他刻意采用概念可视化+历史切片的手法,每章开头抛出抽象理论,随即用案例激活认知。例如在指令的堕落章节,他先定义权力腐败的三阶段,结尾却用纳粹军官的皮靴在台阶上敲出的节奏的隐喻,将理论升华为感官体验。

书中还藏着卡内蒂的冷幽默:当分析群众崇拜领袖的现象时,他戏称伟人的肖像比教堂彩窗更擅长过滤光线——只让崇拜通过。这种将严肃理论与荒诞现实结合的笔法,让学术写作有了戏剧张力。正如阿伦特评价:卡内蒂的笔尖沾着火药,却写着星空的诗。

四、阅读体验:在火把与档案袋间穿梭的认知革命

翻开这本书,就像被卡内蒂拖进1938年的纽伦堡集会现场。记得读到群众情绪突变的细节时,我后背发凉——这种体狂热的代入感,竟让63年后的读者产生躯体共鸣。最震撼的画面,是卡内蒂描述传声筒游戏时,指令在传递中逐渐变形的场景:最初保持安静的指令,到最后变成撕碎所有纸张的暴动令,这种将语言腐败与暴力升级结合的描写,让人想起社交媒体时代的信息扭曲链

书中最温暖的细节,是幸存者记住厨师袖口补丁颜色的执念。这种在绝望中抓住微小真实的设定,与当代信息过载时代的记忆焦虑形成跨越时空的呼应。合上书时,窗外的霓虹与书中的火把重叠,仿佛完成了一场跨越63年的灵魂对话。

五、评价与影响力:穿越三个世纪的暴力共振

外部评价:跨越时代的共鸣

苏珊·桑塔格称其为20世纪最锋利的思想手术刀

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多次致敬卡内蒂的指令堕落理论

豆瓣读者戏称:读完想给每个说多数人暴力的人寄本《群体心理学作业》

社会影响力:从集会到元宇宙

网络暴力信息茧房交织的当下,书中对群众暴力基因的探讨显得尤为尖锐。卡内蒂在1960年写道:当每个人都能匿名发出指令,我们正在重演纳粹集会的电子版。这种对数字群众的预见,恰与社交媒体时代的网暴产业链形成对照。知乎上#现代群众与权力#话题阅读量破130亿,网友用卡内蒂的方式剖析自己的键盘暴力时刻”“算法操控焦虑等困境,将私人经历升华为群体共鸣。

金句分享:穿透时空的灵魂呐喊

群众的最可怕之处,不在于它做什么,而在于它什么都能做——只要被正确指令点燃。”——这句出自卡内蒂对群众暴力的定义,既是对群体本性的诠释,更是对现代社会的绝妙注解。

六、结语:在狂热与理性间重获的认知自由

《群众与权力》不是供人消遣的学术著作,而是一面照见群体本性的魔镜。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清醒,不是远离人群,而是在火把游行的光影中,依然能看见每个个体眼中的恐惧。当我在深夜翻到卡内蒂写下所有暴力都是群体的手笔,而每个个体都握着隐形火把时,终于懂得——保留一点幸存者的记忆,才是对抗这个狂热世界的最佳武器。

“《群众与权力》:在集会广场与权力暗室间,触摸人类群体的“暴力基因图谱” | 爱阅读” 的相关文章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麻瓜的世界里,我们都是等待被唤醒的“魔法师” | 爱阅读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麻瓜的世界里,我们都是等待被唤醒的“魔法师”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猫头鹰信开启的全球童话”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是英国作家J.K.罗琳(J.K.Rowling)于1997年出版的奇幻文学经典,首印仅500册,却凭借“魔法世界的极致想象”和“成长主题的普世共鸣”...

《海军战略》:一本让你看懂海洋博弈逻辑的“战略说明书” | 爱阅读

《海军战略》:一本让你看懂海洋博弈逻辑的“战略说明书”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海权论”奠基人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初版于1911年,是马汉晚年整合自己数十年海军研究与实战观察的集大成之作。它不算厚,但字字透着“实战派智慧”——不是堆砌晦涩的军事术语,而是用历史案例拆解海军战略...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 爱阅读

《河湾》:当河湾凝固成琥珀,我们都在历史的褶皱里迷路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部“写给所有时代流浪者的精神肖像” 《河湾》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V.S.奈保尔于1979年出版的长篇小说,以非洲中部一条虚构的河流“赞比西河”为背景,讲述了印度裔商人萨林姆在殖民时代结束后,在河湾小镇经营商店,见证传统部落...

《红楼梦日历》:在时光褶皱里重读红楼 | 爱阅读

《红楼梦日历》:在时光褶皱里重读红楼 当一本日历能让你在撕页时心生不舍,它便早已超越了计时工具的意义。《红楼梦日历》便是这样一部奇书,以三百六十五页的篇幅,将大观园的四季流转、人情冷暖拆解成可触摸的日常。 一、书籍基本信息 这部日历由中华书局出版,特邀红学专家团队编纂,每年更新一版却始终保持经...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 爱阅读

《红与黑》:我用一个月,读懂了“野心与灵魂的角力”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用血色写尽人性的现实主义巅峰” 若要快速定位《红与黑》(司汤达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经典译本),不妨记住几个关键词:​​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作、40万字“个人奋斗悲剧史”、以“于连·索雷尔”为主角的阶级突围记、提...

《呼啸山庄》:当1847年的哥特风暴撞上2025年的“情感过山车” | 爱阅读

《呼啸山庄》:当1847年的哥特风暴撞上2025年的“情感过山车” 一、荒原上的"情感核弹":勃朗特姐妹的文学暴风雪 翻开这部被称作"英国文学史上最奇特的情爱史诗",就像打开了一台穿越180年的情绪绞肉机——1847年约克郡的荒原上,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在暴风雪中纠缠;2025年,我们在刷到"极...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 爱阅读

《活着》:当命运举起铁锤,他用脊梁写下“活着”的哲学   一、书籍基本信息:一本被时代“锤”出来的文学丰碑 1992年,余华在《收获》杂志发表长篇小说《活着》,次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单行本。这部仅12万字的小说,以中国20世纪40年代至80年代为背景,用“剥洋葱式”的叙事,将一个农民的苦难史...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 爱阅读

《极简学理财》:用三步法管好钱,让财务自由不再遥不可及的极简指南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极简学理财》是国内理财导师简七的代表作,2023年由中信出版社推出全新修订版,全书288页,定价55元。这本书以“极简主义”为核心理念,提出“理财三步法”(记账-规划-投资),将复杂的财务知识转化为...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 爱阅读

《最有意义的生活》:在碎片与永恒之间,触摸青春的呼吸感 一、书籍基本信息与核心价值 《最有意义的生活》是作家许佳19岁时创作的青春小说,2004年由春风文艺出版社首次出版,2018年再版。故事以女高中生解颐的视角展开,通过非线性叙事串联高考前后的生活碎片,展现一代青少年“乐观而气馁,勇敢而悲伤...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 爱阅读

《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在时空褶皱里重构人类决策的DNA 一、书籍基本信息:历史哲学的"思想手术刀" 本书由剑桥大学历史哲学教授理查德·埃文斯撰写,2019年首版即获沃尔夫森历史奖,2023年修订版新增了作者对AI历史预测的反思。全书45万字,以"思想史-行动史-记忆史"为三维框架,通过15...